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79)
- 2023(19604)
- 2022(16387)
- 2021(14888)
- 2020(12363)
- 2019(27344)
- 2018(27037)
- 2017(51773)
- 2016(28238)
- 2015(31171)
- 2014(30900)
- 2013(30385)
- 2012(27643)
- 2011(25042)
- 2010(24895)
- 2009(22917)
- 2008(21658)
- 2007(19027)
- 2006(16746)
- 2005(14609)
- 学科
- 济(128836)
- 经济(128712)
- 管理(80363)
- 业(73859)
- 企(60280)
- 企业(60280)
- 方法(50020)
- 数学(43188)
- 数学方法(42771)
- 中国(32093)
- 农(31758)
- 地方(29344)
- 业经(28527)
- 学(27988)
- 财(27472)
- 农业(21727)
- 环境(21241)
- 贸(20389)
- 贸易(20379)
- 制(20122)
- 易(19702)
- 和(18468)
- 理论(18240)
- 技术(17904)
- 产业(17551)
- 地方经济(17300)
- 银(16864)
- 融(16839)
- 金融(16837)
- 银行(16796)
- 机构
- 学院(401707)
- 大学(401349)
- 济(167493)
- 经济(164197)
- 管理(155075)
- 研究(139745)
- 理学(134981)
- 理学院(133451)
- 管理学(131068)
- 管理学院(130365)
- 中国(100902)
- 科学(88038)
- 京(84672)
- 财(71707)
- 所(70598)
- 农(69355)
- 研究所(64860)
- 业大(62876)
- 中心(61761)
- 财经(58502)
- 江(57657)
- 农业(54620)
- 经(53214)
- 北京(52863)
- 范(52651)
- 师范(52058)
- 经济学(51583)
- 院(50690)
- 州(46615)
- 经济学院(46340)
- 基金
- 项目(280312)
- 科学(219858)
- 基金(203126)
- 研究(201087)
- 家(179249)
- 国家(177810)
- 科学基金(151589)
- 社会(128800)
- 社会科(122127)
- 社会科学(122095)
- 省(110027)
- 基金项目(107861)
- 自然(98497)
- 自然科(96165)
- 自然科学(96139)
- 自然科学基金(94409)
- 划(92653)
- 教育(90813)
- 资助(82178)
- 编号(80432)
- 成果(63645)
- 重点(63359)
- 发(61764)
- 部(60464)
- 创(58462)
- 课题(55583)
- 创新(54646)
- 国家社会(53555)
- 科研(53450)
- 教育部(51472)
- 期刊
- 济(185109)
- 经济(185109)
- 研究(116175)
- 中国(71726)
- 学报(68418)
- 农(63209)
- 科学(61408)
- 管理(56803)
- 财(52833)
- 大学(50878)
- 学学(48403)
- 农业(43405)
- 教育(39800)
- 技术(33376)
- 融(31792)
- 金融(31792)
- 经济研究(31035)
- 业经(30280)
- 财经(28692)
- 经(24808)
- 问题(24062)
- 业(22152)
- 科技(20235)
- 技术经济(20122)
- 版(19150)
- 商业(18534)
- 图书(18466)
- 现代(18004)
- 资源(17707)
- 理论(17635)
共检索到5784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民春 赵泽彬
本文利用2003~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碳排放约束视角出发,实证考察了产业智能化对区域经济差距影响的差异性和产业智能化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机制。研究表明,产业智能化对缩小全国、东、中和西部地区省域间经济差距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进一步考虑碳排放约束,发现碳排放约束正向调节了产业智能化对区域经济差距的正向效应,西部地区由于自身产业结构和区位因素,抑制了产业智能化对区域经济差距的正向效应;最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两个子维度在产业智能化和区域经济差距间的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存在,且主要是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发挥的作用较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苏绍辉
随着全球经济的蓬勃发展,物流业作为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重要纽带,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然而,与此同时物流业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严峻的环境和资源压力。在这一背景下,物流业智能化成为提高效率、降低碳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物流业智能化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并特别关注碳约束的调节作用以及产业升级的中介作用,旨在为政府、企业和学术界提供有关物流业智能化与区域经济关系的深刻认识,以引领可持续发展的新征程。研究结果表明:物流业智能化能够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产业升级在物流业智能化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中发挥了中介作用;碳约束在物流业智能化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机制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董庆前 李治宇
碳达峰和碳中和发展战略为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增加了新的约束条件。为此,将碳排放数据纳入绿色增长分析模型,采用基于估算的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SBM-DEA模型测算各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利用面板数据考察碳排放约束下区域经济绿色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因素对区域绿色增长有着显著促进作用,能耗效率和绿色投资以及外贸产品结构等是制约绿色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将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创新更紧密结合,推进金融政策创新,发挥技术创新效应、结构优化效应、区域协同效应,为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关键词:
