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57)
- 2023(5692)
- 2022(4434)
- 2021(3939)
- 2020(2921)
- 2019(6420)
- 2018(6339)
- 2017(12242)
- 2016(6714)
- 2015(7395)
- 2014(7294)
- 2013(7259)
- 2012(6881)
- 2011(6051)
- 2010(5811)
- 2009(4642)
- 2008(4285)
- 2007(3729)
- 2006(3154)
- 2005(2636)
- 学科
- 济(27327)
- 经济(27309)
- 管理(18222)
- 业(13830)
- 环境(11192)
- 农(10298)
- 方法(9757)
- 地方(9226)
- 企(9070)
- 企业(9070)
- 数学(9001)
- 数学方法(8919)
- 中国(7448)
- 学(7401)
- 农业(7269)
- 业经(6501)
- 划(5424)
- 资源(5318)
- 制(5122)
- 银(4837)
- 银行(4830)
- 财(4683)
- 行(4666)
- 和(4578)
- 规划(4420)
- 融(4325)
- 金融(4323)
- 环境规划(4304)
- 生态(4301)
- 发(4264)
- 机构
- 学院(88433)
- 大学(85142)
- 济(36063)
- 经济(35230)
- 管理(33510)
- 研究(31777)
- 理学(28853)
- 理学院(28539)
- 管理学(28056)
- 管理学院(27915)
- 中国(24241)
- 科学(20830)
- 农(17387)
- 京(17313)
- 所(15892)
- 中心(15595)
- 业大(15303)
- 财(15177)
- 研究所(14681)
- 江(14651)
- 农业(13499)
- 省(12688)
- 范(12611)
- 师范(12478)
- 院(12210)
- 财经(12044)
- 州(11050)
- 经(10945)
- 经济学(10612)
- 北京(10289)
- 基金
- 项目(66591)
- 科学(53080)
- 研究(49429)
- 基金(47400)
- 家(41605)
- 国家(41266)
- 科学基金(35362)
- 社会(31290)
- 省(30098)
- 社会科(29622)
- 社会科学(29613)
- 基金项目(25887)
- 划(23485)
- 自然(22752)
- 自然科(22149)
- 自然科学(22145)
- 教育(21706)
- 自然科学基金(21691)
- 编号(20335)
- 资助(17597)
- 发(16852)
- 重点(15717)
- 成果(14807)
- 课题(14459)
- 部(14068)
- 创(14046)
- 发展(13443)
- 创新(13218)
- 展(13194)
- 科研(12898)
共检索到1293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黄少鹏 郑涛
工业化发展初期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以安徽省为例,通过碳排放量的计算,分析碳排放的总体趋势、行业特征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领域;通过对经济发展、能源需求和碳排放的预测,分析减排的形势和压力;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测算经济规模、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联度。安徽省应当从基本省情和工业化阶段性特征出发,发展低碳经济,积极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关键词:
碳排放 低碳经济 发展路径 安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俊文 张钰玲
基于Tapio模型考察各省份碳排放脱钩情况,依据脱钩弹性系数、碳强度构建分类准则对各省份进行类型划分,进一步采用STIRPAT模型识别不同类型省域碳排放的驱动因素,探寻不同类型省域碳减排路径。实证结果表明,对于北京、上海、浙江等类型Ⅰ省域,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是有效的减排途径;对于湖南、湖北、江西等类型Ⅱ省域,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镇化质量是减少碳排放的关键;云南和福建需重点优化产业结构;对于山西和新疆两省区,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是关键;宁夏和内蒙古减排空间较大,需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降低碳强度。
关键词:
碳达峰 碳排放 脱钩 STIRPAT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俊文 张钰玲
基于Tapio模型考察各省份碳排放脱钩情况,依据脱钩弹性系数、碳强度构建分类准则对各省份进行类型划分,进一步采用STIRPAT模型识别不同类型省域碳排放的驱动因素,探寻不同类型省域碳减排路径。实证结果表明,对于北京、上海、浙江等类型Ⅰ省域,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是有效的减排途径;对于湖南、湖北、江西等类型Ⅱ省域,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镇化质量是减少碳排放的关键;云南和福建需重点优化产业结构;对于山西和新疆两省区,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是关键;宁夏和内蒙古减排空间较大,需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降低碳强度。
关键词:
碳达峰 碳排放 脱钩 STIRPAT模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戴彦德 朱跃中 白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芳 江可申 卢愿清 吴优
