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05)
2023(3519)
2022(2824)
2021(2418)
2020(1874)
2019(4162)
2018(3913)
2017(7963)
2016(4257)
2015(4483)
2014(4287)
2013(4422)
2012(4081)
2011(3617)
2010(3413)
2009(2845)
2008(2765)
2007(2562)
2006(2474)
2005(2256)
作者
(11014)
(9326)
(9257)
(9025)
(5717)
(4419)
(4075)
(3613)
(3431)
(3385)
(3322)
(3083)
(3073)
(3057)
(2969)
(2850)
(2808)
(2790)
(2633)
(2446)
(2329)
(2256)
(2219)
(2193)
(2165)
(2111)
(2012)
(1913)
(1875)
(1863)
学科
(21546)
税收(20111)
(19947)
管理(15780)
(13388)
经济(13366)
(11637)
(8946)
企业(8946)
(8889)
环境(8762)
(5119)
财政(4467)
收入(4300)
(4294)
(4161)
(4064)
中国(4038)
(3950)
财务(3949)
财务管理(3944)
(3861)
方法(3831)
企业财务(3736)
农业(3641)
(3586)
贸易(3584)
(3540)
规划(3495)
环境规划(3455)
机构
学院(55041)
大学(53676)
(22704)
经济(22253)
管理(19828)
研究(17855)
(17849)
理学(17160)
理学院(16958)
管理学(16691)
管理学院(16599)
中国(14356)
财经(12256)
(11032)
(10990)
科学(10793)
(10493)
(9029)
(8900)
财经大学(8892)
(8632)
税务(8462)
中心(7774)
(7761)
研究所(7609)
(7463)
(7382)
经济学(7202)
(7125)
业大(7121)
基金
项目(35651)
科学(28423)
研究(26918)
基金(26812)
(23453)
国家(23275)
科学基金(20151)
社会(17967)
社会科(17080)
社会科学(17078)
基金项目(14165)
(13554)
自然(12304)
自然科(12032)
自然科学(12027)
自然科学基金(11816)
(11393)
教育(11202)
编号(10867)
资助(10125)
成果(8852)
(8152)
(8086)
重点(7966)
(7960)
国家社会(7945)
(7691)
(7628)
创新(7265)
项目编号(7168)
期刊
(25502)
经济(25502)
研究(22369)
(14969)
(14341)
(13295)
税务(13256)
中国(10057)
学报(8569)
(7376)
科学(7103)
管理(6381)
大学(6303)
学学(6108)
财经(4975)
农业(4863)
经济研究(4793)
(4421)
金融(4421)
(4183)
(4168)
(4168)
涉外(4168)
业经(4040)
教育(3883)
国际(3822)
(3301)
技术(3295)
财会(3266)
问题(2990)
共检索到889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敏  巴桑卓玛  
"碳锁定"是事关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利用问题,这一问题的形成有多方面原因。目前,我国"碳锁定"困境不仅导致气候恶化,同时也危及能源安全,妨碍低碳经济发展。本文分析了碳税开征对破解"碳锁定"困境的作用,认为,碳税开征有利于显著降低碳排放,推广新技术、新能源的利用,对破解"碳锁定"困境作用明显。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钺  
立足于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深入分析数字经济推动我国产业发展低端解锁的内在机理,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中国产业发展低端锁定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能够直接推动我国产业发展的低端解锁;数字经济通过促进要素结构升级、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提高交易效率,间接推动我国产业发展的低端解锁;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全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以及高端服务业的发展,而这一效应在西部地区并不显著;在考虑不同的估计方法和模型的内生性之后,上述结论依然具有稳健性。本文研究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更好利用数字经济推动我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海生  庄贵阳  
碳锁定效应是经济被锁定在以碳基技术为主体的技术体系之中,它会造成发展的不可持续,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技术、组织、社会制度等。文章分析了碳锁定效应的作用机制,从技术层面、技术制度综合作用、正向反馈机制三个角度进行阐述。碳解锁的路径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通过成本收益核算,以经济的方式解锁;第二,根据其形成原因,从技术制度角度解锁;第三,从受众角度,通过利益主体广泛、深入参与的方式解锁;第四,通过突发性事件刺激的方式解锁。研究对中国的启示在于:一是区分好的锁定与坏的锁定,把握"锁定红利";二是碳锁定是"技术—制度—偏好"共同作用造成的,其解锁过程需要全部主体共同参与。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乔英俊   张延锋   李垣   肖俊涛   薛塬  
构建开放式区域创新生态,解决部分老工业基地城市创新资源和能力不足问题,是破解老工业基地产业负锁定困境,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基于理论综述分析,以老工业基地湖北省十堰市为例,分析如何构建产业技术供需对接机制、特色科技创新协同机制、产业人才培养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创新支撑保障机制等五大机制,实现创新资源、创新平台和创新生态良性互动的螺旋式创新模式,按照“盘活产业存量—培育新增长点—优化区域创新治理—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路径,走出区域产业负锁定和路径依赖,推动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郭进  徐盈之  顾紫荆  
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变迁之间的矛盾运动关系表明,扭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是造成我国产业发展低端锁定的重要的社会结构原因。文章将我国的产业发展低端锁定问题拓展至工业化弱质和服务业滞后两个部门,将城镇化扭曲投影到城镇化建设的动因扭曲、主体扭曲和功能扭曲三个维度,构建"两部门-三维度"分析框架,采用典型化事实与评价指标体系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我国产业发展低端锁定的困境,并构建PLS-SEM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探讨了矫正城镇化扭曲,实现我国产业发展低端解锁的路径选择。研究结论表明,我国的工业化弱质问题表现为结构演进受阻和效率提升缓慢,我国的服务业滞后问题表现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配套生产能力和生活性服务业的保障消费能力不足。改善地方财税制度可以显著地降低土地城镇化水平,加强对农民工劳动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可以显著地降低农民工城镇化水平,在供给侧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可以显著地降低城市病水平,进而矫正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动因扭曲、主体扭曲和功能扭曲。矫正城镇化扭曲对于改善我国工业化弱质和服务业滞后问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可以推动我国产业发展的低端解锁。