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91)
2023(12491)
2022(10905)
2021(10282)
2020(8498)
2019(19318)
2018(19405)
2017(37450)
2016(20586)
2015(22776)
2014(22347)
2013(21904)
2012(19737)
2011(17607)
2010(17310)
2009(15579)
2008(14491)
2007(12389)
2006(10622)
2005(8972)
作者
(57688)
(47604)
(47573)
(45163)
(30225)
(22779)
(21499)
(18805)
(18068)
(16834)
(16323)
(15796)
(14887)
(14852)
(14735)
(14617)
(14546)
(14311)
(13629)
(13428)
(11945)
(11536)
(11390)
(10786)
(10711)
(10530)
(10486)
(10389)
(9547)
(9481)
学科
(76306)
经济(76227)
管理(59098)
(53259)
(45226)
企业(45226)
方法(35847)
数学(31096)
数学方法(30671)
(20319)
(19756)
中国(19565)
(19178)
业经(17330)
环境(15857)
地方(15823)
(13777)
贸易(13770)
(13561)
(13540)
(13357)
农业(13317)
理论(13214)
(13151)
财务(13073)
财务管理(13055)
企业财务(12326)
(12043)
技术(11708)
(10847)
机构
学院(278075)
大学(277290)
管理(111324)
(104668)
经济(102328)
理学(97536)
理学院(96466)
管理学(94677)
管理学院(94216)
研究(89948)
中国(64590)
科学(59382)
(58074)
(46388)
(45615)
(44757)
业大(44182)
研究所(41333)
中心(40592)
(38611)
财经(38066)
(36632)
师范(36216)
北京(36053)
农业(35975)
(34607)
(33283)
(31858)
技术(30812)
经济学(30540)
基金
项目(199555)
科学(156618)
研究(144493)
基金(144257)
(126027)
国家(124993)
科学基金(107671)
社会(88804)
社会科(84075)
社会科学(84052)
(79548)
基金项目(77419)
自然(72076)
自然科(70369)
自然科学(70355)
自然科学基金(69086)
(66838)
教育(66276)
编号(59494)
资助(58932)
成果(47052)
重点(44703)
(42804)
(42742)
(41753)
课题(40545)
创新(38939)
科研(38827)
项目编号(36952)
大学(36946)
期刊
(111080)
经济(111080)
研究(77390)
中国(46930)
学报(46795)
科学(42293)
(41374)
管理(39590)
大学(34600)
(33766)
学学(32739)
教育(30927)
农业(29147)
技术(23889)
业经(19913)
(19651)
金融(19651)
经济研究(18173)
财经(17235)
图书(15049)
(14620)
(14397)
科技(14331)
问题(14109)
理论(13429)
(13085)
技术经济(12793)
实践(12506)
(12506)
商业(12504)
共检索到385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佳   孙启鹏   高捷   张士行   乔佳璐   李弢  
论文首先以人均GDP、能源强度、客货运周转量、不同运输方式周转量占比为自变量,以交通运输碳排放为因变量构建STIRPAT模型,然后以2030年碳达峰为主要约束条件,以运输能源消耗最小、总运输周转量最大为目标构建运输结构优化模型,采用NSGA2算法求解得到Pareto最优解集,基于熵权-Topsis法选择最佳运输结构,最后进一步求得从现有运输结构到2030年最佳运输结构的优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方案下2030年我国公路、铁路、水路、航空运输占比分别为13.05%、30.05%、56.52%、0.38%,能源消耗量为19 024.90万吨标准煤,总运输周转量为293 759.86亿吨公里。同等运输周转量下,优化后的运输结构与现有结构相比,能源消耗量减少了30.45%。另外,运输结构优化路径显示,“公转铁、公转水”的最优调整期主要集中于2023—2026/2027年。上述研究对我国低碳运输结构的优化调整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和现实指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佳   孙启鹏   高捷   张士行   乔佳璐   李弢  
论文首先以人均GDP、能源强度、客货运周转量、不同运输方式周转量占比为自变量,以交通运输碳排放为因变量构建STIRPAT模型,然后以2030年碳达峰为主要约束条件,以运输能源消耗最小、总运输周转量最大为目标构建运输结构优化模型,采用NSGA2算法求解得到Pareto最优解集,基于熵权-Topsis法选择最佳运输结构,最后进一步求得从现有运输结构到2030年最佳运输结构的优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方案下2030年我国公路、铁路、水路、航空运输占比分别为13.05%、30.05%、56.52%、0.38%,能源消耗量为19 024.90万吨标准煤,总运输周转量为293 759.86亿吨公里。同等运输周转量下,优化后的运输结构与现有结构相比,能源消耗量减少了30.45%。另外,运输结构优化路径显示,“公转铁、公转水”的最优调整期主要集中于2023—2026/2027年。上述研究对我国低碳运输结构的优化调整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和现实指导。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冯潇  
