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75)
- 2023(18198)
- 2022(15717)
- 2021(14768)
- 2020(12335)
- 2019(28751)
- 2018(28157)
- 2017(54424)
- 2016(29361)
- 2015(33233)
- 2014(32770)
- 2013(32377)
- 2012(29459)
- 2011(26367)
- 2010(26213)
- 2009(23855)
- 2008(23013)
- 2007(19711)
- 2006(17143)
- 2005(14950)
- 学科
- 济(117767)
- 经济(117640)
- 管理(84376)
- 业(77762)
- 企(64696)
- 企业(64696)
- 方法(58951)
- 数学(52483)
- 数学方法(51680)
- 财(32718)
- 中国(32031)
- 农(29751)
- 业经(24891)
- 学(23705)
- 贸(22763)
- 贸易(22750)
- 易(22173)
- 税(21878)
- 地方(20908)
- 税收(20420)
- 收(20247)
- 环境(19773)
- 农业(19744)
- 制(19709)
- 务(19687)
- 财务(19600)
- 财务管理(19560)
- 理论(19308)
- 和(19037)
- 企业财务(18545)
- 机构
- 大学(409120)
- 学院(407551)
- 济(166277)
- 经济(163037)
- 管理(161966)
- 理学(141542)
- 理学院(140075)
- 管理学(137324)
- 管理学院(136608)
- 研究(133805)
- 中国(101150)
- 京(86630)
- 科学(82071)
- 财(78993)
- 所(65639)
- 财经(63217)
- 农(61212)
- 中心(60689)
- 研究所(59867)
- 业大(59664)
- 经(57758)
- 江(56939)
- 北京(54952)
- 范(51329)
- 经济学(51280)
- 师范(50821)
- 院(48916)
- 农业(47887)
- 财经大学(47239)
- 经济学院(46470)
- 基金
- 项目(283091)
- 科学(223301)
- 基金(207531)
- 研究(205728)
- 家(181214)
- 国家(179825)
- 科学基金(155338)
- 社会(130260)
- 社会科(123720)
- 社会科学(123689)
- 基金项目(108664)
- 省(107869)
- 自然(101629)
- 自然科(99369)
- 自然科学(99343)
- 自然科学基金(97542)
- 教育(95041)
- 划(91649)
- 资助(87564)
- 编号(83230)
- 成果(66793)
- 重点(63078)
- 部(62850)
- 发(59202)
- 创(58779)
- 课题(56495)
- 创新(54897)
- 国家社会(54607)
- 科研(54574)
- 教育部(54348)
- 期刊
- 济(168797)
- 经济(168797)
- 研究(121045)
- 中国(72320)
- 学报(63368)
- 财(59203)
- 管理(58448)
- 科学(57639)
- 农(53805)
- 大学(48613)
- 学学(45692)
- 教育(43202)
- 农业(37934)
- 技术(37222)
- 融(31269)
- 金融(31269)
- 财经(29493)
- 经济研究(29211)
- 业经(26290)
- 经(25158)
- 问题(21729)
- 统计(21290)
- 业(20656)
- 图书(20624)
- 技术经济(19710)
- 策(19332)
- 科技(18818)
- 贸(18564)
- 理论(18302)
- 版(18198)
共检索到5857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范允奇 李晓钟
碳税最优税率如何确定?碳税最优税率受哪些因素影响?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大国经济体中碳税最优税率是否存在区域差异?本文通过将能源要素和碳税效应引入总量生产函数,构建一个环境约束下基于福利最大化的动态最优碳税模型,求解了最优碳税税率,并结合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测算。研究发现人均总产出、居民对环境质量重视程度、人均能源消费、能源污染系数对最优碳税税率具有正向影响,环境质量、居民效用的时间折现率、碳税对资本和能源产出弹性对最优碳税税率具有负向影响。我国不同区域的最优碳税税率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碳税开征初期应当实施税收优惠以避免对经济造成过大冲击,碳税税率确定应当遵循"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
关键词:
碳税 最优税率 区域差异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崔治文 章成帅 刘丽
在测算我国31省份的资本、劳动收入和消费支出的有效税率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模型(Panel Data),来考察各省份有效税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有效税率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有明显的省别效应。但就总体而言,资本收入有效税率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阻碍作用;劳动收入有效税率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不显著;消费支出有效税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正有负,应区分省别做具体判断。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蒋海威
文章基于中国200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定义并计算了研发结构,利用专利数据衡量区域创新水平,研究了研发结构对创新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研发结构与创新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创新水平随着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比值提高呈现增长速度先变快后减慢的现象。中国创新存在最优研发结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比值区间约为0.106~0.130。在研发结构达到最优区间之前,基础研究比值每增加1个标准差,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数量分别增加68.41%、27.80%。目前,中国需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投入比重,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关键词:
研发结构 创新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蒋海威
文章基于中国200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定义并计算了研发结构,利用专利数据衡量区域创新水平,研究了研发结构对创新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研发结构与创新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创新水平随着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比值提高呈现增长速度先变快后减慢的现象。中国创新存在最优研发结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比值区间约为0.106~0.130。在研发结构达到最优区间之前,基础研究比值每增加1个标准差,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数量分别增加68.41%、27.80%。目前,中国需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投入比重,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关键词:
研发结构 创新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芦东
本文认为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全球储蓄率的失衡。为此,本文建立了一个三期迭代模型,解释了人口结构因素和收入增长因素对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并基于实证研究,对中国居民储蓄率在未来中期波动状况进行了预测分析。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潘孝珍
使用微观层面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构建名义税收优惠和实际税收优惠作为中国各省市税收优惠水平的衡量指标,就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对政府收入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税收优惠政策具有显著的减税效应,实际税收优惠的减税效果强于名义税收优惠,且实际税收优惠具有吸引和培育税源的作用。因此,政府应将税收优惠作为当前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重要路径,并且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更加注重为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税收优惠利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靖 岳荣先 王萍
