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89)
- 2023(15061)
- 2022(12803)
- 2021(11462)
- 2020(9973)
- 2019(22679)
- 2018(22259)
- 2017(42623)
- 2016(23604)
- 2015(26323)
- 2014(26228)
- 2013(25949)
- 2012(24114)
- 2011(21663)
- 2010(21353)
- 2009(19460)
- 2008(19197)
- 2007(16936)
- 2006(14335)
- 2005(12180)
- 学科
- 济(98618)
- 经济(98510)
- 管理(68968)
- 业(65432)
- 企(53379)
- 企业(53379)
- 方法(51549)
- 数学(46433)
- 数学方法(45893)
- 财(26076)
- 农(26005)
- 中国(22359)
- 学(22356)
- 业经(20272)
- 地方(19152)
- 贸(18998)
- 贸易(18996)
- 易(18452)
- 环境(17976)
- 农业(17638)
- 务(17153)
- 财务(17110)
- 财务管理(17072)
- 企业财务(16263)
- 制(15679)
- 和(14749)
- 技术(14685)
- 理论(13921)
- 融(13765)
- 金融(13761)
- 机构
- 大学(342836)
- 学院(341522)
- 济(137047)
- 经济(134417)
- 管理(133058)
- 理学(117188)
- 理学院(115890)
- 管理学(113668)
- 管理学院(113063)
- 研究(111324)
- 中国(80894)
- 科学(73338)
- 京(69778)
- 农(67005)
- 财(60616)
- 业大(58689)
- 所(57018)
- 农业(53627)
- 研究所(52812)
- 中心(52639)
- 财经(50217)
- 江(49997)
- 经(45804)
- 范(43004)
- 经济学(42602)
- 师范(42376)
- 北京(41991)
- 院(39869)
- 州(39172)
- 经济学院(38994)
- 基金
- 项目(243811)
- 科学(191684)
- 基金(179202)
- 研究(167156)
- 家(159551)
- 国家(158314)
- 科学基金(135461)
- 社会(106987)
- 社会科(101546)
- 社会科学(101514)
- 省(97631)
- 基金项目(95831)
- 自然(92121)
- 自然科(90069)
- 自然科学(90035)
- 自然科学基金(88451)
- 划(82088)
- 教育(77945)
- 资助(73451)
- 编号(64703)
- 重点(55703)
- 部(53658)
- 发(51743)
- 创(50914)
- 成果(50373)
- 科研(48443)
- 计划(48104)
- 创新(47757)
- 教育部(45461)
- 大学(44789)
- 期刊
- 济(135794)
- 经济(135794)
- 研究(86359)
- 学报(64019)
- 农(58681)
- 中国(56557)
- 科学(55482)
- 大学(47088)
- 财(47040)
- 学学(45121)
- 管理(44481)
- 农业(39870)
- 技术(28362)
- 教育(28324)
- 融(26229)
- 金融(26229)
- 财经(24346)
- 业经(22924)
- 经济研究(22035)
- 业(21483)
- 经(20761)
- 问题(18705)
- 版(18601)
- 统计(17537)
- 业大(16862)
- 技术经济(16758)
- 科技(16469)
- 策(16215)
- 资源(15924)
- 商业(15572)
共检索到4688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志强 刘春梅
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已为世界所公认。而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因此本文根据碳排放量的基本等式,计算中部六省1995-2007年间的碳足迹,并就经济发展规模对中部六省碳足迹做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部六省的碳足迹与经济发展规模均不表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倒"U"型关系,湖南省表现为倒"N"型关系,其余五个省表现出线性正相关关系。同时,利用分解分析方法,计算中部六省碳足迹变化中的人口规模效应、经济规模效应、能源结构效应、能源效率效应,表明中部六省碳足迹的抑制作用主要来自于一次能源效率的提高,但仅依赖能源效率的提高已难以抑制经济发展引起的碳排放的增加,导致中部六省碳足迹自2001年以后均有逐年迅速加深的趋势。
关键词:
因素分解法 碳足迹 能源消费 温室气体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焦文献 陈兴鹏 贾卓
能源消费是人类活动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行为之一,对能源消费导致的碳足迹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应用能源消费碳足迹的相关概念和方法,计算得到了甘肃省1990年-2009年的总碳足迹、各能源消费类型的碳足迹、碳足迹产值和碳足迹生态压力;然后利用STIRPAT模型进行岭回归函数拟合,探讨了经济增长与碳足迹之间的定量关系,并验证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最后通过脱钩指数分析进一步研究了经济增长与碳足迹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碳足迹从1990年的0.091hm2/人上升为2009年的0.191hm2/人,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各能源消费类型的碳足迹构成中,煤和石油占据了绝对地位,其中又以煤...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传江 黄桂然 章铭
估算了1995—2009年期间我国中部六省的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从产业、能源消费结构、城乡消费结构的角度,对碳排放结构进行了分析。利用LMDI分解方法将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分解为经济规模、产业结构、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以及碳排放系数,分析其具体影响,并进行省际比较。结果表明:1995—2009年期间中部六省的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均呈增长趋势,且各省的差距较大;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碳排放情况看,各省的碳排放均来自第二产业和燃煤;经济规模的扩张是碳排放量增加的最主要因素,能源结构变化和碳排放系数变化对
关键词:
碳排放 影响因素 因素分解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唐建荣 邓林
