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872)
- 2023(20371)
- 2022(17602)
- 2021(16534)
- 2020(14006)
- 2019(32473)
- 2018(32004)
- 2017(61004)
- 2016(33456)
- 2015(37971)
- 2014(37669)
- 2013(37047)
- 2012(34034)
- 2011(30675)
- 2010(30782)
- 2009(28507)
- 2008(27752)
- 2007(24402)
- 2006(20913)
- 2005(18305)
- 学科
- 济(133994)
- 经济(133850)
- 管理(95032)
- 业(89160)
- 企(73694)
- 企业(73694)
- 方法(64695)
- 数学(56932)
- 数学方法(56068)
- 中国(36320)
- 农(35874)
- 财(34368)
- 学(29329)
- 业经(28650)
- 贸(26266)
- 贸易(26252)
- 易(25499)
- 地方(25318)
- 农业(23822)
- 制(23679)
- 理论(22547)
- 务(22077)
- 财务(21981)
- 财务管理(21930)
- 环境(21823)
- 和(21256)
- 企业财务(20733)
- 银(19998)
- 银行(19939)
- 技术(19770)
- 机构
- 大学(472751)
- 学院(472637)
- 济(188793)
- 经济(184763)
- 管理(183683)
- 理学(159626)
- 研究(157877)
- 理学院(157839)
- 管理学(154620)
- 管理学院(153791)
- 中国(118198)
- 京(100633)
- 科学(99632)
- 财(85143)
- 所(79605)
- 农(77754)
- 研究所(72827)
- 中心(72123)
- 业大(71857)
- 财经(69057)
- 江(67729)
- 北京(63619)
- 经(62789)
- 范(62213)
- 师范(61584)
- 农业(61304)
- 院(57604)
- 经济学(57367)
- 州(54820)
- 经济学院(51867)
- 基金
- 项目(324025)
- 科学(254061)
- 基金(234892)
- 研究(233549)
- 家(205664)
- 国家(204016)
- 科学基金(174814)
- 社会(145845)
- 社会科(138212)
- 社会科学(138175)
- 省(126302)
- 基金项目(123724)
- 自然(115559)
- 自然科(112910)
- 自然科学(112880)
- 自然科学基金(110833)
- 教育(109099)
- 划(106903)
- 资助(98649)
- 编号(95416)
- 成果(76861)
- 重点(72956)
- 部(71281)
- 发(68504)
- 创(66772)
- 课题(66003)
- 科研(62582)
- 创新(62341)
- 教育部(61014)
- 大学(60721)
- 期刊
- 济(199528)
- 经济(199528)
- 研究(133587)
- 中国(86775)
- 学报(76713)
- 农(69818)
- 科学(69670)
- 管理(65419)
- 财(65261)
- 大学(57704)
- 学学(54284)
- 教育(52777)
- 农业(48347)
- 技术(42628)
- 融(37753)
- 金融(37753)
- 经济研究(33432)
- 业经(32853)
- 财经(32842)
- 经(28116)
- 业(26375)
- 问题(25850)
- 图书(24027)
- 统计(23963)
- 技术经济(22985)
- 版(22580)
- 科技(21763)
- 贸(21622)
- 策(21608)
- 理论(21197)
共检索到6790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品杰 王梁洪 王绵斌
基于1997—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Moran’s I统计量和空间杜宾(SDM)计量模型,对碳排放约束下电力需求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果:Moran’s I统计结果发现电力需求量在地理空间上具有显著的空间关联性和地理集聚特征;模型估计结果发现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对电力需求量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通过溢出效应使其他省份电力需求上升。而分地区模型估计结果表明该影响具有地理差异性;经济和城市化对电力需求量具有显著的推动效果,其溢出效应也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另外,经济发展与电力需求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倒"U"型非线性关系。因此,国家实施碳排放减排措施应该考虑空间关联和地理差异性,同时应加速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以在实现CO2减排目标的同时保障电力的正常供应,为经济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仇伟杰
电力需求的发展规律特性对于电力系统规划以及电力市场的发展都是较为重要的因素。本文以状态空间模型与Kalman滤波技术为基础,发电量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中国电力需求的自身变化规律,以此为基础预测了未来5年中国电力需求增长状况;本文的研究对中国的电力工业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乔岳 周利华
本文在回顾国内对电网的实证研究和随机前沿模型发展的基础上,分别运用了随机前沿分析的五个相关模型,即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混合模型、真实随机效应模型和调整后的随机效应模型,基于1994~2008年我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我国省际电网的效率进行了测度。从模型的估计结果发现,虽然电网具有行政垄断因素,但其自然垄断特征仍非常明显,网络规模对产出的影响十分显著。时间虚拟变量的变化说明2002年的电网改革是富有成效的,但对效率的测度则显示我国电力传输网络的效率依然十分低下,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关键词:
电网 网络产业 效率 随机前沿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金超 向思徽
随着“30·60”目标的提出,以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要求,电力行业碳排放的溢出效应和反馈效应在区域间碳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重新计算电力行业碳排放,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2002—2019年中国电力碳排放的空间相关性,以及驱动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空间面板分析和内生性检验结果表明:人口数量、人均用电量和产业结构均对电力碳排放有显著正向影响,经济发展存在“以邻为壑”现象,电力碳排放的空间聚集效应正在减弱。因此,控制电力碳排放,应考虑周边省市的空间溢出效应,加强区域联防联控,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金超 向思徽
随着“30·60”目标的提出,以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要求,电力行业碳排放的溢出效应和反馈效应在区域间碳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重新计算电力行业碳排放,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2002—2019年中国电力碳排放的空间相关性,以及驱动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空间面板分析和内生性检验结果表明:人口数量、人均用电量和产业结构均对电力碳排放有显著正向影响,经济发展存在“以邻为壑”现象,电力碳排放的空间聚集效应正在减弱。因此,控制电力碳排放,应考虑周边省市的空间溢出效应,加强区域联防联控,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史丹 冯永晟
电力需求分析是支撑电力发展与改革事业的基本理论依据,然而,电力需求的特殊性增加了这一领域研究的难度。本文利用动态局部调整模型和动态面板估计方法,以2003—2013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深入分析了基于全国和区域视角的中国电力需求特征。本文发现,忽略电力需求的引致性、电力商品属性的多维性和电力技术的通用目的技术特性将使模型设定和研究结论产生偏误。通过建立动态局部调整模型、筛选关键控制变量和解决内生性问题,本文强调了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因素对电力需求的重要影响,工业化、城镇化、非公经济占比提高、城乡差距缩小都是促进长期电力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而电力市场化改革和经济对外开放则是促进可持续和绿色化...
