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06)
- 2023(13165)
- 2022(11516)
- 2021(10538)
- 2020(8660)
- 2019(19890)
- 2018(19879)
- 2017(39134)
- 2016(21092)
- 2015(23559)
- 2014(23591)
- 2013(23760)
- 2012(21950)
- 2011(19907)
- 2010(19878)
- 2009(18216)
- 2008(17429)
- 2007(15252)
- 2006(13717)
- 2005(12130)
- 学科
- 济(104764)
- 经济(104668)
- 管理(61553)
- 业(54395)
- 企(44987)
- 企业(44987)
- 方法(41431)
- 数学(36227)
- 数学方法(35861)
- 地方(24608)
- 财(24142)
- 中国(22614)
- 学(22177)
- 农(22136)
- 税(21774)
- 税收(20332)
- 收(20162)
- 业经(20083)
- 环境(18030)
- 和(15415)
- 地方经济(15196)
- 贸(15195)
- 贸易(15187)
- 农业(15186)
- 制(14617)
- 易(14614)
- 理论(13703)
- 务(13392)
- 财务(13333)
- 财务管理(13315)
- 机构
- 大学(306927)
- 学院(304903)
- 济(131596)
- 经济(129003)
- 管理(120993)
- 理学(105312)
- 研究(104496)
- 理学院(104127)
- 管理学(102472)
- 管理学院(101932)
- 中国(75471)
- 京(64473)
- 科学(63858)
- 财(62155)
- 所(52586)
- 财经(49298)
- 研究所(47758)
- 中心(45566)
- 经(44621)
- 农(44603)
- 江(43453)
- 业大(43439)
- 北京(40990)
- 经济学(40830)
- 范(38740)
- 师范(38412)
- 院(37528)
- 经济学院(36650)
- 财经大学(36502)
- 州(35198)
- 基金
- 项目(207887)
- 科学(163383)
- 研究(152177)
- 基金(151872)
- 家(132015)
- 国家(131004)
- 科学基金(112489)
- 社会(97308)
- 社会科(92344)
- 社会科学(92320)
- 基金项目(80981)
- 省(79647)
- 自然(72329)
- 自然科(70603)
- 自然科学(70591)
- 自然科学基金(69288)
- 教育(67713)
- 划(66989)
- 资助(62671)
- 编号(61379)
- 成果(49525)
- 重点(46076)
- 部(45852)
- 发(45097)
- 创(42726)
- 课题(41189)
- 国家社会(40375)
- 创新(39957)
- 教育部(39526)
- 科研(39470)
- 期刊
- 济(145820)
- 经济(145820)
- 研究(98575)
- 中国(50064)
- 学报(46605)
- 财(45173)
- 管理(43645)
- 科学(42826)
- 农(39798)
- 大学(34754)
- 学学(32981)
- 农业(27938)
- 教育(27361)
- 技术(25054)
- 经济研究(24570)
- 财经(23601)
- 融(23037)
- 金融(23037)
- 业经(21161)
- 经(20165)
- 问题(18632)
- 技术经济(16110)
- 税(15923)
- 务(15616)
- 理论(14763)
- 图书(14338)
- 税务(14167)
- 科技(13937)
- 业(13778)
- 现代(13622)
共检索到4476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书彬 宋静波
为考察碳税在不同区域间的效应异同,基于中国各省2000~2009年相关能源和经济数据,在修正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方法,分析中国引入碳税对经济增长、资本要素、劳动要素、能源消费情况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碳税对资本等要素的生产效率也因地区不同而影响不同,并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引入碳税在借鉴别国经验时,应当考虑中国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基本事实,因地制宜制定碳税政策。
关键词:
碳税 经济增长 资本要素 劳动要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敏
美国碳关税的征收无疑是对我国出口产品经济利益的损害,如果我国先行在国内对高耗能产品征收碳税,美国将不能再在其进口环节对我国高耗能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对此,文章通过建立模型对碳税和碳关税两种政策的价格效应、出口效应、消费效应、生产效应和社会福利效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碳税会提高产品的世界市场价格,而碳关税则相反;征收碳关税比碳税使出口减少得更多,而征收碳税比碳关税使我国生产数量下降得更多,碳关税的保护主义性质明显而碳税的减排效果明显;当不考虑外部性时,碳税可能给我国社会福利带来净收益而碳关税的社会福利效应
关键词:
碳税 碳关税 税收政策 低碳经济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苏素 望玉丽
