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66)
- 2023(17668)
- 2022(14937)
- 2021(13476)
- 2020(11591)
- 2019(26131)
- 2018(25972)
- 2017(50389)
- 2016(27317)
- 2015(30233)
- 2014(29881)
- 2013(29489)
- 2012(26827)
- 2011(23881)
- 2010(23864)
- 2009(22415)
- 2008(21850)
- 2007(19833)
- 2006(17207)
- 2005(15012)
- 学科
- 济(117263)
- 经济(117138)
- 业(102896)
- 管理(88010)
- 企(84672)
- 企业(84672)
- 方法(55312)
- 农(48729)
- 数学(46356)
- 数学方法(45805)
- 财(34732)
- 业经(33895)
- 农业(32154)
- 中国(27318)
- 务(24345)
- 财务(24295)
- 财务管理(24254)
- 企业财务(22983)
- 制(22371)
- 贸(21273)
- 贸易(21265)
- 易(20702)
- 地方(20697)
- 技术(20479)
- 学(20185)
- 和(19384)
- 环境(19196)
- 理论(18861)
- 划(18502)
- 策(18055)
- 机构
- 学院(389051)
- 大学(379667)
- 济(164080)
- 经济(161031)
- 管理(156339)
- 理学(135571)
- 理学院(134289)
- 管理学(132065)
- 管理学院(131363)
- 研究(120046)
- 中国(94102)
- 京(77072)
- 农(76467)
- 财(73856)
- 科学(73404)
- 业大(61647)
- 所(59494)
- 财经(59466)
- 农业(59328)
- 江(58744)
- 中心(58264)
- 经(53987)
- 研究所(53893)
- 经济学(49799)
- 北京(46767)
- 州(45969)
- 范(45843)
- 师范(45356)
- 经济学院(45329)
- 经济管理(43907)
- 基金
- 项目(262189)
- 科学(208369)
- 基金(192230)
- 研究(190897)
- 家(166545)
- 国家(165075)
- 科学基金(144008)
- 社会(123619)
- 社会科(117135)
- 社会科学(117098)
- 省(105395)
- 基金项目(102263)
- 自然(93467)
- 自然科(91389)
- 自然科学(91367)
- 自然科学基金(89775)
- 教育(87397)
- 划(86236)
- 资助(77808)
- 编号(77708)
- 成果(60023)
- 重点(58575)
- 部(57865)
- 发(57246)
- 创(57027)
- 创新(52819)
- 课题(51868)
- 国家社会(51252)
- 科研(50846)
- 业(50798)
- 期刊
- 济(180929)
- 经济(180929)
- 研究(103822)
- 农(74661)
- 中国(68653)
- 财(60163)
- 学报(57777)
- 管理(57740)
- 科学(55136)
- 农业(50475)
- 大学(44669)
- 学学(43011)
- 技术(35882)
- 业经(35707)
- 融(34836)
- 金融(34836)
- 教育(31745)
- 财经(29006)
- 经济研究(27720)
- 业(27140)
- 经(24997)
- 问题(24499)
- 技术经济(21584)
- 统计(19881)
- 版(19560)
- 商业(18783)
- 策(18636)
- 财会(18070)
- 世界(18014)
- 现代(17888)
共检索到5591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冉启英 王倍倍 周辉
采用2000—2014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SBM的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碳排放约束下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各区域的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并对其收敛性进行检验。研究发现:(1)2000—2014年全国及三大区域的碳排放约束下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5%、1.91%、0.43%和0.98%,相比无碳排放约束下的效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表明农业非期望产出的过度排放对农业能源利用造成了一定的效率损失;(2)考察期内,碳排放约束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程云鹤 齐晓安 汪克亮 杨力
在全要素框架下运用基于连续前沿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增长指数方法,估算了1987—2009年中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低碳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对中国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总体发展、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然后,利用核密度估计,对累积相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累积相对技术进步和累积相对效率改善做分布动态演进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整体的低碳全要素生产率趋于上升,但上升幅度逐渐减小;东、中、西三大区域的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差异,呈东高西低的增长格局;东、中部地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柴志贤
利用2001—2009年我国36个行业的面板数据,运用Matlab软件,分别测算了不考虑环境约束的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和考虑环境约束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高外资比重行业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相对更高;外资对行业传统生产率提高的促进作用较弱,而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和环境技术效率的提升具有高度显著的促进作用;外资企业资本有机构成对行业传统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环境管制显著抑制了工业传统生产率的提升,但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闵锐 李谷成
