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33)
- 2023(16083)
- 2022(13447)
- 2021(12093)
- 2020(9694)
- 2019(21786)
- 2018(21124)
- 2017(39945)
- 2016(21270)
- 2015(23405)
- 2014(22899)
- 2013(23011)
- 2012(21661)
- 2011(20091)
- 2010(19857)
- 2009(18246)
- 2008(17849)
- 2007(15581)
- 2006(14298)
- 2005(13323)
- 学科
- 济(110875)
- 经济(110777)
- 管理(57744)
- 业(52749)
- 企(39133)
- 企业(39133)
- 方法(37760)
- 数学(33859)
- 数学方法(33692)
- 中国(32522)
- 地方(28522)
- 农(26836)
- 财(23608)
- 税(22061)
- 业经(21661)
- 贸(21179)
- 贸易(21165)
- 学(21125)
- 税收(20597)
- 易(20537)
- 收(20427)
- 环境(20041)
- 农业(18493)
- 制(17433)
- 地方经济(17117)
- 融(16612)
- 金融(16611)
- 银(16275)
- 银行(16233)
- 行(15805)
- 机构
- 大学(310474)
- 学院(310356)
- 济(146451)
- 经济(144082)
- 研究(119378)
- 管理(113093)
- 理学(97020)
- 理学院(95834)
- 管理学(94579)
- 管理学院(94003)
- 中国(91135)
- 科学(70543)
- 财(67481)
- 京(66164)
- 所(61320)
- 研究所(55504)
- 农(54757)
- 财经(52576)
- 中心(51555)
- 经(47953)
- 经济学(47601)
- 江(45975)
- 业大(44847)
- 经济学院(42873)
- 农业(42837)
- 院(42600)
- 北京(42573)
- 范(39547)
- 师范(39081)
- 财经大学(38933)
- 基金
- 项目(206073)
- 科学(163500)
- 基金(152886)
- 研究(147183)
- 家(135917)
- 国家(134878)
- 科学基金(114099)
- 社会(99785)
- 社会科(94974)
- 社会科学(94954)
- 基金项目(80082)
- 省(77836)
- 自然(71315)
- 自然科(69694)
- 自然科学(69672)
- 自然科学基金(68456)
- 划(66808)
- 教育(64370)
- 资助(61666)
- 编号(55244)
- 发(50674)
- 重点(47357)
- 部(46075)
- 成果(44101)
- 国家社会(43625)
- 创(43265)
- 创新(40831)
- 发展(40733)
- 展(40129)
- 教育部(39325)
- 期刊
- 济(165809)
- 经济(165809)
- 研究(103214)
- 中国(63681)
- 学报(51000)
- 农(49990)
- 财(48361)
- 科学(47135)
- 管理(42094)
- 大学(37787)
- 学学(36103)
- 农业(34345)
- 融(30911)
- 金融(30911)
- 经济研究(29509)
- 财经(26381)
- 教育(25559)
- 业经(24726)
- 技术(23887)
- 经(22917)
- 问题(21890)
- 贸(19943)
- 国际(19172)
- 业(19057)
- 世界(17841)
- 务(16644)
- 技术经济(16404)
- 税(16241)
- 资源(14836)
- 商业(14468)
共检索到4848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陈斌
随着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国际气候会议上公开承诺大幅度减排二氧化碳,以税收方式鼓励企业加大减排力度已经提上政府的议事日程。本文分析了碳税对中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就政府如何合理设计相关制度,在发展中国低碳经济的同时,兼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碳税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明明 冯海波
本文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下,利用2000-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比较静态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对中国税制结构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直接税与间接税比值对中国区域经济收敛有积极稳健的作用,提高直接税比重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均衡增长。进一步研究表明,企业所得税对区域经济收敛有促进作用,个人所得税对区域经济收敛有抑制作用,增值税与消费税对区域经济收敛都会产生负向作用。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
关键词:
税制结构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收敛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韩兆洲 安康 桂文林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是我国一项长期重要国策,也是社会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将空间计量模型与面板分析方法相结合,以我国省域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省域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和所受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不同,对经济发展有持续显著正影响的因素有:人力资本、人口资本、市场化进程和财政支出等。据此本文提出若干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增长。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娟 张翔
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推动双向FDI高效互动与协调发展,是提升中国区域经济韧性的重要路径。基于2003-2021年中国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中介效应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双向FDI协调发展对中国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双向FDI协调发展显著促进了区域经济韧性提升,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区域经济韧性存在空间依赖性,双向FDI协调发展对邻近地区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正面溢出效应;机制检验表明,双向FDI协调发展通过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技术创新水平间接促进区域经济韧性提升;拓展性分析发现,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韧性的提升效应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依次减弱,考虑税赋冲击、金融危机以及人口结构冲击后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韧性仍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文章澄清了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机理,对如何通过双向FDI政策赋能区域经济韧性提升提供了更为宽广的思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海强 黄嘉睿 黄佳慧 甘楠
