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63)
2023(12684)
2022(11033)
2021(10335)
2020(8465)
2019(19674)
2018(19946)
2017(38274)
2016(21395)
2015(24170)
2014(24493)
2013(23881)
2012(22179)
2011(20105)
2010(19946)
2009(17836)
2008(17298)
2007(15047)
2006(13215)
2005(11368)
作者
(62747)
(52034)
(51699)
(49185)
(33174)
(24797)
(23418)
(20522)
(19956)
(18624)
(17958)
(17677)
(16556)
(16451)
(16226)
(15949)
(15567)
(15514)
(15033)
(14883)
(13065)
(13001)
(12674)
(12020)
(11687)
(11629)
(11496)
(11458)
(10544)
(10470)
学科
(79784)
经济(79686)
管理(60761)
(52717)
(44541)
企业(44541)
方法(37584)
数学(32210)
数学方法(31807)
(21759)
(20766)
中国(20485)
(19350)
业经(17496)
环境(16334)
地方(16064)
理论(15888)
(15130)
(14534)
(14111)
贸易(14106)
(13666)
农业(13464)
(12702)
(12659)
银行(12645)
(12436)
金融(12427)
(12148)
(12082)
机构
大学(301483)
学院(299190)
管理(117273)
(111873)
经济(109240)
研究(102229)
理学(101555)
理学院(100361)
管理学(98430)
管理学院(97922)
中国(75232)
科学(66612)
(64824)
(52404)
(51475)
(51279)
研究所(48300)
业大(47455)
中心(45705)
(43527)
财经(41550)
(41112)
师范(40657)
北京(40645)
农业(40449)
(37760)
(37280)
(35541)
技术(33280)
师范大学(32927)
基金
项目(210030)
科学(163697)
研究(152138)
基金(150744)
(132719)
国家(131637)
科学基金(111625)
社会(92576)
社会科(87536)
社会科学(87511)
(82805)
基金项目(80618)
自然(74326)
自然科(72548)
自然科学(72525)
自然科学基金(71196)
(70583)
教育(70027)
编号(62457)
资助(62168)
成果(51495)
重点(47130)
(45635)
(44130)
课题(43638)
(43399)
创新(40475)
科研(40460)
计划(39137)
大学(38657)
期刊
(120272)
经济(120272)
研究(86367)
中国(55994)
学报(52496)
科学(46998)
(46081)
管理(41771)
大学(38544)
(37616)
教育(36476)
学学(36258)
农业(32072)
(26500)
金融(26500)
技术(25497)
业经(19626)
财经(19358)
经济研究(18651)
图书(17128)
(16391)
(16099)
问题(15477)
科技(15147)
理论(15074)
(14870)
实践(14013)
(14013)
业大(13807)
技术经济(13362)
共检索到4310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志红  杨辉  
环境治理的全球性使得碳排放权成为国际贸易货币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碳货币体系不仅是解决气候变化带来的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碳货币的演化过程也体现着碳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内在机理。文章首先分析了碳排放权的信用本质,指出碳排放权由于具备信用支撑、获得普遍认可以及可计量而具备成为货币的条件。并分析了碳货币形成的四个外部动因,指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以及碳货币的多元化是其国际化进程的主要推动力。然后,剖析了碳货币实施的可行性,并指出碳本位体系的演化路径分为两个阶段,即碳排放权的货币化和国际化。最后从可再生能源、国际交易市场以及碳排放分配制度角度给出了构建碳货币本位体系的建议。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公衍照  杨明  
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然而在这一关乎人类生存的问题上,全球气候合作却举步维艰。自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效以来,围绕全球减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各国矛盾重重。到2011年德班气候大会为止,国际社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丕东  魏巍贤  
本文首先分析了韩国货币体系,包括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转变。进而分析我国入世后,经济进一步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分析了韩国货币政策体系演化过程对我国的借鉴之处。我们的结论是:货币总量是中国现阶段货币中介目标的现实选择,同时应该加强利率的自由化进程,加强公开市场的建设, 为货币政策体系的改革作好条件准备。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峰  钱利珍  陈玉婵  
在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的货币政策存在严重的外溢性,如何有效约束美元的泛滥发行一直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议题。但受制于全球经济发展模式、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美元的在位优势以及美元在能源计价结算中的垄断地位等因素,短期内美元的本位地位很难改变。结合现实情况,本文认为推动能源计价结算货币竞争是提升国际货币多元化程度进而约束美元的一个突破口。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骏民  李凌云  
黄金非货币化为美国长期、巨额的经常项目逆差和资本项目顺差提供了条件。这刺激了美国虚拟经济的膨胀,也为美国当前的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欧元诞生导致国际储备货币的"双本位"格局,美欧两种主要国际货币的竞相滥发以及小国货币的从属地位,引发了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此,必须建立一个能够顾及各国利益的国际货币体系,协调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闵达律  
当今国际货币体系存在问题,这已取得共识,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理论界一直没有找到答案。本文从当今国际货币体系理论的几个主要理论入手,分析其利弊,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全新的思路,即"建立以资源为最终支付手段的国际货币体系",并设计了基本框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津含  陈建  
