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64)
2023(10847)
2022(9561)
2021(8836)
2020(7214)
2019(16751)
2018(16746)
2017(33275)
2016(18046)
2015(20213)
2014(20157)
2013(20096)
2012(18206)
2011(16307)
2010(15952)
2009(14150)
2008(13469)
2007(11526)
2006(10102)
2005(8597)
作者
(50510)
(41766)
(41500)
(39662)
(26468)
(20026)
(18706)
(16489)
(15792)
(14847)
(14370)
(14138)
(13269)
(12923)
(12836)
(12783)
(12565)
(12524)
(11973)
(11632)
(10314)
(10105)
(9937)
(9547)
(9401)
(9164)
(9161)
(9118)
(8361)
(8178)
学科
(68737)
经济(68663)
管理(53761)
(48408)
(40624)
企业(40624)
方法(33683)
数学(29463)
数学方法(29168)
(21708)
(21215)
税收(20274)
(20104)
中国(18436)
(17473)
(15797)
环境(15368)
业经(15029)
地方(13745)
(12851)
(12332)
财务(12275)
财务管理(12261)
(12103)
贸易(12099)
农业(11788)
(11741)
企业财务(11648)
理论(11291)
(11088)
机构
大学(249729)
学院(248707)
管理(102900)
(97323)
经济(95252)
理学(90538)
理学院(89608)
管理学(88199)
管理学院(87766)
研究(78715)
中国(56343)
(52066)
科学(50043)
(49067)
财经(39055)
(38607)
业大(37050)
(36045)
(35533)
研究所(35243)
中心(35001)
(34412)
北京(32759)
(31342)
师范(31080)
财经大学(29156)
经济学(29137)
(28789)
农业(28147)
(28099)
基金
项目(177280)
科学(139634)
研究(130229)
基金(129614)
(112350)
国家(111464)
科学基金(96579)
社会(81728)
社会科(77554)
社会科学(77534)
基金项目(69950)
(68758)
自然(63294)
自然科(61806)
自然科学(61793)
自然科学基金(60662)
教育(58479)
(57865)
编号(53563)
资助(52852)
成果(42545)
重点(38839)
(38810)
(37134)
(37042)
课题(35405)
创新(34457)
科研(34005)
项目编号(33778)
教育部(33474)
期刊
(98859)
经济(98859)
研究(76528)
中国(39954)
学报(39020)
(35210)
科学(35151)
管理(35108)
(31650)
大学(28984)
学学(27318)
教育(25522)
农业(22768)
技术(20063)
财经(17303)
经济研究(16217)
(16169)
金融(16169)
业经(16054)
(15448)
(14972)
(14569)
税务(13718)
图书(13099)
问题(12880)
理论(12622)
科技(12324)
实践(11756)
(11756)
技术经济(11558)
共检索到3479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景华  
碳税是减少碳排放的一种重要经济手段。文章通过分析碳税对就业的影响机制,构建了一个体现中国经济和就业结构特征的资源环境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研究碳税政策对劳动就业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效应,验证中国是否存在产生就业"双重红利"的条件。结果表明,总体上而言中国就业需求趋于下降,但对不同就业群体的影响有所差异。假如在开征碳税的同时选择合适的碳税循环方式,就有可能实现就业的"双重红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毅  石威正  胡宗义  
以2017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编制了社会核算矩阵,通过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系统地分析了在不同碳税水平下碳税征收对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影响,进而揭示碳税政策的实施能否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重红利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征收碳税能够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促进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且随着碳税水平的提高,其降碳效果更加明显。同时,征收碳税有助于产业结构转型,但对经济增长、居民消费与企业收入具有显著的负向冲击。在短期内,碳税政策无法实现降碳促增的双重红利效应。因此,为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在实施碳税政策的同时应该辅以合理的经济政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田翠香  靖明霞  
环境税"双重红利"假说的提出有其特殊背景,目前对于"双重红利"中的非环境红利的内涵,有效率红利、就业红利和分配红利等不同的解释。环境税是否存在"双重红利"效应,国内外均存有争议,支持和质疑的观点并存。现有研究大多是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之上的模拟研究,由于我国环境税政策历时较短,其长期效应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建徽    罗玮盛    田婷  
有关环境税“双重红利”假说的研究从理论分析到实证检验,为各国的环境税改革提供了有力理论支撑。梳理环境税“双重红利”假说研究相关文献发现,学术界对环境税“双重红利”假说存在争议。从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的实证文献的计量分析中发现,环境税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刺激投资、拉动进口,同时有助于消费者价格指数下降,但对出口没有影响。有鉴于此,在认知观念层面,应摒弃环境税“双重红利”效应执念,理性回归环境税改善生态环境的初心使命;在制度和实践层面,应立足实际,科学设计并论证环境税改革方案,提高改革的可行性和接受度,确保环境税制度在实践中行得通、运行好、受欢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志雄  王增辉  
本文基于生态税收的双重红利理论,利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OECD国家生态税收的双重红利效应。研究发现:生态税收能够带来制约作用,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带来生态税收的第一重红利,即环境红利。以交通税为税种的生态税收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带来生态税收的第二重红利,即经济红利。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污染程度下,OECD国家的生态税收政策对生态污染、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我国的生态税收起步较晚,与OECD国家生态税收体系相比,我国的生态税收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我国可以参照OECD国家的经验,在保持税收中性的基础上,统筹生态税立法体系,循序渐进地补充立法,运用产品差额税率和行业差别税率,将排污量分等级征税,并且要注重生态优先原则、公平原则和专款专用原则。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雅珣  邓晓飞  
