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57)
2023(8870)
2022(7459)
2021(6894)
2020(5557)
2019(12198)
2018(12012)
2017(23186)
2016(12813)
2015(13884)
2014(13337)
2013(12878)
2012(11739)
2011(10515)
2010(10537)
2009(9709)
2008(9149)
2007(8236)
2006(7540)
2005(6740)
作者
(34261)
(28536)
(28206)
(27285)
(18102)
(13525)
(12714)
(10862)
(10658)
(10400)
(9587)
(9364)
(9165)
(8983)
(8951)
(8909)
(8618)
(8611)
(8293)
(8127)
(7054)
(6986)
(6838)
(6636)
(6535)
(6368)
(6328)
(6217)
(5703)
(5696)
学科
(39083)
经济(39044)
管理(37182)
(31106)
(24757)
企业(24757)
(21861)
税收(20409)
(20240)
(16316)
(14806)
环境(12397)
方法(12343)
中国(12094)
(10984)
数学(10420)
数学方法(10208)
(9759)
贸易(9755)
业经(9673)
(9518)
农业(9494)
(9331)
(9236)
地方(8731)
(8459)
财务(8440)
财务管理(8428)
企业财务(7918)
(7880)
机构
学院(165024)
大学(158733)
(63943)
经济(62465)
研究(58675)
管理(58632)
理学(49425)
理学院(48843)
管理学(47964)
管理学院(47662)
中国(46096)
(37554)
科学(36814)
(33623)
(30190)
(27923)
中心(27136)
财经(27100)
(27031)
研究所(26846)
(24410)
业大(23199)
(22091)
农业(21786)
(21575)
师范(21351)
北京(21125)
(21061)
(20046)
财经大学(19601)
基金
项目(107201)
科学(84396)
研究(80733)
基金(76719)
(67347)
国家(66794)
科学基金(56696)
社会(48755)
社会科(46163)
社会科学(46156)
(42671)
基金项目(39576)
自然(36872)
(36406)
教育(36008)
自然科(35945)
自然科学(35938)
自然科学基金(35231)
编号(34806)
资助(30525)
成果(28605)
重点(24809)
(24431)
课题(24116)
(22624)
(22483)
(21749)
创新(21237)
项目编号(21170)
科研(20740)
期刊
(76565)
经济(76565)
研究(53673)
中国(32399)
(28663)
(26542)
学报(24831)
科学(22870)
管理(21230)
教育(18566)
农业(18129)
(17814)
金融(17814)
大学(17710)
学学(16867)
(16198)
(15587)
业经(13910)
税务(13819)
经济研究(13013)
技术(12437)
财经(11738)
(10092)
国际(9300)
(9177)
(9014)
问题(8946)
资源(7936)
(7472)
现代(7346)
共检索到2596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龚辉文  
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愿景有其重要的现实背景和意义。本文重点分析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税收政策框架体系。具体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税收政策,二是保护和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税收政策,三是提高人类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税收政策。在此基础上,从减缓气候变化和适应气候变化两个方面提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税收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牛超  王鑫  王风谦  栾晓辉  李雪  柏常禄  葛凡  
近半个世纪以来,日趋变暖的气候使得碳减排成为世界上很热的一个议题。本文从全球CO2的排放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入手,引入低碳经济的概念和碳减排国际合作情况,分析了碳减排技术和投资热点。最后对我国碳减排提出几点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瑞华  邢文迪  刘纬纬  李荣香  
为了实现2030碳达峰和2060碳中和的远景目标,我国目前面临较大的碳减排压力。碳税作为公认的碳减排重要经济手段,是实现我国“30·60”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文章在分析碳税制度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借鉴国外碳税制度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了我国的碳税制度,同时为保障碳税在我国合理适时开征,提出废除资源税中有关二氧化碳的税目、适时开征碳关税、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碳交易制度以及设立节能减排支出专项基金等相关政策建议,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陈冲  王军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在碳排放自主贡献目标下,中国需要逐步压缩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占经济的比重,推动经济、产业、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还需要商业银行在帮助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生产线改造、支持绿色低碳项目、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邹薇薇  刘熙  李娜  
自巴黎气候协定签署以来,全球经济脱碳化成为不可逆转的重要导向。但在当前全球通胀高企的背景下,经济脱碳化带来的绿色通胀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企业碳排放成本、居民用电价格、金属矿产价格已呈现持续性上涨的态势。从大宗商品供需关系和国际、国内“双碳”政策的传导效应出发,剖析供给冲击、需求增加与成本上升视角下绿色通胀的形成路径与内在逻辑,并进一步探讨2022年乌克兰危机对绿色通胀现象的加剧效应,发现传统能源供需、新旧能源交替和金属矿产供需“三大错位”将推动绿色通胀成为一种中长期趋势,而新冠肺炎疫情、流动性过剩等因素也进一步加剧了绿色通胀的短期压力。对此,国内应当从落实稳增长措施、有序推进能源转型、加强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创新绿色低碳技术、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和健全碳交易市场等方面加以应对。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邹薇薇  刘熙  李娜  
自巴黎气候协定签署以来,全球经济脱碳化成为不可逆转的重要导向。但在当前全球通胀高企的背景下,经济脱碳化带来的绿色通胀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企业碳排放成本、居民用电价格、金属矿产价格已呈现持续性上涨的态势。从大宗商品供需关系和国际、国内“双碳”政策的传导效应出发,剖析供给冲击、需求增加与成本上升视角下绿色通胀的形成路径与内在逻辑,并进一步探讨2022年乌克兰危机对绿色通胀现象的加剧效应,发现传统能源供需、新旧能源交替和金属矿产供需“三大错位”将推动绿色通胀成为一种中长期趋势,而新冠肺炎疫情、流动性过剩等因素也进一步加剧了绿色通胀的短期压力。对此,国内应当从落实稳增长措施、有序推进能源转型、加强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创新绿色低碳技术、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和健全碳交易市场等方面加以应对。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孙静  袁玉洁  
