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32)
- 2023(14915)
- 2022(12545)
- 2021(11707)
- 2020(9982)
- 2019(22691)
- 2018(22409)
- 2017(42687)
- 2016(23122)
- 2015(25914)
- 2014(25412)
- 2013(25142)
- 2012(22984)
- 2011(20351)
- 2010(20101)
- 2009(18020)
- 2008(17994)
- 2007(15948)
- 2006(13317)
- 2005(11317)
- 学科
- 济(91579)
- 经济(91492)
- 管理(78951)
- 业(73961)
- 企(63573)
- 企业(63573)
- 方法(46085)
- 数学(40824)
- 数学方法(40349)
- 财(36745)
- 农(24018)
- 中国(24005)
- 技术(22431)
- 务(20390)
- 财务(20339)
- 财务管理(20279)
- 业经(19795)
- 企业财务(19302)
- 学(18446)
- 环境(17974)
- 制(17875)
- 地方(17706)
- 贸(16501)
- 贸易(16494)
- 易(16062)
- 农业(15887)
- 划(14885)
- 理论(14707)
- 和(14659)
- 财政(14304)
- 机构
- 学院(317915)
- 大学(316146)
- 济(132534)
- 经济(130011)
- 管理(129879)
- 理学(113385)
- 理学院(112294)
- 管理学(110483)
- 管理学院(109885)
- 研究(98980)
- 中国(75038)
- 财(67324)
- 京(63979)
- 科学(60888)
- 财经(50725)
- 农(50122)
- 所(48419)
- 中心(47656)
- 业大(47600)
- 江(47198)
- 经(46083)
- 研究所(43866)
- 经济学(40892)
- 农业(39418)
- 北京(39126)
- 范(37663)
- 财经大学(37578)
- 经济学院(37252)
- 师范(37245)
- 州(36635)
- 基金
- 项目(220229)
- 科学(175404)
- 基金(161779)
- 研究(159182)
- 家(140834)
- 国家(139727)
- 科学基金(122042)
- 社会(102856)
- 社会科(97854)
- 社会科学(97828)
- 省(87934)
- 基金项目(86460)
- 自然(79881)
- 自然科(78160)
- 自然科学(78139)
- 自然科学基金(76762)
- 教育(74034)
- 划(72930)
- 资助(65232)
- 编号(62744)
- 创(51021)
- 重点(49382)
- 部(49006)
- 成果(48609)
- 创新(47028)
- 发(46671)
- 国家社会(43121)
- 科研(42957)
- 课题(42851)
- 教育部(42537)
- 期刊
- 济(135342)
- 经济(135342)
- 研究(87780)
- 中国(60555)
- 财(58356)
- 学报(47820)
- 管理(47494)
- 科学(44751)
- 农(43135)
- 大学(36734)
- 学学(34958)
- 技术(31239)
- 教育(29980)
- 农业(29492)
- 融(25270)
- 金融(25270)
- 财经(24958)
- 经济研究(22814)
- 业经(22160)
- 经(21386)
- 技术经济(18106)
- 问题(17491)
- 业(17186)
- 科技(16933)
- 财会(16478)
- 统计(15986)
- 策(15831)
- 版(15133)
- 商业(14455)
- 会计(14449)
共检索到4551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刘永凤 赵晓琴
碳中和背景下,提升企业自愿落实减排的动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2-2019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上市公司的数据,探究了碳绩效和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同时引入绿色技术创新作为调节变量,并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了碳绩效和绿色技术创新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碳绩效正向影响财务绩效且存在门槛效应;绿色技术创新在碳绩效与财务绩效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同时该调节效应具有双重门槛特征。以上结论为激励企业提升碳绩效与助力我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马莉丽 刘玟姗
本文以我国2016—2020年沪深A股工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建立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环境保护费改税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考察了绿色技术创新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环境保护费改税对企业财务绩效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绿色技术创新在前两者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对调节效应进行分组回归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处于前25%或其质量处于前50%的企业在环境保护费改税后财务绩效有显著的提升。另外,通过进一步研究,本文按企业的不同产权性质给出了绿色技术创新及其质量的参考值区间,并从市场角度出发,分析发现绿色技术创新较优的企业,环境保护费改税后市盈率有显著的降低。研究补充和拓展了环境规制领域内微观视角及绿色创新的调节效应视角的文献,为企业面对当下趋强的环境规制如何管理与制定创新战略提供了一定的启示与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宋迎春 杨文昳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已经发展到了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国家和地区的综合竞争力越来越集中于科技创新。因此,选取我国高污染、高能耗的261家制造业上市企业2012—2016年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财务绩效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与财务绩效具有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制造业 绿色技术创新 财务绩效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曹薇 赵伟 司玉静
基于2012—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以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绿色技术创新在数字经济助力低碳发展中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碳排放总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绿色技术创新削弱了其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对碳排放强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绿色技术创新强化了其抑制作用;此外,在东、中、西三大区域内,绿色技术创新的调节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检验了绿色技术创新的单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在门槛前后,数字经济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由促进作用变为抑制作用,而对碳排放强度的抑制效应则随着绿色技术创新的加深而增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波 刘晓琴
