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62)
2023(5494)
2022(4293)
2021(3812)
2020(2753)
2019(6383)
2018(6250)
2017(11346)
2016(6454)
2015(7250)
2014(7065)
2013(6964)
2012(6554)
2011(5808)
2010(5983)
2009(4712)
2008(4403)
2007(3729)
2006(3239)
2005(2974)
作者
(18129)
(15002)
(14929)
(14106)
(9414)
(7180)
(6898)
(5930)
(5684)
(5372)
(5163)
(4991)
(4782)
(4745)
(4712)
(4609)
(4602)
(4445)
(4405)
(4269)
(3730)
(3600)
(3586)
(3512)
(3425)
(3405)
(3300)
(3265)
(3158)
(2976)
学科
(23455)
经济(23433)
管理(16383)
(12586)
方法(9927)
环境(9810)
(9350)
企业(9350)
数学(8261)
数学方法(8180)
(7217)
中国(6516)
(6224)
(5945)
贸易(5942)
(5815)
理论(5694)
(5529)
业经(5423)
(5106)
农业(4966)
(4959)
金融(4959)
教育(4582)
教学(4394)
资源(4170)
地方(4147)
(4085)
规划(3994)
(3943)
机构
大学(85936)
学院(85816)
(34768)
经济(34061)
管理(30950)
研究(30718)
理学(26514)
理学院(26201)
管理学(25770)
管理学院(25614)
中国(22905)
科学(18306)
(17980)
(16557)
(14849)
(14325)
业大(14287)
中心(14214)
研究所(13695)
(13257)
农业(12994)
(12487)
师范(12322)
财经(11325)
(11241)
北京(11164)
技术(10858)
经济学(10526)
(10469)
(10391)
基金
项目(60034)
科学(46706)
研究(45886)
基金(42249)
(37322)
国家(37001)
科学基金(31140)
社会(28405)
社会科(27000)
社会科学(26993)
(24028)
教育(22434)
基金项目(22195)
(20407)
编号(18862)
自然(18762)
自然科(18283)
自然科学(18278)
自然科学基金(17964)
资助(16032)
成果(15479)
重点(14170)
课题(13719)
(13531)
(13228)
(12953)
国家社会(12316)
创新(12056)
大学(11611)
(11444)
期刊
(36235)
经济(36235)
研究(24755)
中国(20012)
教育(15691)
学报(14578)
(14487)
科学(12911)
大学(11389)
管理(10709)
学学(10432)
农业(10270)
(9794)
技术(9096)
(7819)
金融(7819)
国际(6932)
(6169)
(5913)
图书(5547)
经济研究(5510)
职业(5428)
业经(5282)
问题(5009)
财经(4940)
(4656)
(4381)
论坛(4381)
(4373)
世界(4281)
共检索到1311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露  郭晴  
本文首先对碳标签引领低碳消费以实现减排的逻辑依据进行了探讨,继而对世界各国碳标签推广的实践进行了回顾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际上碳标签推广实践的问题和启示。碳标签推广的核心要素可归结为组织者、参与者、标签类型、认证标准、推广强度、覆盖范围五个方面;目前,国际上对于碳标签的推广存在碳足迹测度标准多元化以及碳标签推广缺乏规范性的问题;未来中国推广碳标签需要由政府组织完成中国碳足迹测度标准的顶层设计,明确碳足迹认证的官方审核机构,对碳标签的授予和推广活动进行规范管理。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林业改革、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开拓性、突破性和创新性的理论创造和实践探索,形成了内涵丰富、体系完整的新时代林业理论。习近平新时代林业理论对我国林业的重要性、林业的目的与意义、林业的现状与问题,以及林业改革和发展的方法论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系统、科学的论述与阐释,同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论断,提出了一系列林业重大改革举措,是我国现阶段,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林业改革、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理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蒋永穆  王丽萍  祝林林  
中国道路是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坚持这一宝贵历史经验。坚持中国道路并不是坚持其他道路,而是坚持以持续发展为第一要义的道路、以共同富裕为价值旨归的道路、以社会主义为基本底色的道路、以中国特色为显著特征的道路、以唯物辩证法为根本方法的道路。坚持中国道路需要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中汲取养分,从而赓续发展中国道路与续写中国道路的辉煌成就,也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方向。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祺  梁大伟  
“三个务必”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其形成有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务必”之间价值同向、逻辑互补、相辅相成,分别从根本要求、作风保障、动力支撑三个方面阐释了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应强化什么样的政治自觉、保持什么样的政治品格、具备什么样的政治能力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践行“三个务必”,必须以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为根本、以推动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为前提、以加强党的组织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完善管党治党的体制机制为关键,推进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伟大实践。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戴妍   黄佳攀  
教育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继续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教育强国建设是担当民族复兴教育历史使命的时代之变,观照内外形势教育现实境遇的顺势之为,锚定人民满意教育理论旨趣的应有之义,推进中国特色教育实践创新领跑之路,全面体现了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高度统一。教育强国建设由递进式核心要义构成,依次是以强条件为重要支点,以强自身为本体蕴含,以强支撑为功能延伸,以强认同为责任担当。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直面世界风云激荡,扎根中国现实情境,前瞻未来时空变幻,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筑教育科技人才聚合地,助推构建全球教育共同体,已成为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实践着力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祺  梁大伟  
“三个务必”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其形成有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务必”之间价值同向、逻辑互补、相辅相成,分别从根本要求、作风保障、动力支撑三个方面阐释了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应强化什么样的政治自觉、保持什么样的政治品格、具备什么样的政治能力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践行“三个务必”,必须以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为根本、以推动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为前提、以加强党的组织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完善管党治党的体制机制为关键,推进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伟大实践。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德建  周杰  
