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42)
- 2023(7498)
- 2022(6356)
- 2021(6113)
- 2020(4857)
- 2019(11600)
- 2018(11546)
- 2017(21708)
- 2016(12539)
- 2015(14358)
- 2014(14330)
- 2013(14570)
- 2012(14192)
- 2011(13003)
- 2010(13342)
- 2009(12391)
- 2008(12347)
- 2007(10777)
- 2006(10037)
- 2005(9431)
- 学科
- 济(44585)
- 经济(44524)
- 管理(30953)
- 业(25690)
- 税(21727)
- 税收(20272)
- 收(20097)
- 企(19141)
- 企业(19141)
- 方法(17271)
- 中国(16784)
- 财(15265)
- 数学(14895)
- 数学方法(14710)
- 农(13405)
- 环境(12066)
- 学(11991)
- 贸(11738)
- 贸易(11729)
- 易(11513)
- 制(11203)
- 融(10302)
- 金融(10301)
- 银(10062)
- 银行(10038)
- 行(9718)
- 和(8825)
- 业经(8729)
- 农业(8246)
- 地方(7795)
- 机构
- 大学(177321)
- 学院(174876)
- 济(72185)
- 经济(70620)
- 研究(67390)
- 管理(57958)
- 中国(53944)
- 理学(47985)
- 理学院(47318)
- 管理学(46534)
- 管理学院(46213)
- 财(42238)
- 科学(39931)
- 京(39133)
- 所(35640)
- 研究所(31691)
- 财经(30918)
- 农(29935)
- 中心(29514)
- 江(28228)
- 经(27941)
- 北京(25895)
- 范(24766)
- 师范(24489)
- 院(24009)
- 农业(23520)
- 业大(23501)
- 财经大学(22670)
- 经济学(22661)
- 州(22371)
- 基金
- 项目(103418)
- 科学(79415)
- 研究(78499)
- 基金(73356)
- 家(64594)
- 国家(64095)
- 科学基金(51928)
- 社会(46968)
- 社会科(44368)
- 社会科学(44355)
- 省(38811)
- 基金项目(37835)
- 教育(36662)
- 划(34608)
- 编号(32953)
- 自然(31996)
- 自然科(31114)
- 自然科学(31101)
- 自然科学基金(30508)
- 成果(30070)
- 资助(29933)
- 重点(24340)
- 课题(23808)
- 部(23675)
- 发(23182)
- 性(21501)
- 创(21222)
- 创新(20064)
- 项目编号(19987)
- 教育部(19955)
共检索到2954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鲁书伶 白彦锋
面对气候变化危机,碳税被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是有效的市场型碳减排政策工具之一。探索如何构建碳税制度对我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碳税改革实施的"双重红利"理论依据出发,在梳理国际上碳税制度发展趋势、政策模式、税制要素的基础上,从碳税与碳交易1协调、保持碳税中性、碳边境调节三方面总结碳税实践经验,并从规划碳税实施路径、实现收入循环利用、加强国际气候合作等方面,提出对我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启示。
关键词:
碳税 双重红利 碳达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涛
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确立了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1+N"政策框架。10月26日,国务院在前述意见的基础上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中指出,在未来10年内碳达峰将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并重点要求做好"碳达峰十大行动"。这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日渐完善的标志。《行动方案》对于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明确了碳达峰指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涛
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确立了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1+N"政策框架。10月26日,国务院在前述意见的基础上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中指出,在未来10年内碳达峰将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并重点要求做好"碳达峰十大行动"。这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日渐完善的标志。《行动方案》对于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明确了碳达峰指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文举 孔晓旭
研究目标:基于2030年碳达峰目标,将公平、效率、责任、发展等多项原则纳入区域间碳排放权分配方案中。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空间联立模型、零和博弈SBM模型、熵权法等构造不同原则下的碳配额分配方案。研究发现: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的综合性碳配额分配方案因地区间减排成本差异小而容易被更多主体所接受,最适合中国当前情况。研究创新:设计的碳配额分配方案在公平性原则的基础上融入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效率性原则的基础上融入零和博弈的思想,兼具公平性、效率性、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研究价值:制定区域间初始碳配额的合理分配方案,对于推进省际协同减排战略、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徐楠芝 戴芳
为了加快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美国、英国、日本和加拿大实施了一系列碳中和财税政策,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本文介绍了上述国家相关实践经验,提出我国应加强碳中和财税政策的顶层设计,在具体实施路径上,应健全高耗能、高排放领域的减碳政策体系,制定有利于多元化清洁能源发展的财税激励政策,加大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财税激励力度等。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克中 杨福来
如何实现二氧化碳(CO2)减排以实现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面临的重大挑战。碳税和碳市场为调节CO2排放的有效手段。本文在比较两者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发达国家的碳税实践,提出了中国碳税制度建设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碳税 国际实践 政策选择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燕 王煦 白婧
气候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减排亦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碳税作为推动经济低碳化的政策工具,在一些国家已经实施,而在我国仍然处于研究阶段。本文对日本的碳税实施情况做了全面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借鉴日本实施碳税的经验,提出了对我国征收碳税的建议。
