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280)
- 2023(20059)
- 2022(17381)
- 2021(16222)
- 2020(13640)
- 2019(30975)
- 2018(30824)
- 2017(59816)
- 2016(32355)
- 2015(36068)
- 2014(35684)
- 2013(34678)
- 2012(31864)
- 2011(28669)
- 2010(28729)
- 2009(26505)
- 2008(25677)
- 2007(22660)
- 2006(20161)
- 2005(17610)
- 学科
- 济(123998)
- 经济(123863)
- 管理(98643)
- 业(92955)
- 企(77286)
- 企业(77286)
- 方法(58034)
- 数学(50689)
- 数学方法(50005)
- 财(37500)
- 中国(35585)
- 农(34878)
- 业经(28421)
- 技术(25039)
- 制(24792)
- 学(24684)
- 贸(24454)
- 贸易(24440)
- 地方(23981)
- 易(23778)
- 农业(23053)
- 务(22477)
- 财务(22393)
- 财务管理(22347)
- 税(22108)
- 理论(21178)
- 企业财务(21152)
- 银(21087)
- 银行(21040)
- 环境(20864)
- 机构
- 学院(447394)
- 大学(446470)
- 济(180653)
- 管理(178042)
- 经济(176761)
- 理学(153809)
- 理学院(152222)
- 管理学(149566)
- 管理学院(148737)
- 研究(144413)
- 中国(110502)
- 京(94007)
- 财(89612)
- 科学(87113)
- 所(70496)
- 财经(70244)
- 中心(66538)
- 江(66340)
- 农(66245)
- 经(63812)
- 业大(63712)
- 研究所(63458)
- 北京(59475)
- 范(57629)
- 师范(57115)
- 经济学(54606)
- 州(53535)
- 院(53193)
- 财经大学(52072)
- 农业(51510)
- 基金
- 项目(300878)
- 科学(237607)
- 研究(223691)
- 基金(218147)
- 家(188600)
- 国家(187050)
- 科学基金(161916)
- 社会(140940)
- 社会科(133667)
- 社会科学(133635)
- 省(117372)
- 基金项目(114665)
- 自然(104323)
- 教育(103831)
- 自然科(101917)
- 自然科学(101893)
- 自然科学基金(100062)
- 划(98489)
- 编号(92644)
- 资助(90306)
- 成果(75304)
- 重点(66925)
- 部(66498)
- 创(64753)
- 发(63806)
- 课题(63203)
- 创新(59974)
- 国家社会(57912)
- 教育部(57655)
- 项目编号(57567)
- 期刊
- 济(194200)
- 经济(194200)
- 研究(135524)
- 中国(83975)
- 财(68240)
- 管理(66287)
- 学报(65533)
- 科学(60487)
- 农(59058)
- 教育(52613)
- 大学(50681)
- 学学(47496)
- 技术(41750)
- 融(41246)
- 金融(41246)
- 农业(40975)
- 财经(33327)
- 业经(32818)
- 经济研究(32037)
- 经(28499)
- 问题(25075)
- 图书(23291)
- 技术经济(22504)
- 科技(21761)
- 业(21354)
- 理论(21322)
- 贸(21022)
- 统计(21005)
- 商业(20266)
- 策(19746)
共检索到6624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盈之 周秀丽
基于诱导型技术创新理论和技术推动型理论,运用GMM估计法,实证研究碳税征收、低碳技术知识存量、政府科学技术财政投入和科技人员投入对我国整体及八大综合经济区低碳技术创新的影响大小及滞后年限。结果表明,碳税政策对于低碳技术创新作用最为明显。此外,不同的综合经济区存在着明显的政策效果差异,滞后年限也随着地区产业能源消耗结构的不同存在较大差异。
关键词:
低碳技术创新 GMM估计 碳税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韩坚 盛培宏
全球极端气候频繁出现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以及中国经济快速工业化过程中的能耗居高不下而导致资源和环境恶化,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办法是积极倡导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本文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东部地区15个省(市)2000——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碳排放强度、碳排放总量与产业结构、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引入不同的控制变量,分别进行混合模型、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的比较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对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总量均有正的影响;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对碳排放强度无显著影响,但对碳排放总量有显著正的影响;技术创新效率对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总量均呈显著负的影响;基于此研究结果,本文...