碳达峰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工业大国为实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从相对减排到绝对减排的必经过程。本文运用超效率SBM—Malmquist方法,测算了2010—2019年我国28个省区市(未包括港澳台、新疆、西藏和宁夏)在碳达峰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及动态分解指数。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整体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较低,其中,西部地区生产率高于中、东部地区;在碳达峰约束下,青海省、海南省位于高效率聚类,传统工业大省如广东省、辽宁省等则位于低效率聚类;各省区市动态生产率在不同程度均有所提高。在此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细化地方节能减排绩效指标、加大研发经费投入以及统筹规划碳排放税等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楠  
本文在分析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及环境污染物排放趋势的基础上,选取工业废水排放强度、工业废气排放强度及工业固体废物排放强度,采用灰色关联方法对工业各行业环境污染物排放强度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将工业各行业划分为优先发展、重点扶持、引导发展、结构整合以及限制发展等不同类型,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对工业内部各行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玉焕  钱之凌  徐鑫  
为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中国的碳达峰及碳中和,本文使用1998-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研究中国整体以及三大经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对碳排放的影响、空间溢出效应和影响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从国家整体视角,产业结构升级有助于实现碳减排;(2)从区域视角,东部和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能够显著减少碳排放,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3)从空间视角,产业结构升级不仅对本地区碳排放存在负向空间直接效应,对其他区域碳排放也存在负向的空间间接效应;(4)从影响路径视角,中国整体和东部地区能源消耗和技术创新均在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碳排放的路径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中部地区能源消耗在影响路径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而技术创新表现为遮掩效应,可能原因是存在技术减排的反弹效应。西部地区能源消耗和技术创新均不是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碳排放的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明宇   郭雪松  
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措施在于推动传统能源消费向可再生能源转型,探究不同能源政策工具的实际效果与作用机理有利于针对性地调试政策,对落实碳减排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梳理能源转型政策驱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能源转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湖北省为例,结合配额约束与补贴激励两类政策进行多情景模拟,研究发现:(1)基准政策情景下,到2025年湖北省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约19.5%,“十四五”规划中的能源转型目标将滞后一年实现,但能源碳排放总量可于2029年提前达到峰值;(2)9个碳排放配额与新能源补贴的组合政策情景下,仅有3个情景实现2025年的能源转型目标,要求政策制定至少满足高额补贴与低碳配额中的一项。4个情景无法于2030年实现碳达峰,表明新能源补贴需要至少维持现状或在降低补贴的同时进一步缩减碳排放配额;(3)“配额约束—补贴激励”存在良好的政策组合效应与互补关系,能够通过规模限制、技术进步、收益激励、需求替代多条路径实现政策目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宇  单玉红  陈银蓉  
碳氧平衡法可通过比较人类活动引起的释碳耗氧量与生态用地的固碳释氧能力之间的平衡关系来测算碳氧平衡标准下生态用地需求量。以武汉市为例,遵循"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两型社会建设原则构建了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最优的多目标函数,以2013年为基期年且2020年为目标年,探索了碳氧平衡约束条件下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后2020年较2013年增加了40 908hm2标准生态用地,产生431亿元的综合效益,年固碳能力和释氧能力分别达到532.03万t和1 418.33万t,分别占武汉市释碳耗氧量的43.25%和30.29%,能完成区域内的固碳任务且有盈余,但不能实现区域内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柳福东  
专利权系由高度、长度和宽度三个维度构成的立体结构,其维度的不同取值,可以对技术创新产生不同的激励效果。专利权结构的设定,为低碳技术发明人与运用人建立了一座联系的桥梁,从而促进低碳技术创新,实现低碳发展。但我国专利权结构呈现价值化倾向,以专有为中心,这造成专利权人的利益关切点与低碳技术创新背离,难以发挥专利权结构促进低碳技术创新、保护低碳技术创新成果的功能与作用。尝试利用专利权结构理论与模型,从专利权结构创新的基本原则、变革方向、制度框架、配套政策等进路,设计低碳约束下我国专利权结构创新的制度方案,为构建中国特色气候政策体系提供对策支撑。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轶芳  蒋雪梅  祖垒  