碳排放约束 创新发展 绿色发展 绿色增长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牛树海 张可欣
中国的高速铁路建设处于世界先进水平,高速铁路网络化也是国家交通建设重点推进的内容。采用2006—2017年中国80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研究了高速铁路网络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高速铁路对未形成高速铁路网络城市经济发展影响并不显著;高速铁路网络化明显提高了网络节点地区经济增长,即高速铁路网络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高速铁路网络化对网络节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东、中部地区影响明显,西部地区并不明显。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网络化 DID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牛树海 张可欣
中国的高速铁路建设处于世界先进水平,高速铁路网络化也是国家交通建设重点推进的内容。采用2006—2017年中国80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研究了高速铁路网络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高速铁路对未形成高速铁路网络城市经济发展影响并不显著;高速铁路网络化明显提高了网络节点地区经济增长,即高速铁路网络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高速铁路网络化对网络节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东、中部地区影响明显,西部地区并不明显。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网络化 DID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燕 刘婷
通过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全国30个省份碳约束下的物流能源效率进行了测度,分析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四大地区的空间特征和演化趋势,并通过Tobit回归考察我国区域物流能源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6—2015年,我国物流能源效率没有明显的提升趋势,并且区域的东西分化特征较为明显,东部沿海地区的物流能源效率普遍高于其他地区。物流业的规模、能源价格和能源消耗结构是影响我国物流能源效率的重要因素。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徐宇明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基于产业智能化发展的背景,从理论和实证探讨了产业智能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产业智能化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和机制。基准分析发现,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产业智能化都可以显著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机制分析发现,产业智能化会通过劳动力转移效应、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扩散来影响城乡收入分配。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最大,产业扶贫是智能化发展背景下我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最有力的途径。
关键词:
产业智能化 城乡收入差距 中介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侯建 严文华
在数字经济快速扩张和“双碳”目标背景下,基于中国区域省级面板数据,系统探究中国各区域产业智能化水平及其异质性结构,并将环境规制异质门槛纳入产业智能化驱动区域绿色转型的影响机理框架,探讨不同地区环境规制异质门槛下产业智能化对区域绿色转型的非线性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当前中国区域产业智能化水平整体上仍然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区域异质性显著。产业智能化对区域绿色转型作用呈现出显著的环境规制异质门槛效应:较低强度的环境规制水平显著抑制了产业智能化对区域绿色转型的驱动作用,而随着环境规制强度增大并超过门槛值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激发了产业智能化的驱动效应,进而显著推动区域绿色转型。研究为探索区域数字化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提供有效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侯建 严文华
在数字经济快速扩张和“双碳”目标背景下,基于中国区域省级面板数据,系统探究中国各区域产业智能化水平及其异质性结构,并将环境规制异质门槛纳入产业智能化驱动区域绿色转型的影响机理框架,探讨不同地区环境规制异质门槛下产业智能化对区域绿色转型的非线性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当前中国区域产业智能化水平整体上仍然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区域异质性显著。产业智能化对区域绿色转型作用呈现出显著的环境规制异质门槛效应:较低强度的环境规制水平显著抑制了产业智能化对区域绿色转型的驱动作用,而随着环境规制强度增大并超过门槛值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激发了产业智能化的驱动效应,进而显著推动区域绿色转型。研究为探索区域数字化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提供有效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芳