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春风  司登奎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已备受关注,其技术创新效应如何亦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城市创新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文章利用2011—2018年中国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论表明:首先,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改善我国城市技术创新及其“低端锁定”困境,使得城市更倾向于进行含有高端技术的实质性创新。其次,机制方面,在供给侧,数字普惠金融能够缓解区域融资信贷约束(提高银行业竞争力、促进传统金融供给),从而促进城市总体技术创新、高端技术创新和低端技术创新;在需求侧,提升市场消费需求(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规模扩张)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城市高端技术创新的重要渠道,但对城市总体技术创新和低端技术创新的渠道效应不显著。最后,数字普惠金融改善城市技术创新“低端锁定”困境的正外部效应在高市场化与高互联网水平城市中更为明显,同时对低市场化水平、低互联网水平城市的总体技术创新存在“雪中送炭”效应。研究结论为有效发挥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城市创新和协调发展提供了稳健的经验证据。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朱文  
本文运用路径锁定理论,对民营上市公司财务困境形成过程进行研究,并选取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且陷入财务困境的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民营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锁定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民营上市公司财务困境存在路径锁定现象,不同类型的财务困境公司存在不同的路径锁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汪中华  成鹏飞  
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会出现碳锁定现象。中国处在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很有必要对碳锁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选用合适的指标来衡量碳锁定有助于理解碳锁定。本文通过测算1990-2014年中国碳汇量和碳排放量,用两者的差值作为碳超载量,用碳超载率(碳超载量/碳汇量)对碳锁定的程度以及变化趋势做出基本判断,然后利用ECM模型对碳锁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以2003年为界限,1990-2002年期间中国未出现碳超载,从2003年开始碳超载为正,以后逐年增加,碳锁定程度越来越严重;(2)降低化石能源消耗、增加技术投入在长期和短期内对碳锁定都有抑制作用,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对碳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进  徐盈之  
本文基于技术进步视角,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和PLS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分别对我国的碳锁定状况和碳解锁技术路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1995—2009年,我国的碳锁定形势得到了较大改善,大部分产业部门从部门内和部门间两个层面实现了较大程度的碳解锁;增加科技活动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以及改善科技活动环境都会推动我国技术进步,进而实现我国的碳解锁,其中改善科技活动环境产生的碳解锁效应最大;虽然技术进步本身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碳解锁效应,但技术进步主要依靠优化我国的能源消耗状况和产业结构状况来间接地产生更大的碳解锁效应。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谢来辉  
"碳锁定"是理解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概念,但是常常被片面理解。本文追溯了文献中碳锁定概念的来源及其本身的深刻内涵,在此基础上对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了新的认识。发展低碳经济的本质是要解除碳锁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碳锁定带来的挑战,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更大;未来的国际气候合作应该更加注重技术合作,以加强参与和履约方面的激励;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加入低碳经济的维度,因此也必须开展"解锁"的行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宏伟  
本文在对Unruh"碳锁定"研究评述的基础上,从碳基技术体制的视角重新定义了"碳锁定",并且指出了"碳锁定"与碳基技术体制演化之间的关系。经过市场化、制度化和社会嵌入三个阶段,碳基技术体制逐渐形成,并相继形成技术锁定、制度锁定、系统锁定和社会锁定,最终导致"碳锁定"的出现。只有通过社会技术景观、关联体制和缝隙创新等外部力量与碳基技术体制的内在动力机制共同作用才能实现"碳解锁",为此必须建立相应的战略管理体系对"碳解锁"过程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管理。"碳解锁"战略管理体系是由战略层、计划层和操作层等三个层次的管理活动构成的循环系统。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济建  苏慧  
高碳产业发展的碳锁定效应对碳减排及产业低碳转型造成刚性制约,把握碳锁定的成因进而有效实现碳解锁,是实现高碳产业低碳转型的关键。基于此,构建了碳锁定效应改进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三个角度提炼碳锁定效应驱动因素,分析各驱动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我国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政策、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第二产业为重的产业结构,导致了高碳产业发展的"技术—制度"双重锁定,而相关利益主体对变革的阻碍又进一步强化这一状态;解除碳锁定状态,应同时从技术和制度方面入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盈之  郭进  刘仕萌  
关键词: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陈斌  
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碳税一直被认为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经济手段,然而单边征收碳税会导致"碳泄露",并且损害国内竞争力。碳税边境调整制度被认为是目前解决竞争力丧失问题最有效的国际协调方法。但由于WTO规则与气候变化多边体制之间存在冲突,碳税边境调整在协调二氧化碳排放和贸易自由化方面存在种种困难。正因为如此,它才有更大的发展前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毕竟碳税边境调整为各国提供了一个解决全球气候问题的可协商的机制,未来可能会被广泛应用于碳税的国际协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东阁  庞瑞芝  
将数据要素纳入企业创新决策模型,并将企业创新分为高端创新与低端创新,从理论上阐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及其“低端锁定”的影响。基于此,利用2008—2019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不仅有利于促进企业整体创新,而且有助于改善企业创新“低端锁定”困境;由于数据知识溢出对高端创新的成本抑减效应更大,因而数字化转型对具备更强知识溢出吸收能力企业的高端创新作用更大;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低端锁定”困境的改善作用在制造业、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高行业以及国企、非劳动密集型企业中更为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