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71)
2023(11943)
2022(10615)
2021(9901)
2020(8122)
2019(18597)
2018(18746)
2017(35341)
2016(19936)
2015(22234)
2014(21930)
2013(21296)
2012(19264)
2011(17340)
2010(17107)
2009(15216)
2008(14186)
2007(12002)
2006(10250)
2005(8514)
作者
(56753)
(46786)
(46777)
(44105)
(29932)
(22548)
(21176)
(18588)
(17854)
(16691)
(16045)
(15670)
(14753)
(14702)
(14555)
(14410)
(14391)
(13983)
(13395)
(13345)
(11969)
(11533)
(11302)
(10638)
(10637)
(10599)
(10461)
(10267)
(9505)
(9501)
学科
(68151)
经济(68075)
管理(54550)
(48527)
(40755)
企业(40755)
方法(32558)
数学(27972)
数学方法(27605)
(18984)
(18742)
中国(17956)
(16475)
业经(15708)
环境(15414)
理论(14430)
地方(13966)
(12817)
(12562)
贸易(12556)
农业(12529)
(12178)
教育(11835)
(11507)
技术(11383)
(11048)
(10913)
财务(10849)
财务管理(10833)
企业财务(10205)
机构
学院(266941)
大学(265367)
管理(103761)
(94122)
经济(91818)
理学(90762)
理学院(89712)
管理学(87920)
研究(87602)
管理学院(87493)
中国(61119)
科学(59723)
(56064)
(48538)
业大(45335)
(44950)
研究所(41661)
(41296)
中心(38977)
农业(38546)
(37991)
(36345)
师范(35908)
北京(34691)
财经(33950)
技术(32708)
(32148)
(31386)
(30852)
师范大学(28588)
基金
项目(192533)
科学(149015)
研究(139143)
基金(136112)
(119829)
国家(118831)
科学基金(100958)
社会(82806)
(78622)
社会科(78214)
社会科学(78194)
基金项目(73205)
自然(68215)
自然科(66553)
自然科学(66531)
(66015)
自然科学基金(65279)
教育(65266)
编号(58421)
资助(55787)
成果(46456)
重点(43707)
(41224)
(40757)
(40694)
课题(40657)
创新(37858)
科研(37487)
计划(36729)
项目编号(35910)
期刊
(99928)
经济(99928)
研究(72705)
中国(49531)
学报(48942)
(44325)
科学(42581)
教育(36912)
管理(36414)
大学(35762)
学学(33736)
农业(31839)
(29752)
技术(23764)
业经(18279)
(17091)
金融(17091)
(15922)
经济研究(15794)
图书(15334)
财经(14985)
科技(14242)
业大(13728)
(13424)
理论(12691)
(12643)
问题(12430)
实践(11969)
(11969)
林业(11782)
共检索到3713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兴鹏  张杨  王瑞珍  董雷鸣  
【目的】比较伊氏杀线虫真菌Esteya vermicola(EV菌)在碳、氮营养源培养下的代谢差异,并找到重要代谢物或信号分子。【方法】选取培养真菌的碳培养基[主要为马铃薯葡萄糖肉汤培养基(PDB)]和培养细菌的氮培养基(主要为酵母粉),将EV菌在2种培养基上25℃条件下培养7 d,收获菌丝体并提取代谢产物。采用非靶标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在阴、阳离子模式下对代谢物组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并分析差异显著代谢物的代谢通路。【结果】共得到498种代谢物,阴、阳离子模式分别有176和362种,其中2种模式共同含有40种。差异显著的代谢物共有444种,占总数的89.2%,其中阴、阳离子模式分别有162和310种,有28种为2种模式共有。主成分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均可使碳、氮培养条件下的代谢物聚为不同的簇并显著分离。氮培养条件下,磷酸胍基乙酸酯和对甲酚硫酸盐是大量产生且特有的代谢物;重要代谢物尿囊素、光色素、吲哚和海藻糖产量显著上调。通路分析将显著上调和下调的代谢物分别富集到氨基酸和糖类代谢相关的代谢通路。【结论】EV菌在碳培养和氮培养条件下呈现明显的代谢差异,代谢通路主要涉及糖类和氨基酸代谢。重要代谢物可为EV菌的高效培养和应用提供基础。图3表2参31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王瑞珍  
由松材线虫(Pine Wood Nematode,PWN)引起的松树枯萎病在亚洲造成毁灭性的生态危害和经济损失。食线虫真菌能够捕杀线虫,是自然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态组成部分。伊氏杀线真菌(Esteya vermicola,Ev)是1995年发现的内寄生PWN的食线虫真菌,Ev能够在短时间内侵染并杀死PWN,其对PWN的高感染性和致死性使得Ev成为高潜力的生防菌株,但其进化历史和寄生适应机制尚不清楚,对食线虫真菌生活方式的分子基础知之甚少,不同食线虫真菌间的相似性和差异也是未知的。本研究中首次发现生防菌株Ev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茅裕婷  马涛  蓝来娇  温秀军  
