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54)
2023(15757)
2022(13252)
2021(12216)
2020(10222)
2019(23246)
2018(22493)
2017(43451)
2016(22898)
2015(25460)
2014(24564)
2013(24521)
2012(22283)
2011(19864)
2010(19147)
2009(17266)
2008(16452)
2007(13654)
2006(11661)
2005(9906)
作者
(63876)
(53172)
(53021)
(50431)
(33454)
(25517)
(23862)
(20949)
(20310)
(18476)
(18273)
(17770)
(16610)
(16601)
(16481)
(16373)
(15918)
(15885)
(15381)
(14920)
(13047)
(12907)
(12861)
(12168)
(12096)
(11900)
(11361)
(11202)
(10587)
(10515)
学科
(98695)
经济(98605)
管理(65462)
(62404)
(51589)
企业(51589)
方法(45851)
数学(39981)
数学方法(39586)
(26718)
中国(26343)
(25597)
业经(22799)
(21922)
(21006)
贸易(20993)
(20531)
税收(20472)
(20303)
地方(18874)
环境(18061)
(17690)
农业(17090)
(16046)
(15948)
(15217)
财务(15185)
财务管理(15163)
技术(14909)
产业(14432)
机构
学院(317413)
大学(317086)
(140433)
经济(138375)
管理(125839)
理学(110959)
理学院(109814)
管理学(108132)
管理学院(107576)
研究(107401)
中国(80678)
科学(65163)
(64785)
(64519)
(53489)
(52423)
财经(51968)
中心(48795)
业大(48562)
研究所(48170)
(47733)
经济学(44640)
(42875)
农业(42327)
经济学院(40641)
北京(39937)
财经大学(39033)
(38807)
(37070)
师范(36583)
基金
项目(228250)
科学(181702)
基金(171359)
研究(161221)
(152007)
国家(150900)
科学基金(129886)
社会(108049)
社会科(102764)
社会科学(102744)
基金项目(91193)
(85901)
自然(84520)
自然科(82657)
自然科学(82633)
自然科学基金(81199)
(73722)
教育(71805)
资助(68653)
编号(61061)
重点(51554)
(51119)
(49919)
(48792)
国家社会(47049)
成果(46907)
创新(45752)
科研(44751)
教育部(44111)
人文(42895)
期刊
(138796)
经济(138796)
研究(91433)
中国(52434)
学报(52301)
(48103)
科学(48068)
(47089)
管理(44340)
大学(39513)
学学(38101)
农业(32545)
经济研究(25065)
技术(24618)
财经(24607)
(23488)
金融(23488)
业经(22390)
(21276)
教育(21102)
问题(19049)
(18526)
(17127)
(16207)
国际(15845)
(15787)
科技(15177)
(14977)
技术经济(14924)
世界(14720)
共检索到4458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潘文卿  
基于200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本文从生产者责任与消费者责任两个方面考察了中国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CO_2排放情况,并分析了两方面征收碳税对各地区以及相关产业竞争力影响的差异。研究表明,中国也存在着从东南沿海等相对发达地区向西北、东北等欠发达地区的"碳泄漏"现象。因此,与从生产者责任方征税相比,从消费者责任方征收碳税,可以较大幅度地减轻对西北、东北等欠发达地区及相关产业竞争力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又不致使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及相关产业的额外负担上升幅度过大。本研究的政策启示是,在进行区域与产业CO_2排放责任分担时,不能仅仅停留在生产者责任方面,需要同时引入消费者的责任,这既符合责任分担的公...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叶飞  周敏  
研究城镇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对CO_2排放的影响效应,对于促进CO_2减排,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2000-2014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基于独立效应和联动效应双重视角,在对城镇化"质量效应"与"扩张效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由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结构红利"而产生的"经济服务化"趋势,实证分析了城镇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对CO_2排放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1)独立效应视角下,中国城镇化尚处于发展阶段,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带来基础设施的扩建,最终导致城镇化的"扩张效应"占主导地位,"质量效应"的CO_2减排作用尚不明显,因此城镇化与CO_2排放存在正相关关系。产业结构高级化所带来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为付  李逢春  胡雅蓓  
