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16)
- 2023(8452)
- 2022(7159)
- 2021(6495)
- 2020(5356)
- 2019(12433)
- 2018(12234)
- 2017(25887)
- 2016(13753)
- 2015(15486)
- 2014(15524)
- 2013(15553)
- 2012(14884)
- 2011(13731)
- 2010(13821)
- 2009(12710)
- 2008(12475)
- 2007(11291)
- 2006(10218)
- 2005(9179)
- 学科
- 济(65345)
- 经济(65276)
- 管理(44984)
- 业(41126)
- 方法(32744)
- 企(31234)
- 企业(31234)
- 数学(30751)
- 数学方法(30553)
- 中国(18735)
- 农(18715)
- 财(18413)
- 贸(14522)
- 贸易(14515)
- 易(14180)
- 环境(13793)
- 制(13646)
- 银(12191)
- 银行(12185)
- 业经(11764)
- 行(11731)
- 农业(11485)
- 融(11386)
- 金融(11386)
- 地方(10857)
- 策(10568)
- 务(10189)
- 财务(10176)
- 财务管理(10153)
- 企业财务(9726)
- 机构
- 学院(203558)
- 大学(203290)
- 济(98724)
- 经济(96983)
- 管理(82794)
- 理学(71586)
- 理学院(70986)
- 管理学(70250)
- 管理学院(69864)
- 研究(65083)
- 中国(52613)
- 财(49026)
- 京(40651)
- 财经(38690)
- 经(35319)
- 科学(33003)
- 经济学(32282)
- 所(30777)
- 中心(30603)
- 江(29750)
- 经济学院(29585)
- 财经大学(28899)
- 研究所(27154)
- 农(26765)
- 北京(25979)
- 业大(24475)
- 范(23721)
- 院(23707)
- 师范(23570)
- 商学(23281)
- 基金
- 项目(128388)
- 科学(103882)
- 研究(98556)
- 基金(96969)
- 家(81590)
- 国家(80967)
- 科学基金(70932)
- 社会(66381)
- 社会科(63398)
- 社会科学(63389)
- 基金项目(50128)
- 省(47781)
- 教育(45502)
- 自然(42987)
- 自然科(41973)
- 自然科学(41964)
- 资助(41316)
- 自然科学基金(41254)
- 划(40447)
- 编号(39312)
- 成果(32130)
- 部(31394)
- 发(28311)
- 重点(28241)
- 国家社会(28136)
- 教育部(28021)
- 人文(27411)
- 课题(26749)
- 创(26528)
- 制(26222)
共检索到3037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宝臣 满佳程 刘传泽 苟泽浩
CO2排放交易体系是解决温室气体排放急剧增长的重要市场工具。我国的7个碳排放交易试点的运行为全国统一碳排放市场的建设提供了经验,因此分析试点的碳价决定因素具有借鉴意义。选择经济、能源、天气和配额特征等关键因素作为控制变量,用双重差分模型的方法分别研究了碳市场中的3种政策,包括拍卖、市场多元参与者和碳排放远期交易。结果显示这些政策在价格发现和维持价格稳定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拍卖驱动着市场价格不断地接近拍卖成交价。碳价与非控排主体的参与呈负相关关系,与碳远期的引入也呈负相关关系,所有显著的变量在一起可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哈梅芳 黄奕晗
作为市场型环境规制手段的碳排放权交易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基于2009—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探究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对碳强度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碳交易试点政策有效降低了试点地区的碳排放强度,发挥了市场型环境规制的积极作用,而且碳交易机制通过影响能源消费量这一渠道遏制了碳排放强度的增长。通过调节效应模型发现,地区产业结构负向调节碳交易试点政策的降碳效应,而政府规模则正向调节碳交易试点政策的降碳效应。以上结论为进一步推动全国性碳交易市场稳健发展、发挥市场型环境规制的积极作用以及推进“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哈梅芳 黄奕晗
作为市场型环境规制手段的碳排放权交易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基于2009—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探究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对碳强度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碳交易试点政策有效降低了试点地区的碳排放强度,发挥了市场型环境规制的积极作用,而且碳交易机制通过影响能源消费量这一渠道遏制了碳排放强度的增长。通过调节效应模型发现,地区产业结构负向调节碳交易试点政策的降碳效应,而政府规模则正向调节碳交易试点政策的降碳效应。以上结论为进一步推动全国性碳交易市场稳健发展、发挥市场型环境规制的积极作用以及推进“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静 申俊 徐梦
碳排放交易是中国降低碳排放、实现经济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2001—2020年中国地级市层面的面板数据,选择双重差分法研究碳排放交易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交易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量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但是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总体来看,碳排放交易可以有效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城市异质性来看,碳排放交易对非矿业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作用明显。从碳排放交易机制来看,提高碳排放交易的行业覆盖度、扩大碳配额拍卖比例以及加强市场违约惩罚力度均能有效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但是,政府如果对碳排放交易的干预度过高,则可能会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生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杰 王博瀚
