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13)
- 2023(7532)
- 2022(6248)
- 2021(5812)
- 2020(4669)
- 2019(10381)
- 2018(10359)
- 2017(21220)
- 2016(11598)
- 2015(12692)
- 2014(12607)
- 2013(12736)
- 2012(11935)
- 2011(11056)
- 2010(11315)
- 2009(10215)
- 2008(10070)
- 2007(9495)
- 2006(8829)
- 2005(7905)
- 学科
- 济(49795)
- 经济(49752)
- 业(47709)
- 农(45516)
- 管理(35014)
- 农业(30042)
- 企(27025)
- 企业(27025)
- 业经(15776)
- 方法(14593)
- 制(14179)
- 策(13440)
- 数学(12866)
- 中国(12806)
- 数学方法(12690)
- 环境(12517)
- 财(12163)
- 贸(11322)
- 贸易(11317)
- 地方(11173)
- 易(11137)
- 体(10558)
- 发(10182)
- 农业经济(10136)
- 及其(9784)
- 政策(9317)
- 划(9200)
- 村(9120)
- 农村(9114)
- 方针(8937)
- 机构
- 学院(166894)
- 大学(158747)
- 济(76835)
- 经济(75390)
- 管理(68601)
- 理学(58921)
- 理学院(58436)
- 管理学(57746)
- 管理学院(57424)
- 研究(56569)
- 农(46175)
- 中国(46127)
- 农业(34736)
- 财(33186)
- 京(32206)
- 科学(31370)
- 业大(29571)
- 所(28032)
- 中心(27425)
- 江(26736)
- 财经(25253)
- 研究所(24903)
- 经(22962)
- 经济管理(22256)
- 经济学(21027)
- 农业大学(20822)
- 州(20556)
- 范(19927)
- 北京(19864)
- 师范(19800)
- 基金
- 项目(105641)
- 科学(84453)
- 研究(82653)
- 基金(76975)
- 家(65459)
- 国家(64783)
- 科学基金(56155)
- 社会(53447)
- 社会科(50394)
- 社会科学(50384)
- 省(42628)
- 基金项目(40284)
- 编号(35759)
- 教育(35482)
- 自然(34395)
- 划(34251)
- 自然科(33549)
- 自然科学(33545)
- 自然科学基金(32976)
- 资助(30748)
- 成果(28113)
- 农(27606)
- 发(25326)
- 部(24327)
- 课题(23462)
- 重点(22995)
- 创(22135)
- 制(21930)
- 性(21900)
- 国家社会(21542)
共检索到2601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张冬梅 施国洪 姚冠新 徐静 戴盼倩
在碳排放约束情境下,研究生鲜农产品订购与保鲜策略。首先,度量订购与保鲜中的碳排放,构建碳排放约束下考虑保鲜的生鲜农产品订购模型,模型中以碳强度为减排衡量指标。其次,分析保鲜因子对碳排放量、最优服务率的影响,分别研究碳排放最小和碳强度最小的订购与保鲜策略,证明碳强度最小时最优订购与保鲜策略的唯一存在性,得出实现生鲜农产品零售企业碳强度最小的条件。最后,通过算例验证模型与理论的有效性,探讨变质率、碳价和碳限额对订购与保鲜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限额确定时,提高碳价后碳强度增大,订购周期缩短;当碳价确定时,碳强度随碳限额的增加而降低,但碳强度变化不影响保鲜策略。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柏庆国 吕珊 徐健腾
为了研究需求信息缺失和低碳减排下的生鲜品企业运营决策问题,基于单周期随机库存系统,分别建立受碳限额与交易政策规制和无碳约束的分布式鲁棒优化模型,通过极大极小期望利润准则和最优化方法求解出两种情形下生鲜品的最优订购量,并运用数值算例检验需求随机因子的标准差系数和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对生鲜品订购量、利润和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存在唯一的最优库存因子使得生鲜品企业在最坏分布下的期望利润取得最大;与不受碳政策规制情形相比,生鲜品企业在碳限额与交易政策下能够实现高利润和低排放;需求信息缺失对生鲜品企业在碳限额与交易政策下期望利润的影响小于不受碳政策规制情形。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聂凯 谢丹凤 余曼