松材线虫病对森林生态健康有显著影响,可以导致松林大面积死亡,有效预防松材线虫病是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伊氏线虫菌是一种松材线虫的内寄生真菌,具有作为松材线虫病生物防治的天敌的潜力。近几年,对于这种鲜为人知的真菌的研究增多。本文从该菌的发现、形态学、培养、侵染机制、分子层面研究和生物防治应用等方面较系统全面地介绍该菌。伊氏线虫菌共有6个菌株,能产生月形孢子和杆状孢子2种类型的孢子,月形孢子能黏附到松材线虫体表并寄生于体内将其杀死。伊氏线虫菌能在松树和松树分泌的树脂中存活,通过产生宿主松树的香味而引诱松材线虫。培养条件对伊氏线虫菌生长、产孢、孢子侵染活力的影响较大,可以在培养基中添加甘氨酸等增强其对环境的抗性。伊氏线虫菌基因组已被完整测序,还克隆出1个对松材线虫具有强毒力的丝氨酸蛋白酶基因,同时在菌株细胞内发现内生细菌的存在,可以通过分子方法检测该菌。在温室和野外采用树干注射、树冠喷洒和伤口接种等不同方法施用含有该真菌的生防菌,均显示其能降低松材线虫对松树的侵染。目前对于该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室,对于林间防治应用也有研究,但还是较少。关于该菌未来的研究可以从几方面开展:1)分子层面弄清其侵染机制;2)商品化生物制剂; 3)野外防治方案; 4)松褐天牛与伊氏线虫菌之间的关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恩杰  李娜  王青华  张永安  王玉珠  曲良建  
[目的]探究伊氏杀线真菌与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对松材线虫的联合毒力。[方法]使用Esteya vermicola孢子悬浮液与Bt发酵液处理松材线虫,通过线虫的形态变化、死亡率及死亡速度3个方面测定E.vermicola与Bt联合对松材线虫的影响。[结果]经过E.vermicola孢子悬浮液处理过的线虫会出现内容物渗漏,体腔收缩、弯曲、断裂的现象;高浓度的E.vermicola孢子悬浮液与Bt发酵液联合处理松材线虫可以明显地提高线虫的死亡率,最高可以达到100%;联合处理的线虫死亡速度较快,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死亡率会一直呈上升的趋势。[结论]应用这两种生防微生物在合适的浓度下混配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松材线虫的死亡率。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顺  刘国坤  张绍升  
分别比较了菌草+麸皮培养基、麦粒培养基、谷壳+麸皮+虾壳粉培养基、营养珍珠岩培养基和菌草+麸皮+虾壳粉培养基培养食线虫真菌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的产孢能力.培养14 d后,淡紫拟青霉在菌草+麸皮培养基上的产孢量达86.80亿个.g-1,明显优于供试的其他培养基.菌草+麸皮培养基具有疏松、通气、比表面积大、菌丝生长迅速、产孢量大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军辉  王欢  王志春  丛斌  
为寻找一种廉价的夜蛾斯氏线虫液体培养基,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对一种新的夜蛾斯氏线虫液体培养基的组分配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培养基6个组分的最佳水平编码值分别为:0,2,0,-2,-1,2,即6种培养基的组分分别为:1.0g,95:5,0.9g,0.2mL,0.2mL和40mL。应用筛选出的培养基对夜蛾斯氏线虫进行液体发酵培养,20d后夜蛾斯氏线虫的产量达到最大值51.33×103 IJs.mL-1,比在同样条件下用生化培养基培养的夜蛾斯氏线虫的产量(29.33×103 IJs.mL-1)高出42.86%。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惠东  汪志楷  沈永林  
在199培养基中补充25.0mmol/L Hcpcs,5.5mmol/LD 葡萄糖,2.0mmol/L 丙酮酸钠,2.0mmol/L L-谷氨酰胺作基础培养基,观察了5种不同因素对体外培养系统中伊氏锥虫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20%灭活马血清、20%灭活犊牛血清或20%灭活驴血清都能较好地维持伊氏锥虫在体外生长;牛肺成纤维细胞或小牛胸腺成纤维细胞能够作为饲养层细胞使用,一代细胞使用期分别是15d 和20d;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150μg/ml)和链霉素(250μg/ml)对虫体生长影响极显著(P<0.01),每毫升培养基中的含虫量与不加青、链霉素者相比低4.0×10~5左右;2巯基乙醇(2...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惠东  汪志楷  沈永林  
以199培养基添加25.0mmol/L Hepes,5.5mmol/L D 葡萄糖,0.2mmol/L 2-巯基乙醇,2.0mmol/L 丙酮酸钠和2.0mmol/L L 谷氨酰胺为培养液,并加20%的灭活马血清,分别以牛肺成纤维细胞和小牛胸腺成纤维细胞为饲养层细胞组成两种组合;或以同样的培养液改加20%灭活犊牛血清或20%灭活驴血清,以牛肺成纤维细胞作为饲养层细胞组成另两种组合。用这4种组合在37℃和烛缸的气相条件下成功地连续培养伊氏锥虫江苏高邮株60d 以上,培养的虫体对小白鼠的感染性和致病力无明显变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翠  杨艳  张茹琴  唐明  