关键词:
碳税 日本 节能减排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东坡 周慧 霍增辉
日本已于2013年碳达峰,计划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其经验措施对中国具有较大参考价值。本文基于对日本提出碳中和目标的背景分析,着重考察其降低碳排量的措施和支持政策,总结对中国的政策启示。研究发现,14个重点领域代表性和关联性强,以电力、氢能和碳循环为主线的各项措施融合世界前沿技术和理论成果,突出日本产业基础与技术优势。政府多部门协作与地方积极响应、创新财政金融体制、强化专门立法和规则标准化、积极融入国际合作,为实现碳中和提供政策保障。借鉴日本经验,中国需提前布局碳中和、统筹“双碳”规划,推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技术研发和推广政策,在深化国际合作中增强绿色产业竞争力。
关键词:
碳中和 碳达峰 绿色产业 碳循环 日本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邱峰
为发展低碳经济,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碳标签作为一种推动产品碳减排的有效工具,其制度一经推出之后,便迅速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高度重视与推崇,成为全球性潮流。伴随新冠疫情对日常生活和消费理念的冲击,以及碳中和概念的普及,作为新兴事物的碳标签在国内也逐渐走入视线。绿色低碳发展环境下,碳标签制度势必会对企业的生产决策和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影响,其推广不乏动力,但仍面临数据真实可靠性存疑、标准不明晰、推广成本较高,以及公众认知低、接受难度大等诸多难题和挑战。碳标签作为一个“舶来品”,就减排压力巨大的中国而言,更应以更积极的姿态面对,灵活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加快探索与实践,全力打通碳标签制度的“最后一公里”,建立起一套与国情相匹配的低碳产品认证及评定制度,并协调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的统一,从而保障在承诺期限顺利实现碳中和发展目标,保护外贸不受碳标签技术壁垒的影响。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邱峰
为发展低碳经济,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碳标签作为一种推动产品碳减排的有效工具,其制度一经推出之后,便迅速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高度重视与推崇,成为全球性潮流。伴随新冠疫情对日常生活和消费理念的冲击,以及碳中和概念的普及,作为新兴事物的碳标签在国内也逐渐走入视线。绿色低碳发展环境下,碳标签制度势必会对企业的生产决策和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影响,其推广不乏动力,但仍面临数据真实可靠性存疑、标准不明晰、推广成本较高,以及公众认知低、接受难度大等诸多难题和挑战。碳标签作为一个"舶来品",就减排压力巨大的中国而言,更应以更积极的姿态面对,灵活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加快探索与实践,全力打通碳标签制度的"最后一公里",建立起一套与国情相匹配的低碳产品认证及评定制度,并协调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的统一,从而保障在承诺期限顺利实现碳中和发展目标,保护外贸不受碳标签技术壁垒的影响。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施锦芳
2004年日本开始探索与实践低碳经济,成为亚洲第一个宣布建设低碳社会的国家。文章首先对日本实施低碳经济的历程、现状、问题及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然后指出日本在公害治理与技术革新上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全球领先的低碳创新技术,日本的环境金融战略及"3E+S"能源计划,将成为今后实现日本经济全面增长的重要路径。文章最后提出,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汽车行业革新、创新技术培育以及国民低碳生活模式构建等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长松
2014年,《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提出了中国到2030左右实现碳排放峰值目标。由于我国排放峰值目标是事先主动设置,其实现必然面临更大困难。通过Kaya分解和国际比较发现,我国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是GDP增长推动所致,未来实现排放峰值的关键在于碳强度下降的速度要超过经济增速。实现排放峰值,能源、电力和交通行业面临较大挑战,但也存在有利的因素。为减轻实现排放峰值目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应从提高能效、推动能源结构调整、管理和改变行为、政策设计等方面加以应对。
关键词:
碳排放峰值 挑战 应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立行 冯丝卉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深度应用,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通过数字渠道提供自身商品和服务。数字技术在便捷人们生产生活、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的同时,也给国际税收体系带来巨大挑战,利用数字技术在跨境投资和交易方面的便捷性规避税负成为许多跨国企业的常规操作。为此,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呼吁顺应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程婉静 莫东序 李俊杰 田亚峻
以中国人口生育政策调整为研究背景,基于STIRPAT模型和Leslie模型综合考察中国人口生育政策调整可能对实现“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目标所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技术水平、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外,人口年龄结构对人均碳排放也具有显著影响。在论文设置的四种生育率情景下,人口总量峰值分别出现在2025年、2027年、2031年和2027年。若生育政策调整能够有效提高社会总和生育率,人口规模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使碳排放总量峰值推后出现。因此,中国逐步放宽的人口生育政策可能会给实现碳达峰目标带来一定压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程婉静 莫东序 李俊杰 田亚峻
以中国人口生育政策调整为研究背景,基于STIRPAT模型和Leslie模型综合考察中国人口生育政策调整可能对实现“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目标所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技术水平、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外,人口年龄结构对人均碳排放也具有显著影响。在论文设置的四种生育率情景下,人口总量峰值分别出现在2025年、2027年、2031年和2027年。若生育政策调整能够有效提高社会总和生育率,人口规模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使碳排放总量峰值推后出现。因此,中国逐步放宽的人口生育政策可能会给实现碳达峰目标带来一定压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