文章通过2011—2020年中国地级市与上市企业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经研究发现:碳减排约束能够显著促进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抑制私营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碳排放权交易的城市,其碳减排约束政策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不具有碳排放权交易的城市,则不产生显著影响。进一步建立双门限面板模型,研究得到:碳减排约束在企业创新预期水平低于第一门槛值或者高于第二门槛值时,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在企业创新预期处于门槛值0.011 8~0.017 8时,碳减排约束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秦炳涛 郭援国 葛力铭
绿色技术创新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根本之计,公众参与作为一种“软约束”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基于公众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独特优势,系统探讨了公众参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传导机制,并立足于创新对象的不同,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空间计量模型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公众参与能够显著地提升绿色工艺创新,而对绿色产品创新的作用并不明显;(2)公众参与依赖于政府环境规制迫使企业污染成本内部化,进而间接影响绿色工艺创新;(3)区域异质性方面,经济较发达地区公众参与对绿色工艺创新的作用更为明显;政府环境规制在公众参与度较高的地区对绿色工艺创新或产品创新的正向促进效果更为明显;(4)空间效应方面,本地公众参与不仅会提升本地绿色工艺创新,同时这种正向效应也会辐射到经济差距较小的周边地区。本文的研究有利于厘清公众参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明确其作用路径,为“三方共治”治理体系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婉红 李娜
绿色技术创新和智能化转型对破解资源环境制约、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2011—2019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企业为样本,构建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效应,并结合面板门槛模型探讨智能化转型程度差异下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企业的环境绩效水平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智能化转型正向调节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企业环境绩效的提升作用,且其调节效应边际递增。当考虑异质性问题时,与中西部地区的企业相比,东部地区的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智能化转型对提升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更明显;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智能化转型更易实现企业环境绩效的提升。研究结论为推动我国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智能化转型以及改善企业环境绩效提供理论借鉴。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徐俊武 陈钊雄
绿色技术创新是解决环境污染和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基于2011—2021年中国内地27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使用参数与非参数方法检验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非线性影响,分析能源消费结构及产业结构的中介作用,同时探讨环境规制、科创支持、市场化程度和公众关注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基准回归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与碳排放呈显著倒“U”型关系;(2)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倒“U”型关系仅在非资源型城市、低碳试点城市和高质量绿色技术创新体现明显;(3)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既能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碳排放,又会通过阻碍产业结构升级增加碳排放;(4)调节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公众关注、科创支持和市场化程度对绿色技术创新与碳排放倒“U”型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使倒“U”型曲线更陡峭,而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与碳排放倒“U”型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使倒“U”型曲线更平缓。据此,提出提升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加强政策配套支持、完善市场机制、构建政府公众共治体系等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吴康 耿一睿 郭涛
“双碳”目标下,绿色技术创新在权衡经济高质量发展与降碳目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基于2006—2021年中国19个城市群地区的20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在刻画绿色技术创新与碳排放时空演变格局基础上,实证探究了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非线性影响,并讨论了人力资本对该影响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2006—2021年中国城市群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碳排放增速先增后降,且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较高的城市群碳排放增速明显低于创新水平较低的城市群;(2)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碳排放呈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且受城市群等级、地理区位、低碳政策、城市产业结构以及城市规模的影响;(3)人力资本对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碳排放存在显著调节作用,人力资本的增加一方面强化了倒“U”型曲线拐点前的正向作用和拐点后的负向作用,另一方面使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降碳阈值右移。研究结论为“双碳”目标下以提升人力资本为抓手,充分发挥绿色技术创新的降碳效应,贯彻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 人力资本 碳排放 城市群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超 郑垂勇 丁晨辉 任阳军
