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94)
- 2023(13835)
- 2022(12059)
- 2021(11008)
- 2020(9253)
- 2019(21008)
- 2018(20659)
- 2017(40792)
- 2016(22257)
- 2015(24567)
- 2014(24153)
- 2013(24173)
- 2012(22026)
- 2011(19843)
- 2010(19255)
- 2009(17318)
- 2008(16715)
- 2007(14333)
- 2006(12455)
- 2005(10527)
- 学科
- 济(85781)
- 经济(85685)
- 管理(65465)
- 业(60513)
- 企(50095)
- 企业(50095)
- 方法(43906)
- 数学(39037)
- 数学方法(38710)
- 财(26270)
- 农(22138)
- 税(21899)
- 中国(20753)
- 税收(20452)
- 收(20285)
- 学(19625)
- 业经(18206)
- 环境(17306)
- 贸(16771)
- 贸易(16767)
- 地方(16486)
- 易(16253)
- 务(15876)
- 财务(15818)
- 财务管理(15796)
- 企业财务(15042)
- 农业(14965)
- 和(14450)
- 技术(13888)
- 制(13593)
- 机构
- 大学(312044)
- 学院(309915)
- 管理(124909)
- 济(121826)
- 经济(119412)
- 理学(110301)
- 理学院(109133)
- 管理学(107312)
- 管理学院(106791)
- 研究(100612)
- 中国(72387)
- 科学(65448)
- 京(64843)
- 财(59537)
- 农(54684)
- 业大(51383)
- 所(50474)
- 财经(47965)
- 研究所(46360)
- 中心(45023)
- 经(43778)
- 农业(43455)
- 江(42939)
- 北京(40351)
- 范(37627)
- 师范(37138)
- 经济学(36923)
- 院(36396)
- 财经大学(35888)
- 州(34743)
- 基金
- 项目(223364)
- 科学(174545)
- 基金(163617)
- 研究(156980)
- 家(144939)
- 国家(143817)
- 科学基金(122989)
- 社会(99497)
- 社会科(94516)
- 社会科学(94492)
- 基金项目(88121)
- 省(86603)
- 自然(82637)
- 自然科(80701)
- 自然科学(80678)
- 自然科学基金(79256)
- 划(73679)
- 教育(70667)
- 资助(67130)
- 编号(62522)
- 重点(49718)
- 成果(48849)
- 部(48726)
- 创(46706)
- 发(46703)
- 科研(43741)
- 创新(43625)
- 计划(42072)
- 课题(41756)
- 教育部(41458)
共检索到4286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兰会 王凤葵 张颖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分析模型对比分析了欧洲31个征收碳税国家实施碳税政策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税的实施有利于碳的减排,碳税的实施并没有影响经济的发展,同时森林碳汇也有利于减少碳排放;森林蓄积的增加能够有效地递减碳排放。对比欧洲经验,文章指出了欧洲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
碳税 碳排放 面板数据 森林碳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孙华平 陈丽珍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人类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越来越多。日益增加的碳排放对农产品贸易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碳排放对中美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机理,并利用1992—2011年数据分析了碳排放对中美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碳排放在中美两国的农产品贸易中都体现为正效应,即对出口起到了促进和拉动作用,但影响程度不同。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大都还是依靠高耗能、高投入来实现,而美国已基本超越了这种模式,向更加清洁绿色的方式发展,因而碳排放对其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也不显著。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魏厦
本文基于STIRPAT模型选择影响碳排放因素的变量,分析碳排放量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口总量、能源强度的协整关系,并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析4个变量的内在关系。模型结果显示:碳排放量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口总量、能源强度3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人均GDP和人口总量的增长会增加碳排放,而技术进步则会降低碳排放,技术进步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效应较大;短期内各变量之间也存在一定相互影响。最后,根据模型分析结果提出合理的节能减排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白艳萍 张昱 吴西弦
研究对外贸易对碳排放量的影响,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贸易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对于我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采用因素分解法,选取2003年、2007年和2011年3个时间点的数据,定量测算我国主要工业行业出口贸易通过规模、结构和技术3种效应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第一个计算期内,出口贸易对碳排放影响的规模效应为正,结构效应为正,技术效应为负,在第二个计算期内,出口贸易对碳排放影响的规模效应为负,结构效应为负,技术效应为负,并据此提出了促进我国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工业行业 出口 碳排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礼刚 庄贵阳
以甘肃省为研究对象,通过1985~2010年的统计数据,基于VAR模型运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研究了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能源强度和能源的碳排放强度对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碳排放与上述四项影响因素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分别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碳排放的动态冲击效应和影响程度。据此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甘肃省科学制定低碳发展整体方案和管理指南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碳排放 VAR 脉冲响应函数 方差分解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雷玉桃 罗蕴怡
文章采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广东省1985—2011年的出口贸易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协整研究结果表明:出口贸易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稳定关系。在误差修正模型中,结果也表明了广东省出口贸易与碳排放二者之间在短期内存在紧密联系。文章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创新和推广低碳技术、构建碳交易平台、优化出口贸易结构和完善法律法规。
关键词:
广东省 出口贸易 碳排放 实证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翔 夏天