本文利用1978-2010年国内省域面板数据,在使用单元调查评估法计算各省份DMU粮食生产污染排放量的基础上,利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序列DEA技术,测度了中国粮食生产是否考虑环境因素两种情形下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研究结果表明,是否考虑环境污染成本对于测算结果有较大影响,这对于政策导向意义重大;两种情形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贡献有限,主要靠技术进步单独贡献,并同时存在技术进步与效率损失并存的现象,粮食增长成本与代价相对高昂;从经济增长、资源与环境的协调程度来看,国内东中西部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地区表现最优的同时,西部地区的粮食生产扮演了"双重恶化"与失衡的角色。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金春雨 王伟强
该文首先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2003~2013年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城市群环境约束下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情况进行了测算与分解,然后从增长源泉、影响因素及经济增长贡献三个方面对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城市群环境tFP变化的差异性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城市群环境tFP总体都呈增长趋势,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环境tFP增速依次递减,并且技术进步是推动各城市群tFP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效率低下是造成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tFP增速缓慢的根本原因。人均GrP和资本劳动比对京津冀、长三角以及珠三角城市群环境t...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鸣 宋洪远
使用1999—2010年的面板数据,计算了中国各省区的农业碳排放量,使用ML指数、空间Morans’I指数和三种收敛性模型深入分析了中国农业碳排放绩效的动态变化和空间聚集与收敛等问题。研究发现:第一,1999—2010年间中国农业碳排放绩效的ML值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存在区域间绩效发展状况不均衡的问题,例如东部绩效最高而中部最低。第二,在中国农业碳排放绩效中,起到最主要贡献作用的是技术进步,而效率变化的贡献度非常小,意味着技术进步可以提高农业碳排放绩效值。第三,中国农业碳排放绩效的ML指数值存在空间自相关关系(即空间聚集效应),而2000年以后这种空间自相关关系程度越来越弱。第四,中国农业碳排放绩效存在"俱乐部收敛"效应,表明各省区的农业碳排放绩效存在收敛性和趋同性。
[期刊] 预测
[作者]
尤建新 陈震 张玲红 马军杰
综合国内外文献,本文通过运用SML指数对我国1998~2009年省域连续性CO2排放绩效进行测算,进而对其区域空间差异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市CO2排放绩效总体上呈增长态势,主要是源于技术进步的贡献;影响因素方面,R&D人员、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对CO2排放绩效呈显著的正效应,能源强度、能源结构负效应显著,R&D强度影响不显著,存在间接调节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仇娟东
本文采用SML指数法测算了1998~2011年期间全国各地区的生产率指数和环境技术效率,进而在空间经济学框架下提出了经济关联、知识关联、规模收益和交通运输条件等可能引起效率集聚的因素,并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对这些因素的作用方向与方式作了实证检验。主要结论有:我国经济增长效率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集聚性;有限的技术效率是我国省域经济增长效率提升中的"短板";中、西部地区具有以规模扩张为主要方向的粗放增长方式;经济关联、交通运输条件及产业结构等因素成为提升技术效率的"切入点";FDI和资本密集型禀赋结构在经济增长效率提升中的作用具有"两面性";我国省域经济增长效率表现出一定的趋同和溢出现象。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仇娟东
本文采用SML指数法测算了1998~2011年期间全国各地区的生产率指数和环境技术效率,进而在空间经济学框架下提出了经济关联、知识关联、规模收益和交通运输条件等可能引起效率集聚的因素,并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对这些因素的作用方向与方式作了实证检验。主要结论有:我国经济增长效率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集聚性;有限的技术效率是我国省域经济增长效率提升中的"短板";中、西部地区具有以规模扩张为主要方向的粗放增长方式;经济关联、交通运输条件及产业结构等因素成为提升技术效率的"切入点";FDI和资本密集型禀赋结构在经济增长效率提升中的作用具有"两面性";我国省域经济增长效率表现出一定的趋同和溢出现象。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俊 邵汉华
本文引入考虑了"坏"产出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算了1998~2007年地区工业考虑了环境因素情况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研究发现,忽略环境因素会高估我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是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来源;西部地区工业化过程中存在较严重的资源浪费与生态环境破坏,东部地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工业向"又好又快"方向发展;人均GDP、资本劳动比、外商直接投资对考虑环境因素的生产率增长水平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齐亚伟 陶长琪