采用我国1995~2007年分地区的福利性财政支出数据,应用基尼系数方法测算我国省(市)间公共福利差距。通过计算基尼系数的地区构成,发现东、中、西三地区间的差异是我国福利性财政支出差异的主要来源。利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比较各地区福利性财政支出基尼系数的经济增长效应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和东、中部各省(市)公共福利差异程度之间的关系正负交替出现,但最终负向趋于平稳;西部地区两者之间一直存在负向且稳定的长期关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姜鸿 陈曦
碳关税和碳税的提高通过影响价格与成本,进而影响"南方"和"北方"国家产量与需求。一方面,北方国家提高碳关税将使北方国家产量提高,南方国家产量下降,这也证明了碳关税的贸易保护主义本质;另一方面,碳关税对南北方国家社会福利的影响是不确定的,社会福利的变化还受其他变量的影响。因此,南方国家对内应降低乃至取消碳税,推动技术进步,降低碳排放强度,对外应积极与北方国家举行外交磋商,坚决要求北方国家取消或降低碳关税。
关键词:
碳关税 碳税 局部均衡 社会福利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永友 裴育
本文利用横截面时间序列方法对当前各地区存在的激烈财政竞争和地区间日益扩大的人均产出差距两个背离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各地致力于降低本地税收成本的财政竞争对改变本地落后的人均产出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和税负相比,改变地区本身的区位劣势和初始经济水平更为重要,而改善本地财政支出水平和质量对有效降低税收对本地经济的扭曲意义重大。同时,变系数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区域间和同一区域不同地区税收对经济扭曲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对目前存在的不同区域和同一区域不同地区人均产出水平的较大差异提供了很好的解释,分析认为,着眼于降低本地区税收的扭曲比单纯地降低税收负担更有利于提高中西部地区的人均产出水平。
关键词:
税负差异 人均产出差异 横截面时间序列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岑成德
一、比较的方法进行国内地区间的经济比较,可以参考国际经济的比较方法。各种国际比较方法,究其实质,有一点共同之处:各国间的经济指标的比较,直接用汇率折算后相比,不能反映真实情况;应以各国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为尺度来比较,即以所谓“购买力平价”(PPP)为基础进行比较才较为合理。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苏素 望玉丽
本文采用1995—2007年我国31个省(市)的福利性财政支出数据,应用基尼系数方法测算了我国省(市)间的公共福利差距。通过分解计算基尼系数的地区构成,发现东、中、西部地区间的经济差距是我国福利性财政支出差异的主要表现方面。鉴于此,本文利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计算并比较东、中、西部地区福利性财政支出基尼系数的经济增长效应差异性。结果表明:东、中部地区公共福利基尼系数的经济增长效应正负交替出现,但最终负向且趋于平稳;而西部地区公共福利的经济增长效应则一直是负向且稳定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贾康 阎坤 鄢晓发
近年来,许多中心城市提出了“总部经济”的发展战略,以助力于发展地方经济。总部经济固有其诸多正面的效应,但从宏观和全局来看,也加剧了地方政府的无序竞争和税收转移。本文从总部企业的关联交易、税收监管的困难、各地区发展总部经济的财税优惠政策比较等方面,结合苏州案例,对总部经济加剧地区间税收竞争的状况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应引导地方政府正确对待总部经济并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和改进政绩考核标准;推进省以下分税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地区间财税关系;健全税收法治、规范税收竞争秩序以创造公平的税收环境;加强公众监督和税收征管。
关键词:
总部经济 税收竞争 税收转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长荣
过度碳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从而使气候变化问题上升为全球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碳排放问题是环境与贸易冲突在气候与经济领域中的体现。从经济学视角看,碳排放是一个外部性问题,碳交易和碳关税等碳排放内部化措施在抑制碳排放和改善全球福利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发展却具有消极影响。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碳排放外部性、内部化措施及其经济贸易效应,并为我国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碳排放 碳关税 经济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锋 张宗益 喻冬梅
本文采用增长会计法对我国各省市的劳均产出差异的来源进行了分解,实证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是我国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制度、政府政策等方面的历史原因造成全要素生产率落后于东部地区,因此,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大力发展符合当地比较优势的产业是加速中西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地区差异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关爱萍
