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05)
- 2023(13076)
- 2022(11135)
- 2021(10170)
- 2020(8428)
- 2019(19195)
- 2018(18929)
- 2017(37005)
- 2016(20092)
- 2015(22289)
- 2014(21889)
- 2013(21789)
- 2012(20000)
- 2011(18190)
- 2010(18355)
- 2009(17051)
- 2008(16629)
- 2007(15080)
- 2006(13136)
- 2005(11351)
- 学科
- 济(87090)
- 经济(87015)
- 业(59696)
- 管理(54608)
- 农(47451)
- 企(38430)
- 企业(38430)
- 方法(34913)
- 农业(31335)
- 数学(30994)
- 数学方法(30734)
- 中国(23346)
- 业经(21697)
- 财(19741)
- 地方(19398)
- 学(17507)
- 环境(16983)
- 制(16182)
- 贸(15241)
- 贸易(15237)
- 易(14773)
- 发(13574)
- 划(12464)
- 和(12150)
- 技术(11861)
- 策(11860)
- 银(11752)
- 银行(11724)
- 务(11450)
- 财务(11425)
- 机构
- 学院(286420)
- 大学(280205)
- 济(118727)
- 经济(116126)
- 管理(110265)
- 理学(95981)
- 研究(94982)
- 理学院(94877)
- 管理学(93300)
- 管理学院(92781)
- 中国(72204)
- 农(66600)
- 科学(60016)
- 京(58252)
- 农业(51629)
- 财(51052)
- 业大(49236)
- 所(48042)
- 中心(45717)
- 研究所(43709)
- 江(43443)
- 财经(41051)
- 范(37870)
- 师范(37542)
- 经(37289)
- 经济学(35825)
- 北京(35223)
- 州(34285)
- 院(33682)
- 经济学院(32636)
- 基金
- 项目(195211)
- 科学(154483)
- 研究(142627)
- 基金(142114)
- 家(123753)
- 国家(122725)
- 科学基金(105646)
- 社会(92199)
- 社会科(87103)
- 社会科学(87074)
- 省(78429)
- 基金项目(76960)
- 自然(67784)
- 自然科(66188)
- 自然科学(66171)
- 划(64927)
- 自然科学基金(64907)
- 教育(63990)
- 编号(59106)
- 资助(55235)
- 成果(45567)
- 发(43936)
- 重点(43861)
- 部(43092)
- 创(40951)
- 课题(39648)
- 创新(38292)
- 国家社会(38080)
- 科研(37546)
- 农(36878)
- 期刊
- 济(133303)
- 经济(133303)
- 研究(77776)
- 农(67464)
- 中国(53293)
- 农业(45614)
- 学报(44334)
- 科学(42686)
- 财(38660)
- 管理(33455)
- 大学(33276)
- 学学(31871)
- 业经(28397)
- 融(25468)
- 金融(25468)
- 教育(23920)
- 业(22648)
- 技术(22642)
- 问题(20491)
- 经济研究(19208)
- 财经(18895)
- 经(16279)
- 版(15562)
- 资源(15426)
- 农村(14528)
- 村(14528)
- 农业经济(14320)
- 技术经济(14225)
- 世界(13648)
- 现代(13605)
共检索到4104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崔玮 苗建军 雷娜
研究目的:通过测算中国东、中、西部城市非农用地的利用绩效,分析三个区域之间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研究方法:考虑二氧化碳排放的共同前沿函数。研究结果:比较2001—2010年中国28个省(区、市)及东部、中部和西部共同前沿面和区域前沿面下考虑碳排放的城市非农用地利用绩效可得,(1)城市非农用地利用绩效的空间差异主要来自于区际而不是区域内部的省(区、市)之间;(2)为了提升全国城市非农用地利用绩效水平,需要将非农用地指标从东部和西部转移给中部地区。研究结论: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是缓解土地浪费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崔玮 苗建军 杨晶
伴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农地非农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为了缓解农地非农化导致的温室效应,提升它的利用效率是可选择的途径之一。建立结合DEA技术的Malmquist指数模型,借助MATLAB软件计算出1999-2010年全国28个省区市碳排放约束条件下的城市非农用地动态效率值;再利用面板数据,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分析影响城市非农用地生态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①加入碳排放约束条件后,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城市非农用地的生态效率相近,区域之间没有实行耕地占补平衡的必要性;②非农用地的生态效率与经济发展、非农用地利用强度之间是正相关关系,与开放度是负向关关系,与所有制结构的关系不确定,与城市的创新能力无直接...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崔玮 王三银
本文从生产系统角度构建全面分解城市非农用地碳排放驱动因素的PDA模型。基于非参数距离函数和环境DEA生产技术,借助生产分解分析的方法将中国28个省区市的城市非农用地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分解到三个层次。结果表明,全国水平的技术进步、农用地利用结构碳强度、潜在非农用地利用强度、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绩效是正向驱动;规模效应、技术效率、资本投入绩效、劳动投入绩效和非农用地投入绩效是负向驱动。三大区域的正负驱动因素与之稍有不同。因此,提高资源的投入绩效和技术效率是缓解城市非农用地碳排放的关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和平 王智鹏