【目的】明确黄地勺菌(Spathularia flavida)、美丽褶孔牛肝菌(Phylloporus bellus)、灰鹅膏菌(Am-anita vaginata)和褐黄牛肝菌(Boletus luridus)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其菌丝体扩繁和菌剂生产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固体培养,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研究不同温度(5,10,15,20,25,30,35,40℃)、pH(3.0,4.0,5.0,6.0,7.0,8.0,9.0)、碳源(葡萄糖、麦芽糖、乳糖、可溶性淀粉、甘露醇)及氮源(磷酸氢二铵、硝酸铵、硝酸钾、蛋白胨、麦芽浸膏)对4种外生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4种外生菌根真菌生长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岩  王晓容  田世尧  王颖  纪海霞  
菌体培养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一株无色杆菌,其滞留适应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分别为0~6h 、7~17 h、24~32 h 左右和32 h 以后;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培养36 h 时杀虫效果最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林军  刘省段  杨晓野  王瑞  李莹莹  李军燕  罗晓平  
【目的】探究捕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冻干制剂厚壁孢子的批量培养方法及其对线虫幼虫的毒杀剂量。【方法】通过玉米粒或大麦粒培养基的单步培养法,以及先在含有0.05%琼脂粉的沙氏葡萄糖肉汤培养基中培养7d后继而转接到玉米粒或大麦粒培养基的双步培养法,以培养35周后洗脱的每克固体培养基中的厚壁孢子数为依据,对D.flagrans的最优培养方法进行筛选;然后使用最优培养法培养D.flagrans厚壁孢子并将其冻干后用于体外杀线虫幼虫试验,研究D.flagrans冻干制剂的杀线虫幼虫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海燕  黄北英  熊惠龙  宋玉双  
A long procedure is needed to quarantine pinewood nematodes because only the dispersal third-stage larvae could be isolated and it cannot be identified directly before being cultured to adult nematodes. To shorten the procedu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culture durations on the deve...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清  汪志楷  沈永林  
用云南株伊氏锥虫克隆后体外培养,培养后于第18~60d之间,每间隔一周通过免疫抑制鼠(CY鼠)克隆,建立了7个克隆群体(代号为018,025,032,039,046,053,060),并将其分别与7种克隆特异性抗血清(AS018~060)进行免疫溶解和中和试验。结果如下:①018和025能被AS018和AS025所溶解或中和;②032,039,046,053能被AS032,AS039,AS046,AS053所溶解或中和;③060只能被AS060所溶解或中和。根据上述结果,将7个克隆群体鉴定为3种变异抗原型(VAT),按国际VAT命名法,分别命名为YuTat1·1,YuTat1·2和YuTat1...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晓放  陈德强  王东伟  王 珂  吴文佳   徐春玲   谢 辉  
采用胡萝卜和甘薯愈伤组织培养的方法,分别在4个不同培养温度和6个不同培养时间条件下,观察菊花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ritzemabosi(Schwartz,1911)Steiner&Buhrer,1932)在2种植物愈伤组织上的繁殖特性.结果表明:菊花滑刃线虫在2种植物愈伤组织上培养繁殖的适温为15~25℃,温度达到30℃及以上均不能正常繁殖.在胡萝卜愈伤组织上培养,20℃时第5周繁殖率最大,为3937.50倍;在甘薯愈伤组织上培养,20℃时第6周繁殖率最大为576.68倍;在相同培养温度和时间条件下,菊花滑刃线虫在胡萝卜愈伤组织上的繁殖率均大于在甘薯愈伤组织上的繁殖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辉信  陈小云  胡锋  
从小麦根际土中分离得到一种能取食B1和B2两种细菌的土壤食细菌线虫 ,并在马铃薯蔗糖培养基上富化培养成功。经鉴定该线虫为原小杆线虫属 (Protorhabditissp .) ,B1为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sp .) ,B2为醋杆菌属(Acetobactersp .)。用牛肉膏蛋白胨细菌培养基培养B1和B2两种细菌时 ,细菌无多糖产生 ,线虫不能取食细菌而生长繁殖 ;当用马铃薯蔗糖真菌培养基培养B1和B2两种细菌时 ,细菌分泌丰富的多糖 ,线虫生长繁殖较好。多糖是线虫生长繁殖的重要外部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