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924)
- 2023(20235)
- 2022(16557)
- 2021(15332)
- 2020(12609)
- 2019(28349)
- 2018(28589)
- 2017(53465)
- 2016(29430)
- 2015(33080)
- 2014(33532)
- 2013(32207)
- 2012(29767)
- 2011(26770)
- 2010(27025)
- 2009(24344)
- 2008(24160)
- 2007(22021)
- 2006(19271)
- 2005(17817)
- 学科
- 济(116328)
- 经济(116197)
- 管理(87027)
- 业(80577)
- 企(65976)
- 企业(65976)
- 方法(45722)
- 数学(38697)
- 数学方法(37986)
- 中国(37035)
- 农(33610)
- 财(31241)
- 业经(28527)
- 地方(28120)
- 制(26469)
- 学(26364)
- 银(23672)
- 银行(23630)
- 农业(22706)
- 行(22655)
- 融(21748)
- 金融(21741)
- 理论(21709)
- 环境(20359)
- 务(19788)
- 贸(19734)
- 贸易(19715)
- 财务(19699)
- 技术(19688)
- 财务管理(19631)
- 机构
- 学院(408203)
- 大学(406348)
- 济(157830)
- 经济(154030)
- 管理(152994)
- 研究(140381)
- 理学(128902)
- 理学院(127426)
- 管理学(124744)
- 管理学院(123960)
- 中国(109590)
- 京(88165)
- 科学(87147)
- 财(77707)
- 所(71303)
- 农(69860)
- 江(66537)
- 中心(66532)
- 研究所(64104)
- 财经(60065)
- 业大(59990)
- 范(56108)
- 北京(55591)
- 师范(55448)
- 经(54256)
- 农业(54245)
- 州(53457)
- 院(52073)
- 技术(48111)
- 经济学(47164)
- 基金
- 项目(267890)
- 科学(209727)
- 研究(197721)
- 基金(190509)
- 家(167052)
- 国家(165610)
- 科学基金(141418)
- 社会(122109)
- 社会科(115619)
- 社会科学(115597)
- 省(107098)
- 基金项目(99048)
- 教育(92213)
- 自然(91229)
- 划(90021)
- 自然科(89126)
- 自然科学(89097)
- 自然科学基金(87472)
- 编号(81861)
- 资助(78462)
- 成果(68090)
- 重点(60877)
- 发(60544)
- 课题(57936)
- 部(57720)
- 创(55662)
- 创新(51981)
- 科研(51210)
- 项目编号(50297)
- 国家社会(50204)
- 期刊
- 济(182373)
- 经济(182373)
- 研究(121341)
- 中国(93587)
- 学报(66356)
- 农(64229)
- 财(62993)
- 管理(60031)
- 科学(59249)
- 教育(55714)
- 大学(50263)
- 学学(46469)
- 融(43870)
- 金融(43870)
- 农业(43060)
- 技术(39636)
- 业经(31208)
- 财经(29401)
- 经济研究(28145)
- 图书(26849)
- 经(25332)
- 问题(23484)
- 业(23164)
- 版(20464)
- 科技(19869)
- 坛(19594)
- 论坛(19594)
- 理论(19411)
- 技术经济(19234)
- 书馆(19205)
共检索到6396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凯 王冠
碳监测评估信息化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性工程,其涉及基础数据的采集、处理、计算和分析,以及碳排放和碳汇的智能监测和数字化管理。从政策导向来看,碳监测评估信息化建设重在整合基础数据源、打通数据入口、建立数据处理标准与核算技术体系,推动建立碳排放智能监测平台,同时打造各领域交互贯通的智能监测网络。目前,我国碳监测评估信息化发展面临着标准不明确、计量不准确、技术不成熟、协同效率低等问题。需要构建全流程的碳监测评估信息化体系框架,在此基础上进行功能开发和应用。与此同时,还应加快建立碳核算体系与技术标准体系、加大核心算法与模型研究、促进关键监测技术突破与创新,同时推动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与主体协同。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碳核算 碳监测 信息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宋亦芳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日益影响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带来社会形态的深刻变革,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在此背景下,城市在开展社区教育过程中,如何推动信息化发展,需要前瞻的视野和整体的思考。首先,要以城镇化推进与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发展之取向,因为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智慧城市是城镇化进程的战略选择,教育信息化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其次,要以互联网思维与信息技术变革作为发展之支撑,因为互联网思维赋予人们新认知,信息新技术激发社会新活力,"互联网+"增强发展新动力;还有,要以学习型城市建设与社区教育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任鹏 丁然 姜彩良
根据物流信息的聚集水平,构建以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车货交易平台、企业物流平台为核心的三层信息化框架体系;通过对体系中各主体信息服务需求的分析,从社会影响评价、政府管理支撑、行业发展水平、交易平台考核四个方面选取特征指标,建立物流信息化发展影响评估体系,全面反映信息化对物流行业的贡献程度;最后,提出了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实施的具体步骤与内容。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高万龙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运用当今国内外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新趋势,阐述了加快发展中国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及其当前深入研究探讨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必要性,提出并详细论述了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工作思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冰倩 高晗博 田金平 陈吕军
在“双碳”战略目标驱动下,评价低碳、零碳、负碳新兴技术的潜在环境影响,在技术发展的早期阶段从系统观视角对技术的开发提供决策参考,对从源头上降低技术全生命周期的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排放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辨析比较了生命周期评价的相关概念,综述了国内外前瞻性生命周期评价领域的研究进展,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研究趋势、研究对象、关键领域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前瞻性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发展和应用现状。针对该方法面临的数据可用性不足、规模放大非线性、不确定性大、可比性低等挑战,本文提出了前瞻性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综合框架。最后,阐述了该方法在支撑中国双碳战略目标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未来的改进建议与应用展望,以期为其在中国的本地化应用提供实用参考。在未来,使用该方法进行技术比较和选择将促进降碳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助力推动更低成本、更环境友好的新技术开发,从而实现“双碳”目标。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曾海军 范新民
