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42)
2023(12768)
2022(11155)
2021(10142)
2020(8357)
2019(19218)
2018(19251)
2017(37438)
2016(20120)
2015(22436)
2014(22505)
2013(22424)
2012(20809)
2011(18916)
2010(18833)
2009(17161)
2008(16158)
2007(14115)
2006(12567)
2005(11037)
作者
(58890)
(48886)
(48662)
(46315)
(31060)
(23383)
(21985)
(19290)
(18569)
(17334)
(16586)
(16585)
(15477)
(15368)
(15025)
(14893)
(14581)
(14352)
(14008)
(13776)
(12119)
(12053)
(11680)
(11116)
(11040)
(10772)
(10608)
(10476)
(9826)
(9468)
学科
(103271)
经济(103183)
管理(59425)
(52878)
(43605)
企业(43605)
方法(40993)
数学(35899)
数学方法(35558)
地方(24534)
中国(22282)
(21734)
(21436)
业经(20061)
(19843)
环境(18177)
地方经济(15195)
农业(15017)
(14702)
(14184)
(14033)
贸易(14024)
(13458)
理论(13425)
(13220)
(12520)
金融(12518)
技术(12358)
(12216)
财务(12156)
机构
大学(293643)
学院(291558)
(126732)
经济(124235)
管理(117518)
理学(102290)
理学院(101164)
研究(101086)
管理学(99554)
管理学院(99048)
中国(72645)
(62124)
科学(61573)
(53431)
(50500)
研究所(46229)
中心(44345)
财经(43738)
(43726)
业大(42683)
(40559)
(39667)
北京(39325)
经济学(38808)
(37959)
师范(37662)
(36457)
经济学院(34686)
农业(34075)
(33243)
基金
项目(202234)
科学(159480)
研究(147869)
基金(147734)
(128296)
国家(127311)
科学基金(109649)
社会(94588)
社会科(89738)
社会科学(89711)
基金项目(79271)
(78237)
自然(70885)
自然科(69188)
自然科学(69177)
自然科学基金(67919)
教育(66135)
(65635)
资助(60530)
编号(59402)
成果(47142)
重点(45030)
(44471)
(44325)
(41677)
课题(40265)
创新(38955)
国家社会(38926)
科研(38382)
教育部(38312)
期刊
(141044)
经济(141044)
研究(89040)
中国(49398)
学报(44286)
管理(43351)
科学(42097)
(39217)
(38291)
大学(33503)
学学(31715)
农业(27598)
教育(27404)
技术(25240)
经济研究(23382)
(22612)
金融(22612)
财经(21566)
业经(21054)
(18491)
问题(17928)
技术经济(16014)
图书(14517)
理论(14439)
科技(13893)
(13747)
现代(13487)
资源(13487)
实践(12994)
(12994)
共检索到4221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满凤  谢晗进  
文章基于环境DEA技术,测算了2000—2014年有碳排放约束和无碳排放约束下中国区域经济集聚效率,检验了集聚效率的趋同性,分析了影响集聚效率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有碳排放约束下的聚集效率高于无碳排放约束下的聚集效率,说明实施碳排放政策对提高经济聚集效率具有促进作用;我国各地区的经济集聚效率有趋于各自稳定水平的趋势。在影响聚集效率的因素中,对外开放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和区域技术创新对集聚效率的提升有正向作用,而财政支出占比、产业结构、能源消费强度和城市化率对集聚效率有负向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满凤  谢晗进  
文章基于环境DEA技术,测算了2000—2014年有碳排放约束和无碳排放约束下中国区域经济集聚效率,检验了集聚效率的趋同性,分析了影响集聚效率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有碳排放约束下的聚集效率高于无碳排放约束下的聚集效率,说明实施碳排放政策对提高经济聚集效率具有促进作用;我国各地区的经济集聚效率有趋于各自稳定水平的趋势。在影响聚集效率的因素中,对外开放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和区域技术创新对集聚效率的提升有正向作用,而财政支出占比、产业结构、能源消费强度和城市化率对集聚效率有负向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满凤  谢晗进  
首先分别用Herfindahl指数、Gini指数、地理集中度指数测度了我国省级区域的经济集聚度水平与污染集聚度水平,通过空间相关性检验,证明了经济集聚度与污染集聚度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即经济的集聚加速了污染的集聚,并且污染的集聚态势趋同于经济的集聚态势。其次,应用空间误差模型分析了影响污染集聚的因素。经济集聚是引起污染集聚的首要决定因素,能源消费、城镇化进程、外商直接投资都会显著促进污染的集聚;技术创新则会显著降低污染的集聚;产业结构对污染集聚的作用不显著;人口的集聚性高则未必会引起污染的集聚性高,如我国的上海和北京等发达城市,尽管人口密度很大,但是由于污染处理及时得力,并没有引起污染的迅速集聚。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能  王艳  王群伟  
从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将集聚动态外部性纳入碳生产率空间趋同的分析框架中。研究发现:碳生产率在邻近地域上有明显的连续性和粘滞性,且呈现强局部集聚特征。不论长期还是短期,我国低碳生产率均存在着空间条件β趋同,且存在着显著的俱乐部趋同效应。东部省区显著受惠于邻近省区的正外部性,均向高值收敛,中西部省区显著受到邻近省区的负外部性影响,均向低值收敛。其中,集聚动态外部性是改善碳生产率和实现碳生产率趋同的重要机制。不同集聚程度下不同的集聚形式对应于不同的碳生产率,随着集聚程度的提高,专业化集聚减排效应递减的同时多样化集聚减排效应递增。而且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的减排效应是可以同时存在的,这取决于适宜的集聚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朱选功  
文章研究了河南省各地区的经济趋同现象 ,并运用经济趋同和产业集聚理论对形成经济趋同的因素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结论是 :河南省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趋同俱乐部 :郑州和洛阳 ;商丘、信阳、周口和驻马店以及其他地区 ;河南省的投资要发挥最大的经济效应必须根据各地区的推动产业来投资 ;各地区要想加快经济发展 ,形成本地区的推动产业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和扩大市场开放程度是必由之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殷克东  郑义  
文章基于1978~2013年我国各省市实际人均GDP数据,运用Ender&Lee(2012)提出的傅里叶单位根检验,考察了我国各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俱乐部趋同问题。结果表明:我国三大区域组存在不同程度的俱乐部趋同现象,其中,区域组Ⅰ和区域组Ⅲ表现出较高程度的俱乐部趋同,而区域组Ⅱ趋同程度最低;傅里叶单位根检验相对于传统的单位根检验方法而言,在俱乐部趋同实证研究方面表现出更高的效力。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娟  张克中  