关键词:
电力需求 技术特性 经济结构 区域差异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强 王洪川 胡鞍钢
本研究基于中国1990—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由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组成的多元分析框架,检验了中国东西部的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作者根据新古典主义的生产函数,选择资本和劳动力变量来处理因遗漏变量造成的回归误差。研究发现,东西部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既存在差异,又总体趋同:在充分考虑了资本和劳动力的影响后,从全国看,东西部均存在从经济增长到电力消费的短期因果关系;长期因果关系上,东西部存在差异,东部存在从电力消费到经济增长的长期因果,西部存在二者间的双向长期因果;长期来看,资本、劳动力和电力消费之间在影响经济增长方面具有彼此替代的作用。本文的发现表明,适度放缓经济增长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奕 倪勤
基于1996—2008年中国各地区面板数据,首先计算了碳强度,通过Moran I指数的计算和检验发现,我国各地区的碳强度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即临近地区的碳强度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然后利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分析了FDI对碳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FDI能有效地降低我国各地区的碳强度;最后,结合其它一些影响碳强度的指标对计量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碳强度 外商直接投资 空间面板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静 徐月清
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对我国省域碳排放分别从全国层面及东、中、西三大区域层面进行空间计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全国省域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各省份碳排放对相邻省分的碳排放具有溢出效应;区域层面上,我国东、西部省域碳排放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而中部地区存在负向的空间相关性;人均GDP、人口规模、能源强度对我国三大区域碳排放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影响强度有所不同;产业结构对东部地区碳排放有显著影响,但对中、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能源消费结构对中、西部地区碳排放有显著影响,但对东部地区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碳排放 三大区域 空间自相关 空间计量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马大来 武文丽 董子铭
基于至强有效前沿的最小距离法,本文对我国1998-2012年各省的工业碳排放绩效进行了测度,并实证考察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工业碳排放绩效高的省份大多数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而中西部省份的工业碳排放绩效则普遍较低;聚类结果表明,各省工业碳排放量的偏态性明显要强于工业碳排放绩效,并且两者呈非对应性的关系;工业碳排放绩效的核密度曲线不仅呈现出典型的"单峰"形态,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表现出向右移动的动态演进过程;区域工业碳排放绩效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工业规模、工业产权结构、技术研发、人力资本和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对工业碳排放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重工业比重提升和工业能源消费结构与工业碳排放绩效则呈负相关。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牛鸿蕾 江可申
利用1997—201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基于STIRPAT的扩展形式,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碳排放效应。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将空间自相关性纳入传统模型中,并且未采用简单的三次产业划分法描述产业结构,而是将生产部门细分为五类行业。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存在空间维度上的依赖性和异质性,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受经济规律和发展实际的限制,这影响了减排效果的发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但工业发展的高能耗、高污染特征仍非常明显,农业和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与二氧化碳排放量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马大来 武文丽 董子铭
基于至强有效前沿的最小距离法,本文对我国1998-2012年各省的工业碳排放绩效进行了测度,并实证考察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工业碳排放绩效高的省份大多数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而中西部省份的工业碳排放绩效则普遍较低;聚类结果表明,各省工业碳排放量的偏态性明显要强于工业碳排放绩效,并且两者呈非对应性的关系;工业碳排放绩效的核密度曲线不仅呈现出典型的"单峰"形态,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表现出向右移动的动态演进过程;区域工业碳排放绩效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工业规模、工业产权结构、技术研发、人力资本和外商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畅 高铁梅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电力消费需求快速下降,而宏观经济却保持正增长,这一现象使人们怀疑数据的真实性。本文使用景气分析方法建立了电力行业景气指数,分析了2000年以来电力行业的周期波动特征,并使用月度数据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影响电力行业波动的长期经济因素和短期动态调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电力行业景气与宏观经济波动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但波动幅度不同;工业经济增长、高耗电行业结构、库存及电力需求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工业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重型化是影响电力需求的最重要因素,库存与电力需求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从金融危机时期电力行业波动的谷底来看,工业经济下滑和高耗电行业结构变化是...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李科
大多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实证研究隐含地假定各地区具有相同的环境与收入的关系模式,这种假定抹灭了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性。本文运用动态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分析了中国1995-2009年30个省份产业结构对EKC曲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存在EKC曲线,但该曲线会因高技术产业占工业产值比重的不同而发生非线性变化,当该比重值高于10.975%时,碳排放的转折点将大幅下降,因此提高产业结构的高端化水平是实现碳减排的有效途径;某些中西部省份的产业结构调整趋势不利于碳减排。此外,中国的碳排放模式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性,发展低碳环保的居民消费方式是中国未来实现可持续性碳减排的重点。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碳排放 动态面板 非线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