"双师型"教师标准的建构已经成为促进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变量和重要前提。在分析"双师型"教师标准建设的逻辑起点的基础上,结合"双师型"教师核心素养要求和专业发展特点,探索构建了三维三级七要素三十一个指标内容的"双师型"教师标准体系,并从制订资格认证制度、构建双向实践机制和完善专项激励政策等三个方面对"双师型"教师标准的建构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周志超  
【目的/意义】对中文图情领域核心期刊摘要进行语义分析,以期发现摘要中包含核心要素与逻辑结构的特征及规律。【方法/过程】选择图书馆情报学领域的三本优秀核心期刊,以2016年01-04期论文为样本,即《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和《图书情报工作》,对摘要进行逐句语义标注,并对摘要中包含的核心要素和逻辑结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中文图情论文摘要主要由7大基本要素组合而成,其中研究结论、研究方法、研究目的是最为核心的要素;绝大部分摘要(79.2%)至少由3个基本要素构成,而"研究目的/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汪榜江  郑祥玉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文章从ESG的制度背景出发,基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等三大因素系统探讨了ESG整合的逻辑起点和核心要素,并基于数字化转型创新性地对ESG的内涵框架进行系统性阐释和论述,构建了数字经济时代ESG整合的实现路径,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指导和有益参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杜安国  
适应新时代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特点的立体化“全域思政”育人体系,是立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目标,聚焦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主体性多维需求和成长期待与教育供给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彰显“跨界教育”特质,应对意识形态工作面临挑战的一种实践探索。其核心要义在于贯彻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教育的思想,强调教育中实践和环境、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全域思政”育人体系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要求提升高校思政育人体系的系统性,依托现代技术将思政育人工作贯穿于高职院校学生成长发展的全过程。其实践逻辑在于开发集成平台整合校内各个机构和教学单位,推进产教融合,形塑新时代的校园生活,创建“学习·实践·生活”全方位育人载体,形成“课程·社区·社会”三课堂全程联动教学体系,强化文化育人场效应,推动社会实践课程化,形成精准思政育人评价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汤霓  石伟平  
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体系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实现载体。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体系构建需要系统考量课程目的、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供给、课程实施五个核心要素。体系的顺利运行需要有效的制度保障。从国际上看,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等值制度、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的衔接制度、"能力累积式"的培训包制度、灵活的注册培训机构认证制度、结构化的现代学徒制这五个基本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借鉴。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寅  
本文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本质,结合会计数字化转型的内在特征和价值能力,对新质生产力赋能会计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运行机理与逻辑框架展开系统研究。技术生产力、要素生产力、融合生产力、协作生产力、开放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赋能会计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良性的重塑运行能力构建了强大的科技创新体系,促使会计数字化转型的要素系统、技术系统、场景系统变革升级。新质生产力赋能会计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及运行机理奠定了会计数字化转型的逻辑框架,该逻辑框架以数据要素为底座、数字技术为广义会计场景提供数字化能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我国会计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也使得会计面临着由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而引发的机遇与责任。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菁  杨柳  
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而诚信文化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学界和业界对于诚信文化的研究还存在概念界定模糊、价值定位不明确以及诚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等问题。在阐述诚信文化概念的基础上,分析诚信文化建设的相关要素,提出诚信文化建设的实践逻辑:理念上重视诚信文化建设,诚信文化建设要有系统性思维,多样化创新诚信文化的建设方式,诚信文化建设需要长期规划。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邱峰  
为发展低碳经济,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碳标签作为一种推动产品碳减排的有效工具,其制度一经推出之后,便迅速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高度重视与推崇,成为全球性潮流。伴随新冠疫情对日常生活和消费理念的冲击,以及碳中和概念的普及,作为新兴事物的碳标签在国内也逐渐走入视线。绿色低碳发展环境下,碳标签制度势必会对企业的生产决策和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影响,其推广不乏动力,但仍面临数据真实可靠性存疑、标准不明晰、推广成本较高,以及公众认知低、接受难度大等诸多难题和挑战。碳标签作为一个"舶来品",就减排压力巨大的中国而言,更应以更积极的姿态面对,灵活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加快探索与实践,全力打通碳标签制度的"最后一公里",建立起一套与国情相匹配的低碳产品认证及评定制度,并协调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的统一,从而保障在承诺期限顺利实现碳中和发展目标,保护外贸不受碳标签技术壁垒的影响。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邱峰  
为发展低碳经济,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碳标签作为一种推动产品碳减排的有效工具,其制度一经推出之后,便迅速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高度重视与推崇,成为全球性潮流。伴随新冠疫情对日常生活和消费理念的冲击,以及碳中和概念的普及,作为新兴事物的碳标签在国内也逐渐走入视线。绿色低碳发展环境下,碳标签制度势必会对企业的生产决策和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影响,其推广不乏动力,但仍面临数据真实可靠性存疑、标准不明晰、推广成本较高,以及公众认知低、接受难度大等诸多难题和挑战。碳标签作为一个“舶来品”,就减排压力巨大的中国而言,更应以更积极的姿态面对,灵活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加快探索与实践,全力打通碳标签制度的“最后一公里”,建立起一套与国情相匹配的低碳产品认证及评定制度,并协调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的统一,从而保障在承诺期限顺利实现碳中和发展目标,保护外贸不受碳标签技术壁垒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