本文通过数据面板模型分析2007-2018年我国服务业集聚程度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服务业集聚程度的提高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差异的缩小,其中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对区域经济差异的缩小起到促进作用,而服务业竞争拉大了区域经济差异;从各行业角度分析,批发零售业、金融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能够缩小区域经济差异,而交通和邮政业以及信息传输和计算机产业拉大了区域经济差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董理
本文通过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差距及其影响因素演变进行分析,探讨流通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效应,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认为:流通业的发展不仅是落后地区经济起步的基础,更是形成内在增长动力的主要因素。流通业的空间均衡发展,对我国区域间经济差距的缩小起到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加剧了区域间竞争,经济差距在空间格局从东中西差距演变为南北差距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为了进一步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本文认为经济落后省份应加快营造更具活力的经济环境并提高流通创新能力,而各区域内部应依托现代流通业的支撑,加强联合治理和协同发展,提高经济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及保障均衡化水平,进而推动区域内居民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
流通业 区域经济 经济差距 均衡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罗良文 张郑秋 周倩
在人工智能时代以及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产业智能化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经济实现低碳转型的有效途径。本文借助网络爬虫、手工搜集数据等方法,围绕智能化条件、智能化创新和智能化应用三个维度构建出中国283个地级市的产业智能化指数,探讨了产业智能化对低碳经济转型的影响;将产业结构升级划分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探析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在产业智能化与低碳经济转型之间的作用机理和门槛效应。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较大的低碳转型压力,产业智能化能够显著促进低碳经济转型,在控制了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稳健。产业智能化能够通过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技术创新水平推动低碳经济转型。进一步研究表明,产业智能化对低碳经济转型存在显著的非线性门槛特征。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位于中等水平时,产业智能化对低碳经济转型的推动作用最强;当技术创新跨过门槛值后,产业智能化对低碳经济转型的促进作用才得以显现。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产业智能化主要作用于低碳试点城市、高碳排放强度城市、东部城市和一线城市的低碳经济转型。本文研究结论为促进我国产业智能化升级,推动低碳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金龙 王宏伟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差距逐步扩大。不论从短期来看,还是从长期来看,资本流动都是经济增长水平的决定因素之一,从而也是影响区域经济差距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区域间经济差距的变化情况和特点,然后从区域资本流动的不同渠道综合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区域间的资本流动趋势和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对区域间资本流动对中国区域间的经济差距影响进行了数量分析和理论分析,并依此提出我国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 资本流动 经济差距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丽娟
区域倾斜政策被普遍认为是沿海和内陆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本文则认为,由于沿海与内陆外向型经济内在发展条件悬殊,贸易自由化对两个区域的影响迥然不同。本文首先就贸易自由化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贸易政策的变化对产业集聚有重要影响,而不同区域贸易参与度的差异也直接导致区域收入差距。继而从区域总体差距、区域差距的部门分解和制造业集聚三个方面,对实施贸易自由化以来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对贸易自由化和中国区域经济差距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二者高度相关。
关键词:
贸易自由化 区域经济差距 产业集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吉亚辉 曹希广
本文采用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份制造业与服务业的面板数据,运用Arellano-Bond GMM估计方法,考察了MAR、Jacobs与Porter溢出效应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1)目前制造业的MAR、Jacobs与Porter溢出效应均缩小了区域间的经济差距,而服务业的MAR和Porter溢出效应有扩大该差距的作用。(2)制造业与服务业的MAR、Jacobs与Porter溢出效应均与区域间的经济差距存在非线性关系,当跨越门槛临界值后,知识溢出会产生相反的影响作用。(3)与沿海地区相比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知识溢出 区域经济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