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79)
- 2023(16671)
- 2022(14509)
- 2021(13526)
- 2020(11268)
- 2019(25862)
- 2018(25820)
- 2017(49692)
- 2016(27109)
- 2015(30565)
- 2014(30319)
- 2013(29805)
- 2012(27372)
- 2011(24462)
- 2010(24372)
- 2009(22492)
- 2008(21620)
- 2007(18972)
- 2006(16790)
- 2005(14931)
- 学科
- 济(101468)
- 经济(101322)
- 管理(79647)
- 业(71431)
- 企(59577)
- 企业(59577)
- 方法(45566)
- 数学(39357)
- 数学方法(38803)
- 财(30084)
- 农(28546)
- 中国(27134)
- 制(26721)
- 业经(23429)
- 学(22853)
- 贸(21970)
- 贸易(21956)
- 银(21910)
- 银行(21856)
- 地方(21673)
- 易(21391)
- 行(20599)
- 环境(19589)
- 农业(18851)
- 务(17799)
- 财务(17718)
- 融(17683)
- 财务管理(17678)
- 金融(17678)
- 理论(17004)
- 机构
- 大学(371546)
- 学院(370415)
- 管理(144768)
- 济(144120)
- 经济(140772)
- 理学(124509)
- 理学院(123115)
- 研究(122102)
- 管理学(120826)
- 管理学院(120159)
- 中国(96007)
- 京(79763)
- 科学(75709)
- 财(70837)
- 所(60608)
- 农(60140)
- 中心(56966)
- 江(56040)
- 财经(55612)
- 业大(55335)
- 研究所(54939)
- 经(50278)
- 北京(50249)
- 范(48725)
- 师范(48288)
- 农业(47024)
- 州(47002)
- 院(44831)
- 经济学(43773)
- 财经大学(41197)
- 基金
- 项目(253795)
- 科学(198895)
- 研究(186324)
- 基金(183449)
- 家(159195)
- 国家(157895)
- 科学基金(135861)
- 社会(116678)
- 社会科(110474)
- 社会科学(110447)
- 省(99177)
- 基金项目(97286)
- 自然(88413)
- 自然科(86286)
- 自然科学(86267)
- 教育(85574)
- 自然科学基金(84674)
- 划(83433)
- 编号(76822)
- 资助(75820)
- 成果(62246)
- 重点(56417)
- 部(55647)
- 发(53525)
- 课题(52681)
- 创(52493)
- 创新(49045)
- 科研(48526)
- 制(48386)
- 教育部(47852)
- 期刊
- 济(159899)
- 经济(159899)
- 研究(112285)
- 中国(74515)
- 学报(58481)
- 财(55502)
- 农(54704)
- 科学(53164)
- 管理(52506)
- 大学(44244)
- 教育(42275)
- 学学(41463)
- 融(40950)
- 金融(40950)
- 农业(36570)
- 技术(31883)
- 财经(26523)
- 业经(26462)
- 经济研究(24963)
- 经(22489)
- 问题(20873)
- 图书(19989)
- 业(18657)
- 理论(18632)
- 版(17602)
- 科技(17598)
- 实践(17136)
- 践(17136)
- 技术经济(16929)
- 贸(16804)
共检索到5570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洪旭 黄莹 廖翠萍 赵黛青
作为现行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延伸和有效补充,碳普惠制着眼于社会公众低碳行为减碳量的核算和交易。将公交车出行作为低碳行为纳入碳普惠制,是促进全民参与低碳社会建设的重要探索。文章借鉴CCER方法学并综合考虑交通数据的可获得性,提出了替代法和均值法两种居民公交车出行减碳量的核算方法,并以广州市为例,计算了2015年广州居民公交车出行的减碳量。结果显示,替代法核算广州居民公交车出行的减碳量为0.287 8 kg CO_2/人次,均值法减碳量为0.351 4 kg CO_2/人次,如果按2015年广州市公交车系统的客运量计算,替代法和均值法核算全市公交车系统的年减碳量分别约为750 000 t CO_2和920 000 t CO_2。其中,替代法所需的替代出行模式受被调查对象的主观影响较大,而均值法以城市现有的机动化出行为基准线排放,受主观因素干扰较小,更适合核算居民公交车出行的碳减排量。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韦震 程兆麟
将高碳出行视为一项公共物品,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21中居民主观幸福感与小汽车出行的微观调查数据,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采用生活满意度法评估了居民对高碳出行的支付意愿。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居民的高碳出行时间与其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第二,理论层面上,中国居民每增加1小时高碳出行的平均支付意愿为37.2元,远高于碳普惠平台的实际普惠激励水平。第三,从居民高碳出行对主观幸福的微观影响机制看,客观方便性与主观荣誉性都是高碳出行提升居民幸福水平的作用渠道。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赖杨帅 刘佳宁 谢逸扬
本文结合碳普惠制的行为引导与转化特点,以公共交通领域为切入点构建碳普惠制方法学,以期计算其真实减碳量,从而明晰碳普惠制的真实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并以厦门市为例进行实例计算。研究结论表明,厦门市公共交通领域的潜在减碳量为151488.9吨,具有巨大的减碳潜力,但尚未得到有效挖掘。本文在拓宽碳普惠方法学边际研究范围的同时,能为厦门市碳普惠制的实施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也为其他的碳普惠试点的真实减碳量计算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碳普惠制 方法学 公共交通领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忠暖 郭敏玲 许敏琳 方远平
利用ArcGIS软件提取了1962、1974、1982、1991、2000和2008年广州市区公交线网信息,通过建立5×5m的空间网格,采用覆盖率、核函数密度、人口重心及全局空间自相关等指标,对各时期居民基于常规公交出行的可达空间及演变格局进行分析,对出行便捷程度的变化做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城市常规公交的居民可达空间经历了旧城集中、外围延伸、网络完善、放射外拓四个演变阶段;常规公交线路逐年增加,公交出行需求不断增大;公交服务的覆盖面积不断增大,但覆盖率有所下降;常规公交出行的空间差异性下降、公平性增强,当前基于通勤出行的便捷度比较低。常规公交、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的接驳组合、优化布局成为公共交通健康发展的关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于海峰 邝艳华 柯杨濛
在"互联网+"新业态下,满足了多元化出行需求的网约车得到了迅猛发展,但一系列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给政府治理抛出了新的难题。网约车治理经历了市场自治、市场和政府共治和政府主导治理三个阶段,目前广州市初步形成了合理的网约车治理体系,但仍然存在网约车动态调整机制不完善、政府治理理念未能获得广泛认同、网约车平台对司机监管过弱、多元治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建议政府在这四个方面完善网约车治理。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鹏 江书平 曹秀芬