运用LARS算法实现Lasso过程,从12个因素中筛选出显著影响因素,并得到其权重及标准的参数估计模型。结果表明:能源结构是形成碳足迹的主要动因;人口数量、经济规模和能源强度是影响碳足迹的显著因素;城市化水平、人口结构、产业结构、碳足迹转移状况、清洁能源比重、公共交通发展水平是影响碳足迹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速度、居民消费水平对碳足迹的影响尚不显著。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国峰 温军伟 孙保营
人力资本(主要是高科技人才)是技术创新的源泉,制度创新能够极大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技术产出效率。本文运用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固定效应变截距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对中国中部六省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科研机构、企业对中部地区科技进步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大学对区域技术进步不但没有贡献,反而反作用十分明显。中部崛起战略有赖于中部六省合理配置科技资源投入,吸引高科技人才,大力开展制度创新。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知识生产函数 实证研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国富 宫丽丽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环境污染严重导致环境面临压力。运用能源消耗碳足迹衡量指标,计算出京津冀地区1996~2011年的能源消耗碳足迹;然后利用STIRPAT模型进行拟合回归,讨论经济增长与碳足迹之间的定量关系,找出能源消耗碳足迹的影响因素,从而验证京津冀地区不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结果表明:首先,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耗结构一直变化不大,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其中煤在能源消耗中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京津冀地区碳足迹呈现上升趋势。再次,京津冀地区人均GDP和能耗结构是驱动碳足迹增长的主要因素,但产业结构对碳足迹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最后,脱钩指数分析表明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处于相对脱钩状态,而回...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吴雯 李玮
通过建立LMDI模型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分析各个因素的影响效应并且进行省级比较。研究表明:经济增长是碳排放量增加的最主要原因,降低能源强度有利于减少中部交通能耗,而能源结构变化影响很有限。
关键词:
碳排放 交通运输业 中部六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振林
吸引外资是中部六省实现"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途径。笔者在对中部六省吸引外资影响因素进行一般分析的基础上,采用1995年~2009年间的面板数据,对其吸引外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上一期的人均消费支出、外商投资总额、制造业职工人数及固定资产投资对本期外资流入具有正效应,而上一期的出口额及制造业平均工资对本期外资流入具有负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强 沈玉志
以逆向物流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逆向物流各环节的碳排放情况,给出了逆向物流碳足迹和碳生态压力的测算方法。利用SPSS软件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了逆向物流碳足迹与回收产品的数量、产品再制造率、产品废弃率、能源利用率、能源结构、能源消耗总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结果显示逆向物流企业的碳足迹和碳生态压力方面有持续增加的压力,同时逆向物流系统的回收产品数量、产品再制造率、产品废弃率等因素均与碳排放有直接的关系。最后针对如何有效的降低逆向物流碳足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戴胜利 张维敏
本文以中部地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选取2009~2019年中部六省9种主要的工业能源消费量进行碳排放计算。通过Tapio脱钩模型、LMDI指数分解法与熵值法相结合的方式,对中部六省工业能源碳排放与工业经济的发展关系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索。研究发现,现阶段,中部六省碳排放量增速减缓,工业经济增长趋于平稳。且中部六省整体呈现出从弱脱钩向强脱钩发展的变化趋势。与此同时,中部六省实现最佳脱钩状态的顺序为:河南>湖北>江西>湖南>安徽>山西。经熵值法优化后得出,能源消费效应是促进碳排放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而能源结构效应是促进碳减排的主要驱动因素。因此,依靠优化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源效率的方式具有较大的潜力促进中部六省节能减排。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晓萌 黄凯 杨顺顺 王梓元 胡婷婷
水资源是中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对中国产业部门水足迹及其强度进行定量核算,分析其演变趋势,从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及政策完善三个角度剖析中国水足迹变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7—2007年间中国各行业完全水足迹强度的年均下降率约为9.1%,而大部分行业的水足迹却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约为14.2%。1997、2002、2007年中国以贸易形势输出的虚拟水总量占完全水足迹量的比例分别为12.0%、14.6%、22.5%,呈递增趋势且均高于输入总量。中国各部门水足迹强度降低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节水技术的发展、节水管理政策的完善、产业间的经济联系。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是导致水足迹...
