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89)
- 2023(17239)
- 2022(14821)
- 2021(13762)
- 2020(11505)
- 2019(25983)
- 2018(25499)
- 2017(48365)
- 2016(26321)
- 2015(29339)
- 2014(28505)
- 2013(28274)
- 2012(25710)
- 2011(23360)
- 2010(22810)
- 2009(20983)
- 2008(19882)
- 2007(16897)
- 2006(14655)
- 2005(12565)
- 学科
- 济(103403)
- 经济(103289)
- 管理(73820)
- 业(68533)
- 企(55433)
- 企业(55433)
- 方法(48950)
- 数学(43219)
- 数学方法(42795)
- 中国(29251)
- 农(28211)
- 财(25768)
- 学(23357)
- 业经(22580)
- 贸(21994)
- 贸易(21984)
- 易(21406)
- 环境(19155)
- 农业(18962)
- 地方(18503)
- 制(17591)
- 和(16376)
- 务(15930)
- 财务(15863)
- 财务管理(15843)
- 技术(15799)
- 银(15611)
- 理论(15561)
- 银行(15541)
- 企业财务(15010)
- 机构
- 大学(370348)
- 学院(368614)
- 济(150777)
- 经济(147963)
- 管理(143826)
- 研究(127183)
- 理学(126157)
- 理学院(124764)
- 管理学(122554)
- 管理学院(121937)
- 中国(93516)
- 科学(80985)
- 京(78131)
- 农(66053)
- 财(64652)
- 所(64269)
- 业大(59913)
- 研究所(59569)
- 中心(56270)
- 财经(53504)
- 农业(52487)
- 江(49859)
- 经(48982)
- 北京(48965)
- 范(47451)
- 师范(46895)
- 经济学(46211)
- 院(45917)
- 经济学院(41863)
- 州(40507)
- 基金
- 项目(262558)
- 科学(205717)
- 基金(191874)
- 研究(186235)
- 家(170218)
- 国家(168878)
- 科学基金(143598)
- 社会(119063)
- 社会科(112912)
- 社会科学(112883)
- 基金项目(101853)
- 省(101182)
- 自然(94694)
- 自然科(92528)
- 自然科学(92500)
- 自然科学基金(90856)
- 划(86224)
- 教育(84900)
- 资助(78818)
- 编号(73890)
- 重点(59277)
- 成果(58075)
- 部(57717)
- 发(55940)
- 创(54823)
- 创新(51272)
- 科研(50949)
- 课题(50664)
- 国家社会(49731)
- 教育部(49107)
- 期刊
- 济(155691)
- 经济(155691)
- 研究(104413)
- 学报(65675)
- 中国(64293)
- 农(59118)
- 科学(58069)
- 管理(49804)
- 大学(48620)
- 财(46351)
- 学学(46121)
- 农业(41519)
- 教育(36786)
- 技术(28491)
- 融(27782)
- 金融(27782)
- 经济研究(27357)
- 业经(25918)
- 财经(25313)
- 业(22109)
- 经(21744)
- 问题(20038)
- 科技(18728)
- 版(17859)
- 图书(17734)
- 贸(17167)
- 业大(17116)
- 技术经济(16949)
- 商业(16720)
- 理论(16218)
共检索到5179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王婷婷 朱建平
提出包含非期望产出的博弈交叉-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模型,利用该模型对中国2002-2014年30个省份的电力能源面板数据进行电力能源终端消费效率评价,并采用SYS-GMM动态面板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我国省际电力能源终端利用效率出现负增长,技术效率变动和技术变动是引发该问题两大因素。(2)我国经济相对落后的西北地区借助技术效率的后发优势,在电能终端消费效率的排序中跻身榜首,其次是华北和东北地区,而华东、华中和南方地区则处于末位。(3)电力能源效率具有传递效应,其前期表现会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钱丽 肖仁桥 陈忠卫
本文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将农业碳排放量纳入农业生产效率研究框架内。首先,综合运用3个DEA模型,测算了2004—2010年中国30个省份农业生产效率,探索中国各省份、三大地区间的效率差异,并给出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4种模式,然后,利用Tobit模型检验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农业生产效率有所提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纯技术效率低下是制约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各省份、三大地区间效率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最高,而中西部地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有60%的省份农业资源利用模式为低经济低环境效率型,这些省份主要来自于中西部地区;农田抗灾能力、农村用电量和研发经费的提高对全国农业生...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兵兵
通过测算碳排放约束条件下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以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样本期内,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较低,年均约为0.503,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0.580)、中部(0.497)和西部(0.422)。FDI、出口、市场化进程、人力资本、能源消费结构对省际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投资和政府干预则会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分区域来看,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8种因素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分阶段考察显示,8种因素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又呈现出阶段性差异的特征。因此,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政策才是提升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碳排放约束 全要素能源效率 地区差异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孙叶飞 周敏 石鹏 汤振朋
碳排放约束下利用超效率VRS-DEA模型和扩展STIRPAT模型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河北和辽宁之外,沿海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较高,技术进步、经济水平、政府干预、能源价格对全要素能源效率有促进作用,而能源结构和对外开放对能源效率具有抑制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强 魏巍
基于1993~2011年我国29个省(市、区)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各省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度,发现我国不同地区的能源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能源效率最低。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和经济规模对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比重的提高,我国能源效率将趋于下降;对外开放和交通基础设施对能源效率影响为负,"污染天堂假说"得到验证;资源禀赋对能源效率影响为负,但不显著,"资源越丰裕地区能源效率越低"命题并不稳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峰 何伦志
基于松弛变量超效率模型(SUPER-SBM-DEA)对碳排放约束下的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并构建计量模型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东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最高(0.565)、中部地区次之(0.473)、西部地区能源效率最低(0.408);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主要受外商直接投资、出口规模、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人力资本、政府干预能力、市场化程度等因素影响。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出口规模、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人力资本、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峰 何伦志