本文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测算了2000-2009年我国各省市的环境效率及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状况,将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解为纯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动、规模效率变动和技术规模变动等4个因素,并与当期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及未考虑非期望产出时Malmquist指数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无效率普遍存在,且在省际间的分布差异较大;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省际差异都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和技术规模变动,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则出现不同程度地恶化;如不考虑非期望产出,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增长显著地低于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段海啸
本文首先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对长三角的环境效率进行测度,发现导致环境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污染物排放。在此基础上,用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度了长三角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结果显示长三角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的城市为无锡、绍兴和南通,样本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在无约束条件下均低于在资源环境约束下测算出的值,主要原因是生产效率的提升。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林 冉光和 蓝震森
针对传统ML指数不具有传递性特征并且面临潜在线性规划无解的问题,将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引入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框架中,并利用中国31个省市1993—2013年的面板数据测算了碳排放约束条件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其分解。研究表明:是否考虑农业碳排放因素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产生较大影响,忽略碳排放约束会高估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结果可能导致政策偏误;在碳排放约束条件下,中国农业发展普遍存在效率恶化与技术进步并存的局面,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技术进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岳会 于法稳
棉花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棉花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本文将农膜使用量作为一种非期望产出,测算了中国棉花2004-2018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变化指数。研究发现:中国棉花农膜使用量持续增加,农膜成为土壤污染要素,阻碍产出增长,且西北内陆棉区比长江、黄河棉区更加明显。在不考虑非期望产出下中国棉花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速被高估,非期望产出阻碍棉花全要素生产率增长。GTFP与TFP存在明显差异,非期望产出对中国棉花GTFP指数的负影响净效应显著,拉低了GTFP值,对GTFP与GTech影响分别为-0.076和-0.072。从成本利润率、产业结构、贸易依存度、贸易条件分析了对棉花GTFP的影响,影响效果分别为1.24%、0.02%、-0.05%、-0.02%,以此给出提升中国棉花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岳会 于法稳
棉花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棉花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本文将农膜使用量作为一种非期望产出,测算了中国棉花2004-2018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变化指数。研究发现:中国棉花农膜使用量持续增加,农膜成为土壤污染要素,阻碍产出增长,且西北内陆棉区比长江、黄河棉区更加明显。在不考虑非期望产出下,中国棉花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速被高估,非期望产出阻碍棉花全要素生产率增长。GTFP与TFP存在明显差异,非期望产出对中国棉花GTFP指数的负影响净效应显著,拉低了GTFP值,对GTFP与GTech影响分别为-0.076和-0.072。从成本利润率、产业结构、贸易依存度、贸易条件分析了对棉花GTFP的影响,影响效果分别为1.24%、0.02%、-0.05%、-0.02%,以此给出提升中国棉花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碳排放约束下中国农业能源效率及其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我国中部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分解方法
碳排放约束下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测度与分解——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ML指数
环境约束下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收敛分析
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典型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基于DDF-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的分析
中国省域农业碳排放:测算、效率变动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与Tobit模型运用
碳排放约束下我国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省域全要素碳排放绩效比较研究——基于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
基于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的中国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评价
碳排放约束下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