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75)
- 2023(6911)
- 2022(5437)
- 2021(4638)
- 2020(3794)
- 2019(8666)
- 2018(8369)
- 2017(16408)
- 2016(8634)
- 2015(9530)
- 2014(9385)
- 2013(9586)
- 2012(9105)
- 2011(8240)
- 2010(8038)
- 2009(6923)
- 2008(6860)
- 2007(5965)
- 2006(5199)
- 2005(4243)
- 学科
- 济(45277)
- 经济(45221)
- 管理(29321)
- 业(23978)
- 方法(22645)
- 数学(21338)
- 数学方法(21233)
- 企(18538)
- 企业(18538)
- 中国(13193)
- 环境(12309)
- 财(10836)
- 地方(9919)
- 农(9095)
- 学(8378)
- 业经(7633)
- 划(7360)
- 务(7092)
- 财务(7082)
- 财务管理(7064)
- 企业财务(6841)
- 农业(6703)
- 城市(6507)
- 贸(6503)
- 贸易(6499)
- 易(6242)
- 制(5964)
- 和(5718)
- 融(5656)
- 金融(5656)
- 机构
- 大学(127357)
- 学院(125266)
- 济(55935)
- 经济(54850)
- 管理(49795)
- 理学(43345)
- 理学院(42860)
- 管理学(42284)
- 管理学院(42061)
- 研究(41278)
- 中国(31086)
- 京(26059)
- 财(25937)
- 科学(24026)
- 财经(21322)
- 中心(19956)
- 经(19570)
- 经济学(19085)
- 所(18921)
- 农(18444)
- 江(18193)
- 业大(17803)
- 经济学院(17516)
- 研究所(17047)
- 财经大学(16111)
- 北京(15876)
- 院(15814)
- 范(15675)
- 师范(15383)
- 农业(14378)
- 基金
- 项目(90142)
- 科学(73486)
- 基金(69477)
- 研究(63653)
- 家(60466)
- 国家(60049)
- 科学基金(53420)
- 社会(43518)
- 社会科(41570)
- 社会科学(41558)
- 基金项目(37186)
- 自然(35310)
- 自然科(34361)
- 自然科学(34354)
- 省(33845)
- 自然科学基金(33760)
- 教育(29734)
- 划(28956)
- 资助(27489)
- 编号(22293)
- 部(20809)
- 重点(20488)
- 发(19580)
- 国家社会(19260)
- 创(18516)
- 教育部(18420)
- 大学(17867)
- 科研(17536)
- 创新(17494)
- 人文(17400)
共检索到1768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兵兵 董安然 段玉婉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是破解我国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难题的重要抓手,也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的题中之义。对此,本文构建一个委托-代理框架,揭示碳达峰目标引领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从2006~2019年低碳试点城市的五年规划等文件,手工搜集碳达峰目标设立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识别了碳达峰目标对低碳转型的净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达峰目标设立可以显著促进低碳转型。经过安慰剂、异质性处理偏误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碳达峰目标对低碳转型的促进效应因城市资源禀赋、市场化水平的差异以及地方政府是否面临换届而呈现出显著的异质性。机制检验表明,碳达峰目标通过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和增加绿色环保投资进而推动城市低碳转型。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以强时间约束形式设定碳达峰目标,采取弱时间约束形式的碳达峰目标更有利于发挥其对城市低碳转型的引领效应。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胜今 朱润酥
利用低碳城市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2003-2017年地级市层面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低碳城市试点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降低了试点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碳城市主要通过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增加环境保护投资、增加碳汇、推动创新等实现碳减排。低碳城市的减碳效果存在区域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异质性,相比中西部地区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东部地区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减碳效果更好。
关键词:
低碳城市 碳排放 碳达峰 碳中和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华
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中国政府自2010年开始实施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并不断扩大试点范围。准确评估低碳城市建设的政策效果,对于进一步推广这一试点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3—2016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于低碳试点政策在不同城市、不同试点时间上的变异,使用双重差分方法估计了低碳城市建设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非试点城市,试点城市的碳排放量相对于样本均值降低了约1.05个百分点,意味着低碳城市建设显著降低碳排放水平。同时,低碳城市建设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碳减排效应在西部城市和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的子样本中更加显著。从动态效应上看,低碳城市建设的碳减排效应出现在试点后的第一年到第四年,而在试点后的第五年和第六年消失。机制分析表明,低碳城市建设通过降低电力消费量和提升技术创新水平等途径抑制碳排放量。本文研究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低碳城市建设的政策规划提供了经验支持。
关键词:
低碳城市 碳排放 双重差分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金科 刘霁萱 晁颖