利用吉林省1978—2016年的样本数据,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对吉林省人均碳排放量、能源消费强度、人均国民收入、工业化水平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计量研究。ARDL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吉林省人均碳排放量与各个影响因素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反向调整机制。能源消费强度和人均国民收入对碳排放解释力度最大,其次是工业化水平。最后,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武艳君 贾立江
本文利用状态空间模型采用面板数据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碳排放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能源结构、能源排放强度、能源效率、经济发展因素、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制度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节能减排具有促进作用,且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能源结构对节能减排具有促进作用,且影响呈现下降的趋势;技术进步对节能减排具有促进作用,且影响呈现了波动特征;产业结构对节能减排具有促进作用,且影响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制度因素对节能减排也具有促进作用,且影响是逐渐在增大的。
关键词:
状态空间模型 碳排放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宁学敏 任荣明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一体化的发展,日益扩大的活动呈现出逐步超出环境承受能力的可能性。我国作为世界最主要的贸易国和"世界加工工厂",商品贸易已成为影响国内碳排放的重要因素。本文在贸易对环境影响的分析框架下,借鉴安特魏勒(Antweiler)等的理论模型,实证分析了东、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对地区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基于"碳视角"阐释了三大地区的产业结构布局。后金融危机时代是全球产业洗牌,在自由化进程中,在保证我国对外贸易平稳增长的同时,东、中、西部地区产业布局应合理调整,以促进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我国的减排目标,向低碳经济社会转型。
关键词:
碳排放 面板数据 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白红菊 刘蒂 齐绍洲
通过对集中了我国80%以上FDI的17个省区的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文章发现不同来源地FDI对我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有着显著的差异。整体分析表明,来自香港地区和美国的FDI对我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产生显著的有利影响;来自欧盟主要成员国英、法、德的FDI对我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台湾地区的FDI对我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产生了不利影响但不显著。区域分析表明,投资于东部地区的FDI相较投资于中西部地区的FDI对本地区碳排放的影响程度更大且存在"马太效应"。
关键词:
FDI 来源地 碳排放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朱臻 严燕 邱保印 黄敏
依赖于传统能源消费的经济增长往往带来巨大的碳排放。对于强调"十二五"经济转型的浙江省,需要探讨经济增长方式与碳排放的关系,从而探索基于减排目标的可持续经济发展之路。本研究基于产业-能源消费和能源-碳排放2个基本判断模型,运用1990-2009年相关数据分析了浙江省产业发展、能源消费结构以及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浙江省产业结构演进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动则对浙江省碳排放影响不明显。基于此,笔者提出了基于减排目标的协调能源利用与产业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即开发新能源技术,促使能源消费结构不断多元化;加强工业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发挥经济优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嘉雯 陈华超 徐强
文章基于总量和分类别(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的能源消费以及对应的碳排放,使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中国1980—2016年全要素生产率与能源消费对碳排放的长期和短期动态影响。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生产率的提高对减少碳排放逐渐产生正向影响,滞后3期对碳排放有促进作用,滞后4期才能对碳排放产生较为显著的抑制作用,而能源消费的不断增加是导致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从短期来看,生产率的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微乎其微,碳排放的增加仍然主要来源于能源消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邹秀萍 陈劭锋 宁淼 刘扬
文章在能源消费导致的碳排放核算的基础上,利用1995~2005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定量分析了各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分析显示各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倒U型曲线趋势,而与能源消耗强度呈U型曲线关系,与第二产业产值的比重呈N型曲线关系。从各地区碳排放量对平均碳排放量的偏离量的大小,可以看出中国碳排放存在显著的东南部低中北部高西北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碳排放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勤 彭希哲 陆志明 于娟
从消费压力人口视角探讨碳排放问题,有利于正确判断和把握气候变化压力的人文因素,以及人口与消费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学机制。本文通过对STIRPAT模型的扩展,应用岭回归方法计量分析人口、消费及技术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对我国1980至2007年碳排放情况的统计实证结果表明,扩展的STIRPAT模型对中国国情有较高的解释力。居民消费水平、人口城市化率、人口规模三个因素对我国碳排放总量的变化影响明显;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与人口结构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力已高于人口规模变化的影响力,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模式等人文因素的变化有可能成为我国碳排放的新的增长点;技术进步因素在此模型中对我国该阶段碳排放的解释力有限,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爽 陈儒 姜志德
结合2004—2015年中国首批低碳试点省市面板数据,在测算各省农业碳排放量的基础之上,考虑克服样本选择的内生性和宏观政策影响的外生性问题,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低碳试点政策对各省农业碳排放影响的效果及原因。结果表明:2004—2015年,5个低碳试点省农业碳排放量普遍处于持续上升态势;低碳试点政策在不同省对农业碳减排的影响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陕西省、湖北省和辽宁省低碳试点政策有效降低了该地区农业碳排放量,而广东省、云南省政策实施效果不明显;整体上来看,2010—2015年,低碳试点政策的实施未能对农业碳减排产生显著影响,主要原因是现行减排政策的目标偏好性,导致农业领域内碳减排的实施力度不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