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12)
- 2023(6262)
- 2022(5236)
- 2021(4496)
- 2020(3735)
- 2019(8370)
- 2018(8325)
- 2017(16364)
- 2016(9034)
- 2015(9937)
- 2014(9980)
- 2013(10018)
- 2012(9156)
- 2011(8222)
- 2010(8106)
- 2009(7538)
- 2008(7525)
- 2007(6803)
- 2006(6159)
- 2005(5864)
- 学科
- 管理(36401)
- 济(31878)
- 经济(31810)
- 业(27463)
- 企(24762)
- 企业(24762)
- 税(21666)
- 税收(20225)
- 收(20056)
- 财(16466)
- 环境(12130)
- 制(11959)
- 方法(11657)
- 数学(9972)
- 数学方法(9854)
- 务(9298)
- 财务(9279)
- 财务管理(9261)
- 企业财务(8823)
- 中国(8404)
- 体(8331)
- 业经(8011)
- 划(7958)
- 农(7646)
- 学(7378)
- 体制(7284)
- 和(6709)
- 财政(6480)
- 银(6409)
- 银行(6399)
- 机构
- 大学(125716)
- 学院(125359)
- 济(53928)
- 经济(52855)
- 管理(47738)
- 研究(41003)
- 理学(40677)
- 理学院(40265)
- 管理学(39769)
- 管理学院(39527)
- 财(34543)
- 中国(32434)
- 京(25559)
- 财经(25176)
- 科学(22669)
- 经(22636)
- 江(20097)
- 所(20063)
- 财经大学(18502)
- 中心(18467)
- 经济学(17457)
- 研究所(17290)
- 农(16412)
- 北京(16047)
- 业大(15824)
- 经济学院(15676)
- 院(15129)
- 州(15056)
- 省(14324)
- 范(13488)
- 基金
- 项目(80870)
- 科学(64714)
- 基金(60800)
- 研究(60434)
- 家(52522)
- 国家(52163)
- 科学基金(45367)
- 社会(40394)
- 社会科(38458)
- 社会科学(38451)
- 基金项目(31985)
- 省(30567)
- 自然(28212)
- 自然科(27528)
- 自然科学(27523)
- 自然科学基金(27047)
- 教育(26799)
- 划(25864)
- 资助(24025)
- 编号(23694)
- 制(22381)
- 成果(20042)
- 部(18504)
- 重点(18293)
- 国家社会(17460)
- 创(17138)
- 发(16972)
- 性(16828)
- 教育部(16320)
- 创新(16282)
共检索到1983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高桂林 窦一博
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时间紧、任务重,目前采取的碳汇、碳排放权交易两种降碳方法 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探求更为主动且普适的降碳措施。本文以“净排放量=实际排放量(产生端)—碳汇量(抵扣端)”为基础,将碳汇、碳排放权交易与碳税制度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通过征收碳税抑制产生端碳排放量,既能填补抵扣端碳汇不足的短板,又能减少因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导致的碳泄漏,并调节碳排放权交易价格。以《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建立健全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为指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应将碳税设置为独立税种,通过“寓禁于征”、发挥碳税收入功能顺利实现“双碳”目标。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磊 张永强
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以下简称"碳交易")是两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减排政策。本文在全国碳交易市场已建立的基础上,对碳税和碳交易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国内外研究文献和国际上这两种减排政策的实践经验,得出碳税与碳交易同时使用能够以较低的代价完成碳减排目标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碳税的计税依据、征税范围、征税环节、税收的归属与使用、税收优惠和税率等方面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碳税 碳排放权 碳减排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曾繁华 陈建军 吴立军
碳税制度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环境经济学中两种最为重要的市场减排激励手段,本文基于中国的减排实践比较了两种制度各自的优劣,认为碳税制度更具有实践意义。同时,进一步分析在碳税政策实施中存在的诸如税率设置、课税范围、开征时机等五大问题,形成如下结论:碳税与排放权交易制度需要组合使用;碳税开征时机需要一个触发条件;在课税对象上要保证以碳排放的能源消费环节不偏离;税率可由10~29.5元/吨逐渐提高至519~648元/吨。
关键词:
碳税 碳排放权 税率 减排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京安 韩立
由于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威胁,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实行国家层面的碳减排计划以应对这一问题。对于各国政府来说,如何在完成碳减排目标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或消除因碳减排增加的成本就成为其选择低碳政策工具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本文针对当前为世界各国所采用的两种核心低碳政策,即碳税制度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从施行成本、减排效果、政治可行性和对技术的激励作用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对比分析,并在基础上给出发展我国低碳经济的政策选择建议。
关键词:
碳税制度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低碳经济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于天飞
温室效应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碳排放权交易是缓解温室效应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当前科学研究热点之一。对国际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交易类别、成交量价格及国内碳排放交易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气候交易所的制度构想。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现状分析 气候交易所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倪娟
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中国亟需改变高能耗、高污染的"透支式"发展模式,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对比分析了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差异,考察了两种机制国际与国内的实施现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联合应用建议。
关键词:
碳税 碳排放权 交易机制 国际经验 启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袁溥 李宽强
碳排放权的分配方式对于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研究认为,基于我国国情,以历史排放或现有排放量的免费分配为主、拍卖为辅的混合分配模式,逐步过渡到减少免费分配的比例、增加拍卖的比例,直至完全拍卖,可能是中国当下最佳策略选择。