文章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阐述了使用自行车出行对低碳城市建设尤其是京津冀地区城市治理雾霾的重要意义;基于对586名城市居民调查,运用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对城市居民选择自行车出行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家庭平均月收入、自行车出行的便利性、公交线网密度、低碳城市建设影响日常生活认知等对城市居民选择自行车出行有显著影响。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崔航 李书峰 王维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日益多元化,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中,网约车作为新兴出行服务方式在市场上展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通过构建城镇居民出行需求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模拟居民出行需求的变化,同时将网约车相关数据与其他公共交通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网约车的出现使得城镇居民出行方式得以丰富,替代了部分出租车需求,并使居民的出行消费理念发生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出行能耗。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崔航 李书峰 王维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日益多元化,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中,网约车作为新兴出行服务方式在市场上展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通过构建城镇居民出行需求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模拟居民出行需求的变化,同时将网约车相关数据与其他公共交通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网约车的出现使得城镇居民出行方式得以丰富,替代了部分出租车需求,并使居民的出行消费理念发生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出行能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广伟 郭林锋
2022年5月12日,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关于组织开展“十四五”期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创建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指出,在“双碳”目标下要持续推动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工程自从2011年创建以来,取得了巨大进展,截至2022年3月,已有上海、北京等33个城市被评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公交都市建设是新时期践行绿色、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广伟 郭林锋
2022年5月12日,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关于组织开展“十四五”期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创建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指出,在“双碳”目标下要持续推动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工程自从2011年创建以来,取得了巨大进展,截至2022年3月,已有上海、北京等33个城市被评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公交都市建设是新时期践行绿色、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邓毛颖,谢理,林小华
居民出行调查是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基础依据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广州市 1998年万户居民出行调查和 1984年居民出行调查的有关数据 ,总结归纳出广州市城市居民出行的规律、变化特征及其原因 ,并针对其特点 ,提出广州市未来交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居民出行 居民出行调查 交通需求管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魏庆琦 陈佳列 肖伟
为促进我国城市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有必要研究城市居民出行碳排放资源利用效率。在构建城市居民出行碳排放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对2004~2014年重庆市主城区居民出行碳排放量和碳排放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算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重庆市主城区居民出行碳排放量逐年上升,碳排放资源利用效率持续下降。这是由城市居民出行需求的增长和出行模式结构的恶化造成的。为了促进重庆市城市低碳出行体系的建设,有必要在保障居民出行需求的基础上,促进公交和轨道交通模式的发展,通过模式结构优化提升重庆市城市居民出行碳排放资源的利用效率。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万媛媛 苏海洋 张莉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耗不断增加,大气污染、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经济发展、能源结构和城市人口增长导致了能源消耗的大幅增加和各种交通方式的密集使用。这些因素对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碳排放的比例也越来越大。碳中和已成为每个城市的主要发展目标,分析影响碳排放的因素有助于采取有针对性的减排措施。本文结合广州实际与能源结构、碳排放现状,提出关于“十四五”关键时期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进重点地区和领域的低碳减排发展、促进减污减排协同治理的可行性路径与政策建议,对实现“双碳”目标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
碳排放 产业结构 能源结构 减排路径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谭玲玲 吴群琪
运用运输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从出租车企业、出租车司机、出租车运价、出租车自身特征四个角度对出租车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以广州市的调研数据为例进行说明,得出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对出租车行业的基本属性认识不到位、服务定位不准确、发展逻辑不清晰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只有加快构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合理引导城市交通需求、创新出租车行业管理体制、提高出租车司机准入门槛才能解决现有问题。
关键词:
出租车行业 市场失灵 准入门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易露霞 王一明 洪锦端
在构建低碳城市过程中,对主要化石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研究至关重要。该研究以广州市为例,通过计算广州市原煤、焦炭、原油、汽油、柴油五大化石能源20年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模型得出各类化石能源对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影响程度,针对各类能源提出节能减排对策,对其他城市具有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