随着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农产品的生鲜度,农产品质量逐渐成为影响生鲜农产品需求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消费者感知视角,通过构造生鲜农产品质量-价格-需求函数而建立零售商的利润函数,本文分析了零售商一次降价和多次降价情形下的最优订货策略和定价策略,获得了使零售商利润最大化的最优价格折扣和最优订货量,发现最优价格折扣在很大程度上受产品初始价格与感知质量弹性的影响。因此,在一次降价和多次降价情形下,不同感知质量弹性的生鲜农产品应制定不同的最优定价折扣和最优订货量。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曹武军 樊苗
基于收益共享和损耗共担的策略,考虑价值损耗,引入期权机制,对农超对接中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问题进行研究,引入的期权契约不仅实现了供应链的协调,并且其定价参数与价值损耗相关,最后根据生鲜农产品的特征,通过数例分析对结果进行了验证。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梁喜 何荣双
本文在供应商和零售商组成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系统中构建了单渠道、供应商开通直销渠道和零售商开通直销渠道3种渠道结构,以零售商为Stackelberg领导者,针对生鲜农产品在价值损耗和消费者需求等方面进行特征分析,重点探讨了市场偏好、生鲜农产品价值衰减系数和有效价值期3个参数对生鲜农产品在双渠道供应链决策中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价值衰减系数增大、有效价值期缩短,批发价格、直销价格和线下价格都会降低;零售商开通直销渠道并不会影响供应商的批发价格决策;当供应商开通直销渠道时,零售商的线下价格随着网络直销市场占有率的提高而提高,供应商的直销价格随着网络直销市场占有率的提高而提高;当开通直销渠道时,总利润会随着直销市场占有率的提高而先减少后增多。
关键词:
生鲜农产品 价值衰减 渠道选择 定价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琪
文章把易变质品库存模型运用到生鲜农产品最优订货量的研究中,通过需求关于时间变化的时变函数来描述需求随着时间推移的改变轨迹,借助于扩展的易变质商品库存模型求解同时考虑变质率和时间因素下的最优订货周期和最优订货量,并提出超市应对生鲜农产品损耗时制定如何提高收益的建议。
关键词:
生鲜农产品 变质率 订货策略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汤巧玲 倪冠群
现货销售模式下,考虑消费者追求生鲜农产品新鲜度和热度的行为,构建感知新鲜度随时间变化的时变需求函数;预售模式下考虑消费者具有等待敏感特性来刻画对商家决策的影响,构建两种模式下生鲜农产品的订货模型,并分析最优订货周期和订货量。研究发现:过高的库存成本且消费者感知现货新鲜度和热度降低时,需减少订货周期和订货量;消费者对等待时间越敏感,预售周期缩短。两种模式对比发现,在一定条件下预售的收益率大于现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孔祥坤
本文沿循了"生鲜农产品品牌营销现状及问题-生鲜农产品品牌营销主要模式-生鲜农产品品牌营销路径选择"的逻辑,对"互联网+"背景下生鲜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展开探析,认为生鲜农产品的品牌营销路径选择要从定位-传播-创新的角度出发,可以借力生鲜电商平台建立品牌载体和依托,积极拓展网络营销渠道,实施多元化的品牌营销组合策略。
关键词:
互联网+ 生鲜农产品 品牌营销 路径选择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戴菲 徐燕
随着零售行业的竞争加剧,传统零售模式受到巨大冲击,以线上线下物流相融合的新零售模式应运而生,为生鲜农产品电商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尽管新零售模式下生鲜农产品电商竞争优势明显,但其在冷链物流、产品质量标准及消费者购物体验等环节仍然存在问题。在对生鲜农产品电商发展现状、竞争优势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加强生鲜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建设、提高用户场景化消费体验等优化策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秀燕 张宇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重塑了生鲜农产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并加快了对生鲜农产品零售业态结构的升级与改造。由此,生鲜农产品的流通变革势在必行,流通体系的优化进程正在加速。本文以PEST理论为框架分析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变革的有利条件与当前流通困局,针对性地提出破解困局的改进策略,旨在突破流通瓶颈、谋求创新发展,从而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乡村振兴,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姚冠新 戴盼倩 徐静 张冬梅
