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42)
2023(8906)
2022(6932)
2021(5888)
2020(4786)
2019(10432)
2018(9973)
2017(19036)
2016(10581)
2015(11340)
2014(11203)
2013(11279)
2012(10198)
2011(8699)
2010(8768)
2009(8063)
2008(8168)
2007(7544)
2006(6759)
2005(6171)
作者
(30055)
(25307)
(24941)
(23574)
(16196)
(11838)
(11209)
(9704)
(9295)
(9054)
(8533)
(8504)
(8266)
(8090)
(7769)
(7574)
(7554)
(7500)
(7399)
(7389)
(6443)
(6044)
(6012)
(5802)
(5736)
(5716)
(5599)
(5547)
(5097)
(4866)
学科
(66664)
(62695)
企业(62695)
管理(51050)
(50995)
经济(50939)
业经(24248)
方法(20803)
(19415)
(19115)
(16568)
财务(16562)
财务管理(16557)
企业财务(15693)
农业(15494)
技术(13892)
(13001)
环境(12591)
数学(12450)
数学方法(12401)
(11705)
(10917)
理论(10838)
企业经济(10300)
中国(10067)
(9668)
经营(9622)
技术管理(9588)
经济理论(8808)
(8493)
机构
学院(158017)
大学(148262)
管理(67210)
(66706)
经济(65711)
理学(57558)
理学院(57047)
管理学(56539)
管理学院(56242)
研究(45961)
中国(37888)
(31180)
(30170)
(28264)
科学(27849)
(25320)
财经(24887)
(22443)
业大(22406)
(22225)
农业(22164)
中心(21227)
商学(20316)
商学院(20139)
研究所(19914)
(19612)
经济学(19183)
经济管理(18799)
北京(18426)
财经大学(17922)
基金
项目(102290)
科学(83744)
基金(76313)
研究(75697)
(65291)
国家(64663)
科学基金(58518)
社会(50673)
社会科(48249)
社会科学(48237)
(43049)
基金项目(41370)
自然(37979)
自然科(37103)
自然科学(37097)
自然科学基金(36514)
(33397)
教育(32596)
资助(29677)
(29552)
编号(28737)
(25062)
(24316)
重点(22475)
创新(22402)
(21571)
国家社会(21021)
(20863)
成果(20358)
发展(20048)
期刊
(80546)
经济(80546)
研究(41496)
管理(29177)
(27545)
(27200)
中国(26864)
科学(21457)
农业(19335)
学报(18893)
业经(17135)
大学(14786)
技术(14607)
学学(14506)
(12919)
(12538)
金融(12538)
财经(12068)
经济研究(11449)
(10531)
技术经济(10242)
问题(10195)
(9994)
财会(9527)
教育(9162)
商业(8957)
现代(8707)
世界(7927)
会计(7735)
经济管理(7673)
共检索到2307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金准  
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旅游业的整体响应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列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并提出要"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欧盟和美国提出的碳中和目标时限都是2050年,但欧美早已实现碳达峰,中国的中和斜率要远远陡于欧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姝晓  童昀  何彪  
旅游业碳达峰、碳中和对于国家“双碳”目标实现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测算2000—2020年海南省旅游碳源、生态系统碳汇的基础上,利用GDIM、蒙特卡洛模拟、情景分析法分解并预测海南省国内和入境旅游碳达峰路径,同时利用灰色模型、马尔可夫链预测旅游可分配碳汇,探索不同情景、不同客源市场下的旅游碳中和实现。结果显示:(1)2000—2020年海南省旅游碳排放和生态系统碳汇均呈增长态势,国内旅游碳排放和可分配碳汇比重逐渐上升,入境旅游碳排放比重下降且受疫情影响明显。(2)海南省国内和入境旅游碳排放的最大促增因素分别是旅游经济规模、投资规模,以绝对因素为主,促减因素分别是旅游经济碳强度、投资碳强度,以相对因素为主。(3)海南省国内旅游碳达峰时间分别为基准发展情景2035年、可持续发展情景2030年、低碳发展情景2026年,峰值分别为3 470.74万t、359.02万t、326.84万t;入境旅游碳达峰时间为基准发展情景2035年,峰值7.38万t,其他情景已经达峰。(4)旅游可分配碳汇逐年增加,国内旅游可分配碳汇提高,入境旅游的降低;海南省国内旅游将在2044年全面实现碳中和,而入境旅游已经实现。研究旨在为优化旅游业低碳发展政策和推动海南省“双碳”进程提供参考依据,助力海南自贸港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任洁  
碳达峰与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战略是中国提出的两个阶段碳减排奋斗目标:我国力争于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并努力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是旅游业整体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从自然环境层面来看,实现“双碳”目标可以从根源上减少环境气候变化对旅游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韧性;从社会经济角度来看,“双碳”战略的实施可以推动生态旅游、低碳旅游等旅游形式发展,丰富旅游产业的生产形式与营收类型,助力旅游业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我国生态环境建设。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田里  刘亮  
2018年10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提出2050年左右全球二氧化碳人为排放量实现净零(1);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提高中国自主贡献力度的“3060”目标和愿景,即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11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上,世界旅游组织发布了《格拉斯哥宣言:旅游业十年气候行动承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政  左晟吉  丁守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全世界所关注的共同话题,在此背景下中国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本文梳理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历史动因与实施背景,表明"3060"目标与双循环战略的互融互通是实现经济绿色低碳升级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接着分别从国内大循环的供给端和需求端以及国际大循环的角度阐释碳达峰、碳中和对高质量发展赋能的内在逻辑。最后,从完善碳排放交易价格机制以显示高质量发展经济信号,重构能源体系以发挥高质量发展改革潜力,扩大绿色需求以牢固高质量发展外部支撑,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以激发高质量发展内在动力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子千  