关键词:
水足迹 投入产出分析 虚拟水贸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建荣 陈实 张白羽
碳足迹是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城市化水平、住宅建筑、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交通、生态碳汇效应和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等影响因子共同驱动的结果。文章基于PLS模型对能源消费碳足迹的影响因子及其影响力度进行了系统研究。
关键词:
碳足迹 影响因子 PLS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璐 章锦河 钟士恩 刘泽华 孙晋坤
山岳型景区酒店碳足迹及其效率分析,是山岳型景区酒店业乃至景区节能减排措施制定的基础。文章采用碳足迹计算方法,以黄山风景区内的酒店为例,根据2012年的相关数据,对酒店业运营期的碳足迹进行测度,结果表明:(1)山岳型景区酒店碳足迹具有四个特征,即酒店碳足迹的部门主体是客房(42.20%)、能源消耗以电为主(80%)、碳足迹具有季节性波动,且其在区域与区际2个尺度上都产生了生态环境影响。(2)同城市型酒店相比,山岳型景区酒店能源使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3)山岳型景区酒店碳足迹效率受到酒店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因素的影响,酒店能源消耗结构和管理因素是主要的内部因素,而客房出租率与气温是主要的外部因素。
关键词:
山岳型景区 酒店 碳足迹 效率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付伟 罗明灿 陈建成
碳足迹核算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为地区碳减排方案的制订提供理论工具和实践案例。文章在梳理碳足迹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碳足迹概念、碳足迹研究尺度、碳足迹核算方法及应用范围归纳总结碳足迹研究进展,从经济发展因素、人口因素、技术因素、政策因素4个方面分析碳足迹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基础模型(Kaya模型和IPAT模型)、拓展模型(STIRPAT模型)、各影响因子对碳足迹变化的贡献定量分析模型(IDA模型、PDA模型、SDA模型)3大类逐步推演碳足迹影响因子分解模型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碳足迹内涵研究较为丰富,突破了单一的描述研究,逐步从理论领域延伸到实践应用,"人地关系"等多视角研究有待探索。(2)碳足迹的核算方法都有各自适用条件,根据研究尺度选定合适的核算方法。(3)各地区碳足迹的影响因素差异性较大,对于碳足迹影响因素的研究也逐步细化和深化,从而对症下药,制定相关的减排政策。(4)碳足迹影响因素分解模型的综合分解分析框架有待构建,现有的研究基本都是碳足迹影响因素分解的基础模型、拓展模型及影响因素贡献定量分析模型等单个或两个结合应用进行分析,三者结合使用的较为少见,研究深度有待提高。(5)特殊地区的碳足迹核算及碳减排应更加受到重视,如生态脆弱区等。建议合理制定区域差异化碳减排政策目标,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平与效率。
关键词:
碳足迹 影响因素 碳减排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高萍
本文采用Panel-data模型对外商投资和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对中部六省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商投资对中部六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小于东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专利申请授权量的影响大于东部和全国平均水平。在中部内部各省,外商投资和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极小。本文的政策结论是:技术进步政策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应该而且必须发挥关键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全球化与城市贫困:基于中部六省的实证分析
中部六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中国对外贸易自然资本流向及其影响因素——基于I-O模型的生态足迹分析
什么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导致农村金融排斥难题——基于2010年中部六省667县(区)数据的实证分析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对生态足迹的影响——基于云南省的案例实证分析
中部地区FDI规模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安徽省数据的灰色关联分析
我国中部六省节能减排效率测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和Tobit模型
中部六省农业投入产出效率和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生态足迹的区域绿色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STIRPAT模型的能源消费碳足迹变化及影响因素——以江苏省苏锡常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