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55)
- 2023(11836)
- 2022(9715)
- 2021(8620)
- 2020(7199)
- 2019(15810)
- 2018(15534)
- 2017(30582)
- 2016(16204)
- 2015(17474)
- 2014(16822)
- 2013(16802)
- 2012(14934)
- 2011(12747)
- 2010(12960)
- 2009(12317)
- 2008(12223)
- 2007(11023)
- 2006(9739)
- 2005(9024)
- 学科
- 业(81977)
- 企(77086)
- 企业(77086)
- 济(69721)
- 经济(69647)
- 管理(68792)
- 财(29949)
- 方法(28873)
- 业经(27889)
- 农(23526)
- 务(22078)
- 财务(22068)
- 财务管理(22054)
- 税(21990)
- 企业财务(20956)
- 数学(20857)
- 数学方法(20710)
- 税收(20527)
- 收(20351)
- 农业(17353)
- 技术(16548)
- 划(15687)
- 中国(15023)
- 和(14745)
- 制(14609)
- 环境(14442)
- 策(14441)
- 理论(13219)
- 贸(12749)
- 贸易(12743)
- 机构
- 学院(227944)
- 大学(217613)
- 济(100005)
- 经济(98382)
- 管理(94930)
- 理学(81494)
- 理学院(80876)
- 管理学(80034)
- 管理学院(79626)
- 研究(65125)
- 财(53941)
- 中国(53278)
- 京(42773)
- 财经(41302)
- 经(37401)
- 科学(35480)
- 江(34973)
- 农(33187)
- 所(30957)
- 财经大学(30280)
- 经济学(30121)
- 中心(29812)
- 业大(29168)
- 商学(28217)
- 商学院(27962)
- 经济学院(27421)
- 州(27359)
- 研究所(27065)
- 北京(26194)
- 农业(25959)
- 基金
- 项目(144514)
- 科学(117009)
- 研究(110575)
- 基金(107030)
- 家(90872)
- 国家(90046)
- 科学基金(80650)
- 社会(73428)
- 社会科(69944)
- 社会科学(69927)
- 省(57700)
- 基金项目(56467)
- 自然(50383)
- 自然科(49304)
- 自然科学(49289)
- 教育(49110)
- 自然科学基金(48460)
- 划(46466)
- 编号(45040)
- 资助(42375)
- 业(34987)
- 成果(34337)
- 创(34267)
- 部(31940)
- 重点(31815)
- 发(31764)
- 制(31164)
- 创新(31078)
- 国家社会(30655)
- 课题(29364)
共检索到341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明喜 胡毅 郭冬梅 曹杰
新常态经济发展阶段对我国低碳转型提出新的挑战,客观要求政府职能部门必须进行减排政策创新,由此催生了市场化减排工具——碳税正式进入我国税法体系,并引起学术界热议。本文创新性地把地方政府作为一个独立博弈方,纳入"国家-企业"博弈模型,发现地方政府的个体碳排放决策行为严格偏离国家整体层面的最优排放决策水平。为矫正地方政府的非最优决策行为,在考虑碳排放的环境外部性特征基础上,提出差异税率碳税政策的征收依据。进而分析征收碳税对微观生产企业减排投资和市场竞争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减排成本较低的企业,碳税政策不但可以矫正地方政府碳排放的非最优行为,提升企业减排投资积极性,有效降低企业碳基能源的消耗,还可以增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改善消费者福利;对于减排成本较高的企业,碳税政策是一把双刃剑,抑制企业的减排投资和低碳研发,尤其是高能耗企业,但是碳税政策的长期实施则有利于我国低碳经济转型。最后,基于文中结论,提出对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碳税 最优碳排放 减排投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坤 赵道致
在对不同减排水平的企业征收差异碳税的基础上,以社会总福利最大化为目标,建立政府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政府和排放依赖型双寡头企业的决策问题。实证分析表明,征收差异碳税有利于增强减排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激励其进一步加大减排的投入,提高净化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昊 黄泽慧 史小宁 巫景飞
以国际海运碳交易机制的实施为背景,在考虑船东对减排产品类型偏好具有差异的情况下,基于Hotelling模型,研究提供不同类型减排产品企业之间的竞争策略。通过分析Nash博弈和Stackelberg博弈的均衡结果,得到船东对某类减排产品偏好的增加,会促进该类减排产品的价格上涨,市场份额扩大和收益增加。并且,在Stackelberg博弈中,主导企业获得较Nash博弈下更大的收益,而跟随企业的收益变化取决于船东减排偏好与减排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侯玉梅 潘登 梁聪智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已经成为有效控制污染的手段,碳排放权也成为企业发展的稀缺资源。本文利用博弈论,在对称信息的垄断市场情形下,研究两寡头企业的生产量决策,以及在不同的净化水平下企业的碳排放的最优决策,从而提出企业减排对策,并在上述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该生产与减排决策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
关键词:
碳排放权 碳交易 碳排放配额 库诺特均衡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彩平 肖序
资金是企业实现碳减排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由于碳排放贯穿于产品全生命周期,因而企业将面临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巨额融资需求。然而,日益严格的气候法规和能源技术研发的难度却严重影响企业的融资能力,增大企业的碳融资风险。因此,文章从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参与碳交易、建立多层次融资体系等角度构建了一个综合的碳减排融资机制,以满足企业实现碳减排的资金需求,化解碳融资风险。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董留群 贺庆 尚正永