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取向,我国当前面临的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已经构成制约我国经济低碳发展的基础瓶颈。本文在分析我国税收调控低碳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当前低碳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优化我国低碳税收政策的路径选择。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鲁青  
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挑战,近年来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二氧化碳是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气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开始着手采取措施,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如芬兰、瑞典、挪威等国家通过征收碳税的形式来减排。此外,在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为代表的多边气候治理体制下,由于实施强制减排措施的国家担心本国相关碳密集型行业的竞争力受损,以及由此引发的"碳泄漏",纷纷声称要采用边境碳调整措施来解决相关问题。法国在发达国家中最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曹静韬    项炀骁    王东方  
国际税改将会对我国税收管辖权、“走出去”和“引进来”、国际税收协调产生潜在影响,并且会进一步影响我国税收政策目标的实现。为此,我国应在权衡税收政策目标的基础上,作出合适的税收政策选择:优化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助推经济发展;适时引入合格国内最低补足税,保障我国税收利益;主动参与国际税收协调,构建良好的国际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玉焕  钱之凌  徐鑫  
为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中国的碳达峰及碳中和,本文使用1998-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研究中国整体以及三大经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对碳排放的影响、空间溢出效应和影响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从国家整体视角,产业结构升级有助于实现碳减排;(2)从区域视角,东部和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能够显著减少碳排放,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3)从空间视角,产业结构升级不仅对本地区碳排放存在负向空间直接效应,对其他区域碳排放也存在负向的空间间接效应;(4)从影响路径视角,中国整体和东部地区能源消耗和技术创新均在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碳排放的路径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中部地区能源消耗在影响路径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而技术创新表现为遮掩效应,可能原因是存在技术减排的反弹效应。西部地区能源消耗和技术创新均不是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碳排放的路径。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郑颖  吴杰  范天正  
"3060"碳达峰碳中和(即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正是热议话题。2020年3月5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强调,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国家"十四五"规划要求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生态环境部2020年12月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生态环境部令第19号)(简称《碳管理办法》)。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伟华  
"30·60"碳排放目标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硬约束。利用GTAP-E模型,设置发达经济体仅对自身征收碳税、发达经济体对自身征收碳税并对中国征收碳关税、发达经济体与中国征收同等碳税以及发达经济体与中国征收差异化碳税四种政策情景,分析不同减排政策下各经济体的宏观经济、居民福利和碳排放影响,据此探讨中国主动采取成本公平性原则的差异化碳税政策应对发达经济体碳关税威胁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发达经济体征收碳关税,在减少碳排放和防止碳泄漏方面作用非常有限,容易造成"双损"局面,不是一种有效的减排政策;发达经济体与中国征收同等碳税,造成中国实际GDP、居民福利大幅下降,经济持续衰退,不能有效应对发达经济体碳关税威胁;发达经济体与中国征收差异化碳税,会使全球碳排放量大幅下降,且中国实际GDP、居民福利下降幅度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是应对发达经济体碳关税威胁的有效政策。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谢波峰  陈灏  
数字经济通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普遍接受的概念和发展战略。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涉及创新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目前,数字经济在全球发展势头迅猛,但与其相关的税收政策和管理明显滞后。在探讨数字经济税收政策多年之后,国际社会在政策出发点、问题成因、解决思路和技术方案上认识趋同,但在细节上还存在分歧,这缘于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弹性变化、价值流转多样化等特征。本文提出,要综合权衡长短期、国内外的政策目标,结合我国财税制度改革的深化,加快建立具有数字经济时代战略优势的税收政策与管理制度。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龙英锋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碳税边境调整措施的应用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学术上争议的焦点之一是:对物理性投入物及非物理性投入物所征国内税包括碳税是否适于出口边境调整及进口边境调整。本文通过对GATT边境税调整工作组报告及GATT边境税调整相关条款、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以及相应的注释和脚注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重新解读,结合GATT边境税调整的案例以及增值税边境调整的实践和国外学者的学术观点,提出了对物理性投入物及非物理性投入物所征国内税包括碳税不仅适于出口边境调整,也适于进口边境调整的学术观点。当碳税边境调整措施实施的法律障碍得到有效去除,碳税及其边境调整将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实施和应用,全球气候恶化的趋势因...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国龙  殷晨曦  
应对气候变化的"30/60"目标对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虽已顺利收官,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攻坚阶段下京津冀地区的二次污染防治。本文立足秋冬治霾的瓶颈期,比较分析英国、美国以及欧盟的大气污染治理模式,厘清我国大气污染成因的综合性、复杂性、特殊性特征,分析治理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反思我国绿色发展模式的转型机遇,深入探讨国际大气污染治理经验对我国的经验借鉴与政策启示。从外部防范转型、工业模式转型、能源体制转型、发展模式转型四个层面出发,探索效率与责任并重的精准化、系统化内生治理之路,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的大气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