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33)
- 2023(14105)
- 2022(12302)
- 2021(11241)
- 2020(9282)
- 2019(21314)
- 2018(21149)
- 2017(40925)
- 2016(22591)
- 2015(25343)
- 2014(25459)
- 2013(25185)
- 2012(22963)
- 2011(20832)
- 2010(20638)
- 2009(18649)
- 2008(18127)
- 2007(15804)
- 2006(13878)
- 2005(12271)
- 学科
- 济(90682)
- 经济(90557)
- 管理(70887)
- 业(62126)
- 企(52593)
- 企业(52593)
- 方法(40574)
- 数学(35196)
- 数学方法(34822)
- 财(24891)
- 农(23263)
- 中国(22295)
- 学(20456)
- 业经(20434)
- 地方(20131)
- 制(19613)
- 环境(18651)
- 农业(15458)
- 和(15337)
- 务(14981)
- 财务(14912)
- 财务管理(14882)
- 划(14783)
- 贸(14621)
- 理论(14615)
- 贸易(14615)
- 易(14152)
- 企业财务(14141)
- 技术(13846)
- 体(13642)
- 机构
- 大学(323059)
- 学院(320623)
- 管理(128305)
- 济(126121)
- 经济(123329)
- 理学(111810)
- 理学院(110538)
- 管理学(108710)
- 管理学院(108127)
- 研究(106664)
- 中国(77469)
- 京(68462)
- 科学(67277)
- 财(59013)
- 所(53339)
- 农(51586)
- 业大(49352)
- 研究所(48755)
- 中心(47593)
- 财经(47214)
- 江(46490)
- 经(42857)
- 北京(42832)
- 范(42506)
- 师范(42110)
- 农业(40408)
- 院(38923)
- 经济学(37692)
- 州(37162)
- 财经大学(35204)
- 基金
- 项目(225374)
- 科学(177807)
- 研究(164600)
- 基金(163963)
- 家(143201)
- 国家(142049)
- 科学基金(122031)
- 社会(103871)
- 社会科(98473)
- 社会科学(98449)
- 省(88364)
- 基金项目(87829)
- 自然(79634)
- 自然科(77689)
- 自然科学(77673)
- 自然科学基金(76268)
- 教育(75167)
- 划(74599)
- 编号(66787)
- 资助(66504)
- 成果(53989)
- 重点(50621)
- 部(49618)
- 发(48082)
- 创(46883)
- 课题(45970)
- 创新(43828)
- 制(43591)
- 科研(43117)
- 国家社会(42594)
- 期刊
- 济(136353)
- 经济(136353)
- 研究(93373)
- 中国(60033)
- 学报(51999)
- 科学(47813)
- 农(46282)
- 管理(46192)
- 财(44567)
- 大学(39368)
- 学学(37075)
- 教育(35586)
- 农业(32024)
- 技术(26873)
- 融(24863)
- 金融(24863)
- 财经(22754)
- 业经(21971)
- 经济研究(20891)
- 经(19292)
- 问题(17679)
- 科技(16152)
- 图书(16145)
- 业(15929)
- 理论(15714)
- 技术经济(15003)
- 版(14936)
- 资源(14832)
- 实践(14410)
- 践(14410)
共检索到459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范庆泉 梁美健 乔元波
区域间碳排放权分配机制是构建全国碳交易体系的制度基础。当前"效率兼顾公平"的初始碳配额分配方案混淆了政府与市场的功能,既无法实现各地区碳排放边际成本的均等化,又可能产生区域间的收入分配失衡问题。本文构建了包括多区域的一般均衡模型,厘清碳排放成本与排放权要素报酬的辩证关系,设计区域分离和全国统一两种类型的碳交易市场,比较两类市场中地区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差异,并给出区域间碳排放权再分配的可行方案。主要结论为:全国市场机制可以实现社会减排总成本的最小化,这是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性的体现;基于各地区实际排放成本分配排放权的方案,会减少碳排放成本下降地区的要素报酬,进而降低该地区的可支配收入水平。进一步研究表明,各地区实际排放量占无约束时初始排放量比重与总量约束比例的大小关系是碳排放权再分配的主要依据。当全国市场某地区的实际排放量与初始值的比值远高于总量约束比例时,该地区分配的碳排放权高于其实际排放量,有助于实现各地区经济利益的帕累托改进,同时也有利于加快推进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设步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钱浩祺 吴力波 任飞州
设计合理的区域间碳排放权分配机制对于中国温室气体达峰目标的实现和减排成本的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提出了一个考虑技术异质性在内的多因素碳排放权分配理论模型,明确了全国碳减排总量目标、本地区排放总量、本地区碳排放强度以及本地区碳排放效率四个因素对碳排放权分配的影响机制。利用中国企业级低碳专利数据作为低碳技术水平的代理变量,考虑碳市场试点的政策冲击,本文基于消费侧和生产侧碳排放视角,利用随机前沿模型估计了各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并使用估算效率值对碳排放权的地区分配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当碳排放基于消费侧责任计算时,基于产出或排放量的分配机制将分别比基于多因素的分配机制额外带来1.61%和0.47%的工业总产出损失,而当碳排放基于生产侧责任计算时,仅基于产出或排放量的分配机制将分别比基于多因素的分配机制额外带来0.68%和0.21%的工业总产出损失。与此同时,当分配机制中考虑了碳排放效率时,基于消费侧和生产侧的不同分配会使部分地区产生较大的分配差异,能源生产省份在生产侧核算下需要承担更高碳减排量,以内蒙古为例,其减排量比消费侧核算下高出约65%,而电力调入省份在消费侧核算下需要承担更高碳减排量,以河北为例,其减排量比生产侧核算下高出约83%。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范庆泉 刘净然 王竞达
