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18)
- 2023(11865)
- 2022(10438)
- 2021(9647)
- 2020(7976)
- 2019(18440)
- 2018(18495)
- 2017(35959)
- 2016(19750)
- 2015(22160)
- 2014(22320)
- 2013(22024)
- 2012(20085)
- 2011(18115)
- 2010(17934)
- 2009(16262)
- 2008(15716)
- 2007(13634)
- 2006(11963)
- 2005(10601)
- 学科
- 济(75302)
- 经济(75185)
- 管理(64290)
- 业(56106)
- 企(48364)
- 企业(48364)
- 方法(34463)
- 数学(29557)
- 数学方法(29229)
- 财(21962)
- 农(19489)
- 中国(18932)
- 制(18031)
- 业经(17708)
- 学(17424)
- 环境(16989)
- 地方(14431)
- 务(13981)
- 财务(13914)
- 财务管理(13886)
- 和(13680)
- 划(13349)
- 企业财务(13183)
- 理论(12904)
- 贸(12837)
- 贸易(12831)
- 农业(12644)
- 易(12471)
- 体(12468)
- 技术(12333)
- 机构
- 大学(279990)
- 学院(277285)
- 管理(113339)
- 济(108563)
- 经济(106105)
- 理学(98518)
- 理学院(97459)
- 管理学(95923)
- 管理学院(95422)
- 研究(90271)
- 中国(66088)
- 京(59317)
- 科学(55744)
- 财(51990)
- 所(44358)
- 农(41606)
- 财经(41416)
- 业大(41287)
- 中心(40520)
- 研究所(40338)
- 江(39703)
- 经(37530)
- 北京(37325)
- 范(35785)
- 师范(35479)
- 院(33064)
- 农业(32392)
- 经济学(32120)
- 州(32072)
- 财经大学(30861)
- 基金
- 项目(193408)
- 科学(152453)
- 研究(143135)
- 基金(140870)
- 家(121800)
- 国家(120823)
- 科学基金(104435)
- 社会(89678)
- 社会科(84959)
- 社会科学(84939)
- 基金项目(75598)
- 省(75381)
- 自然(68070)
- 自然科(66401)
- 自然科学(66389)
- 自然科学基金(65178)
- 教育(65083)
- 划(63362)
- 编号(58597)
- 资助(57241)
- 成果(47536)
- 重点(42818)
- 部(42808)
- 发(40515)
- 创(40405)
- 课题(39896)
- 制(38878)
- 创新(37715)
- 教育部(36972)
- 科研(36912)
- 期刊
- 济(118310)
- 经济(118310)
- 研究(82227)
- 中国(51304)
- 学报(42858)
- 管理(41638)
- 科学(39898)
- 财(39853)
- 农(37821)
- 大学(32800)
- 学学(30797)
- 教育(30679)
- 农业(26227)
- 技术(23398)
- 融(22418)
- 金融(22418)
- 财经(19925)
- 业经(19150)
- 经济研究(17881)
- 经(16811)
- 问题(15245)
- 理论(14532)
- 图书(14484)
- 科技(14008)
- 实践(13442)
- 践(13442)
- 技术经济(12874)
- 业(12785)
- 现代(12727)
- 版(12478)
共检索到3984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晓明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是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下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和污染控制的有效手段,而双向拍卖机制作为一种高效的价格形成机制广泛应用于各种金融及其衍生市场中。我国的碳排放交易传统的单向拍卖模式效率较低,而双向拍卖机制的引入可有效提升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有效性。本文在全面回顾和分析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及交易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碳排放权双向拍卖机制,并阐述其交易规则及效率,以期对我国未来不断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所启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沈剑飞 伊静
科学、合理的碳排放权定价对完善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碳排放权内在价值角度出发研究碳排放权的定价机制,建立以本量利为分析思路的定价模型,并选取了火电企业为案例对模型进行应用。分析认为,本文所构建的定价模型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和适用性,符合我国现阶段碳排放权的性质,可以为我国碳市场定价机制的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
碳排放权 定价机制 本量利分析 定价模型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宇露 林健
价格机制作为碳交易市场的核心机制,是影响碳交易市场功能发挥的重要机制。在总量管制与交易制度框架下,本文分析了我国碳排放权价格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我国碳排放权价格机制实施的设计方案,最后为完善我国碳排放权价格调控机制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曾诗鸿 秦路
本文通过数据分析发现:(1)中国是清洁发展机制(CDM)注册项目与签发核证减排量(CERs)的大国,从按减排类型来看主要集中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从减排地区来看主要集中在四川省、内蒙古、江苏省、云南省,这无疑会对中国的国家利益产生很大的影响;(2)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进入第三阶段(2013~2020年),将对交易机制进行大幅度改革,从目前来看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导致碳排放权价格的下降或者剧烈波动;(3)从欧洲能源交易所2008年3月25日至2012年1月31日的交易数据发现,期货市场对于非均衡状态的敏感性不如现货市场,调整速度滞后于现货市场;(4)从世界来看,发达国家已经纷纷展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凯杰 曲如晓
碳排放交易体系已成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政策工具,初始排放权分配是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核心问题,目前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不同初始排放权分配的市场运行效率、比较分析以及机制设计问题。碳排放交易下初始排放权分配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研究仍需在发展中国家初始排放权分配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初始排放权分配公平以及与碳金融关系方面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
碳排放交易 初始排放权 市场运行效率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倪娟