选取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中介效应和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数字经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和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中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绿色金融是数字经济提升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传导路径;三大区域数字经济均能显著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但作用强度呈现“中部—西部—东部”依次递减的规律;环境规制较强地区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实施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策略、营造良好数字金融环境和建立健全地方环境规制支撑体系等提升数字经济赋能作用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超 郑垂勇 丁晨辉 任阳军
选取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中介效应和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数字经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和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中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绿色金融是数字经济提升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传导路径;三大区域数字经济均能显著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但作用强度呈现“中部—西部—东部”依次递减的规律;环境规制较强地区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实施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策略、营造良好数字金融环境和建立健全地方环境规制支撑体系等提升数字经济赋能作用的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伯乐 王小腾
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7—2019年面板数据及门槛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科技金融对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的异质门槛效应。结果发现:科技金融显著促进了绿色技术创新,且该促进作用呈现持续增强的动态规律;科技金融的绿色技术创新促进效应具有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呈现正向边际效应递增规律,中部地区呈现倒“U”型特征,西部地区呈现正向线性特征;科技金融的绿色技术创新促进效应存在异质动态强化机制,人力资本和经济发展约束下呈现“N”型动态规律,知识产权保护约束下呈现正向倒“U”型动态特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娜
“双碳”目标下,外商直接投资已经成为推动流通业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探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流通业低碳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得出:外商直接投资能够显著促进流通业低碳发展,该结论在经历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异质性分析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对流通业低碳发展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和产业结构异质性;中介效应检验发现,绿色技术创新是外商直接投资影响流通业低碳发展的重要中介路径,其中介效应占比为20.82%;调节效应检验发现,环境规制正向调节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流通业低碳发展的影响,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提升,外商直接投资对流通业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逐步增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伟丽 陈腾鹏
作为数字经济和新型城镇化融合的重要战略,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助力城市绿色转型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部署。本文基于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智慧城市建设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有助于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在智慧城市建设赋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企业数字化转型起到正向调节作用;智慧城市建设分别通过“新基建”效应、产业集聚效应、企业内部治理效应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为增强智慧城市建设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构建智能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应推动数字经济与现代城市治理相结合、新型信息技术与低碳环保型技术相融合;加快数字技术对企业生产、管理、研发、节能减排等各环节的渗透,支持数字化转型程度高的头部企业成为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领头羊;加大“新基建”投资力度,通过城市大数据平台缓解企业信息约束问题,通过智慧金融平台引导金融资源向具备绿色研发条件的企业流动;建立统一技术标准,协调试点范围内各城市智慧化转型进程,建立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考核评价指标。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振清 聂文钰
基于Super-SBM模型,测算中国内地30个省市区域绿色创新能力并分析其空间相关性,引入财政透明度,实证分析财政信息透明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双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绿色创新能力上升趋势明显,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和西部,空间上呈现正相关性;(2)财政信息透明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3)财政信息透明度分值在25.916以下时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呈现正效应,介于25.916~64.840之间时促进效应增强,跨过门槛值64.840后,由于交易成本过高、创新预期收益趋于稳定等原因,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产生微弱的负效应。基于此,对中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提出若干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