本文基于2000—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动态面板GMM模型分析了经济集聚、税收竞争对中国地区间产业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集聚对中国地区间产业转移具有显著正影响,税收竞争对中国地区间产业转移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各地区之间确实存在产业转移税收竞争,企业所得税竞争是产业转移中更为重要的竞争手段,增值税竞争程度相对较轻;经济集聚和税收竞争对产业转移具有交互影响,经济集聚的存在使得地区间对产业转移的税收竞争变得更加多样化。此外,地区市场潜能、基础设施投资和贸易自由度对产业转移规模具有显著影响,但劳动力成本对区域产业转移规模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军 巩芳
脱钩理论是有关环境压力与经济绩效之间的联系的理论,文章通过对西部11个地区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现状进行统计描述,在此基础上运用脱钩模型计算出西部地区碳排放与GDP的脱钩弹性指数,得到西部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的排序,并提出政府要根据不同的脱钩状态制定不同的脱钩政策这一新的低碳发展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
脱钩关系 区域比较 碳排放 经济增长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史琳琰 张彩云
当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投资、出口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消费尤其是消费升级将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基于消费对经济发展具有阶段性影响的理论分析以及中国各省份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事实,在对中国31个省份进行中高收入和高收入阶段划分的基础上,利用这些省份2002—2019年的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验证消费对中国不同阶段经济发展的影响变化及内在机理。结果表明:第一,在中高收入阶段,消费率对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负向影响,消费升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不显著;到了高收入阶段,消费率及消费升级对经济发展均呈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二,消费升级的机制分析表明,在中高收入阶段,随着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消费率对经济发展产生的负向影响逐渐减弱,到了高收入阶段,消费升级导致消费率对经济发展不再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消费升级取而代之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第三,就中介效应机制回归结果对消费升级的作用予以阐释,在中高收入阶段,消费升级通过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减弱了消费率对经济发展的负向影响,进入高收入阶段后,这种间接影响转变为抑制作用,消费升级对经济发展的直接促进作用明显占据主导。
关键词:
消费升级 消费率 人力资本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甬军 陈义国 宴宗新
通过测度1953—2021年中国省区市间GDP波动的溢出指数和溢出网络,从经济周期关联角度研究了中国省际市场的统一程度。研究发现,一是我国省区市间的市场融合程度保持在较高水平,呈现“急剧上升→缓慢下降→保持平稳”的时变规律。二是波动溢出总指数在GDP增速下降状态下比增速上升状态下高,即经济增速放缓时,市场间的融合程度更高。三是市场统一程度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六大行政区的市场统一程度高低顺序依次是华北、中南、西北、华东、西南、东北,四大经济区域的市场统一程度高低顺序依次是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四是省市之间存在直接和间接的GDP波动传导渠道,形成了GDP波动溢出网络。因此,坚持和加强国家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宏观引导和政策调节、处理好统一市场与区域市场的关系,实施区域内的产业主导政策、完善统一大市场的内在体系与组织结构等三个方面,将是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点路径。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段雨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呈现出非均衡发展的特征。地区间税负差异是地区经济差异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不管要素可否自由流动,税负差异均通过影响地区的要素变动,从而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中国的地区税负差异导致了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
关键词:
税负差异 地区经济发展 非均衡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