利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实证模拟广东省开征碳税并补贴低碳行业的"中性"税收政策对高碳、低碳行业的产出和就业的影响,研究结论与ILO(2009)以欧洲9个代表性国家为研究对象的结论较为相似,与陆旸(2011)基于全国整体研究的结论有较大不同。研究结果表明:(1)该税收政策在短期内对高碳行业的产出有负向影响,但长期来看影响程度较小;(2)同样的税收政策对低碳行业的产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影响随时间推移而变弱;(3)广东存在实现减排和促进就业的"双重红利",且就业效应在低碳行业表现得尤为明显。由此,碳税的开征要结合各地具体的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等背景,同时地方政府应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碳税税率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景华  
面对巨大的环境问题和资源压力,目前环境税的开征在我国已经提上日程,逐渐步入实际操作层面。"双重红利"假说是环境税的理论争论焦点,也是进行环境税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分析实施环境税的双重红利效应,以期为具体的环境税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导向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何平林  乔雅  宁静  沈华玉  龙成凤  
本文基于环境税双重红利理论,通过建立Panel ARDL模型,实证研究了35个OECD国家1994-2014年能源税和车辆交通税的环境和经济后果。实证研究表明:在绿色红利方面,能源税对煤炭消耗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温室气体、硫氧化物和能源部门二氧化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减排作用。车辆交通税对石油消耗量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煤炭消耗量的抑制作用尚不显著,对硫氧化物具有显著的减排作用,对温室气体、氮氧化物和运输部门二氧化碳排放的减排作用不显著。蓝色红利方面,能源税短期内促进了经济增长,对个人所得税起到显著的税负平移影响,长期内显著降低失业人数。车辆交通税显著促进经济增长,降低失业人数,对个人所得税起到显著的税负平移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顾国达  郭爱美  文雁兵  
文章运用两部门增长模型对制度质量作用于人力资本的双重作用机制及其红利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124个国家和地区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制度质量对人力资本存在双重效应,制度质量的改善不仅显著提高了人力资本的积累率(配置效应),同时也提高了人力资本的利用率(效率效应);制度作用于人力资本的双重效应具有显著的红利作用,且"效率效应"发挥的人力资本"增长红利"大于"配置效应";双重效应的红利作用存在动态转换,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效率效应"的发挥逐步替代了"配置效应"。因此,发挥制度的双重效应对"人口红利"转向"人力资本红利"和未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红梅  孙梦醒  王宏利  王克强  
自从庇古提出"庇古税"以来,税收手段已成为调节人们的行为,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环境税"双重红利"理论的发展和实证研究的广泛开展,如何更好地采用税收手段指导各国绿色税制改革是理论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对国内外环境税"双重红利"理论和实证研究的进程进行了梳理、归纳和总结,认为国外对环境税"双重红利"理论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思想的萌芽和概念的提出阶段、理论的发展成熟阶段和大规模实证研究阶段;而国内的研究工作在引进和介绍国外研究成果的同时,利用CGE模型模拟我国的现实经济情况,考察了我国"双重红利"的存在性以及该理论对我国的适用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新波  潘恩阳  马东春  
环境税"双重红利"的存在性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充分论证和检验,但国内的研究受到变量指标选取和数据可得性等方面的限制,结论尚不清晰,且存在较大程度的争论。文章以1994年开征的资源税为参数,以新古典增长理论为依据,建立了"蓝色红利"和"绿色红利"两个模型,分别选取1995~2011年和1995~2012年两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环境税收存在显著的"双重红利"效应。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果  郑强  叶家柏  
将就业和碳排放纳入统一研究框架,重构"碳排放强度"指标,利用WIOD数据库的就业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测算并评估1995~2014年我国农业的就业和碳排放双重红利效应。在此基础上,借助SDA模型考察了我国农业双重红利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样本期内我国农业的就业碳排放强度呈快速上升趋势,农业的就业和碳排放双重红利不断下降。碳排放系数和单位能耗的下降有效抑制了农业双重红利的下降,且抑制作用呈倒"U"型特征。就业碳排放强度的快速上升主要由农业增加值率和劳动生产率变化所致,这意味着单纯依靠生产技术的进步,并不能有效释放农业双重红利,更应注重低碳技术的提升。应优化农业自身就业内部结构,打造中高端农业技术队伍,改善低碳农业技术的自主创新和国际合作环境,提升农业绿色生产率和农业附加值质量,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以有效释放农业的就业和碳排放双重红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健  
建立了分析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而征收碳税的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碳税政策的"双重红利"。结果显示: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而征收碳税,对社会经济变量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保持财政中性,在征收碳税的时候,减少居民或者企业间接税,都可以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同时提高社会福利或者保持社会福利变化不大,实现碳税的"双重红利"。但是在保持财政中性,在征收碳税的同时减少企业所得税,虽然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居民的社会福利却有了更大程度的下降。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晔  黄实  黄张妍  
本文利用2016年起逐步推行的水资源费改税改革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结合2010—2019年31个省份的宏观数据与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微观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评估水资源税改革的环境效应与经济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实施水资源税能够有效提高用水效率,达到水资源税的环境效应;同时,水资源税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研发投入,从而实现水资源税的经济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我国水资源税改革的扩围以及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慧  
尽管人们通常将"双重红利"理论作为环境税政策的理论基础,但是,"双重红利"受到学者越来越多的质疑。从社会福利改进的角度来看,环境税无法保证同时增进环境品质和个人福利。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环境补贴与环境税具有同等的环保功效。为了防范环境税仅仅成为政府获得财税收入的手段,我们在环境税的制定过程中应该谨慎对待"双重红利"理论,进而确保环境税切实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和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