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51)
2023(4699)
2022(3735)
2021(3389)
2020(2915)
2019(6430)
2018(6411)
2017(12071)
2016(6849)
2015(7604)
2014(7822)
2013(7953)
2012(7110)
2011(6341)
2010(6352)
2009(5782)
2008(5936)
2007(5560)
2006(4958)
2005(4693)
作者
(19127)
(15747)
(15493)
(14879)
(10117)
(7204)
(7178)
(6243)
(6014)
(5723)
(5461)
(5349)
(4982)
(4981)
(4924)
(4892)
(4755)
(4754)
(4553)
(4537)
(3987)
(3786)
(3679)
(3621)
(3562)
(3556)
(3539)
(3482)
(3066)
(3051)
学科
管理(33805)
(25875)
(22465)
企业(22465)
(21933)
经济(21912)
方法(11316)
(11242)
(10826)
保险(10733)
环境(9626)
数学(9342)
数学方法(9255)
(8926)
财务(8904)
财务管理(8876)
企业财务(8410)
(7888)
银行(7884)
中国(7707)
(7673)
(7609)
(7293)
(5928)
金融(5928)
(5497)
(5477)
(5388)
业经(5036)
经营(4866)
机构
大学(91300)
学院(90434)
管理(40771)
(36001)
经济(34993)
理学(32167)
理学院(31861)
管理学(31369)
管理学院(31165)
中国(28597)
研究(26502)
(22888)
(19845)
财经(16574)
(15039)
科学(15032)
(15029)
中心(14576)
北京(12946)
(12885)
财经大学(12494)
公司(12327)
(12094)
(11192)
研究所(11138)
业大(11057)
经济学(10484)
(10323)
商学(10244)
(10166)
基金
项目(54944)
科学(43326)
基金(41140)
研究(40013)
(35433)
国家(35175)
科学基金(30951)
社会(24919)
社会科(23669)
社会科学(23662)
基金项目(21281)
自然(21057)
自然科(20550)
自然科学(20548)
(20204)
自然科学基金(20187)
资助(17754)
教育(17553)
(17538)
编号(15698)
成果(12506)
(12185)
重点(11986)
科研(11153)
(10841)
教育部(10638)
(10601)
课题(10544)
(10468)
人文(10406)
期刊
(41238)
经济(41238)
研究(28881)
中国(21454)
(20574)
管理(18065)
(17003)
金融(17003)
科学(11627)
学报(10778)
大学(8756)
(8438)
学学(8202)
技术(8135)
财经(7997)
财会(7036)
会计(6914)
(6699)
教育(6032)
经济研究(5207)
统计(5200)
理论(5197)
业经(5156)
农业(5149)
(5008)
技术经济(4934)
通讯(4808)
会通(4788)
实践(4776)
(4776)
共检索到151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东  岳杰  王璟珉  
发展绿色经济、降低碳排放是国际社会和企业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环境而推行的重要战略。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也已成为国际科技经济竞争的新领域,各国都在加大对相关产业、技术发展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绿色低碳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将是市场化控制碳减排必不可少的手段。目前,国内已成立多个碳排放权交易所,虽然企业间的碳排放权交易开展得风风火火,但总体上看,企业间的碳排放权交易还处于初期阶段。如何识别、评估与应对碳排放权交易相关风险是企业管理层和会计师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审计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目前已有的审计准则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碳排放权交易的风险评估程序,并从...
