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61)
- 2023(14030)
- 2022(12156)
- 2021(11413)
- 2020(9295)
- 2019(21336)
- 2018(21161)
- 2017(41310)
- 2016(22090)
- 2015(24585)
- 2014(24226)
- 2013(23768)
- 2012(21525)
- 2011(19089)
- 2010(18795)
- 2009(16968)
- 2008(15845)
- 2007(13575)
- 2006(11769)
- 2005(10091)
- 学科
- 济(81221)
- 经济(81115)
- 管理(63539)
- 业(57893)
- 企(48448)
- 企业(48448)
- 方法(38783)
- 数学(33621)
- 数学方法(33267)
- 财(23416)
- 农(22250)
- 中国(22048)
- 贸(20382)
- 贸易(20373)
- 易(19931)
- 制(19303)
- 银(19130)
- 银行(19093)
- 业经(18889)
- 行(18017)
- 学(17863)
- 环境(16337)
- 地方(15888)
- 农业(14930)
- 融(14290)
- 金融(14288)
- 理论(14001)
- 和(13982)
- 务(13776)
- 财务(13711)
- 机构
- 大学(296769)
- 学院(296156)
- 管理(120891)
- 济(116984)
- 经济(114454)
- 理学(105359)
- 理学院(104290)
- 管理学(102578)
- 管理学院(102072)
- 研究(93734)
- 中国(73997)
- 京(61768)
- 科学(57806)
- 财(54402)
- 农(45598)
- 所(45176)
- 财经(44173)
- 中心(43948)
- 业大(43635)
- 江(41669)
- 研究所(41362)
- 经(40337)
- 范(38585)
- 北京(38442)
- 师范(38261)
- 农业(35790)
- 经济学(35558)
- 州(34558)
- 院(34523)
- 财经大学(33218)
- 基金
- 项目(209912)
- 科学(165719)
- 研究(155837)
- 基金(153027)
- 家(132189)
- 国家(131114)
- 科学基金(113656)
- 社会(98493)
- 社会科(93365)
- 社会科学(93345)
- 基金项目(81810)
- 省(81756)
- 自然(73602)
- 自然科(71883)
- 自然科学(71870)
- 教育(71352)
- 自然科学基金(70567)
- 划(68600)
- 编号(64277)
- 资助(62197)
- 成果(50682)
- 部(46345)
- 重点(46289)
- 发(44363)
- 创(44129)
- 课题(42915)
- 创新(41038)
- 教育部(40331)
- 科研(40318)
- 国家社会(40194)
- 期刊
- 济(122048)
- 经济(122048)
- 研究(87855)
- 中国(51976)
- 学报(44834)
- 管理(41741)
- 科学(41340)
- 农(40784)
- 财(40447)
- 大学(34149)
- 融(33355)
- 金融(33355)
- 教育(32899)
- 学学(32061)
- 农业(27536)
- 技术(24188)
- 业经(21320)
- 财经(20582)
- 经济研究(20136)
- 经(17431)
- 图书(16002)
- 问题(15957)
- 理论(15370)
- 实践(14318)
- 践(14318)
- 科技(14187)
- 业(13782)
- 贸(13665)
- 技术经济(13425)
- 商业(13407)
共检索到4247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韦震 程兆麟
将高碳出行视为一项公共物品,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21中居民主观幸福感与小汽车出行的微观调查数据,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采用生活满意度法评估了居民对高碳出行的支付意愿。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居民的高碳出行时间与其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第二,理论层面上,中国居民每增加1小时高碳出行的平均支付意愿为37.2元,远高于碳普惠平台的实际普惠激励水平。第三,从居民高碳出行对主观幸福的微观影响机制看,客观方便性与主观荣誉性都是高碳出行提升居民幸福水平的作用渠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洪旭 黄莹 廖翠萍 赵黛青
作为现行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延伸和有效补充,碳普惠制着眼于社会公众低碳行为减碳量的核算和交易。将公交车出行作为低碳行为纳入碳普惠制,是促进全民参与低碳社会建设的重要探索。文章借鉴CCER方法学并综合考虑交通数据的可获得性,提出了替代法和均值法两种居民公交车出行减碳量的核算方法,并以广州市为例,计算了2015年广州居民公交车出行的减碳量。结果显示,替代法核算广州居民公交车出行的减碳量为0.287 8 kg CO_2/人次,均值法减碳量为0.351 4 kg CO_2/人次,如果按2015年广州市公交车系统的客运量计算,替代法和均值法核算全市公交车系统的年减碳量分别约为750 000 t CO_2和920 000 t CO_2。其中,替代法所需的替代出行模式受被调查对象的主观影响较大,而均值法以城市现有的机动化出行为基准线排放,受主观因素干扰较小,更适合核算居民公交车出行的碳减排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应瑞瑶 徐斌 胡浩