本文在分析1996~2010年中国28个省区碳排放增长差异的基础上,系统检验了人均碳排放及碳排放强度的敛散性。同时,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两者增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单位根检验的结果表明,无论是人均碳排放还是碳排放强度均存在随机趋同;(2)不同省区之间的人均碳排放存在条件趋同,其收敛速度约为3%,半衰期大约23年;省区间排放差距的关键因素是工业化进程与贸易开放度;碳排放强度存在绝对趋同,其收敛速度大约6%,半衰期约为12年;(3)人均碳排放增长率与人均GDP增长率正相关,存在规模效应;与人均GDP存在正相关关系;碳排放强度增长率并不存在规模效应;人均GDP对碳排放强度增长率具...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天骄  薛领  
新经济地理发展下的异质性企业模型以生产率差异为基石,认为高生产率企业具有低边际生产成本,忽视了产品质量的垂直异质性。本文试图讨论地区生产效率和质量投入双重异质对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市场非对称情况下,单独提高质量投入比单独提高生产率更有优势,单独提高质量投入会随着运输成本的下降而增加市场份额,单独提高生产率则会在运输成本降到一定阈值后导致地区市场份额的削弱;此外,生产率和质量投入“两头兼顾”的方式虽然会增加地区市场份额,但是其所带来的集聚力会弱于单独提高质量投入的方式。总的来看,未来把握好地区的质量投入才是扩大地区产业集聚和空间分布情况的重要途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鸿武  
本文在对趋同的不同定义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采用我国各省1952~2004年人均实际GDP序列,运用综列数据单位根检验,从随机性趋同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地区内和地区间经济增长的趋同性。结果表明,从时间序列分析的角度来看,1952~2004年,我国各地区间不存在随机性趋同,但是,1952~2004年尤其是1978~2004年,我国部分区域存在俱乐部趋同的现象。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徐杰  朱承亮  
研究目标:测算资源环境约束下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通过构建基于产出角度的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经济效率,并采用Tobit模型分析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资源环境约束确实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效率的损失,VRS下平均效率损失超过20%;资源环境约束并未导致东部地区效率损失,而是效率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性对经济效率形成重要制约。研究创新:采用新的方法重新估计了资本和劳动投入,构建了基于产出角度的SBM-Undesirable模型,检验了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性对经济效率的制约效应。研究价值:正确认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环境代价,为政府制定相应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蔡昉  都阳  
西部开发战略要想取得成效 ,需要选择恰当的投资领域 ,使得西部地区获得经济增长速度趋同的机会。本文从经验上考察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中存在着俱乐部趋同以及条件趋同的现象 ,意味着在中西部地区存在着一系列不利于向东部发达地区趋同的因素 ,如人力资本禀赋稀缺、市场扭曲和开放程度不足。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含义在于创造条件使地区经济增长形成趋同的趋势 ,而投资的重点应该选择那些能够改进西部地区增长条件的领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伟丽  覃成林  邓冬林  
文章将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的研究对象细化到全国345个地区,并以俱乐部趋同的随机定义为基础,采用对较短时间序列单位根检验较为有效的Im-Pesaran-Shin方法,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我国的东部、中部和东北区域内的各地区经济增长存在俱乐部趋同,而西部以及全国的各地区经济增长不存在俱乐部趋同;区域间的经济差距不平稳,并没有缩小的趋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素丹  
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经济增长的集聚现象。区域经济发展不仅受区域内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相邻区域经济增长状况的影响。鉴于此,本文以河南省108个县域在2000-2015年的人均GDP为研究对象,并采用空间马尔科夫链的方法进行深入分析。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俞彤晖  
以中国1990—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分别采用面板门槛估计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考察了流通产业集聚、地区经济效率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第一,流通产业集聚与地区经济效率之间具有典型非线性关系,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阶段,流通产业集聚抑制地区经济效率提升,当经济发展水平跨越一定门槛值后,流通产业集聚开始对地区经济效率产生正向促进作用。第二,流通产业集聚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显著负向动态关联。第三,地区经济效率有助于改善城乡收入分配格局,且在流通产业聚集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施加影响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中介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荣海   张淼   刘一心  
前沿研究普遍关注工业集聚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或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而对流通产业集聚在畅通经济循环、促进地区经济效率提升方面的关注明显不足。本文基于当前产业数字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收集我国265个城市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流通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效率的影响,并通过引入数字化水平变量进一步考察影响上述关系的边界条件。研究发现:流通产业集聚与本地经济效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而对邻地经济效率的影响则始终表现为正向推动效应;此外,调节效应检验发现,数字化水平能够进一步强化流通产业集聚对经济效率的提升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