基于2000—2010年上海市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数据,分析了上海市能源消费现状,并根据IPCC碳排放系数计算了上海市能源消费及其导致的碳排放总量以及各产业的排放情况。采用情景分析方法,预测了2015年和2020年上海市分别在基准情景和低碳情景之下的能源消费暨碳排放情况,预测结果显示,基准情景之下上海市2015年和2020年的能源消费分别为14031.7742和16133.6646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达到3.19和3.88亿吨;低碳情景下上海市2015年和2020年的能源消费分别为10834.2021和1044
关键词:
低碳经济 能源需求 碳排放 情景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国泉 封士伟
通过构建火电行业Kaya恒等式拓展模型,运用LMDI分解法,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对2010—2020年中国火电行业碳排放变动的时序影响因素和区域差异性进行分解研究,结果显示:就时间维度来看,结构因素中的电力结构效应是抑制火电行业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累计贡献率为-45.54%,规模因素中经济规模效应是火电行业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累计贡献率为182.79%。从区域和省级层面来看,中西部地区供电煤耗效应和电力强度效应是火电行业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而云南、四川等省份的电力结构效应和宁夏等省份的人口规模效应减排贡献较大。东部地区经济规模效应是火电行业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现阶段,应持续优化发电能源结构,缩小火电占比;提高技术效率,实现经济的低碳化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国泉 封士伟
通过构建火电行业Kaya恒等式拓展模型,运用LMDI分解法,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对2010—2020年中国火电行业碳排放变动的时序影响因素和区域差异性进行分解研究,结果显示:就时间维度来看,结构因素中的电力结构效应是抑制火电行业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累计贡献率为-45.54%,规模因素中经济规模效应是火电行业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累计贡献率为182.79%。从区域和省级层面来看,中西部地区供电煤耗效应和电力强度效应是火电行业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而云南、四川等省份的电力结构效应和宁夏等省份的人口规模效应减排贡献较大。东部地区经济规模效应是火电行业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现阶段,应持续优化发电能源结构,缩小火电占比;提高技术效率,实现经济的低碳化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中华 赵玉焕 SU Bin 王浩
该研究对能源需求与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的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首先,综述了加性分解式与乘性分解式的一般形式;其次,评述分析了指数分解法与结构分解法理论模型结构;最后,在总结全文研究的基础上展望了能源经济研究领域驱动因素分解未来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加性分解式在指数分解与结构分解分析研究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乘性分解式在指数分解分析领域较结构分解分析更为广泛;随着投入产出表数据可获得性及能源环境政策需求的增强,乘性结构分解模型的开发创新与实证应用将成为该领域未来研究热点。
关键词:
能源需求 碳排放 分解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范玲 汪东
采用IPCC推荐的碳排放计算公式,测算了2000年到2011年浙江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分析了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的动态特征,并利用LMDI分析其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期间,浙江省人均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不断上升,碳排放强度呈现下降的趋势,浙江省碳排放处于碳排放强度倒U型曲线高峰到人均碳排放量倒U型曲线高峰阶段的过渡期。经济发展对人均碳排放量增长起到拉动作用,产业结构、能耗强度、能源结构、碳排放系数变化起到抑制作用。产业结构、能耗强度和单位能源消耗碳排放强度变化均对碳排放强度下降产生正向驱动作用。
关键词:
浙江省 碳排放 LMDI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玉珂 金声甜