关键词:
碳排放 产业结构 技术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牛宝春 崔光莲 张喜玲
文章基于1998—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基准模型估计、异质性分析以及空间面板模型的估计,系统考察了科技创新对低碳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总体来看,科技创新会显著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降低能耗是科技创新影响低碳经济的重要机制;以秦岭—淮河为界对比来看,北方地区相较于南方地区来说,科技创新对低碳经济的刺激作用更大;伴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科技创新对低碳经济的促进作用总体呈下降趋势;另外,其他地区的科技创新会对本地区低碳经济产生正向溢出效应。最后,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文章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牛宝春 崔光莲 张喜玲
文章基于1998—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基准模型估计、异质性分析以及空间面板模型的估计,系统考察了科技创新对低碳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总体来看,科技创新会显著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降低能耗是科技创新影响低碳经济的重要机制;以秦岭—淮河为界对比来看,北方地区相较于南方地区来说,科技创新对低碳经济的刺激作用更大;伴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科技创新对低碳经济的促进作用总体呈下降趋势;另外,其他地区的科技创新会对本地区低碳经济产生正向溢出效应。最后,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文章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志学 徐程程 张民刚
文章通过面板数据模型构建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的模型,并收集2005年至2010年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具体分析了能源消费强度、能源消费结构和技术创新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我国近年来碳排放总量增高是由于我国能源的高速消费引起的,而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由经济增长带来的碳排放。由此得出,降低能源消费强度、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以及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是降低碳排放量的必然选择。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余伟 陈强 陈华
利用2004-201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将环境政策工具分为直接管制、经济手段和"软"手段,并分别以"三同时"环保投资、人均排污费收费和环境新闻报道量作为度量指标,并控制工业企业规模、所有制结构、贸易开放、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分析不同类型环境政策工具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直接管制和经济手段对R&D投入都有效果不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软"手段对R&D投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分区域看,直接管制对东部和内陆地区R&D投入都有效果不显著的促进作用;经济手段对东部R&D投入具有效果不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对内陆地区R&D投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软"手段对东部R&D投入具有显著的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孙振清 刘保留 李欢欢
基于2005~2017年中国30个省域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从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两个方面进行碳排放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研究表明:整体层面上,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碳减排的效果更显著,产业结构合理化作用相对较弱;技术创新投入更有助于碳减排,技术创新产出作用较小;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促进碳减排的交互作用存在区域差异性。同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背景下,地区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的碳减排效应也存在明显异质性。因此,应增强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协同减排,重视技术创新效率改善,以发挥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技术创新促进减排的交互项作用。
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 技术创新 碳减排 交互作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香菊 祝丹枫
本文采用似不相关迭代(IRSU)回归方法,以我国1995—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不同类型和环节创新能力以及财税政策的促进作用对能源强度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1)从总体上看,我国能源强度的降低主要依赖于资本要素替代、非体现型创新能力提升和财税政策的干预,而科技创新能力对能源强度则产生消极影响。(2)就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而言,东部地区科技和非体现型创新能力提升有效地降低了能源强度,并且研发环节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更为显著,而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不利于能源强度的降低。(3)在财税政策方面,西部地区的政策干预效果较为明显,中部和东部地区并未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实施差异化的工业结构转型战略、完善绿色科技创新财税政策体系以及从需求侧扩大节能产品的市场份额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黄基伟 于中鑫
技术创新是经济与贸易内生型增长的核心环节。本文运用面板数据对我国30省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市场开放程度、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数和经费投入对技术创新能力都有正向影响,只不过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增强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必须从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科技人才培养、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和科研成果转化等环节上下功夫。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娟 马涟蕊 冯婉怡
