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63)
2023(12148)
2022(9810)
2021(9088)
2020(6827)
2019(15069)
2018(14975)
2017(27098)
2016(14895)
2015(16225)
2014(15917)
2013(14834)
2012(13238)
2011(11959)
2010(12151)
2009(10869)
2008(10104)
2007(8849)
2006(7785)
2005(6820)
作者
(41039)
(34006)
(33957)
(32364)
(21532)
(16234)
(15330)
(13308)
(13034)
(11969)
(11596)
(11573)
(10847)
(10686)
(10662)
(10490)
(10195)
(10177)
(9884)
(9758)
(8445)
(8403)
(8263)
(7903)
(7822)
(7515)
(7487)
(7426)
(6914)
(6854)
学科
(53149)
经济(53075)
管理(40767)
(30142)
(24833)
企业(24833)
中国(19304)
方法(16831)
(15320)
(15311)
环境(14408)
地方(13693)
数学(13321)
业经(13146)
数学方法(13014)
理论(12808)
(12518)
(11198)
农业(10058)
(9562)
(9347)
(9194)
银行(9169)
(9006)
金融(8998)
(8885)
(8850)
(8744)
教育(8695)
(8064)
机构
学院(197684)
大学(193398)
(71775)
经济(69752)
研究(69258)
管理(68977)
理学(58713)
理学院(57900)
管理学(56624)
管理学院(56275)
中国(50758)
科学(44810)
(41762)
(34282)
(34028)
(32338)
中心(31541)
研究所(31134)
(30801)
(29596)
业大(29275)
师范(29239)
财经(26770)
(26715)
北京(25660)
农业(25338)
(25138)
技术(25002)
(24198)
师范大学(23379)
基金
项目(137819)
科学(107833)
研究(102303)
基金(96544)
(85389)
国家(84669)
科学基金(72169)
社会(63508)
社会科(60071)
社会科学(60056)
(56491)
基金项目(50912)
教育(48030)
(47490)
自然(45678)
自然科(44611)
自然科学(44597)
自然科学基金(43702)
编号(42984)
资助(37223)
成果(34575)
重点(31967)
课题(31662)
(31035)
(28905)
(28354)
创新(26988)
(26748)
国家社会(26196)
科研(25835)
期刊
(84689)
经济(84689)
研究(57927)
中国(42457)
学报(32060)
(30353)
教育(30141)
科学(29282)
(26075)
管理(25595)
大学(24045)
学学(22604)
农业(20659)
技术(18516)
(15429)
金融(15429)
业经(15304)
经济研究(13781)
财经(12394)
问题(11790)
职业(10891)
(10883)
(10263)
(10238)
(10155)
图书(9951)
科技(9493)
资源(9340)
现代(9040)
商业(8616)
共检索到2951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可西   詹冰倩   姜春   鲍海君   苏婕妤   何旻宇  
构建低碳城市空间格局是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立足城市碳排放约束目标,构建了集约、紧凑、高效、绿色导向下的城市空间格局优化理论框架,剖析了城市空间格局要素与碳核算体系的内在关系,进而开发了涵盖城市规模、城市形态、城市布局和蓝绿空间四个维度的指标体系。城市规模维度旨在控制无序扩张,涉及人口、经济和空间规模三方面指标;城市形态以外部紧凑为导向,涵盖城市平面形态和立面形态两方面指标;城市布局以功能高效为落脚点,涵盖居住密度、职住平衡比等指标;蓝绿空间关注城市碳汇的提升,包括蓝绿空间占比、融合度等指标。遵循“评价指标—规划策略—规划内容—空间响应”逻辑主线,提出了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合理控制城市扩张,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打造紧凑城市形态,人城产交通一体化、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和构建市域生态网络、提升固碳增汇能力四条实践路径,为碳排放约束下的城市空间格局优化提供了方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丁明磊  杨晓娜  赵荣钦  张战平  肖连刚  谢志祥  
国土空间规划是在基础层面引导土地利用、生态保护、产业布局、城乡建设和区域开发的国家基础性、约束性规划。在当前“双碳”战略背景下,将碳中和目标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治理体系,对于从基础层面推动经济社会系统全面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碳中和目标下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的理论框架,分析了国土空间格局、人地关系与碳收支的内在关系。从“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的视角探讨了碳中和目标下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和调控机理;从国土空间碳收支核算体系、面向碳平衡的“双评价”方法、国土空间碳风险监测与评价、碳排放空间约束下的三线划定、碳达峰与产业空间结构调控等方面提出了面向碳中和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路径;从差别化的生态碳汇提升方案、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土空间碳收支核算体系、面向碳中和目标的国土空间规划管控方案、基于生命周期的建设用地碳排放评估、低碳高效的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多层次国土空间碳补偿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了碳中和目标下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的关键领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苗阳  邢文杰  鲍健强  
近年来,煤炭等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给我国城市带来了较高的碳排放与环境污染,各级政府逐渐意识到了城市能源结构低碳化实现的重要性。文章基于对我国重点区域能源结构发展现状统计分析,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总结出城市能源低碳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意义;并在AHP模型与相关指标构建理论的指导下,针对我国低碳试点城市的布局,构建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城市能源结构低碳化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低碳试点城市能源结构低碳化实现路径做了简单的梳理,以供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与探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斌  郭广军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实现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以职业带理论、教育内外部关系理论、供给侧改革理论、教育适应性理论等作为重要的理论支撑,始终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着力健全职业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层次结构体系,与普通教育实现差异化、错位化发展。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具体实践中,一要突出立法,完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二要突出立标,完善职业教育国家制度标准;三要突出立规,完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布局;四要突出立行,完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创琳  