科学剖析农用地生态效率时空差异及影响机制,对实现农用地利用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以及制定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将农用地面源污染、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农用地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BM-Undesirable模型对1990~2017年江西省农用地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并对其时空差异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探讨相关因素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1990~2017年间江西省农用地生态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均值为0.749,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2)各设区市农用地生态效率空间格局演变轨迹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扁平"U"型特征,高效率地区由"连片"分布向"点状"分布再向"连片"分布变化,空间格局趋于非均衡化发展;(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复种指数、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和劳均播种面积对农用地生态效率产生显著正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则产生显著负影响。最后,从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应用、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摒弃过度依赖资源要素投入与环境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走"精耕细作"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农用地生态效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孔祥斌 李翠珍 张凤荣 郧文聚
研究农用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是破解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其效应的关键。本文从农用地利用单元和农户土地利用单元特征分析入手,得出农户的土地利用目标需求和农用地的供给能力之间存在偏差是农户土地利用微观变化的根本诱因,基于此可以将农户分为粮食需求型、利润需求型、粮食和利润协调型三种类型。进而在探讨农户土地利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农用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框架,构建基于土地产权约束、农用地用途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单元和农地利用单元相互影响的概念框架,并基于农户收益最大化原则对农户家庭的劳动力的分配进行经济学解释。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崔丽 许月卿
我国人多地少,农用地集约利用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以河北省县(市)为评价单元,从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利用效率和持续状况四个层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综合指数法计算1985~2005年河北省各县(市)的农用地集约度,并进行农用地利用集约度的时空变异分析,以期为河北省农用地集约利用和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依据。结果表明:土地投入强度对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较大,各县(市)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农用地的投入强度和持续状况都表现出提高的趋势,而农用地的利用程度和利用效率则有所下降。
关键词:
集约利用 农用地 县市 河北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任家强 张洋 郭宝荣
通过建立以农用地面积、农业从业人口、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林水事务支出为投入因素、以粮食总产量、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村家庭人均收入为产出因素的指标体系,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2013年辽宁省县域农用地利用效率进行测算,根据研究区农用地利用效率的DEA有效值、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综合效率方面分析了辽宁省县域农用地利用的DEA有效值以及差异性。
关键词:
DEA 农用地 利用效率 辽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崔玮 朱志远 苗建军
分析城市非农用地的生态成本有助于城镇化过程中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利用环境DEA技术,测算中国28个省区市在不同碳减排压力下经济发展与土地保护的协调难易度和城市非农用地的生态成本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一般环境约束下,全国大多数地区已经充分挖掘了经济发展的潜力;但在严格环境约束下,却能实现碳排放继续减少和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双重目标。城市非农用地生态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度、土地利用强度和污染费用,它与前三个因素是正相关关系,与后两个因素是负相关关系。在城镇化进程中全国各地区城市非农用地生态成本差别较大,三大区域中经济最发达的东部地区生态成本最大,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生态...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汪军民
农用地与建设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受土地供求状况、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人口规模和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农用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是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内在要求和表现形式,是土地利益相关者利益驱动机制作用的结果,是土地资源流动定律的反映。现行法律所规定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取得制度,存在着对农民不公平、土地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为了实现公平、有效的土地利用制度目标,必须合理配置农用地与建设用地,实现土地资源利用与土地资源保护的平衡。
关键词:
农用地 建设用地 土地非农化 权利配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水英 毕如田 曹毅