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是我国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减排不减生产力的重要支柱。基于分位数面板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利用2000—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9个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行业碳减排效应及其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地区的异质性表现。结果表明,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对不同行业碳排放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碳减排效果与行业特征、区域环境及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具体地,低碳排放行业率先发挥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碳减排效应,以重工业、能源生产相关行业为代表的高碳排放行业对碳排放未见显著抑制作用,与居民生活、城镇化发展联系紧密的行业碳排放不减反增。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对不同行业的碳减排效应随着时间推移均得到强化。基于研究结论,针对性提出持续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与转化、统筹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在不同区域与产业的差异化应用、注重居民低碳行为引导和加强合作交流等建议。研究有助于深入考察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对行业碳减排的影响,为针对性制定行业碳减排政策提供事实依据。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技术创新 行业碳减排 碳排放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博
使用1999~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应用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技术创新能力对人均碳排放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地区人均碳排放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该相关性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加强;某一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不仅会对降低其自身的碳排放水平产生积极影响,而且会对其邻近地区产生积极的空间外溢效应。因此,中国应当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并通过区域协调发展激活良性互动,从而较好地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
技术创新能力 碳排放 空间计量模型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兆鹏 刘泽棠 祝金甫
碳交易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实践,也是以市场化为基础的重要环境规制工具。当前中国面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环境持续改善的双重目标,低碳技术创新成为重要实现路径。对2006—2020年中国282个地级市绿色专利创新面板数据展开研究,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碳交易政策对低碳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结果发现:碳交易政策能促进低碳技术创新,并通过增强政府管控能力、激励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碳交易政策更有助于促进低碳技术创新;不同区域存在异质性,对我国东部地区的推动作用最显著,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效果一般。最后提出,加强政府宏观把控,构建全国碳排放市场制度;逐步扩大碳交易行业覆盖范围,因地制宜采取激励措施;联合多种经济手段和规制工具,促进经济绿色发展,实现新发展阶段的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徐莹莹 綦良群 徐晓微
为探究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决策机制,基于低碳技术创新的开放式创新和封闭式创新两种模式,运用演化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构建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模式选择博弈模型,在策略选择的演化稳定性分析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演示不同决策参数和初始条件下模型的演化结果。结果表明:企业选择开放式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前提条件是当开放式低碳技术创新策略的竞争性收益大于投入成本且系统中选择该种模式的初始企业比例达到一定水平;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开放式低碳技术创新成本和碳税征收强度对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均有重要的影响;为促进企业实施开放式低碳技术创新,政府决策应将碳税征收强度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同时重视信息化平台搭建助力企业间知识交流和共享,营造企业实施开放式低碳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叶德珠 张泽君 胡婧
采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区域层面对公司治理水平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地区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经济外向性、外商投资、信贷规模以及技术产出效率的差异之后,省级股东治理指数与省级R&D资本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省级经理层治理指数与省级R&D技术创新资本积累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此外,随着地区生产要素投入和生产总值的增加、对外开放程度和技术效率的提升,地区经理层治理的影响不断增强,技术创新促进的效果也更加明显。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宇 沈坤荣
采用中国省级层面2002-2006年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社会资本不同维度对技术创新不同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社会资本的认知维度——信任对研发支出和研发人员两项技术创新投入指标都具有正面影响;信任对两个技术创新产出指标影响不同,信任对专利申请数没有影响,但对技术市场成交额具有显著正面影响;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度——民间组织密度对技术创新不同指标的影响是不同的,民间组织密度对技术创新人员投入和专利申请数量表现出显著的负面影响,而对技术市场成交额表现出显著的正面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垂直专业化、人力资本与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基于工业行业动态面板的实证研究
承接服务外包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我国IT行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我国环境规制工具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基于2005—2015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与我国技术创新——基于1998~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基于中国上市制造企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政策差异化视角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
新常态下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基于2011—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FDI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技术创新: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中国工业环境规制政策的技术创新效应——基于面板协整和PVECM模型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