关键词:
碳排放 碳交易 排放权 初始分配 低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怒云 陆霁
中国是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面临严峻的减排压力。中国又是全球增加森林面积最快、人工林最多的国家。如何在未来的碳税制度设计中考虑植树造林固碳所发挥的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命题。本文从碳税已成为全球日益普遍的碳减排手段入手,分析了目前我国正在研究的碳税设计、税款使用、财政转移支付效率与林业碳汇优势等因素,提出了在碳税制度中,考虑减免那些参与碳汇造林的企业的碳税负担,将林业碳汇前置于碳税税收之前的建议。由此可推动企业参与林业碳汇造林,发挥林业应对气候变化优势,为工业企业减排提供缓冲空间,以高效实现碳税征收目标。
关键词:
碳税 林业碳汇 碳减排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钟文财
碳市场金融化背景下,碳排放权内幕交易问题在法制建设中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在是否适用金融(或证券)监管范式方面也存在分歧。碳排放权是否属于金融产品、是否采用集中竞价交易方式以及相关内幕交易实证数据是否丰富,均不足以否定其规制必要性。目前关于碳排放权内幕交易风险的许多基础理论都缺乏解释力,应将其作为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并以公平竞争为理念予以规制。然而,衍生于股票市场的内幕信息中心论难以适用于碳排放权交易的具体认定,应当考虑引入竞争执法范式,将信息重大性和未公开性认定转变为信息优势及取用行为的正当性判断。同时,还应考虑构建以生态环境监管部门为统一执法主体、金融监管部门积极支持、各碳交所为主要自律监管组织的协同机制,统一自律处罚措施,明确行政责任并探索适时引入刑事制裁。
关键词:
碳排放权 内幕交易 碳金融 公平竞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明明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核心要素包括碳排放权交易的参与主体、碳排放权的取得、行使和消灭四个方面。碳排放权交易的参与主体包括绝对参加者、项目参加者、协议参加者以及自愿参加者。碳排放权的取得有无偿分配和有偿分配两种方式。其中,无偿分配方式划分为基于"祖父法则"的分配和基于"基准法则"的分配;有偿分配方式包括政府定价和拍卖。碳排放权主体可以将碳排放权用于提交、转让、存储和借贷。碳排放权因履行碳减排义务、期限届满以及收回等原因而消灭。
关键词:
碳排放权 交易 核心要素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丽萍 王智佳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的体制保证,是中国发展碳交易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本文从碳排放量测算、碳交易价格机制、碳交易政策效应及政策体系三个方面入手,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碳交易制度的研究进展,得出结论:现有碳排放测算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碳交易价格机制影响因素众多且影响路径复杂,随着科技与理论的不断发展,高精度的价格预测模型不断出现;全面系统的碳交易政策效应研究及政策体系亟须建立,碳交易政策建议趋同特征明显。在未来应以技术为支撑,从底层或微观视角出发,进行可操作的、更精确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研究。
关键词:
碳排放权 碳测算 定价机制 政策效应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风平 滕铎文
在"双碳行动"的背景下,以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为例,理论上从三个角度分析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并基于中国2004—2019年30个省份的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和双重差分方法(DID)研究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影响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情况。实证研究表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能够使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明显提升,且时间越长,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升效果越显著。影响机制表明,市场化、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和低碳技术创新是改善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重要影响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东部地区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升效果大于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根据上述结论,提出在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实施的同时,政府需要因地制宜、适度干预,行业需要加强低碳技术创新等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唐国平 孙洪锋 陈曦
环境规制能否破解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困局,取决于环境污染主体的应对策略。本文选取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立的准自然实验考察了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显著诱发了试点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和金融资产投资,没有明显证据表明企业会缩减生产规模;不同企业对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回应策略存在差异,民营企业、研发密度较强企业更倾向于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国有企业、研发密度较弱企业更倾向于加大金融资产投资,大规模企业会同时进行绿色创新和金融投资;产品市场竞争和地方环境执法力度等外部环境也会对试点企业的投资选择产生差异性影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俊
本文将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相关变量引入Acemoglu等(2012A)的分析框架,建立了一个资源环境约束引致技术偏向的内生增长模型,研究认为: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诱导清洁技术创新的关键变量是清洁部门和传统部门产品之间的替代弹性(ε)和中间产品对产出的贡献率(α),决定着碳排放权的分配、制度的持续性和政府是否参与交易等方面的选择;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可以完全替代"碳税-资助"制度产生清洁技术偏向效应的条件是政府部门必须参与交易过程,包括碳排放权的初始拍卖及二级市场交易;可耗竭资源的价格持续增长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迫使厂商转向清洁技术创新,但为了避免资源枯竭,碳排放权交易可以根据该价格来调整政策变量以控制转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丽萍
为了加快推进河南省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在全省范围内的实施和完善,文章基于国内外碳排放权交易的主要理论与实践状况,结合河南省的省情,深入探讨了河南省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建设过程中的五大关键环节,即:碳排放权交易的范围、碳排放权的初始总量和初始价格的确定、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方式、碳排放权的交易机构、以及碳排放权交易资金的管理等方面,为河南省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碳排放权 初始总量 配额分配 交易机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