该文以山西省忻州市14个县(市、区)域为评价单元,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计算2000~2009年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并采用GIS手段进行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的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主要依赖于对土地的高投入和高产出,可持续利用状况对土地集约度的贡献较小;从时间上看,忻州市整体上农用地集约利用向着更集约利用的方向发展;从空间上讲,忻州市14个县(市)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差距较大,且不同地区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有所不同。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任爱清
土地资源的高效、合理开发利用是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基础保障。农业产业发展状况和成效主要体现在"农用地生产率"这一最基本、最常用的重要指标上。目前学术界尚未从区域差异性角度对中国农用地生产率进行总体分析和评价,这不利于因地制宜地制定提升全国农用地生产率的战略措施。文章基于相关调查和统计数据,对2017年中国农用地生产率的省级差异性以及基于《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划分的各个土地利用区域的农用地生产率空间差异性格局进行总体分析。结果表明,农用地生产率的区域差异性非常突出,西部地区农用地占了全国的65.78%,但其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不及全国的30%,农用地生产率呈现出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显著递减的特点。省级行政区农用地生产率最大为江苏省,达11.07万元/公顷;最小为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其农用地生产率不及江苏省的1%。从农用地生产率与土地综合生产率的对比(即"农用地生产率差距")来看,总体上亦呈现出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特点。省级行政区农用地生产率差距最大为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浙江省和广东省,均达91%以上,最小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农用地生产率差距仅为1.04%。建议农用地生产率较低、农用地生产率差距较大的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因地制宜地切实强化农业土地资源的特色开发和合理利用,大幅度提升农用地生产率,为巩固脱贫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农用地 生产率 区域差异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建辉 吴克宁 雒振军 刘巧芹
该文利用基尼系数法定量分析了我国农用地等别差异程度,深化了对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认识,结论表明我国耕地基尼系数为0.2523。除台湾以外的其他31省份的耕地基尼系数处于0.0002~0.3481之间。我国农用地等别差异程度较大,由低到高分为三级,则一级地区主要沿西南-东北方向分布,二级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北、东南以及西部的西藏和四川,三级地区集中分布在我国中北部,包括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6省。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差异程度 农用地等别 基尼系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庶 金晓斌 杨绪红 单薇 周寅康
农用地整治项目作为一项采取工程技术措施对土地利用的结构、方式等进行改造的实践活动,在显著改变土地利用活动的同时,也对区域碳平衡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从工程实施碳效应、土地结构碳效应、土地利用方式碳效应三方面对农用地整治的碳效应进行了分析,并以江苏宜兴市农用地整治项目为例进行了测算。主要结论如下:1项目整治后,土地结构变化碳储量增加3 718t,工程建设净碳排放量约为6 830t,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年碳汇量增加5 459t;2项目区耕地碳储量增加11 071t,耕地面积增加是主要原因;3灌溉排水工程是影响碳排放量的最重要的工程类型,水泥、钢材和柴油等工程建设物资投入是促使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来源;4区域...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农用地整治 碳效应 碳核算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雯佳 赵森
对农民而言,土地具有三项基本的社会功能,即提供就业岗位、增加经济收益和给予社会保障,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农用地被征用的力度不断加大,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农用地被征用与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大问题。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征地过程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期望能够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点线索。
关键词:
农用地 征用 失地农民 博弈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姚慧敏 张莉琴 张凤荣 孔祥斌 安萍莉
该文提出了农用地分等的土地利用系数"两步法"计算方法,该方法既能反映区域的土地利用实际水平和土地利用能力水平,又能反映土地利用中的经济关系。土地利用现实系数等于土地利用能力系数与农民利用意愿系数的乘积;其中土地利用现实系数等于作物的实际产量除以当地该作物的生产潜力;土地利用能力系数等于充分发挥利用能力下的作物产量除以当地该作物的生产潜力;农民利用意愿系数等于作物的实际产量除以充分发挥利用能力下的产量。应用C D生产函数模型,建立了"两步法"土地利用系数统计模型。运用该统计模型对我国15个省(自治区)的土地利用系数进行估算的结果表明,全国各地土地利用实际水平最高的地区是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中等偏上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