国际贸易为贸易品消费者所在国提供了环境污染转移至其他国家的机会。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和CO2高排放国,已成为国际贸易与污染排放责任关系问题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测算直接碳排放的基本原则,以及目前常用的测算隐含碳排放的理论方法——投入产出模型。利用1997年、2002年、2007年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及相关年份的能源数据、国际贸易数据,系统测算了我国对外贸易总量及贸易结构的隐含碳排放情况,对对外贸易结构及变化趋势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总结了1997年至2007年我国贸易结构的变化情况,以及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变化趋势。最后,依据贸易隐含碳排放现状,提出了调整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相关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春林  胡远满  赵明华  刘淼  
通过对微山县污染状况和产业结构状况的分析,明确了微山县水环境的严峻形势以及三次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之处。从而根据微山县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确定了经济增长和污染控制为优化模型的两个目标,然后以水资源约束、污染物约束、地区经济增长约束以及非负约束,这四个约束作为约束条件,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由于对经济增长目标和污染控制目标的侧重不同,设计了五个方案,然后具体分析了每个方案的产业结构和排污状况。最后提出了针对微山县农业、工业和旅游业调整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叶彬  杨敏  李方一  王宝  
文章利用安徽省2012年投入产出表构建了线性规划模型,设定了"十三五"期间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在能耗总量和经济增长双重目标的约束下,得到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与最优方案,为安徽省调整产业结构和推动节能减排提出政策建议。研究表明:要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安徽省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在于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到2020年占GDP的比例分别上升到17.1%和43.0%,重点约束采矿业与高耗能行业,使其占比降低到2.7%和11.0%。如果目标的约束性较强,则需要进一步调控煤炭开采与洗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叶彬  杨敏  李方一  王宝  
文章利用安徽省2012年投入产出表构建了线性规划模型,设定了"十三五"期间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在能耗总量和经济增长双重目标的约束下,得到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与最优方案,为安徽省调整产业结构和推动节能减排提出政策建议。研究表明:要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安徽省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在于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到2020年占GDP的比例分别上升到17.1%和43.0%,重点约束采矿业与高耗能行业,使其占比降低到2.7%和11.0%。如果目标的约束性较强,则需要进一步调控煤炭开采与洗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晓娣  
该研究建立了投入产出框架下的产业结构优化模型,在减排目标、GDP增长率、就业率的多重约束条件下,测算了中国实现国民经济最小波动的最优产业调整路径,揭示了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下应当鼓励和控制发展的重点行业:产值提升最大的应包括批发零售贸易、公共与居民服务业、机械电气设备制造维修业、住宿餐饮业等排放系数较低且最终需求水平较高的行业,产值下降最大的则是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及石油加工及炼焦燃气等,这些行业无疑是实现国家在稳定增长前提下减排目标的关键。通过调整约束条件的强度,研究发现,随着碳减排约束的收紧、以及经济增长目标的提高,所需的产业结构调整幅度会逐渐增大,并且减排力度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叶彬  杨敏  李方一  王宝  
文章利用安徽省2012年投入产出表构建了线性规划模型,设定了"十三五"期间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在能耗总量和经济增长双重目标的约束下,得到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与最优方案,为安徽省调整产业结构和推动节能减排提出政策建议。研究表明:要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安徽省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在于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到2020年占GDP的比例分别上升到17.1%和43.0%,重点约束采矿业与高耗能行业,使其占比降低到2.7%和11.0%。如果目标的约束性较强,则需要进一步调控煤炭开采与洗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华  樊丽明  
税制结构优化是深化税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税制结构的选择既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税收征管水平、社会文化习俗以及国际税收等客观基础条件的约束,同时也受到政府关于财政收入筹集、社会公平、生态文明层面的行为目标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在这种双重约束下,各国政府采取自然转化加主动调整的变迁路径优化税制结构。就中国当前的税制结构而言,尚存在适应性不足、结构单一、功能受限等方面的问题。为此,税制结构优化的方向是提高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和资源税的比重,稳定双主体税制结构,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