在理论探析碳减排政策影响就业的基础上,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碳交易政策的就业效应。研究表明:碳交易政策的实施导致试点地区就业率显著提升,且碳交易政策能够加速劳动力城乡流动、行业转移以及性别转换,同时使得劳动力技能结构呈现“两头粗、中间细”的分布特征;碳交易政策的就业效应并不局限于试点地区一隅,亦能够对试点周边地区产生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试点地区劳动力增加来源包括“就地转换”“走的少”和“来的多”3个方面。进一步地,碳交易试点政策所诱发的就业率提升主要得益于产业结构高级化驱动的劳动力需求扩大和工资提升所驱动的劳动力供给增加。
关键词:
碳交易政策 就业率 双重差分 空间溢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董直庆 王辉
本文基于我国2005—2017年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准自然试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空间计量方法,检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有效性、影响机制和"两难问题"。结果发现:市场型环境政策有效且存在跨界减排效应,即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可以降低本地碳排放,其碳减排效应逐年增强,而且同期本地碳交易政策实施可以形成邻地示范效应,推动相邻地区碳减排。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主要通过调整能源结构,提高地区技术水平,推动地区绿色技术发展,实现地区碳减排,且当前阶段能源结构调整的碳减排效应最强,约占总体减排效应的36.9%,而绿色技术进步的贡献仅为11.6%。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可以有效克服环境与经济的"两难问题",同步实现碳减排和提高经济效率的双重目标,实现经济与环境相容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兴亮 周艺
公司治理是企业决策与行动的基础,研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是否有公司治理效应,有助于厘清试点政策对环境治理的作用机制。本文认为,试点政策打破了股东与高管之间的博弈均衡,需要对高管薪酬契约进行调整以达到新的均衡。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试点政策使企业调低了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且在高碳行业中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由于试点政策降低了企业业绩,为了提高企业绿色转型的内部动力,企业做出降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决策。研究还发现,试点企业采用股权激励的可能性更高,并且那些降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试点企业会有更多的绿色创新和更好的ESG表现。本文是对研究试点政策效果文献的补充,也能为如何激发企业环境治理的内部动力提供启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荣华 杜昊 张磊
本文以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在试点地区的实施构造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检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显著优化企业环境绩效,该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显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能够促使目标企业通过转型升级效应和绿色技术进步效应优化企业环境绩效,阻止环境绩效较差的企业进入或促使其退出市场,激励环境绩效较优的企业进入市场,强化优胜劣汰的市场选择机制,从而对企业环境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该政策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民营和外资企业、非重污染行业以及劳动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改善效应更为显著。动态演进视角拓展分析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带来的行业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将有利于企业优化环境绩效。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许文立 孙磊
能源消费结构转型是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以碳排放权交易为代表的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在转型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中国2013年设立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匹配省级宏观数据库和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库,运用双重差分、合成双重差分等方法,实证检验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对能源消费结构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加速了能源消费结构双重替代进程,指数值提升5.3%,有效助推实现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双控”目标。政策效应的发挥,得益于企业绿色创新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绿色金融深化效应和公众行为驱动效应,但也受到地方政府环境治理重视程度和地区产业结构特征、可再生能源丰裕度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还产生了其他环境红利,且并未造成明显的社会福利损失。本文为政府利用市场机制推动能源消费结构转型,进而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更多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慧英 王子瑶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是借助市场的手段实现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我国目前处于碳试点向全国铺开的过渡时期。以中国碳市场试点的准自然实验为背景,搜集2005~2017年我国大陆地区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构造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模型,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我国试点省市碳减排与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进行了平行趋势检验及安慰剂检验提高实证结果的严谨性与可信度。研究发现,这项政策有效促进了试点地区的碳减排,但是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还不显著。并进一步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减碳机制,发现该政策主要是通过影响能源消费总量与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实现碳减排。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旸 陈浩苗
