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30)
2023(11739)
2022(9995)
2021(8835)
2020(7467)
2019(17312)
2018(17095)
2017(33454)
2016(18175)
2015(20784)
2014(21168)
2013(21404)
2012(20582)
2011(18894)
2010(19140)
2009(17598)
2008(17616)
2007(16078)
2006(14035)
2005(12782)
作者
(55141)
(46270)
(46263)
(43658)
(29548)
(22341)
(21108)
(18061)
(17517)
(16507)
(15773)
(15530)
(14860)
(14593)
(14437)
(14370)
(14158)
(13769)
(13419)
(13403)
(11612)
(11589)
(11416)
(10518)
(10500)
(10442)
(10379)
(10247)
(9370)
(9354)
学科
(91522)
经济(91441)
管理(54941)
(52993)
(41744)
企业(41744)
方法(39796)
数学(35550)
数学方法(35312)
中国(24851)
(23897)
地方(23478)
(20997)
业经(18649)
(17386)
环境(17184)
农业(16366)
(16091)
贸易(16081)
(15490)
(15117)
(14048)
金融(14046)
(13983)
银行(13953)
(13438)
(13361)
地方经济(13108)
技术(12927)
(12911)
机构
学院(272945)
大学(272555)
(117803)
经济(115411)
管理(105245)
研究(94765)
理学(90062)
理学院(89041)
管理学(87818)
管理学院(87291)
中国(72224)
(58001)
科学(57195)
(53916)
(48749)
(48125)
中心(43976)
研究所(43924)
财经(42378)
(42330)
业大(40308)
(38301)
农业(37711)
北京(36859)
经济学(36313)
(36168)
师范(35789)
(33840)
(33735)
经济学院(32976)
基金
项目(176186)
科学(138803)
研究(129107)
基金(127107)
(110120)
国家(109175)
科学基金(93392)
社会(82564)
社会科(78449)
社会科学(78428)
(70249)
基金项目(67253)
教育(59354)
自然(59158)
(58741)
自然科(57766)
自然科学(57750)
自然科学基金(56724)
资助(52711)
编号(52256)
(43267)
成果(42360)
重点(40092)
(39646)
课题(36809)
(36680)
发展(34858)
创新(34349)
(34277)
科研(33962)
期刊
(132619)
经济(132619)
研究(81596)
中国(55825)
(43629)
(41980)
学报(41233)
科学(38536)
管理(37320)
大学(30982)
农业(29480)
学学(29083)
教育(28417)
(28117)
金融(28117)
技术(23899)
业经(22671)
经济研究(21527)
财经(21260)
(18222)
问题(17836)
(16263)
技术经济(14901)
(14321)
统计(14116)
商业(13882)
(12965)
理论(12617)
图书(12577)
资源(12329)
共检索到4148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诸大建  刘国平  
随着气候问题的日益凸显,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因此,提高碳排放绩效便成为题中应有之义。既有的关于碳排放绩效的研究主要围绕碳生产率指标展开,问题在于碳生产率测度的是碳排放的经济绩效,而非经济社会福利绩效。本文综合排放总量、人均排放以及发展阶段三个因素,构建碳排放的人文发展绩效指标,在此基础上对二十国集团1990-2006年的碳排放绩效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历年绩效平均值排前五名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巴西、阿根廷、土耳其和墨西哥。七个国家的碳排放绩效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德国和英国碳排放绩效增速较快,且在控制碳排放的同时保持了人类发展水平的提高,值得其他国家效仿。人类发展指数和碳排放绩效二维组合的国...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汪金伟  吴巧生  李京  
人文发展潜力的实现离不开现实的资源与环境基础,减少全球碳排放是提高人文发展水平的现实可行途径。本文从低碳经济视角出发,运用LMDI方法对34个OECD成员国1998-2009年的人文发展效应进行分解分析。研究发现,部分欧洲国家的经济社会福利发展与碳排放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脱钩的特征。我国人文发展水平提高的主要驱动力是碳排放总量效应,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之下碳排放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应重点关注碳排放效率的提高与经济结构的改善。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范定祥  欧绍华  
我国降低碳排放强度的低碳发展最终必须落实到促进人类发展。已有研究忽略了两者之间的双向反馈机制。通过采用协整检验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中国的碳排放强度变化和人类发展指数(HDI)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关系,并且双方互为格兰杰原因。这表明,从长期看我国碳排放强度控制和人文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不仅降低碳排放强度能够促进以人文发展为基础的社会和谐发展,而且人类发展反过来也能推动我国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的实现。当前我国应同时采取提升HDI和促进碳排放强度降低的政策组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诸大建  刘国平  
本文从低碳经济的视角,运用LMD I方法将中国及二十国集团其他国家1990-2006年的人文发展效应分解为碳排放效应、技术效应以及服务效应,以测度各自对总效应的贡献。结果表明,中国人文发展水平的提高主要缘于碳排放量的增加,2000-2006年碳排放效应呈现放大趋势,而技术效应与服务效应则逐渐减少。提出了相对减排及提高技术效应和服务效应的建议。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朱臻  严燕  邱保印  黄敏  
依赖于传统能源消费的经济增长往往带来巨大的碳排放。对于强调"十二五"经济转型的浙江省,需要探讨经济增长方式与碳排放的关系,从而探索基于减排目标的可持续经济发展之路。本研究基于产业-能源消费和能源-碳排放2个基本判断模型,运用1990-2009年相关数据分析了浙江省产业发展、能源消费结构以及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浙江省产业结构演进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动则对浙江省碳排放影响不明显。基于此,笔者提出了基于减排目标的协调能源利用与产业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即开发新能源技术,促使能源消费结构不断多元化;加强工业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发挥经济优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蒋金荷  姚愉芳  
我国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温室气体排放空间。本文通过对不同类型国家发展经验的实证研究,结合经济、能源系统综合模型,定量分析了我国实现人文发展潜力所需的相应经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人口、城市化等社会经济总量指标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碳排放需求等环境指标,并给出了在满足人文发展潜力条件下,我国可能的碳排放需求空间及主要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周立群  李伟华  