碳排放权分配机制是推进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建设的制度保障。初始碳配额分配无法解决清洁生产补贴中产生的新的不公平问题。本文构建了符合中国渐进式碳减排特征的理论框架,采用shooting方法计算新古典鞍点路径上的均衡解,研究清洁生产补贴引发的收入分配失衡问题和碳排放权的再分配机制。主要结论为:渐进递增的清洁生产补贴政策实现了鞍点路径上福利最大化的目标,但会导致清洁部门过度投资,由此引发主体间的收入分配失衡问题。进一步研究指出,清洁部门获取的碳排放权数量应高于交易市场中的实际排放量,且随着对清洁部门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应通过再分配方案持续提高该部门获取的碳排放权份额,这有助于实现各方经济利益的帕累托改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凯杰 曲如晓
碳排放交易体系已成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政策工具,初始排放权分配是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核心问题,目前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不同初始排放权分配的市场运行效率、比较分析以及机制设计问题。碳排放交易下初始排放权分配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研究仍需在发展中国家初始排放权分配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初始排放权分配公平以及与碳金融关系方面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
碳排放交易 初始排放权 市场运行效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寿伟光 刘昕
在产业投资基金的建立过程中,基金费用提取与业绩报酬分配机制的设计非常重要。产业基金通过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获取收益,同时支付管理费,并将收益的一部分作为业绩报酬分配给基金管理公司。该机制能够对基金管理人起到激励作用。但这种激励作用有多大,能否有效,就要看这种机制的设计能否最大化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同时又能满足基金管理人的利润要求。文章研究了将一个投资公司改制成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后,比照投资公司原有的奖励政策所制定的费用提取和业绩分配方案的合理设计过程。该方案能较好地解决基金管理人的激励问题。
关键词:
产业投资基金 管理费 业绩报酬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友国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实证分析了碳排放视角下中国省际和四大地区层面的区域间贸易模式。结果表明,在典型年份中,绝大多数省份的国内贸易都表现为污染避难所模式或要素禀赋模式.甚至个别省份的国内贸易既是污染避难所模式又是要素禀赋模式;四大地区的国内贸易在整个研究期内主要表现为污染避难所模式,也有一些表现为要素禀赋模式。进一步地,一些省份或地区的国内贸易还可能在某一年份表现为污染避难所模式,但在另一年份表现为要素禀赋模式。由此可见,污染避难所假说和要素禀赋理论各自只能部分地解释中国的区域间贸易.但把两者结合起来就能够很好地解释中国的区域间贸易。当然。也有少数省份或地区的贸易在某些年份表现为其他模式。同时...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芳
本文以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设立两种区域碳交易情景,以最小化碳强度为目标,分析区域碳交易对经济、环境的潜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二氧化碳影子价格高于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二氧化碳影子价格,地区间二氧化碳影子价格存在差异,为实现区域碳交易提供基础。通过情景分析法,研究表明中国实现区域碳交易会降低碳强度;在设立不同经济增长水平、环境约束限制的情景下,碳强度降低水平存在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博文
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上我国计划在2030年设定碳排放总量最大限值,为此我国将逐步扩大碳交易市场版图,进行跨区域碳交易。然而由于全国性碳交易立法缺失和地方性立法差异性较大,导致跨区域碳交易市场处于无序状态。在借鉴欧盟、美国较为成熟的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立法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立法协调机制,对碳配额"适区"分配,跨区交易,集中监管,联动执法,为我国在"十三五"期间建成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立法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姚亮 刘晶茹