以湖北、广东和深圳3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研究法实证研究了环保政策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环保政策对湖北和广东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碳排放权价格有明显影响,对深圳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碳排放权价格无明显影响,这说明环保政策对不同碳市场的碳排放权价格影响存在差异。这可能是因为湖北、广东和深圳三个碳市场的行业覆盖范围和政策法规体系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要扩大碳排放权试点的行业覆盖范围,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碳金融机制。
关键词:
环保政策 碳排放交易价格 事件研究法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治国 车帅 王军
基于中国各省份2000—2018年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方法与合成控制法以及空间双重差分方法综合考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减排效应。研究发现,就平均效应而言,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能够有效推动试点地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分析政策的动态影响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减排效应存在“倒U型”特征;利用SCM方法进行个案研究发现,试点政策实施后湖北、天津、重庆等省份碳排放量明显减少;而北京、上海、广东等省份减排效果并不理想;进一步将空间溢出效应纳入考量范围分析发现,碳泄漏问题的存在导致试点政策的整体减排效果显著降低。鉴于此,各试点省份应当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实现低碳发展,加强区域联动以推动协同减排。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阳秋林 刘婕 唐洋
本文以2013—2020年我国碳交易试点省市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研发投入与当期企业绩效的关系,并探讨了碳排放权交易对于二者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企业研发投入负向影响当期企业绩效,企业参与碳交易可以有效抑制研发投入在当期对企业绩效负向影响;研发投入效应和碳排放权交易的调节作用都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体现为研发投入对当期企业绩效的负向影响在非高污染里表现得更加明显,企业参与碳交易可以显著缓解这种负向影响。
关键词:
研发投入 碳排放权交易 企业绩效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田建强 韩晓玉
以我国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碳交易政策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碳交易政策可显著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随着政策实施时间的推进,该缓解效应整体呈现持续增强的趋势;碳交易政策可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两种途径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进一步分析发现,碳交易政策对非国有、中西部地区与低碳行业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更强。结论丰富了碳交易政策经济后果研究,为加快建设全国碳交易市场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丽娜 赵迎新
在中国致力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背景下,碳信息披露已成为企业实现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关键路径。文章以2014—2020年A股高碳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碳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作用效果,并考察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在这一关系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提高碳信息披露质量能显著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碳排放权交易与碳信息披露质量在促进企业绿色创新上存在替代关系。此外,碳信息披露质量对中东部地区企业、技术整合能力强的企业及规模较小的企业所发挥的企业绿色创新提升作用更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低碳转型会加剧技能溢价吗?——来自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经验证据
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溢出效应——来自供应链联盟的经验证据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与城市绿色创新水平——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
环境政策的“同伴效应”研究:来自低碳城市试点的证据
化石能源价格与碳交易价格关系:长期均衡与短期波动研究——来自上海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证据
环境政策效果的综合框架:来自16项试点政策的经验证据
排污权交易与清洁技术研发补贴能提高清洁技术创新水平吗——来自工业SO_2排放权交易试点省份的经验证据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创新溢出效应——基于生产网络的视角
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政策是否降低了污染排放强度——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