本文对我国经济发展指标和碳排放约束指标进行统一性分析检验,在扩展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碳排放约束因素,研究1978—2010年经济发展和碳排放间的数量关系,并得到了实现2020年经济发展指标的最大碳排放量。本文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指标和碳排放约束指标具有统一性,即2020年完成人均GDP发展指标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碳排放约束指标,同样在完成碳排放约束指标情况下也能实现人均GDP发展指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潘家华  朱仙丽  
人文发展的基本需要途径从满足基本需要和限制奢侈浪费性排放出发,充分利用技术在实现低碳发展方面的潜力,保障气候目标的实现和代内与代际公平。本文在讨论发展所面临的消除贫困、城市化和工业化挑战的基础上,区分了生存水平和体面生活水平的基本需要,依据国际数据和科学研究成果,对基本需要进行了量化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对满足13亿中国人体面生活水平的基本需要的能源和排放含义,进行了案例研究。最后探讨了基本需要途径在国际气候制度设计中的应用和前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将伟   黄燕芬  
选取2011—2021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实证分析碳排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强度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碳排放强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区碳排放强度也会影响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技术创新在碳排放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调节效应,显著抑制了碳排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此,应深度解析碳排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统筹推进碳减排目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技术、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发挥碳排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空间协同效应;持续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充分发挥其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佳  杨俊  
结合Kaya恒等式和IPAT模型,确认了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首要因素,并将化石能源细分为17种(考虑了水泥生产),估算了1997~2010年各省的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分别从省际、东中西部、八大经济区域视角,利用脱钩指数和CKC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与CO2排放并未实现脱钩;对于人均CO2排放量,大部分地区存在CKC,但基本上都未达到拐点,也就是处于上升阶段;对于CO2排放强度,大部分地区存在U形曲线;CKC在中国的适用性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徐承红  李标  
本文使用1998—2010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的数据,从空间视角采用静态和动态面板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投入要素对经济发展的短期和长期影响,以研究我国及东中西部地区低碳经济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粗放式的劳动投入在短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长期却阻碍经济发展;固定资产投资的扩大、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经济的短期和长期发展;CO2排放与经济发展呈现倒U型特征;污染税费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在短期和长期都优于治污投资,政府干预与市场结合的治污投资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不同经济部门的能源消耗对经济发展的短期和长期的影响不同。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郝立亚  
本文采用贝叶斯空间分层建模技术研究我国碳排放强度与区域金融发展的空间异化特征,通过MCMC方法完成模型参数估计和空间状态变量的监测,旨在为制定区域化低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省域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局域依赖性和差异性是共存的;结合地理空间机制的影响,我国金融发展总体上对碳排放强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不同的金融发展领域方面空间影响并不一致;根据空间异化特征变量,区域集群模式具有分化特征,应根据具体情况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政策体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将伟   黄燕芬  
选取2011—2021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实证分析碳排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强度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碳排放强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区碳排放强度也会影响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技术创新在碳排放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调节效应,显著抑制了碳排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此,应深度解析碳排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统筹推进碳减排目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技术、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发挥碳排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空间协同效应;持续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充分发挥其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纳  董璐  陈黎明  
文章采用马尔科夫转移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宏观经济在不同区制下对碳排放量的动态影响,度量和检验不同区制下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协同变动表现为三个区制状态;各区制内相关关系表现各异,区制间持续期和转移概率差异较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婷  李文兴  
文章利用1982—2012年的数据对碳排放、对外贸易、金融发展、能源消耗、经济增长等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通过ARDL边限检验法对各个变量之间的长期协整关系进行检验,得出长期关系和短期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金融深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是非线性倒U型关系,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量之间呈正相关,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满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贸易开放与碳排放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对外贸易并未引起污染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