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55)
2023(9047)
2022(7477)
2021(6747)
2020(5391)
2019(12323)
2018(12170)
2017(22816)
2016(12623)
2015(13834)
2014(13812)
2013(13304)
2012(12472)
2011(11406)
2010(11483)
2009(10396)
2008(10467)
2007(9356)
2006(8427)
2005(7858)
作者
(35757)
(30323)
(30002)
(28603)
(19366)
(14178)
(13465)
(11547)
(11488)
(10745)
(10636)
(10252)
(9851)
(9714)
(9627)
(9304)
(8955)
(8903)
(8774)
(8692)
(7803)
(7387)
(7219)
(7133)
(6781)
(6711)
(6698)
(6478)
(6030)
(5975)
学科
(50769)
经济(50679)
管理(45153)
(35772)
(31259)
企业(31259)
方法(20855)
数学(16966)
数学方法(16718)
(16135)
(14610)
(13760)
环境(13744)
中国(13480)
业经(13000)
(12569)
(10349)
(9925)
(9533)
理论(9528)
财务(9510)
财务管理(9489)
(9379)
(9361)
银行(9358)
(9241)
金融(9238)
企业财务(9082)
(8960)
体制(8655)
机构
大学(188354)
学院(183563)
(77200)
经济(75676)
管理(69564)
研究(63645)
理学(59892)
理学院(59195)
管理学(58172)
管理学院(57827)
中国(47834)
(39661)
(39437)
科学(37620)
(31515)
财经(30997)
研究所(28528)
中心(28497)
(28151)
(28008)
(27946)
业大(25503)
经济学(25402)
北京(24390)
(24308)
师范(24062)
(23282)
财经大学(23110)
经济学院(22770)
农业(21764)
基金
项目(124206)
科学(99493)
基金(93118)
研究(91665)
(81551)
国家(80948)
科学基金(69446)
社会(60952)
社会科(57820)
社会科学(57808)
基金项目(48715)
(46404)
自然(43293)
自然科(42285)
自然科学(42271)
教育(41941)
自然科学基金(41515)
(40130)
资助(36405)
编号(35958)
成果(30573)
(29070)
重点(28804)
(28616)
国家社会(26586)
(26314)
(26189)
教育部(25044)
创新(24646)
课题(24638)
期刊
(85710)
经济(85710)
研究(55644)
中国(36465)
(32110)
学报(29547)
科学(28026)
管理(26463)
(25357)
大学(23072)
学学(21697)
教育(19274)
农业(16586)
(16536)
金融(16536)
财经(16363)
(14100)
技术(14029)
经济研究(13144)
业经(12236)
问题(11404)
(9633)
(8973)
理论(8664)
科技(8333)
(8293)
图书(8275)
技术经济(8241)
现代(8041)
世界(7909)
共检索到2752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潇文   肖磊  
碳排放权的属性定位对碳排放权权能范围与利益形态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的法律属性定位为当前学界研究提供了不同的切入视角,但仍存在各自的解释论困境。基于对碳排放权公共政策目的之价值导向与数据产权结构的理论逻辑分析,碳排放权在市场交易阶段体现出浓厚的数据产权特性。加强碳排放权的数据产权保障,需要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明确碳排放权的主体制度,建立健全大气环境容量数据化交易制度,强化碳排放权常态化监管制度,进而优化碳排放权法治化路径,确保我国减污降碳目标的实现。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薛阳  李曼竹  高云红  冯银虎  
根据政策扩散理论,构建基于DPSIR的碳交易制度宏观—微观互动决策模型,利用事件史分析方法实证检验自2011年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试点政策发布以来的制度决策特征、影响因素及扩散逻辑。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扩散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试点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制度扩散速度较快,制度采纳率较高。基于宏观—微观互动逻辑的事件史分析发现,制度的扩散速度受到来自政治、社会、财政层面环保压力的显著影响。在环保压力驱动下,地方政府会综合社会现状因素做出后续决策,印证了采纳碳交易政策时“为和谐而竞争”的逻辑理路。在决策过程中,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工具的使用对碳交易政策采纳不存在影响,表明基于非经济因素考量的“效率逻辑”主导了碳交易制度的扩散进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丹丹   杨勃  
在“双碳”目标下,如何驱动控排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是理论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基于市场逻辑视角,以2010-2022年6大试点省市的控排企业为研究样本,探索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控排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制度通过倒逼机制、激励机制、赋能机制显著促进了控排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声誉资源和绿色融资能力在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影响控排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路径上发挥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制定科学的绿色技术创新驱动政策、强化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实施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博文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碳排放“双控”的出发点。通过厘清碳排放“双控”的渐进逻辑、转型部署和制度取向,对推动我国绿色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渐进式决策理论框架下,碳排放“双控”渐进过程的核心是能源结构转型与减排技术创新的互动,应当形成以政府规制为基础,以企业履约和碳市场驱动发展为抓手的转型思维。鉴于此,我国碳排放“双控”转型部署与制度取向应当围绕三条主线展开:一是构建统筹碳排放“双控”与新型能源安全的转型发展格局,纠偏地方政府“运动式减碳”行为,因地制宜制定减排规则;二是完善我国碳排放“双控”数据报告核查标准,做好区域碳预算;三是建立全国碳市场多层次协同与双循环运行机制,完善跨区域碳配额流通市场体系,深化碳市场资源配置。通过加快推动我国碳排放“双控”顶层制度设计与部门耦合机制的建立,赋能新质生产力。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聂圣  