本文作者在近几年连续跟踪研究和分析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导向公共服务、典型应用及公益资源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构想,重点分析了建设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构建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实施典型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以人为本”的公众服务门户网站、推进基础设施与基础数据库建设、关注教育信息化支撑“软”环境、重视教育信息技术学科建设与信息化人才培养等关键问题。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公共服务 典型应用 公益资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夏睿瞳 宋效军
随着全球"碳中和"气候目标行动提前,气候政策对经济金融领域的影响日益加深,将给我国经济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带来深刻影响。面对参与国际竞争和支持国内经济发展的双重需要,我国亟须创新金融制度、完善金融服务,加快推动碳金融(本文中的"碳金融"为广义概念,指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提升碳汇能力的商业活动服务的投融资活动)发展。从现实情况看,我国碳金融既面临巨大市场机遇,也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与风险挑战,必须做好前瞻性的制度安排。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章灿
本文结合传统的监测指标,建立完善了农村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4家农村法人金融机构连续9个月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为科学客观评价流动性状况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
流动性 农村信用社 评价体系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吴垠
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陷阱"的各种弊病严重地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凸显了出来。选择一批二线城市群建立起有带动力和影响力的"后工业化经济试验区",不仅有利于压缩中国在"工业化中后期"的停留时间,而且对摆脱已现端倪的"发展陷阱",并规避其诸多弊端有着显著的作用。本文认为,中国的大型、特大型城市目前不宜作为"后工业化经济试验区"试点的选址,而中国的二线城市群也必须在满足了与后工业化社会相适应的指标后方可进入备选方案之中。本文指出:"后工业化经济试验区"试点既是对现有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后各种弊端的一种反思,亦是有针对性地对中国未来的城市及产业结构进行一种前瞻性的布局,如试验成功,则表明:中国的工业化与后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宋亦芳
城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在社区教育及其信息化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将带动社区教育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建构一个发展指数来全面衡量城市社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有助于形成发展导向、提升发展能级。研究表明,国家信息化发展指数的运用、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数的探索以及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为指数建构奠定了良好基础。为此,在指数设计过程中,要努力以相关政策、前期成果、已有实践等为依据;在指数的架构过程中,要确立基本原则、优化指标设置、完善测算方法、把握相关环节,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指数体系。指数测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提升认识、强化机制、完善策略。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吴萍
从港口物流基本结构和特征出发,提出了我国港口物流系统的发展对策,在此基础上对更为现代化的"港区联动一体化"的港口物流体系架构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建构模型和具体战略对策。
关键词:
港口物流 物流系统 港区联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虹 徐萍平
探索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保证教学各环节与培养目标的高度对接与协调,是关系到高校教学质量的重大问题。将工程技术中"Top-down"思维方式运用于教育领域,结合应用型本科金融学专业的教学实践,并以能力为主线,逐级分解学校、专业和课程三层目标体系,最终实现每一课程与培养目标的高度耦合。对此,应尽快转变思维方式,保证各教学环节协同运作,并改革课程或专业的评价标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喜法
本文着重从把握人与自然共生的辩证关系方面入手分析 ,认为体系的框架主要有五个层面 :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确立人与自然的和谐观 ;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的关系上 ,确立经济与生态的兼容观 ;在处理各方利益关系上 ,确立经济、生态和社会三个效益的统一观 ;在生产增长的理念上确立集约化经营观 ;在生活方式选择上 ,确立适度消费观。在实践中 ,我们要把这种新的观念变成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自觉力量 ,这就需要通过宣传教育、政策导向、责任考核、现代科技的“生态化”发展以及法制建设等途径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自然 人 生态环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勤
管理会计是当前会计发展的重要分支,信息化是管理会计理念与方法落地的技术手段。为了规范和引导企事业单位有序、健康、高效地开展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需要缜密地构思和布局其发展体系。本文通过对影响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核心要素和行为主体的分析,基于信息论和系统工程思想、REA模型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初步构建了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体系,以期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管理会计 信息化 发展体系 系统框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