城市发展格局是基于国家资源环境格局、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而在国土空间上形成的等级规模有序、职能分工合理、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城市空间配置形态及特定秩序。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格局对推动国家城镇化健康发展,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对加快国家现代化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正由于如此,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国家重要文件和国家重大规划都多次提出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和城市发展格局。文章系统分析了指导中国城市发展格局优化的公平优先理论、格局优化理论、流空间理论、国土三生空间优组理论、均衡网络理论和空间信息系统理论等六大科学理论;构建了由2个宏观层次、8个中观层次和15个微观层次组成的中国城市发展格局优化的系统框架体系;通过不同空间尺度的格局优化,将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格局和安全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兴瑜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极端天气与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存发展。对此,国际社会达成一致,共同发展低碳城市建设,切实推进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以降低全球碳排放量,保护生态环境。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低碳城市运作机理,探索科学有效的建设路径是当前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环节。由申立银编著、科学出版社于2021年6月出版的《低碳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书,基于低碳城市建设背景,通过分析其现实意义和内在机理,探寻评价低碳城市建设水平的方法与路径,构建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低碳城市建设提供了科学参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巩建闽  萧蓓蕾  董文娜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高校课程体系的编制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与西方高校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国外学者的研究常常通过框架模型的形式,为高校具体的课程体系编制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指导,这些框架模型也体现了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学习和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结合国情不断创新,是我国高校课程体系编制研究的一条路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姚德利  陈通  
低碳建筑与生态城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二者可以构建成一个关联互促体。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充分参考国内外生态城市和低碳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天津中新生态城的本土特征,构建了较为全面有效的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低碳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为今后生态城市理念下的低碳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屠启宇  
指标体系研究是世界城市研究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一般认为指标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世界城市、把握世界城市的塑造规律。然而由于没有公认的指标体系和可靠的数据支撑,有关的指标研究进展并不顺利,一定意义上成为世界城市研究大繁荣中的一个"肮脏的小秘密"(Dirty Secret),影响到了对于世界城市全面认识。本文在理论回顾基础上区分并比较了世界城市指标体系构建的识别性、比较研究性和战略规划性三条路径,提出相关研究方法应当从以"识别"世界城市为导向拓展转变为以"塑造"世界城市为出发点。进而构建了一个由目标性和路径性指标群组成,涵盖城市规模、控制力、沟通力、效率、创新、活力、公平、宜居和可持续等9个组别的后...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建生  汪震  张韧  曹佳慧  
研究目的:治理绩效评价本应与空心村规划、实施过程成为空心村治理前、中、后的有机环节,遗憾的是在实践和学术中均对这一重要环节没有足够的重视,部分影响了空心村的治理绩效。本文立足于空心村治理的实际过程和关键因素,借鉴帕特南制度绩效理论,探索构建空心村治理评价的理论框架和初步指标体系。研究方法:演绎归纳法、实地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1)本文围绕空心村治理绩效的测量视角、测量维度、统计学解释和理论蕴意4个方面,构建了全面、整体、可靠、一致的空心村治理评价的理论框架;(2)紧扣空间结构优化和治理结构优化两个核心维度构建了三级指标体系,涵盖了评价空心村治理的16项指标;(3)4个空心村的实证对比研究,客观反映了治理的实际绩效,弥补了空心村治理后期评估的过程缺失,体现空心村治理的价值、目标和未来导向。研究结论:基于帕特南理论的空心村治理绩效评价框架和指标评价体系反映了空心村整治的本质属性和治理过程,为绩效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伟中,黄晶,傅小锋,张军涛  
根据中国的国情, 提出了制定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的体系的基本原则, 并对中国已开展的不同层次的工作进行了评述,提出了今后应优先考虑的问题。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宋慧林  蒋依依  吕兴洋  
随着旅游目的地竞争的加剧和构建责任政府背景下"财政问责"制度的日益完善,政府旅游公共营销绩效问题逐渐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然而,我国政府旅游公共营销巨大投入背后的绩效考评制度缺位,使得旅游公共营销支出低效使用的隐患挥之不去,构建政府旅游公共营销绩效评价理论体系已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文章从过程视角出发,将政府公共支出过程的一般规律与政府旅游主管部门进行公共营销的专业化职能相结合,构建基于"投入-过程-产出-效益"(IPOP)逻辑的政府旅游公共营销绩效研究理论框架,并从旅游公共营销投入、过程、产出和效益四个方面分别构建多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文章旨在提出一套既适合国内体制特征的,又与国际接轨的...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和平  
林业统计指标体系研究(三)──新林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林和平一、新体系的功能作用新构筑的林业统计指标体系,应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功能与作用:第一、它是宏观指标体系的基础国家宏观统计指标体系与部门统计指标体系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它们的立足点不同,反...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朱明秀  
知识经济条件下,股东、员工、顾客三个利益主体的满意度和感知价值成为企业价值的关键驱动因素。企业业绩评价应突出价值创造过程,关注价值驱动因素。三维价值驱动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由目标层指标和驱动层指标组成,目标层指标为企业价值,驱动层指标包含股东维度的评价指标、员工维度的评价指标和顾客维度的评价指标。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焦瑞进  
社会的进步,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税务遵从。借鉴人体健康理念,企业税务遵从的社会责任问题,就是企业涉税健康问题。如何就涉税问题对企业进行体检,是一个新兴课题,本文就如何建立企业涉税健康指标体系,从企业组织机能、运营系统、企业文化等主要方面提出了主体框架、指标采集途径及测评技术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