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中国亟需改变高能耗、高污染的"透支式"发展模式,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对比分析了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差异,考察了两种机制国际与国内的实施现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联合应用建议。
关键词:
碳税 碳排放权 交易机制 国际经验 启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文举 钱新新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探讨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影响中国工业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并从七个试点省份出发,选取2006—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对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策的环境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和提升工业低碳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促进中国工业的低碳转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通过成本约束和结构升级途径促进工业低碳转型,而技术进步途径的作用尚未实质性显现。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研发水平更高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和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而在外商投资水平更高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吕艳娜 程元鑫
《京都议定书》有效期至2012年,与发展中国家有关的清洁发展机制(CDM)第一阶段也已到期。中国作为全球碳排放最大的国家之一,在未来必将承担起更多的减排责任,当自愿减排体系无法达到碳减排要求时,必将向强制性减排体系过渡,最终建立起总量控制及交易下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文章着重阐述总量控制及交易机制下的碳排放权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以期为我国制定这方面的会计准则提供参考。
关键词:
碳排放权 会计确认 会计计量 信息披露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静
在碳排放量跃居全球首位的严峻压力下,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发展成绩卓著。然而,碳排放权售价过低造成的巨大损失迫切要求中国构建自身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文章首先阐述了中国碳排放权交易的现状,接着分析了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构想。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苑泽明 李元祯
碳排放权交易在我国已开始大规模试点工作。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计量尚未解决,无疑对碳交易的全面开展造成不利影响。本文梳理国外关于碳排放权处理的净额法和总额法并分析其利弊。随后从碳排放权本质出发,揭示其无形资产性质,解决其会计确认问题;又在公允价值的框架内,尝试提出运用无形资产评估方法解决其会计计量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芳
本文以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设立两种区域碳交易情景,以最小化碳强度为目标,分析区域碳交易对经济、环境的潜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二氧化碳影子价格高于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二氧化碳影子价格,地区间二氧化碳影子价格存在差异,为实现区域碳交易提供基础。通过情景分析法,研究表明中国实现区域碳交易会降低碳强度;在设立不同经济增长水平、环境约束限制的情景下,碳强度降低水平存在差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范进 赵定涛 郭韬
消费者因素对碳排放具有重要影响,加强消费行为的引导、激励,形成低碳消费模式,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消费者视角,运用产权理论和外部性理论,建立了消费排放权交易的理论框架,研究了消费排放权交易对个人、社会福利以及消费者选择的影响,研究认为消费排放权交易属于帕累托次优解,据此提出了一个将消费者纳入减排行动的减排机制。
关键词:
温室气体减排 外部性 消费排放权交易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徐华新
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为使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许多国家和地区先后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厘路线图"以及《哥本哈根气候协议》。其中,《京都议定书》提出了三种合作机制,即国际排放权贸易机制、联合履行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这些合作机制为各国实现"更清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指导。由于碳排放权交易既有利于履行国际社会责任又可以获得经济利益,全球碳交易量持续增长,碳金融业也蓬勃发展,近年,碳排放权交易在我国也发展迅猛,截至2012年8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窦晓铭 庄贵阳
论文回顾、梳理近年来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评估及机制研究,主要围绕研究方法、政策效应和影响路径进行文献分析述评。随着碳排放交易政策评估方法和数据的不断丰富,研究从先验的模拟分析过渡至后验的实证研究。大量成果集中在技术创新效应、减排效应、经济效应和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等方面,技术创新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效应。同时,碳交易政策效应还受到机制设计、“信号—预期”机制、成本效应以及效应间强弱关系的影响。综上,论文提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评估的研究视角从宏观逐渐演进到微观企业层面,碳市场的有效性是政策效应产生与作用的基础等研判,为及时调整机制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博文
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上我国计划在2030年设定碳排放总量最大限值,为此我国将逐步扩大碳交易市场版图,进行跨区域碳交易。然而由于全国性碳交易立法缺失和地方性立法差异性较大,导致跨区域碳交易市场处于无序状态。在借鉴欧盟、美国较为成熟的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立法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立法协调机制,对碳配额"适区"分配,跨区交易,集中监管,联动执法,为我国在"十三五"期间建成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立法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