与普通农产品相比较,低碳农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成本如何合理分担是我国建设低碳农业体系中的核心问题。而消费者对低碳农产品生产成本增加所形成的额外价格的支付意愿与支付动机又是解决这一核心问题的基础。本文基于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与对照法,通过对天津、山东和江苏等地的调查,以猪肉为例探究了消费者对食品低碳属性的支付意愿水平,并重点评估了消费者对食品低碳属性的支付意愿是源自利己动机还是利他动机?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消费者愿意为猪肉低碳属性的平均支付意愿为3.87元/斤;如果消费者事先获知低碳食品并不意味着更高的营养价值或安全属性的信息,将会显著降低他们的支付意愿。也就是说消费者为食品低碳属性支付溢价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海凤 郭秀锐 毛显强 金建君
低碳电力以可再生能源直接替代常规化石燃料发电,会大大减少我国的碳排放量,不仅会产生巨大的直接经济效益,还会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本文应用条件价值评价法(CVM),采用单边界两分式的调查方法,分别采用强制支付和自愿支付的支付方式估算北京市居民对低碳电力的支付意愿。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调查结果显示50.2%的受访者有支付意愿,总调查样本的平均支付意愿为45.1元/(月·户),约占平均家庭月收入的0.8%。回归分析表明影响居民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有家庭收入、家庭人口数、用电量、投标值、是否参加慈善活动及支付方式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孝宇 马佳 张继宁 周胜
研究城市居民对低碳蔬菜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有效开拓低碳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业碳排放减量有重要意义。基于条件价值评估法,调查了上海市居民对贴有低碳标签的蔬菜消费情况,运用稳健Logistic回归模型和稳健Tobit回归模型,分析城市居民对低碳蔬菜的购买意愿与支付水平,探讨了显著影响低碳蔬菜购买意愿与支付水平的因素。结果表明:受访居民的支付意愿与支付水平存在较大分异,有92%的受访居民有购买意愿,但额外支付水平仅为6%。性别和消费习惯等因素显著影响受访者对低碳蔬菜的购买意愿;家庭人口数量等因素显著影响受访者对低碳蔬菜的支付水平。对碳标签认知程度和受教育水平对购买意愿与支付水平均有显著作用。因此,要推动低碳农产品市场的建设,必须要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应根据购买意愿和支付水平对蔬菜购买地点的敏感性,选取适合的渠道销售低碳蔬菜,并通过发展循环农业等方式降低低碳蔬菜的生产成本。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俞林
碳标签制度是一种新型技术性贸易措施,在食品安全管理中作用显著。但若在食品包装上加贴标签,势必会导致产品成本提高、价格提升,给消费者对碳标签食品的消费支付意愿造成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实地调研,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借助二元Logistic模型研究消费者对碳标签食品的支付意愿,并在此基础上深度剖析影响消费者碳标签食品购买支付意愿的因素。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消费者对碳标签食品的认知度严重偏低,消费者对碳标签的认可度和态度与其碳标签商品购买支付意愿呈现正相关关系,年龄、学历和收入个体的特征值对碳标签商品购买支付意愿也有正向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碳标签食品 消费行为 支付意愿 消费认知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鹤 范莉莉
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方面,碳标签已逐渐成为各国政府撬动绿色经济的重要政策手段之一。企业使用碳标签就需要实现低碳生产以减少碳排放量,因此,相对于普通产品,企业的低碳产品生产决策行为取决于碳标签产品的消费者支付意愿及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本文首先探讨碳标签产品"溢价"支付意愿的价值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其次,选择研究方法、变量及计量模型研究案例企业碳标签产品"溢价"支付意愿,并实证分析碳标签产品"溢价"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及程度。最后,结合研究结论给出低碳经济发展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魏庆琦 陈佳列 肖伟
为促进我国城市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有必要研究城市居民出行碳排放资源利用效率。在构建城市居民出行碳排放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对2004~2014年重庆市主城区居民出行碳排放量和碳排放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算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重庆市主城区居民出行碳排放量逐年上升,碳排放资源利用效率持续下降。这是由城市居民出行需求的增长和出行模式结构的恶化造成的。为了促进重庆市城市低碳出行体系的建设,有必要在保障居民出行需求的基础上,促进公交和轨道交通模式的发展,通过模式结构优化提升重庆市城市居民出行碳排放资源的利用效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龚咏喜 李贵才 林姚宇 段仲渊