我国《民法典》第388条“其他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通过缓和物权法定原则,扩增担保合同的类型,并以此为逻辑起点构建我国现代化的动产和权利担保制度。相较于传统的动产和权利担保制度,《民法典》选择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相结合的担保制度模式,拓展了动产和权利担保的财产范围,建立了统一的电子化登记公示系统,并以登记为中心确定了动产和权利担保物权的优先顺位规则体系,以充分保护并救济担保权利,维护动产和权利担保交易市场秩序。现代化的动产和权利担保制度本质是通过扩张动产和权利担保权的意思自治空间,激发动产和权利担保交易市场活力。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动产和权利的担保功能,营造兼具活力与韧性的资本市场,将我国“双循环”发展格局推向更高水准。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波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所是集中碳排放权交易者,制定统一的交易习惯和规则,便利交易纠纷的解决,收集和发布有价值的交易信息,并使交易所会员能够合法经营获得利益的机构。但是目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所正面临以下困境,包括自律管理缺失正当性来源,交易所利益平衡机制不完善,会员管理权利与义务不对称,自律规则未有效反映公共性和金融性。结合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所特点,交易所自律管理应当明确自律管理正当性来源,完善利益内部平衡机制,突出会员实体和程序权利保障,完善产品风险的管控机制。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杨淦  
在证券发行注册制的改革征途上,监管者意在逐步退出市场博弈,将要求上市公司"披露什么"以及"如何披露"的话语权交还给投资者,使信息披露成为投资者和上市公司之间进行博弈的有力工具。鉴此,应当以信息供求双方的多样性和信息传递空间的层次化为视角,尝试安排一种不同一、不统一的差异化信息披露制度体系。既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又尽可能降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成本。其展开维度是对上市公司的行业细分和风险评级,在此基础上通过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的互补、全面披露与简化披露的共存以及纸质披露与网络披露的区别对待来实现。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于天飞  
温室效应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碳排放权交易是缓解温室效应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当前科学研究热点之一。对国际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交易类别、成交量价格及国内碳排放交易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气候交易所的制度构想。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进诚  姜春  彭江波  
在不同的资源约束、需求结构等制度环境中 ,最优的产权制度选择是不同的。荣成海洋渔业案例表明 :海洋渔业实行集体产权制度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 ,而私有产权制度有利于成本控制 ,择优选择的根本目的在于降低交易成本。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宏力  
新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变迁具有内在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者统一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之中。从历史逻辑来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迁呈现由农村土地小农私有,家庭经营、互助经营和合作经营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又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最后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演进轨迹。从理论逻辑来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迁是权利配置服务于生产力生产关系适配,服务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服务于社会主义道路。从实践逻辑来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迁有着权利核心—权益核心—权能核心,集权锢农—分权富农—赋权强农,权利封存—权利调整—权利交易三条可循的线索。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变迁趋向可概括为一条主线、两个坚持和三个改变。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军荣  杨思捷  周璐  
高校专利产权制度承载着促进国家科技进步和技术商业化运用的双重目标。通过文本分析和历史分析,考察我国高校专利产权制度演化进程,发现近几十年高校技术商业化的目标和底层逻辑诱发了高校专利产权制度变革,专利产权重心不断向发明人倾斜,但由于上述目标之间天然存在冲突,过于重视专利商业化目标导致高校专利制度定位不明、激励“异化”、绩效不佳,逐步陷入改革困境。在此基础上,运用机制设计理论,提出高校科技进步和技术商业化双重目标下的激励措施与专利产权制度改革方案。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应良  杨芳  
从产权理论和集体所有制入手,梳理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轨迹,分析了深化改革中的现实困境,并以腾冲、湄潭、崇州的实践经验,剖析了产业带动型、集体带头型、政府主导型的集体经济实现形式,从产权实施能力提升、产权实施环境改善和主体权益实现视角,提炼农村产权制度深化改革的内在逻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深化改革中要注重培育和扶植多种组织形式的农民"集体",改善制度规范、产业发展和社会认同等多维产权实施环境,因地制宜,引导多元主体有序参与,并辅以相应保障制度。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应良  杨芳  
从产权理论和集体所有制入手,梳理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轨迹,分析了深化改革中的现实困境,并以腾冲、湄潭、崇州的实践经验,剖析了产业带动型、集体带头型、政府主导型的集体经济实现形式,从产权实施能力提升、产权实施环境改善和主体权益实现视角,提炼农村产权制度深化改革的内在逻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深化改革中要注重培育和扶植多种组织形式的农民"集体",改善制度规范、产业发展和社会认同等多维产权实施环境,因地制宜,引导多元主体有序参与,并辅以相应保障制度。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高桂林  窦一博  
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时间紧、任务重,目前采取的碳汇、碳排放权交易两种降碳方法 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探求更为主动且普适的降碳措施。本文以“净排放量=实际排放量(产生端)—碳汇量(抵扣端)”为基础,将碳汇、碳排放权交易与碳税制度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通过征收碳税抑制产生端碳排放量,既能填补抵扣端碳汇不足的短板,又能减少因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导致的碳泄漏,并调节碳排放权交易价格。以《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建立健全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为指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应将碳税设置为独立税种,通过“寓禁于征”、发挥碳税收入功能顺利实现“双碳”目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何得桂  
由于每次改革都是对现实经济社会背景的策略性反应,集体林权变革历程既是农民的林地权利回归与增长的展现,也是行政力量(被动或主动)放权让利的过程,同时更是国家对林业利益关系的主导地位逐步淡出的表现,林权改革实践展现出从村社本位到个人本位的逻辑,从国家整合乡土社会的视角来看,集体林权变革也遵循着"均衡发展的制度性安排"的逻辑。包括林地制度在内的土地制度不仅是法制制度、经济制度,也涉及政治制度和对国家的理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