文章通过收集2013—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宏微观数据,采用改进后的耦合协调模型构建区域经济-数字化转型-碳环境治理三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灰色预测类模型研究三系统的时空演进规律。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数字化转型-碳环境治理的综合评价指数与子系统指数大致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变化趋势具有同向性;对于三系统的时空演化规律,从空间角度看,区域耦合协调度差异明显,总体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依次递减的格局;从时间角度看,全国耦合协调度呈现缓慢上升趋势,2015—2016年的增幅较大,2019—2020年处于震荡状态;三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空间集聚特性增强;全国耦合协调水平在未来5年呈平稳增长趋势,区域耦合协调水平同全国保持一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琦 黄天华
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有多种因素,财政政策在协调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方面应发挥积极作用,但研究发现,现行财政政策的调控措施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的效应并不明显,甚至起到了扩大区域差距的作用。因此,为缩小东中西部三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公共服务提供的均等化,须完善政府均衡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财政政策,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调整转移支付结构,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距 协调发展 财政政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继良 田志刚
从理论上讲,分税制具有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效应,但目前这一效应并未得以充分发挥。这既与分税制的目标有关,又同当前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诸多因素有关。因此,要充分挖掘分税制的这一体制效应,不仅要完善体制本身,还需制定科学的财政政策以纠正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经济因素
关键词:
分税制,体制效应,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杨志安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税收政策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协调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对策。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芸 张昕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目前,我国社会处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换、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刻,区域经济关系着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缩小区域发展的差距、实现区域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清华 何爱平
作为新经济形态的数字经济不仅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更成为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契机。本文基于数字经济发展的新特征,提出了数字经济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直接效应,包括空间溢出效应、技术泛化效应和驱动传导效应,以及数字经济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市场化和劳动力资源配置的间接效应。在此基础上,收集整理了我国2013—2019年284个地级市相关数据,主要运用系统GMM方法、中介效应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不仅从整体上促进了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且能够通过提高市场化水平和改善劳动力资源配置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在分地区回归中,数字经济均显著缩小了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并且对东部城市的影响效应最为显著。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海军 黄峰
基于2012—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混合回归模型分析金融科技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驱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检验经济运行效率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机制作用。实证结果表明:(1)金融科技推动经济协调发展的直接作用不显著,但存在较强的间接效应;(2)金融科技发展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存在区域差异,西部地区效应最大,金融科技发展能有效推动欠发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3)警惕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负效应,如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等问题。数字经济时代发展金融科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应利用金融科技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费洪平
以往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在很大程度只评价表现为潜在形态的资源优势,而忽视现实的生产力方面存在的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的障碍和制约因素。特别是对其中的大中型骨干企业是发展区域经济可以直接依靠的现实优势有所忽视。实际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与资源优势相比,大中型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更为重要,为此需要从企业地理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支益民
我们编辑部收到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支益民同志的研究报告,读后颇受教益.一位省委领导,日常事务工作如此繁忙,还硬是花了半年多时间深入陕南、陕北及关中广泛调查研究,并会同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多次共同探讨,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篇思路新颖、分析深入,且具有较强实践性、操作性、可行性的力作,实属难得.文章虽然以陕西省为考察样本,但对于我们研究如何加快内陆省区经济发展步伐有很大启发.此外,文章把区域经济理论与市场经济结合了起来,这种分析方法也是很有创意的.为此,我们特向读者推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颖 陈银生
本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 ,表明区际差距呈扩大趋势。作者认为 ,造成区际差距扩大的内在原因主要是自然禀赋、物质技术基础差异以及聚集效应等。区际差距的扩大不利于我国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 ,国家应通过立法确定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 ,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和专业化的区域发展机构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差距 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