应对气候变化,完成《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中国的CO_2减排责任,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转型、发展方式转变和发展路径转轨的外部约束条件。本文在测度中国各省份1990—2011年CO_2排放规模基础上,比较了各省份历年CO_2排放规模、排放增长速度、排放强度等指标,发现CO_2排放规模和强度存在着省际转移现象,并表现出不同的区域与阶段特征。本文还测算了各省份2020年前的CO_2减排规模和强度值,并以此为外部约束指标,提出了中国不同省份的节能减排任务。要完成《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中国的CO_2减排任务,从区域层面要控制省份的CO_2排放规模和排放强度;从国家层面要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加快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束克东  李影  
基于2001—2016年我国省市面板数据,运用STIRPAT模型探讨了城镇化进程中人均收入与CO_2排放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城镇化与我国CO_2排放存在负相关,CO_2排放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通过对各省份以收入不同水平进行分组研究,发现人均收入、城镇化水平与CO_2排放的弹性系数显示出很大差异。高收入组中,城镇化与CO_2排放存在正相关,而较低收入组中,城镇化与CO_2排放存在负相关。在较低收入组中,人均收入对CO_2排放的弹性系数要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弹性系数高达1.7298。因此,在较低收入群体中,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将带来更多的CO_2排放。减少地区CO_2排放不仅需要缩小收入差距,还需合理布局城镇化发展,倡导低碳生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丘兆逸  
作为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大国,中国正遭受来自国际的巨大减排压力。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应该从国际垂直专业化的角度厘清其中的排放责任。国际垂直专业化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三个渠道影响CO2排放。在此基础上,构建联立方程,采用1980~2009年的数据,利用GMM方法检验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中国CO2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国际垂直专业化导致中国CO2排放增加。由此可见,发达国家应对中国的CO2排放承担相应的责任,应向其提供适当的环境援助。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薛勇  郭菊娥  孟磊  
我国正处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下,刺激经济一系列政策的落实观测期,要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本文采用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技术,对1997-2004年我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CO2排放量变动进行了7因素的分解测算,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CO2排放上升的主要驱动力,能源节约是驱动我国CO2排放下降的主要因素,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相对较小。特别,国内最终需求、出口成长以及出口结构变动均推动CO2排放上升,国内最终需求结构变动以及能源替代表现出了对CO2排放的抑制影响等。同时,在我国经济"三步走"目标的前提下,结合能源节约设计了CO2排放的3类情景,给出了未来CO2排放的态势...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许源  顾海英  朱喜  
本文充分考虑到贸易的内生性,利用外生的地理特征为中国工业各行业的对外贸易构建了一个合适的工具变量,并运用这一工具变量结合中国1996-2007年工业各行业的面板数据研究了既定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对中国工业CO_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度显著地减少了中国工业各行业的CO_2排放量和排放强度,"贸易得益假说"在中国是成立的。因此,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中国不必为了减少CO_2排放而盲目去限制对外贸易。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蔡博峰  
基于中国0.1°CO2排放网格数据分析研究,全局Moran指数为0.27(P<0.01),说明在空间上中国CO2排放具有显著的正自相关性。局部Moran指数结果表明,以重点城市为核心的区域,其CO2排放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效应。中国CO2排放在空间上受热点城市影响而形成空间集聚格局,一些重点城市直接决定着我国CO2排放空间格局。因此在城市尺度上分析我国CO2排放特征非常重要。在349个城市层面上分析得到城市CO2排放和人口、经济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人口和经济活动强度是影响我国城市CO2排放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城市层面上验证了CO2排放EKC曲线的统计显著性,U型拐点出现在一个较高的经济水平。...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胡剑波  周葵  安丹  