为探究建筑企业实施碳减排的影响因素,本文构建了以政府政策因素、市场因素、碳减排技术因素、能源结构因素为外因潜在潜变量,以企业实施碳减排为内因潜在变量的理论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建筑企业实施碳减排的影响因素以及各因素是通过何种途径影响企业实施碳减排。研究结果发现:政策因素、市场因素、碳减排技术因素、能源结构因素对企业实施碳减排具有显著的直接的影响;政策因素对建筑企业实施碳减排影响最大,其次是市场因素、碳减排技术因素,能源结构因素对企业实施碳减排影响最小。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有针对性地提
关键词:
建筑企业 碳减排 结构方程模型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樊富强
上世纪90年代初,澳大利亚率先制定和实施关于国有企业竞争中立政策,以限制国有制企业因政府垄断而享有的不公平竞争优势,促进了市场公平竞争。澳大利亚关于国有企业竞争中立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公有制企业商业活动"重大性"标准、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革、盈利率要求、税收中立、债务中立、监管中立、投诉机制等;实践中,澳大利亚生产力委员会已成功裁决了涉及国有企业竞争中立政策案件近40起。本文主要立足于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实践与需要,评析澳大利亚如何制定和实施有关国有企业的竞争中立政策,以促进公私企业公平竞争。
关键词:
澳大利亚 竞争中立 国有企业 公平竞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江玉国 胡颖梅 范莉莉
根据企业获取碳排放权利的来源不同,本文将碳无形资产分为指标碳无形资产和减排碳无形资产。通过文献研究法构建了减排碳无形资产视角下钢铁企业低碳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G1法与熵权法组合的方法确定指标的权重;提出了企业低碳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模型;最后,运用所建立的模型对六家上市钢铁企业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蓝海燕 刘旭晔
基于经典Arrow-Karlin动态模型研究无碳排放约束、碳税机制、实行减排技术投资3种情景下制造企业生产-库存变化,分析模型数理特性,运用庞特里亚金极大值原理和前向Arrow-Karlin算法求解模型。得出碳税机制下,实行减排技术投资时企业的生产与库存水平最佳。随着减排技术投资增加,企业碳排放数量减少,但存在边际投资减排递减规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夏良杰 赵道致 李友东
为研究低碳环境下的政府碳配额分配和企业产量与减排研发决策问题,文章建立了考虑碳交易时的企业利润函数和社会福利函数。通过政府与企业间的三阶段博弈和数值模拟,对企业进行减排研发合作与竞争两种情况下的产量、减排量和碳配额分配等进行分析,并比较了合作与竞争两种情况下的总减排量、总产量、总排放量、企业总利润和社会总福利。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冯利伟 李寅龙 赵景华
企业技术投资战略决策的制定并非静态的内部战略选择,更多的视角应该聚焦于企业外部动态市场力量与多维竞争框架中。本文基于38家高科技企业2010-2016年面板数据,分析了动态竞争视角下企业技术投资战略选择的核心议题。研究结果表明:(1)技术不确定条件下,市场共同度对企业技术投资战略的选择有显著影响作用;(2)企业之间的资源相似性越高,它们在技术投资战略选择方面越有可能采用类似的策略;(3)企业对于竞争对手的行为所表现出的威胁感知是不同的,环境威胁感知高的企业在竞争对手做出某种行动时可能会立即做出技术投资战略的相应调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丽芳 黄晓玲
经济步入新常态,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主要从竞争压力的视角出发,利用具有产品差异的Bertrand模型来分析企业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投资选择行为决策,找出影响企业创新选择的竞争性影响因素。由模型发现,不同的竞争压力对于创新激励不同。产品替代程度提高会促进企业过程创新,减少产品创新;过高的进入成本会促进过程创新减少产品创新;市场规模的扩大能同时提高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因此竞争压力对于创新激励是复杂的,要在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中进行权衡。促进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企业内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江玉国 范莉莉
环境恶化、能源危机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日益凸显,突破资源瓶颈的最终出路是发展低碳经济。伴随后京都时代的到来,提升企业自身的低碳竞争力成为维持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提升低碳竞争力的关键是碳资产的积累,它是形成企业低碳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文章识别了碳资产、碳无形资产、碳有形资产的概念,并尝试对碳无形资产进行了分类;根据碳无形资产的不同类型构建了减排碳无形资产和配额碳无形资产的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并列出了系统的评价方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魏卉 冀长慧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本文利用2010~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其可通过促进实质性绿色技术创新对企业竞争力产生积极影响。另外,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在碳价格较高、流动性较好的碳市场,以及市场竞争程度较高行业、绿色信贷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潘文卿
基于200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本文从生产者责任与消费者责任两个方面考察了中国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CO_2排放情况,并分析了两方面征收碳税对各地区以及相关产业竞争力影响的差异。研究表明,中国也存在着从东南沿海等相对发达地区向西北、东北等欠发达地区的"碳泄漏"现象。因此,与从生产者责任方征税相比,从消费者责任方征收碳税,可以较大幅度地减轻对西北、东北等欠发达地区及相关产业竞争力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又不致使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及相关产业的额外负担上升幅度过大。本研究的政策启示是,在进行区域与产业CO_2排放责任分担时,不能仅仅停留在生产者责任方面,需要同时引入消费者的责任,这既符合责任分担的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