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67)
- 2023(10579)
- 2022(8666)
- 2021(7615)
- 2020(6359)
- 2019(13731)
- 2018(13697)
- 2017(25880)
- 2016(13847)
- 2015(15131)
- 2014(14250)
- 2013(14339)
- 2012(13017)
- 2011(11259)
- 2010(11344)
- 2009(10245)
- 2008(10353)
- 2007(9570)
- 2006(8476)
- 2005(7780)
- 学科
- 业(78622)
- 企(74914)
- 企业(74914)
- 管理(64053)
- 济(62693)
- 经济(62631)
- 业经(26787)
- 方法(25648)
- 财(22282)
- 技术(22174)
- 农(20709)
- 务(18320)
- 财务(18309)
- 财务管理(18301)
- 数学(17750)
- 数学方法(17639)
- 企业财务(17337)
- 农业(15616)
- 划(15469)
- 环境(15196)
- 中国(14324)
- 技术管理(14209)
- 和(13754)
- 策(13140)
- 制(12721)
- 理论(12637)
- 企业经济(12172)
- 经营(11542)
- 体(10540)
- 地方(9833)
- 机构
- 学院(198411)
- 大学(189506)
- 济(87142)
- 经济(85755)
- 管理(84693)
- 理学(72520)
- 理学院(71933)
- 管理学(71205)
- 管理学院(70847)
- 研究(60100)
- 中国(48538)
- 财(38956)
- 京(38880)
- 科学(35773)
- 农(34926)
- 江(31771)
- 财经(30718)
- 业大(29600)
- 所(29407)
- 中心(28000)
- 经(27860)
- 农业(27458)
- 研究所(26429)
- 经济学(25468)
- 商学(24895)
- 商学院(24686)
- 州(24374)
- 北京(23851)
- 经济管理(23615)
- 经济学院(23008)
- 基金
- 项目(130603)
- 科学(106350)
- 研究(96807)
- 基金(96344)
- 家(83141)
- 国家(82398)
- 科学基金(73842)
- 社会(63893)
- 社会科(60890)
- 社会科学(60874)
- 省(55000)
- 基金项目(51646)
- 自然(47576)
- 自然科(46589)
- 自然科学(46582)
- 自然科学基金(45851)
- 划(43486)
- 教育(42165)
- 编号(36671)
- 资助(36451)
- 创(35596)
- 业(34965)
- 创新(32197)
- 发(29883)
- 重点(29258)
- 部(27893)
- 制(26826)
- 国家社会(26729)
- 成果(26522)
- 课题(25308)
- 期刊
- 济(100291)
- 经济(100291)
- 研究(54863)
- 中国(40671)
- 管理(39091)
- 财(34522)
- 农(33104)
- 科学(27809)
- 学报(26065)
- 农业(22962)
- 技术(22640)
- 大学(20395)
- 学学(19776)
- 业经(19268)
- 融(17412)
- 金融(17412)
- 教育(15970)
- 业(15751)
- 财经(15631)
- 经济研究(15330)
- 技术经济(14792)
- 经(13690)
- 科技(13016)
- 问题(12237)
- 财会(11170)
- 现代(10946)
- 商业(10428)
- 经济管理(9530)
- 世界(9444)
- 策(9440)
共检索到2983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艳华
在碳达峰压力下,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碳排放效率成为国内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2015—2021年国内293个地级市工业企业碳排放效率进行测度,并采用SYS-GMM以及工具变量法探赜碳达峰压力与绿色技术创新对企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碳达峰压力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协同效应具有推动企业碳排放效率提升的长效机制;两者协同影响主要经由控制工业能源消耗量、缩减碳排放量以及提升技术应用水平的路径实现;碳达峰压力与绿色技术创新这一约束激励机制对企业碳排放效率提升有重要影响。据此,为推动国内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马文杰 胡玥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该政策的实施是否能够以及如何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文章借助地区碳排放数据构建了碳达峰压力指标,考察碳达峰压力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碳达峰压力显著刺激了辖区内非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在碳达峰压力下,地方政府往往会借助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市场化政策工具推行绿色创新战略。较强的地区经济禀赋、较弱经济社会压力均有助于地方政府引导辖区内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在碳达峰目标驱动下,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活动能够同时提高其经营绩效和环境社会责任绩效,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结论不仅为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双赢目标提供了可行路径,而且为碳达峰创造了新经济增长点,为倒逼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邬龙 迟远英 王振宇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企业对不同绿色技术的采纳和投资等行为影响了技术创新效应在减排目标实现中的贡献。本文构建了技术不确定发展下企业最优投资策略的期权博弈模型,分析企业最优投资时机和技术采纳的动态变化。分析表明:(1)绿色技术预期减排收益、不确定程度和投资成本影响企业投资时机,企业出于先于对手研发而占领市场的考量会使投资提前;(2)当收益率先到达两企业同时投资临界值时,两企业会对一项技术进行同时投资,否则企业为争当领导者会在更小的临界点进行投资;(3)企业面临一项成熟技术作为追随者和一项不确定性更高的新技术作为领导者的投资选择时,即使新技术当前收益低于成熟技术,当领导者价值函数值大于追随者价值函数时,企业会跳过成熟技术而率先选择新技术进行投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唐天伟 朱凯文 刘远辉
以2007—2020年中国27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我国地级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从横向府际竞争与纵向压力型体制双视角出发,探讨地方政府竞争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及“双碳”目标压力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竞争显著抑制绿色技术创新效率;(2)调节效应结果显示,“双碳”目标压力可以弱化地方政府竞争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不利影响,二者的叠加效应有利于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3)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竞争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在东部、中部以及超特大城市、Ⅰ型大城市更为显著,而对西部、东北部以及Ⅱ型大城市、中小城市并不显著。因此,应充分发挥中央政府纵向协调优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完善考核激励制度,建立多维目标管理;针对不同城市异质性,因地制宜地实施目标压力管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源 温作民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样本,检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制造业企业末端治理型、清洁生产型和能源节约型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分析影响效应的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可有效推动制造业企业末端治理型、清洁生产型和能源节约型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民营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最大,对国有和中外合资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较小。对此,研究提出实施多元化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打造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培养长效机制、推动国有和中外合资制造业企业增加绿色技术创新投入,以期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江山 师琪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促进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的重要内容。选取2010—2021年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先进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先进制造业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是当企业债务融资成本更高时,碳交易政策对先进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有所降低;企业无形资产越多,碳交易政策对其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越明显。相较于小型企业、低竞争度市场中企业,碳交易政策对大型企业、高竞争度市场中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沈世铭 许睿 陈非儿