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差异很大。在全国尺度上,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切实贯彻区域统筹原则,这就需要对中国区域间的碳排放转移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本研究利用EIO-LCA方法及199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来核算中国八大区域间产品(服务)以及隐含的碳排放在区域之间流动和转移总量。研究发现,经济拉动作用收支方面,东北区域、京津区域、南部沿海区域、西北区域和西南区域对区域经济拉动作用总量大于其承接其他区域拉动作用的总量,北部沿海区域、东部沿海区域和中部区域反之。区域间隐含的碳排放转移收支方面,北部沿海区域和中部区域碳排放转入量大于转出量,承接了其他区域的高碳负荷产业转移,其他六个区域...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陶纪坤
社会保障是实现共享发展的重要方式。社会保障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收入再分配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对社会成员遭遇风险时提供某种收入支持的制度,调节收入分配与促进社会公平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功能与目标。社会保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和作用机制是通过资金的筹集与支付来实现,即通过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收"与"支"对社会不同群体产生收入再分配效应。社会保障可在收入再分配中发挥作用,而实际效果如何,则取决于制度再分配机制设计是否合理。作为一种实现共享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在某些保障项目上出现了"逆向"调节现象,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以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障再分配功能,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人民。
关键词:
共享发展 社会保障 收入分配 再分配功能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冯阳 路正南
基于熵权法确定指标的权重矩阵,并采用"垂直距离"替代"欧氏距离"对TOPSIS模型进行改进以衡量方案的理想度,据此构建出包含效率和公平在内的碳排放权区域分配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政府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减排承诺对2020年的碳排放权进行模拟分配,并采用和谐度函数模型对分配结果进行检验,证实了该分配方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关键词:
碳排放权 差别责任 熵权法 TOPSIS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沈兵 冉启英
文章提出一个考虑产业结构特征的碳排放权分配方案,选择资源型产业集聚作为影响碳排放效率的产业结构特征,并运用中国30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通过聚类分析将30个省份按照产业结构特征分组,运用ZSG-DEA模型分别对每组进行碳排放效率测度和碳排放权分配。结果显示,资源型产业集聚对碳排放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将资源型产业集聚作为影响碳排放效率的产业结构特征,考虑到碳排放效率测算和碳排放权分配方案中是合理的;按照资源型产业集聚程度分组后分别测度碳排放效率,与传统DEA模型的测度结果相比,测度结果更能反映真实的碳减排潜力;考虑产业结构特征的碳排放权分配方案与其他方案相比更具有可实施性,在公平性方面略低于原始ZSG-DEA模型,但是高于按历史排放量分配。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孔英 朱东山
本文遵循社会碳减排总成本最低的经济学最优原则,对分配机制进行探索,提出了波尔兹曼分配法结合盖尔-沙普利博弈的分配机制,在最大程度上寻找企业的需求,以减少由于供需不匹配产生的不必要的交易成本,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交易无法畅通完成,进而导致企业以更高成本实现减排的情况出现。本文利用该分配机制对深圳市2010、2011年的数据进行了试分配,从数据层面验证了分配机制理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
碳排放 盖尔-沙普利算法 波尔兹曼分配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军 何永贵
目前 ,我国政府主导型的收入再分配机制已经初步形成 ,这对于完善分配制度及理顺分配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后 ,政府应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继续完善。主要措施包括 :(1)进一步强化收入再分配的宏观调控力度 ;(2 )政府应把宏观调控政策调整到“促成中等收入层成长”的目标上来 ;(3 )切实把强化收入再分配作为分配中实现社会公平和总体目标的主要举措 ;(4 )通过完善税制系统来缩小部分不合理的高低收入群体差距 ;(5 )扩大收入再分配的覆盖面。
关键词:
发达国家 中国 政府主导 收入再分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费祎 陈波 许映秋 王保平
随着科学技术对国家发展推动作用的日益彰显,中国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教学、科研创收量渐趋加大,导致教师间收入差距越来越明显,造成了日益突出的高校收入分配上的不合理或不公平现象。本文拟以某所研究型大学(文中简称为A大学)为研究对象,以科研劳务创收为主要切入点,系统分析科研劳务收入对研究型大学收入分配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