作为绿色金融重要组成部分的绿色信贷政策,能否通过信贷资源配置推动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转型路径是资本整合还是技术创新?是高质量发展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本文以《绿色信贷指引》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基于企业微观数据考察绿色信贷政策对高污染、高能耗企业低碳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该政策显著促进了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减污降碳效应尚未显现。地方财政压力较小、环境执法力度较强地区与议价能力较弱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明显上升。该政策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主要是诱发了清洁并购行为,而绿色创新提升并不显著。这意味着高污染、高能耗企业低碳转型的内生动力不足,更多依赖于资本整合。本文为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臧传琴 孙鹏
利用2007—2016年204个地级及以上行政级别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双重差分方法对低碳城市试点的绿色发展效应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低碳城市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地方绿色发展,试点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了约1.9个单位。机制分析表明,低碳城市建设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和技术创新促进了地方绿色发展,但异质性较为明显:相对于非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绿色发展效应有限;东部地区的绿色发展效应较为理想,而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并未实现预期的经济和环境目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林凤 谢帆 刘杨
在双碳目标战略时代背景下,探究低碳试点政策对家庭农场创业的溢出效应,对于加快乡村生态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5—2020年间28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低碳政策为准自然实验,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方法探究低碳政策对家庭农场创业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并采取倾向匹配得分、工具变量等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低碳政策会对家庭农场新增创业数量造成冲击,该影响主要受到调整产业结构、制约经营规模和提升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低碳政策的冲击效应对种植业区、东部地区、粮食主销区以及非资源型城市尤为显著。进一步讨论发现:低碳政策的环保规制压力有利于弱质家庭农场的有序退出,助力“以量换质”目标;同时,低碳政策若与电子商务试点共同实施,则会削弱其对家庭农场创业水平的影响,提升乡村创业韧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林凤 谢帆 刘杨
在双碳目标战略时代背景下,探究低碳试点政策对家庭农场创业的溢出效应,对于加快乡村生态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5—2020年间28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低碳政策为准自然实验,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方法探究低碳政策对家庭农场创业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并采取倾向匹配得分、工具变量等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低碳政策会对家庭农场新增创业数量造成冲击,该影响主要受到调整产业结构、制约经营规模和提升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低碳政策的冲击效应对种植业区、东部地区、粮食主销区以及非资源型城市尤为显著。进一步讨论发现:低碳政策的环保规制压力有利于弱质家庭农场的有序退出,助力“以量换质”目标;同时,低碳政策若与电子商务试点共同实施,则会削弱其对家庭农场创业水平的影响,提升乡村创业韧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宋晓敏 宋鑫伟 郭檬楠
城市低碳转型是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基于低碳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08—2020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城市低碳转型对企业审计费用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城市低碳转型显著降低了企业审计费用,城市低碳转型主要通过信号传递机制和审计风险机制降低企业审计费用。具体的,城市低碳转型可以提高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降低企业环境违规行为;也可以减少审计师的努力程度,降低企业财务重述概率。此外,城市低碳转型降低企业审计费用的效应在高碳行业、非国有企业和非资源型城市的企业更为明显。本研究有利于厘清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绿色低碳转型政策对企业审计费用的影响机制,为理解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费用决策行为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韩瑞栋
本文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实践出发,利用城市非平衡面板数据和小微企业数据,估计城商行设立对地方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城商行设立有助于促进地方就业规模扩张,对三次产业划分的就业结构影响存在差异;城商行通过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改善信贷资源配置状况以及服务于小微企业等渠道引致就业需求增加,并对第二产业内采矿业、制造业以及第三产业内生产性服务业就业结构产生异质性影响;此外,基于小微企业数据库的实证研究发现,城商行有助于改善小微企业的信贷资源获取能力和企业经营绩效,从而有助于提高小微企业就业吸纳能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姬潇涵 周定根 刘东华