选取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研究环境治理压力对碳中和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境治理压力对碳中和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环境治理压力对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区域的碳中和绩效均存在正向影响;中介效应层面,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在东部地区最显著,而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则不显著。面板门槛检验结果表明,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环境治理压力对碳中和绩效与绿色技术创新影响效应由负转正。据此,建议构建多样化激励机制,加大绿色创新资源支持,加快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以期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沈世铭 许睿 陈非儿
选取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研究环境治理压力对碳中和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境治理压力对碳中和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环境治理压力对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区域的碳中和绩效均存在正向影响;中介效应层面,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在东部地区最显著,而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则不显著。面板门槛检验结果表明,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环境治理压力对碳中和绩效与绿色技术创新影响效应由负转正。据此,建议构建多样化激励机制,加大绿色创新资源支持,加快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以期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肖黎明 贾均焱
能源技术创新是实现全球长期可持续发展以及“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基于2010—2019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与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绿色金融对能源技术创新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绿色金融能够显著促进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并且绿色金融与碳排放约束之间的协同互补效应也对能源技术创新具有正向影响,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资本深化在绿色金融影响能源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即资本深化削弱了绿色金融对于能源技术创新的积极作用;(3)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绿色金融对能源技术创新的作用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其中绿色金融在中西部地区的促进效果明显优于东部地区。本研究为完善绿色金融对能源技术创新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经验证据,从而为绿色金融更好服务于能源领域的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肖黎明 贾均焱
能源技术创新是实现全球长期可持续发展以及“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基于2010—2019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与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绿色金融对能源技术创新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绿色金融能够显著促进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并且绿色金融与碳排放约束之间的协同互补效应也对能源技术创新具有正向影响,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资本深化在绿色金融影响能源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即资本深化削弱了绿色金融对于能源技术创新的积极作用;(3)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绿色金融对能源技术创新的作用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其中绿色金融在中西部地区的促进效果明显优于东部地区。本研究为完善绿色金融对能源技术创新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经验证据,从而为绿色金融更好服务于能源领域的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成昊
文章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基于我国2000—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使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考察了金融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和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偏市场主导的金融结构能够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渠道显著降低碳排放,并且这种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金融危机强化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对碳减排的作用。因此,应进一步推动直接融资市场建设、加强金融市场功能设计和加大政策引导力度,这对促进我国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金融结构 绿色技术创新 碳排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龙海雯
选取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碳减排约束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三者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可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检验显示,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大规模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提升碳减排约束强度,有效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据此,提出建立数智化创新研发机制,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打造绿色技术创新引擎;完善专业化绿色服务体系,增强碳减排约束力度等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理惠
选取2012—2021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信贷政策对于企业环境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环境绩效的提升效果显著高于非重污染企业。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环境绩效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资本密集型企业环境绩效对绿色信贷政策变动的反应高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检验发现,“绿色信贷政策支持→低碳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企业环境绩效提高”的传导机制成立。对此,提出双管齐下提高企业环境绩效、因企制宜实施针对性绿色信贷政策、双线并进推动关键性低碳技术创新,以此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鸽 张韬
“双碳”目标下,为了引导企业主动参与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改善企业环境绩效,文章利用准自然实验法,选取我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低碳政策试点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低碳政策试点实施改善了企业环境绩效,且这一结论在经过PSM-DID、剔除直辖市等方法检验后仍然稳健。低碳政策试点对非国有企业、环境规制较强地区企业、“两高”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环境绩效的改善效果更强。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技术创新在低碳政策试点改善企业环境绩效过程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理惠
选取2012—2021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信贷政策对于企业环境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环境绩效的提升效果显著高于非重污染企业。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环境绩效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资本密集型企业环境绩效对绿色信贷政策变动的反应高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检验发现,“绿色信贷政策支持→低碳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企业环境绩效提高”的传导机制成立。对此,提出双管齐下提高企业环境绩效、因企制宜实施针对性绿色信贷政策、双线并进推动关键性低碳技术创新,以此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