物流服务商的保鲜能力及努力水平影响生鲜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新鲜度损耗,进而影响销售,且这两者均为物流服务商私有信息。为此,基于客户企业角度研究了此双重信息不对称情形下生鲜农产品物流外包的保鲜激励问题。主要是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建立了以线性分成契约为基础,物流服务商保鲜能力为连续类型的激励模型,并运用最优化原理求解得到最优激励机制参数。结果表明:机制激励有效;机制具有TPLSP的风险态度影响其收益、高端不扭曲、TPLSP保鲜能力越强"议价"能力越强且更努力等特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志娟
当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管理仍处于总体水平较低的低级发展阶段,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本文在分析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探讨供应链管理瓶颈的根源,并充分结合构建新型生鲜农产品供需协调机制的原理,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牛鞭效应 协调机制 补贴机制 管理瓶颈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陈军 但斌
针对生鲜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严重损耗的实际问题,秉承精加工服务提供商对生鲜农产品进行精加工后再统一配送到超市的运作思想,建立了努力水平影响损耗的生鲜农产品库存模型。据此研究了努力控制流通损耗的生鲜农产品订货策略。结论表明,零售商和分销商合作控制损耗时,分销商付出低努力比零售商独自付出高努力的单位损耗更小,而单位总利润更大,有助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达成协调。
关键词:
生鲜农产品 流通损耗 努力水平 订货策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尚延超
生鲜农产品生产供给的"小农经济""地域分散性"和农产品需求的"高度碎片化""口味多元化"等特征,形成了多级采购分销、小批量交易对手为主的传统生鲜农产品流通体系。传统生鲜农产品流通体系以传统农贸市场流通业为主,流通成本较高,环节冗长繁杂,流通效率低下。而将"社区团购"概念应用在生鲜农产品流通供应链环节中,通过"线上+线下"新零售多渠道渗透,健全生鲜农产品统一质量安全标准和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完善社群数据标签化管理,追踪用户行为、偏好及消费趋势,可以有效降低信息沟通成本,提升沟通效率和流通效率,促进供给需求资源的有效配置,在精准绘制客户画像和数据分析基础上推动"以销定产""实时匹配农产品供给与需求"。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磊 王娜 盛丽颖
近年来,生鲜农产品"卖难买贵"事件频发,农户和市民双双受损,解析其中缘由、探寻纾困之策对破除农产品上行困境、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民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批发市场主导模式下生鲜农产品产业链条为主线,剖析生鲜农产品各环节交易价格形成的过程,从中间商购销行为、经济动机角度解释生鲜农产品"卖难"与"买贵"同现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在农产品滞销情况下,由于露天市场的整治、电商对农产品的渗透率不高以及合作社发展不成熟等原因,农产品更多依赖于农产品批发商进城销售,然而农产品过剩时的批发商会采取谨慎的风险规避行为,减少收购量、抬高批发价格的这种行为动机加剧了滞销事态,成为农产品"卖难"的重要推手。而"最后一公里"存在的各项加价及零售摊贩赚取的用于维系生计的经营利润是终端零售价格大幅下降的重要阻力,最终形成"卖难"与"买贵"并存的窘境。可见,生鲜农产品流通中无论是批发商的避险减量收购,还是零售商的高幅加价售卖,其行为决策都符合理性经济人的逻辑,是利益权衡之下的无奈选择。实际上,中间商购销行为出现的偏颇只是引起"卖难买贵"的一隅,从深层次观察,"卖难买贵"呈现出的农产品供给脆弱性是多种问题倒逼下的结果。解决生鲜农产品"卖难买贵"难题,应搭建生鲜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销对接功能,促进农产品批发主体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构建公益性农产品流通体系,完善农产品市场供应应急预案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