基于松弛变量超效率模型(SUPER-SBM-DEA)对碳排放约束下的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并构建计量模型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东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最高(0.565)、中部地区次之(0.473)、西部地区能源效率最低(0.408);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主要受外商直接投资、出口规模、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人力资本、政府干预能力、市场化程度等因素影响。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出口规模、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人力资本、市场化程度等因素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但固定资产投资和政府干预能力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负向影响,这些因素在东中部地区对能源效率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污染避难所"在中部地区得到验证,但在东西部地区并不成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海良
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目标对我国环境效率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考量,选取2004—2018年城市层面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并基于EBM-DEA模型测度中国环境经济效率,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对其演化特征进行考察,进而构建空间Tobit模型检验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中国环境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整体水平尚有待提升,同时城市间与区域间环境效率差距渐趋缩小;空间维度上,中国环境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呈“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并存的聚敛态势,具有典型的空间“锁定”特征;环境规制、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与环境效率显著正相关,而城市化推进和外商投资等则与之显著负相关,且环境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据此,文章提出建立跨区域的联防联控机制和多维度的环境治理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海良
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目标对我国环境效率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考量,选取2004—2018年城市层面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并基于EBM-DEA模型测度中国环境经济效率,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对其演化特征进行考察,进而构建空间Tobit模型检验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中国环境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整体水平尚有待提升,同时城市间与区域间环境效率差距渐趋缩小;空间维度上,中国环境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呈“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并存的聚敛态势,具有典型的空间“锁定”特征;环境规制、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与环境效率显著正相关,而城市化推进和外商投资等则与之显著负相关,且环境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据此,文章提出建立跨区域的联防联控机制和多维度的环境治理体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任阳军 汪传旭
本文基于2007-2014年29个省份商贸流通业数据,将商贸流通业的碳排放量作为投入指标,运用超效率DEA测度我国省际商贸流通业效率,并分析了商贸流通业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商贸流通业效率整体水平逐年提高,区域间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效率最高,中西部地区的效率较低;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城市化水平对效率产生显著促进作用;能源结构、政府干预对效率有负面影响。最后提出促进我国商贸流通业低碳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任阳军 汪传旭
本文基于2007-2014年29个省份商贸流通业数据,将商贸流通业的碳排放量作为投入指标,运用超效率DEA测度我国省际商贸流通业效率,并分析了商贸流通业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商贸流通业效率整体水平逐年提高,区域间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效率最高,中西部地区的效率较低;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城市化水平对效率产生显著促进作用;能源结构、政府干预对效率有负面影响。最后提出促进我国商贸流通业低碳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燕 刘婷
通过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全国30个省份碳约束下的物流能源效率进行了测度,分析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四大地区的空间特征和演化趋势,并通过Tobit回归考察我国区域物流能源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6—2015年,我国物流能源效率没有明显的提升趋势,并且区域的东西分化特征较为明显,东部沿海地区的物流能源效率普遍高于其他地区。物流业的规模、能源价格和能源消耗结构是影响我国物流能源效率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兵 卢金勇 陈茹
本文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了环境约束下中国30个省火电行业2001-2007年的技术效率,并对技术效率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间,沿海地区或煤炭资源丰富省份的技术效率较高,东部地区技术效率优于中西部地区,而全国火电行业的技术效率平均水平为0.940;火电行业发展模式与技术效率变化率呈负相关关系;利用面板数据以及可行性广义最小二乘法对技术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机组容量利用率、燃煤效率与环境约束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影响,其中环境约束与技术效率基本呈现"U"型关系;在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模型中,通过引入时间变量,发现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对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并没有得到体现。
关键词:
环境约束 技术效率 方向性距离函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喜平 姜晔
运用方向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对我国2001~2008年36个工业行业在二氧化碳排放约束条件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进行测算,并利用核密度法估计了在此期间累积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分布和动态变化特征,同时考察了影响碳排放约束下工业行业能源效率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内我国各工业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高效率工业行业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行业内企业研发投入、企业平均规模、行业产权结构等都能显著提高能源效率水平,而能源消费结构则与能源效率呈负相关。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颖 齐亚伟
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科学测度国内各省际间的能源利用效率状况。本文利用SML指数进行了测算,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水平变化指数,计算了在保持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变情况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结果表明,国内全要素能源效率呈现增长趋势,这种增长同技术进步呈正相关关系;且对比分析在约束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保持排放量不变两种情况,可以发现前者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年均增长率明显优于后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