文章借鉴产业关联度分析公认的主要指标——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思想,利用2007年投入产出数据,在开放经济下构建中国产业部门及其CO2排放的关联度指标,并利用Matlab计量软件测算28个行业及其CO2排放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产业影响力系数和CO2排放影响力系数大于1的行业集中在第二产业,且以制造业居多;(2)产业感应度系数和CO2排放感应度系数大于1的行业也集中在第二产业,且以采矿业和制造业为主;(3)通过对产业部门及其CO2排放的关联度的综合分析发现:弱辐射强制约产业大多数为第二产业中的能源和原材料行业,多处于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强辐射强制约产业以"中游"...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慧卿  李青玉  
基于公平原则,将中国2005~2030年CO_2排放量在地区间进行了分配,并计算各地区CO_2排放余缺,以探讨缺口地区向结余地区购买CO_2排放配额的可行性。采用计量模型估计了各地区CO_2排放量的产出弹性系数,据以模拟测算CO_2排放分配对地区经济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平均权数时,山东、江苏、山西等经济发达或资源富裕地区所分配到的CO_2排放比重较高,而海南、青海、宁夏等所分配到的较小;测算各地区余缺发现,广东省的结余最多,而山西省的缺口最大; CO_2排放分配对北京、河北、广东等地区的经济影响较大,其影响的方向和程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长期来看,CO_2排放分配对全国的经济总量将会是一种正向的影响,能够实现减排与增长的双赢。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敏杰  刘利民  
文章引入人口、城镇化、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技术进步、对外贸易、FDI以及基础设施等控制变量,采用45个国家(地区)1998~2013年的数据,运用空间Durbin模型基于加权的经济地理空间权重矩阵分析了国际垂直分工对CO_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国(地区)碳排放水平存在空间依赖性;国际垂直分工根据各国不同生产环节的比较优势分配生产环节,将有利于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和传播,减少全球整体的碳排放,但对发展中国家碳排放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小平  卢现祥  
通过国际贸易,发达国家是否会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干净型"产品,并从中国进口污染密集型产品,从而使中国成为"污染产业天堂"呢?国际贸易等因素如何影响中国工业行业的二氧化碳(CO2)的排放呢?本文采用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和净出口消费指数等方法,运用中国20个工业行业与G7和OECD等发达国家的贸易数据,实证检验了这些问题。本文得到几个结论:(1)在中国出口产品隐含的CO2中,国内生产的CO2所占比例逐步减少;(2)发达国家向中国转移的产业并不仅仅是污染产业,同时也向中国转移了"干净"产业;(3)国际贸易能够减少工业行业的CO2排放总量和单位产出的CO2排放量。因此,中国并没有通过国际贸易成为发达国家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唐杰英  
文章在分析加入WTO前后(1995~2008年)中国各工业行业CO2排放密度变化的基础上,计算各行业的净出口消费指数Djt和修正净出口消费指数D*jt,通过分析其变化趋势,分别考察中国在与发达国家分工中以及在国际分工中是否成为高排放产业的"避难所"。文章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多数行业隐含国外CO2排放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而且排放密度最低的行业隐含国外CO2排放所占的比例最高;从国际分工的角度看,中国没有成为高排放产业的集聚"避难所",但工业的集聚程度有所提高;从与发达国家的分工来看,加入WTO后中国更多地承担排放密度较高产品的生产,这可能是中国在低排放行业上参与国际垂直化分工程度提高的结果。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宁亚东  张永红  丁涛  蔡靖雍  
近年来,中国CO2排放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要有效地抑制CO2排放量的快速增长,研究中国CO2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尤为重要。本文计算了中国1980-2010年产业部门和民生部门的CO2排放量,基于Kaya恒等式基本原理,采用完全因素分解法分析研究中国产业部门和民生部门的CO2排放特征,探讨影响中国产业部门和民生部门CO2排放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经济的规模效应是影响中国产业部门CO2排放量增长的最主要因素;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和能源消费强度,CO2的减排效果远远高于降低第一、三产业,结构因素的减排效果要高于效率因素;民生部门的CO2排放量正处在快速增长阶段,经济因素(富裕度)是民生部门CO...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凯  肖燕  李志苗  刘浩龙  
本文基于"自下而上"法估算了1993~2012年中国旅游业能源消费和CO_2排放量,并对其总体变化趋势进行时间序列分析;以LMDI分解技术辨识与分解4个时段(1993~1997年、1998~2002年、2003~2007年和2008~2012年)中影响中国旅游业CO_2排放量变动的关键因素及其对CO_2排放量的贡献值。结果显示:20年来中国旅游业能源消费与CO_2排放量增长态势明显;其中旅游交通是中国旅游业能源消费和CO_2排放的核心部门,年平均比重分别为88.51%和77.42%,旅游住宿次之,旅游活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