采用2005—2016年中部六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面板数据,对其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及其收敛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LMDI分解方法,探索产出规模、能源强度、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及能源结构等因素对中部六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并分析各影响因素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各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均存在收敛,且收敛于各自的稳态水平,各省之间的差异短时间内不会消失;(2)除能源结构变化对中部六省碳排放表现为负效应之外,其余五个因素对其碳排放均表现为正效应,各效应按累积贡献率绝对值大小依次是:产出规模效应、能源强度效应、产业结构效应、人口规模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3)各因素对中部六省能源碳排放影响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其中产出规模扩大对湖南能源碳排放拉动作用最大,能源强度下降对湖南能源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最大,产业结构变化仅对山西能源碳排放起到抑制作用,人口规模变化仅对安徽省能源碳排放起到抑制作用,能源结构变动对安徽、河南以及湖北能源碳排放表现为正效应。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铮 翟石艳 马晓哲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年版碳排放计算指南计算了河南省1995—2006年的能源消费碳排放量。预测了2007—2050年河南省平稳经济增长路径下的最优经济增长率和2007—2050年的河南省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进一步,计算了河南省2007—2050年在经济平稳增长路径下的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总量以及人均量。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河南省的碳排放量逐年增加,碳排放强度先是逐年下降,到2003年发生转折,出现上升的趋势;同时,预测的2007—2050年的能源结构显示,河南省煤炭资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石油与其他清洁能源的比重不断上升;另外,河...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碳排放 内生经济增长 河南省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自敏 杨丹 方燕
随着能源领域复杂非线性定价的广泛使用,对居民能源需求特征的准确测度,是政府规制者和学术界评估与实施能源发展战略的基础问题。以居民用电的分时阶梯定价为例,首先从理论上刻画了非线性定价下的条件需求与无条件需求;然后利用2009—2011年杭州和上海的电网公司行政数据,分别估计了条件需求与无条件需求收入与价格特征,并通过分解需求弹性探索了阶梯定价结构与需求特征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阶梯下的条件价格弹性差异明显,在峰和谷时段分别为-0.24~-3.93和-0.06~-1.19;利用参数与非参数估计得出的分时阶梯电价下的无条件需求的价格弹性分别为-1.051与-1.032,均大于纯分时电价下的需求弹性-0.688。理论与实证分析表明,定价结构显著影响需求特征,阶梯定价相对于线性定价将提高居民的能源价格弹性;而对条件弹性与无条件弹性的分解显示,非线性定价的价格弹性受到尖点黏贴效应与阶梯虚拟收入效应的联合影响。研究为我国正在实施的能源价格改革提供了参考。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自敏 杨丹 方燕
随着能源领域复杂非线性定价的广泛使用,对居民能源需求特征的准确测度,是政府规制者和学术界评估与实施能源发展战略的基础问题。以居民用电的分时阶梯定价为例,首先从理论上刻画了非线性定价下的条件需求与无条件需求;然后利用2009—2011年杭州和上海的电网公司行政数据,分别估计了条件需求与无条件需求收入与价格特征,并通过分解需求弹性探索了阶梯定价结构与需求特征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阶梯下的条件价格弹性差异明显,在峰和谷时段分别为-0.24-3.93和-0.06-1.19;利用参数与非参数估计得出的分时阶梯电价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彦
为了厘清新疆兵团农业碳排放的现状,找出新疆兵团农业实现碳达峰的路径,使用碳排放测算模型对新疆兵团的农业碳排放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基于经典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对新疆兵团农业碳达峰的路径展开研究。结果表明:2001年以来,新疆兵团的农业碳排放呈增长态势且区域分布不均衡,新疆兵团的农业碳排放将于2025年实现达峰。研究表明,为了实现新疆兵团农业的碳达峰,应继续实施“一控两减三基本”政策,不断推动大中型农机具的开发与应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同斌 孙静
文章基于国际投入产出数据构建"国际贸易-碳排放"矩阵,将网络分析方法与全球向量自回归方法相结合,充分捕捉国家间的经济贸易及碳排放联系,合理描述了国际碳排放关系的网络特征。研究结论为:发达经济体的点入度较大,金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点出度较高,发展中国家为发达国家承担了部分碳排放责任,这与国家间产品流动及其引发的碳转移方向一致,网络中心度的提升即国家间经济联系和生产环节增多会推动碳排放量增长。在中国碳排放波动的冲击来源中,除日本外的发达经济体和金砖国家经济增长对中国碳排放呈现倒"U"形的正向冲击效应,新兴经济体经济产出对中国碳排放具有"U"形的负向冲击效应,国际产业分工地位和出口贸易商品结构是导致代表性经济体经济增长对中国碳排放冲击效应差异的主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