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推进,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交汇在一起,将对包括旅游业发展在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谋划"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必须将科技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系统思考科技对旅游业带来的全方位变革,并提出应对措施。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静  贾垚焱  谢鸿璟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回应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和宏观号召的使命所在,也是解决旅游业面临现实问题矛盾、促进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该文以分析旅游业多重属性为切入点,探究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核心要义与推进方向。提出旅游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旅游业产业事业属性兼具;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旅游业作为经济产业和社会事业的协同发展,是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结合。其核心要义是“供给的有效性”和“发展的公平性”。供给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多元主体培育,多种业态融合,有效引导需求等;发展的公平性主要体现在机会公平,利益均衡,过程公正等。同时,以新时代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从创新赋能、文化赋魂、开放赋力、绿色生态、协调高效等方面阐释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方向。以期为深化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路径提供参考,为后续围绕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构建与水平测度等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马勇  张瑞  
“旅游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生活质量,并为所有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这是1980年世界旅游组织在《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中对旅游之于个体幸福水平提升重要价值的论断。作为“五大幸福产业”之首,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韩英  
伴随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应运而生,并成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驱动力。本文选取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消费升级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可显著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且这一结论在经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旧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于东部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更强。机制检验证实,消费升级在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即数字经济可通过促进消费升级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戴学锋  杨明月  
党的十九大做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十四五"将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等收入国家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重要阶段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此,必须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事关我国新时代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乔向杰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强调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数字经济已成为新时代我国旅游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而数字经济实际上指的就是信息经济,其本质就是信息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由此可见,信息化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智慧旅游是旅游信息化的高级阶段,从其本质与内涵及其在旅游业实践的应用中可以找到其赋能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动力机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瑞   保继刚   魏小安   张凌云   崔凤军   陈荣   严旭阳  
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旅游强国的内在要求。文章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就新征程中如何认识旅游强国、如何实现旅游强国战略、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如何理解旅游业的新定位和新赛道、如何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如何担负起旅游学术共同体的时代使命等重要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应要特别关注如下议题:1)从新时代新征程出发,重新思考旅游强国的提出背景、底层逻辑、关注重点、产业定位、衡量指标和建设思路;2)实现旅游强国目标,需创新税制、优化旅游统计、培养高层次人才;3)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纲,重点关注市场、产业、理念、统筹、体系等方面问题;4)在旅游业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的背景下,疗愈旅游是符合旅游业新定位的一个新赛道;5)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需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民满意为中心、以投入产出为旅游投资基本导向,需在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实现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6)在旅游发展新征程上,学术共同体应承担重要职责和历史使命,及时回答时代之问,夯实科学探究学理之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潘家华  
“‘双碳’目标下的城市绿色转型发展”这一选题是极富战略意义、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的重大课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强调要协同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其中,降碳是关键,是核心,是引领,是纲。只有降碳才可以减污,尽管减污扩绿也可以降碳,但在许多情况下其并不一定降碳,反而还会增碳。例如,燃煤电厂的脱硫除尘工艺,减少了常规污染物的排放,甚至可以达到如同天然气那样的超低排放标准。但是,运行这些降污设施要消耗更多的煤炭,必然导致排放更多的碳。又如,在干旱地区种草种树需要浇水维护,不仅是高成本,而且是高耗能。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姝  
文章从碳中和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视角到当下碳中和发展过程中有关概念进行总结,并根据当下情况总结出我国碳中和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经验,通过对全文总结归纳得出最后结论,力求为中国碳中和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研究内容做出理论贡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章锦河  
<正>“双碳”目标的实现不仅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要求,也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2023年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注重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以“双碳”工作为引领,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持续施行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代服务业,在实现“双碳”目标中应有担当和作为。旅游业碳排放测度与管理是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更是旅游业碳排放“双控”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前提与保障。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