为探究节能低碳能否顺应制造业“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的战略目标,释放环保与经济双重红利,文章以《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制造企业出口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法考察前端控制型环境规制影响出口绩效的效应和机理。研究发现:节能低碳政策显著改善了企业出口绩效,包括出口规模扩张、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和出口产品价格降低;机制检验揭示了节能低碳政策通过刺激企业技术创新作用于出口绩效;异质性分析表明,加工贸易企业对节能低碳政策更敏感,而市场竞争越激烈的行业,节能低碳政策对出口绩效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据此佐证了发展中国家背景下的“强波特假说”,对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前端控制型环境规制具有政策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姬潇涵 周定根 刘东华
为探究节能低碳能否顺应制造业“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的战略目标,释放环保与经济双重红利,文章以《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制造企业出口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法考察前端控制型环境规制影响出口绩效的效应和机理。研究发现:节能低碳政策显著改善了企业出口绩效,包括出口规模扩张、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和出口产品价格降低;机制检验揭示了节能低碳政策通过刺激企业技术创新作用于出口绩效;异质性分析表明,加工贸易企业对节能低碳政策更敏感,而市场竞争越激烈的行业,节能低碳政策对出口绩效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据此佐证了发展中国家背景下的“强波特假说”,对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前端控制型环境规制具有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余东升 李小平 李慧
本文立足国内和国际"双重视角",利用DID和PSM-DID方法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的环境污染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并采用古代"丝绸之路"途径城市作为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来改善国内沿线城市的环境污染,同时对国外沿线国家或地区也不存在所谓的"污染转嫁"。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安慰剂、变换PSM匹配及内生性处理之后依然稳健。本文结论正面回应了"一带一路"倡议中所谓的"污染转移威胁论",同时也对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进具有启示性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发明 唐望 彭柳林
全球温室效应引发的极端天气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有效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成为各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热点话题。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法等从政策效应出发探讨了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应、影响机制和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政策实施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具有持续的抑制作用,能有效实现农业碳减排。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模型的结果依旧是稳健的。(2)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政策实施可以通过降低化肥施用强度、促进土地流转和促进种植结构“趋粮化”调整来间接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3)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果存在异质性,其中在农业碳排放强度较高的地区、粮食主产区和非西部地区,政策的碳减排效果更显著。因此,为有效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需要稳步促进土地流转,加快建立完善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政策支持与构建激励机制并举,全面响应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推进农业绿色社会化服务水平提升。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梦 常哲仁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是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经济低碳转型的重要政策。本文基于2006—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且该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试点政策通过提升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环保投资水平促进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从异质性角度看,位于高法治水平与高市场亲密程度城市的企业、高碳行业企业、国有企业、老企业与家族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表现更容易受到试点政策的影响。此外,媒体关注可以正向调节试点政策对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积极影响。本文的结论拓宽了试点政策效应评估的研究,有利于政府、企业与媒体形成绿色低碳转型合力,可以为实现环境保护与企业绩效增长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治 彭百川 郭晶晶 谭欢
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依据2009—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量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企业环境-社会-治理(ESG)表现的影响。结果显示: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有效提升企业的ESG表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通过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和环境治理投资来提升企业的ESG表现。进一步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国有企业,非重污染企业,企业市值压力和财务风险更低的企业、市场关注度更高的企业,ESG表现的提升作用更显著。鉴于此,地方政府应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分类推进重污染行业的低碳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