本文系统梳理了数字货币的发展过程,电子支付的便利、密码技术的发展使数字货币大量涌现。从货币学派基本理论:货币本质论、货币数量论、购买力平价理论三方面来探讨数字货币与各国主权货币、黄金货币的差异,发现数字货币独特的比较优势,因此判断未来法定数字货币会以主权货币的补充货币、替代现有主权货币、成为国际本位三步走的方式最终成为新的国际本位。在数字货币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行繁荣发展的同时,存在的诸多问题也需要相关领域的重点关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玉全  万红  刘柏宏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以及货币政策框架由数量型向价格数量型并重转型,当前我国急需尽快培育有效的基准利率,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提高货币政策调控效果。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我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中构建的基准利率,必须是一个包含长短期利率的组合基准利率体系;我国货币市场利率虽然还不完全具备基准利率的要素,但是在基准利率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当前我们可以7天回购作为政策利率、以Shibor作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同时,应加快完善市场和政策环境以培育Shibor的基准性。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郑梦晶  
此次金融危机使得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的不平等性和不稳定性明显地暴露出来。处于当前货币体系中心地位的美元依靠其霸权地位,不断地对外转移其经济风险,而我国则成为此次危机中受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构建新的合理公平的国际货币体系便成为必要。在此过程中,人民币应当把握好有利时机,努力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货币。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林文浩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处于高失业率、增长乏力的发达经济体和处在高通胀率、泡沫风险的新兴市场国家并存。发达经济体扩张性货币政策对新兴市场国家维护内部价格稳定带来的挑战,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体调整汇率政策的动因之一。该文在回顾1973年史密森体系瓦解、1992年欧洲货币体系危机以及后危机时代"复活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步解体等事件的基础上,通过构造一个汇率政策转换模型,阐述了上述历史事件中,德、日、英、中等大型经济体先后主动与当时的国际本位货币脱钩的原因和条件,揭示了不钉住黄金的储备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骏民  
世界经济格局正在被美国经济的衰落、欧洲经济的整合和中国经济的崛起这三大趋势冲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二元化运行方式,严重削弱了美国经济的自我恢复能力和经济政策的效力,美元正在失去霸主地位。欧元的出现和欧元区的经济整合使世界进入了"双本位国际货币体系",也使世界进入了空前动荡时期,世界流动性膨胀已经失控。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以其特有的方式实现了市场化与高增长并存的发展模式,顺利实现了市场化和外向型经济的转型,流动性膨胀正在诱使中国资本国际化,并带动人民币的国际化和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这三个趋势正在打造的世界经济新格局最终会稳定下来,并成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的基础。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禹钟华  祁洞之  
国际货币体系演化的根本决定因素在于大国间的博弈,而根植于异质文化间不同博弈理念的博弈才是更深层次的博弈。以中西方文化的比较而言,西方世界秉承零和博弈理念,谋求对世界的终极控制;中国所秉承的共济博弈理念,根植于并超越了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以"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为道义要旨,以当今意义的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谐、高效及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具有超国家、超文化的人类意义。因此,中国应该广泛宣传其博弈理念和人类理想,旗帜鲜明地占领人类学意义上的道德高地,努力构建自身文化理念主导下的国际货币体系:自由、民主、平等、高效、博爱、共济的服务型人类公共产品。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申皓  周茂荣  
欧盟单一货币建设及其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申皓周茂荣目前,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简称EMU)建设正处在第二阶段,按照《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的规定,最迟将于1999年1月1日起以引入单一货币欧元为标志进入决定性的第三阶段。现在,围绕《马约》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毕胜  王冀宁  
本文分析信用货币体系下良币驱逐劣币的成因及运行机制。着重指出正是由于复本位下反映货币真实比率的货币市场被开放经济,信用货币条件下反映货币真实比率的商品流通市场所替代,格雷欣法则变成了逆向格雷欣法则,并阐述了逆向格雷欣法则给一个国家的带来的弊端。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逆向格雷欣法则的政策选择———爬行带状汇率制。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姚军  孙会国  
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是"美元"本位。但美元本位制本身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导致世界经济的发展陷入一种"经济增长→贸易失衡→信用扩张→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膨胀、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循环过程。本文在简单阐述国际货币体系沿革的基础上,从贸易分工、内在调节机制、货币层面、储备货币、政策协调和成本分摊以及贸易失衡的调节机制方面论述了美元本位制的内在脆弱性,指出正是其自身的因素导致世界经济的循环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