文章研究面板数据模型的最优设计。证明了矩形设计域[a,c]×[b,d]上该模型基于Within估计的几类最优恒等设计可以在设计域的四个顶点处获得;特别的是在对称的矩形设计域上,设计域四个顶点处的等权重设计同时具备D-、A-和I-最优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原 孙慧 李建军
文章提出了中国资源型产业低碳转型机理的理论假说,运用改进的STIRPAT模型和两阶段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资源型产业低碳转型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资源型产业经济增长和产业人口规模增加通过规模增长效应对资源型产业低碳转型带来显著抑制作用;(2)技术进步因素主要通过提高能源效率能有效控制和降低资源型产业碳排放,进而对资源型产业低碳转型起驱动作用;(3)产业内部结构变化对资源型产业低碳转型具有正向驱动作用;(4)低碳规制能有效发挥能源效率和产业内部结构对资源型产业低碳转型的驱动作用,同时有效降低能源消费结构对资源型产业低碳转型的抑制作用;(5)资源型产业低碳转型是一个动态累积的过程,应当保持政策的延续性,最大限度实现低碳规制的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池建宇 陈林 池建新
本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对中国电视观众的收视行为进行估计,进而说明影响电视节目收视率的各种因素。估计结果表明:对收视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节目的播出时段;节目的成本对收视率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是决定收视率的关键因素。另外,过去的收视率对当期的收视率有重要影响:短期来看,过去的收视率对当期收视率存在正向影响;但是长期来看,存在负向影响。
关键词:
收视率 动态面板模型 节目类型 播出时段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马大来 武文丽 董子铭
基于至强有效前沿的最小距离法,本文对我国1998-2012年各省的工业碳排放绩效进行了测度,并实证考察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工业碳排放绩效高的省份大多数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而中西部省份的工业碳排放绩效则普遍较低;聚类结果表明,各省工业碳排放量的偏态性明显要强于工业碳排放绩效,并且两者呈非对应性的关系;工业碳排放绩效的核密度曲线不仅呈现出典型的"单峰"形态,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表现出向右移动的动态演进过程;区域工业碳排放绩效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工业规模、工业产权结构、技术研发、人力资本和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对工业碳排放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重工业比重提升和工业能源消费结构与工业碳排放绩效则呈负相关。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何小钢 张耀辉
新世纪以来中国工业转型特征明显,行业CO2排放强度呈波动下降走势,但2003年工业再度重型化和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排放强度明显上升。基于改进的STIRPAT模型,本文利用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工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详细考察了中国工业CO2库兹涅茨曲线(CKC)的类型及成因。主要结论是:中国工业CKC呈"N型"走势,而非传统的"倒U型",即CO2排放与经济增长在倒U型走势之后又形成拐点,出现"重组"现象;投资规模与排放显著正相关,研发强度不是影响排放的主要因素,CO2排放是个动态调整过程,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政府节能减排政策有助于降低排放,减排治理政策应从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宏观经济环境以及...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牛鸿蕾 江可申
利用1997—201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基于STIRPAT的扩展形式,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碳排放效应。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将空间自相关性纳入传统模型中,并且未采用简单的三次产业划分法描述产业结构,而是将生产部门细分为五类行业。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存在空间维度上的依赖性和异质性,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受经济规律和发展实际的限制,这影响了减排效果的发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但工业发展的高能耗、高污染特征仍非常明显,农业和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与二氧化碳排放量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马大来 武文丽 董子铭
基于至强有效前沿的最小距离法,本文对我国1998-2012年各省的工业碳排放绩效进行了测度,并实证考察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工业碳排放绩效高的省份大多数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而中西部省份的工业碳排放绩效则普遍较低;聚类结果表明,各省工业碳排放量的偏态性明显要强于工业碳排放绩效,并且两者呈非对应性的关系;工业碳排放绩效的核密度曲线不仅呈现出典型的"单峰"形态,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表现出向右移动的动态演进过程;区域工业碳排放绩效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工业规模、工业产权结构、技术研发、人力资本和外商直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姚奕 倪勤
经济发展依赖大量化石能源的投入,由此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所带来的气候变化正在日益威胁着世界各国。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能力,难以应对日愈严峻的气候风险。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不断尽力扩大有限自主研发的同时,必须依靠发达国家的技术溢出来获得先进的低碳技术,进而降低自身的排放量以完成对世界所作出的节能减排承诺。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模型来研究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对中国碳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有效地降低了中国的碳强度,从而为中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路。
关键词:
FDI 碳强度 广义矩估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居民消费的间接用能碳排放测算及驱动因素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的面板数据分析
中国居民消费的间接用能碳排放测算及驱动因素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的面板数据分析
中国为什么难以启动内需——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检验
产业结构变迁的城市化效应实证分析——基于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检验
中国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的理论与实证——基于省级静态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
FDI规模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30个省级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检验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影响——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
通信基础设施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我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
农村金融排斥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
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内在动因——理论模型与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