居民出行碳排放是人类活动主要碳排放来源之一,土地利用作为居民活动在空间上的投影,提出了居民出行的需求并对居民出行碳排放具有总体上的锁定作用,这一需求在特定交通供给和个人家庭情况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不同的出行行为,并最终影响居民出行碳排放的总量和结构。土地利用影响交通出行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包括城市规模、城市空间结构、土地开发强度、土地混合利用、交通出行可达性等方面。土地利用是控制和减少交通出行碳排放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好的城市空间结构、高强度、良好的土地混合利用以及好的交通可达性等为控制和减少交通出行碳排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空间组织的基础,但要达到这一目标,还需要采取一定的交通出行政策限制私人汽车出行,...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清 陶小马 杨鹏
本文从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基本行为特征出发,将居民出行总成本分为出行货币成本、出行时间厌恶成本、出行时间机会成本三部分,采用经济学局部均衡比较静态分析方法,按照出行成本最小化原则设定目标函数,并引入城市空间规模、收入水平、交通政策、交通状况等外生变量,分析了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内生决定与外生影响机制及其对居民出行碳排放水平的影响,并得出结论:城市空间规模扩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及仅通过增加道路资源供给解决道路拥堵问题的交通政策,都将促使居民选择以个体机动化交通方式(主要指私人小汽车)为主的出行方式组合,并提高居民出行的碳排放水平;公交票价优惠、缩短居民公交出行时间等"公交优先"的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课题组 廖凤华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排斥问题仍然较为严重,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比较低,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普惠金融视角对支付服务"三农"的理论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国外普惠金融发展的典型经验,分析了普惠金融背景下央行支付服务"三农"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央行支付服务"三农"的路径选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京晓 逯家豪
文章立足于对互联网支付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将互联网支付服务的发展放在普惠金融的框架体系内进行研究,对如何利用互联网支付的网络规模优势,如何利用科技手段解决低收入群体的金融服务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构建适应普惠金融的互联网支付体系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普惠金融 互联网支付 小微客户 监管框架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课题组 廖凤华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排斥问题仍然较为严重,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比较低,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普惠金融视角对支付服务"三农"的理论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国外普惠金融发展的典型经验,分析了普惠金融背景下央行支付服务"三农"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央行支付服务"三农"的路径选择。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研 安蕊 王珊珊
将自我意识情绪“内疚感”纳入低碳消费意愿模型,重点探讨哪些因素会促进居民对非低碳消费产生内疚感,以及如何有效利用内疚感增加居民的低碳消费意愿。结果表明:非低碳消费的内疚感正向影响居民的低碳消费意愿;居民对有关低碳消费的自我评价和其他评价会影响其低碳消费意愿,内疚感在该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此外,非低碳消费的内疚感对低碳消费意愿的影响受到规范压力的调节作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林德
"十三五"规划提出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但现有研究难以精确定价,需要有政策制定意义的基本参数提供参照。通过对北京市养护机构的实地调研,得出北京市半失能、失能护理成本;使用CHARLS数据计算健康状态转移概率矩阵,用Markov模型求出长期护理保险最大支付意愿。最后建议:北京市应尽早实行长期护理保险;对不同状态个体收取不同保费;实行国企人共担保费的筹资机制;实施吸引高技术人才的就业政策;对失能群体提供补助,建立调查数据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