[期刊] 改革  [作者] 郑伟  
对我国目前减排机制与排放权交易发展现状的评估表明,我国的清洁发展机制与排放权交易制度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但其发展还不完善。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排放权交易体系,在交易市场方面,应强调扩大规模、整合市场、建立多层次交易体系;管理体制与机制方面,应强调专业管理、强化监督、追求高效;政策法规方面,碳排放交易法规与税收政策应同时使用;技术创新方面,应建立有效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开发与转让机制;资金运用方面,应以清洁发展机制基金为基础,打造我国的节碳基金;配套体系方面,应完善与低碳经济相适应的金融体系,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体系,建立和完善环境会计及排放监测体系;国际竞争与合作方面,应坚持原则、积极参与、维护利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窦晓铭  庄贵阳  
论文回顾、梳理近年来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评估及机制研究,主要围绕研究方法、政策效应和影响路径进行文献分析述评。随着碳排放交易政策评估方法和数据的不断丰富,研究从先验的模拟分析过渡至后验的实证研究。大量成果集中在技术创新效应、减排效应、经济效应和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等方面,技术创新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效应。同时,碳交易政策效应还受到机制设计、“信号—预期”机制、成本效应以及效应间强弱关系的影响。综上,论文提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评估的研究视角从宏观逐渐演进到微观企业层面,碳市场的有效性是政策效应产生与作用的基础等研判,为及时调整机制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窦晓铭  庄贵阳  
论文回顾、梳理近年来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评估及机制研究,主要围绕研究方法、政策效应和影响路径进行文献分析述评。随着碳排放交易政策评估方法和数据的不断丰富,研究从先验的模拟分析过渡至后验的实证研究。大量成果集中在技术创新效应、减排效应、经济效应和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等方面,技术创新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效应。同时,碳交易政策效应还受到机制设计、“信号—预期”机制、成本效应以及效应间强弱关系的影响。综上,论文提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评估的研究视角从宏观逐渐演进到微观企业层面,碳市场的有效性是政策效应产生与作用的基础等研判,为及时调整机制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明辉  
衍生工具在为企业提供风险管理和收入机会的同时,本身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为了有效地管理衍生工具相关的风险,必须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及时地识别和度量衍生工具的各类风险,并选择适当的风险应对策略,从而使风险敞口处于企业的风险偏好或容忍度之内。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志俊  闫丽俊  
为研究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GARCH)模型是否适用于测量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风险,以2013年11月28日—2018年7月31日的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价格为对象展开研究,通过建立ARMA-GARCH族模型估计和预测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VaR,并比较各模型度量碳排放权交易价格风险的准确性。结果显示:标准化残差服从重新参数化的Johnson Su分布的ARMA(2, 3)-EGARCH(1, 1)和ARMA(2, 3)-NGARCH(1, 1)模型在95%、99%置信水平下通过了Christoffersen联合检验,适用于度量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风险。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杨果  陈瑶  
文章在对构建林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所面临的制度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借助AHP专家调查建立风险判断矩阵,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构建林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风险量化评估模型。结果表明:风险的综合评价得分为63.27,整体风险偏高;制度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的综合评价得分分别为65.96、67.68、72.92、53.75和65.90分。这和构建林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所面临的制度不健全、经济效益不明显、计量与认证等技术落后、监管缺失易引发道德风险和相关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申晨  林沛娜  
适应新的世界经济趋势,科学分析我国不同碳市场的运行情况,把握交易规模、价格和日收益率等变量特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探讨我国区域碳金融交易的市场风险,为市场交易主体和监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七个碳交易试点省市日成交量和收盘价数据,考察当前碳交易市场的规模、价格和收益率走势,并结合收益率的波动性、杠杆效应、风险溢价、条件方差等实证分析碳交易市场风险。结果显示:各试点省市碳交易所的成交量、收盘价和日收益率趋势存在显著差异;北京和深圳交易所对市场价格有较强的长期记忆性,重庆交易所收益率的波动性最易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杨果  陈瑶  
文章在对构建林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所面临的制度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借助AHP专家调查建立风险判断矩阵,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构建林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风险量化评估模型。结果表明:风险的综合评价得分为63.27,整体风险偏高;制度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的综合评价得分分别为65.96、67.68、72.92、53.75和65.90分。这和构建林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所面临的制度不健全、经济效益不明显、计量与认证等技术落后、监管缺失易引发道德风险和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的宏观环境相符合。基于评价结果,文章从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进一步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强化碳排放权交易核心技术攻坚和尽快建立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制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构建林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的风险防范措施及政策建议。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申晨  林沛娜  
适应新的世界经济趋势,科学分析我国不同碳市场的运行情况,把握交易规模、价格和日收益率等变量特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探讨我国区域碳金融交易的市场风险,为市场交易主体和监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七个碳交易试点省市日成交量和收盘价数据,考察当前碳交易市场的规模、价格和收益率走势,并结合收益率的波动性、杠杆效应、风险溢价、条件方差等实证分析碳交易市场风险。结果显示:各试点省市碳交易所的成交量、收盘价和日收益率趋势存在显著差异;北京和深圳交易所对市场价格有较强的长期记忆性,重庆交易所收益率的波动性最易受外部冲击影响;部分碳交易市场存在明显的杠杆效应,但外部冲击对各试点市场都可能产生系统性影响,导致极端波动在短时间内相继发生。对比各试点省市的碳市场交易状况而言,湖北碳市场交易规模和价格相对更平稳,ARCH-M效应最强,其市场收益有较高的正风险溢价,具有成为全国统一的碳市场金融中心的潜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蒋金星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链接有利于完善全球碳市场合作机制,推动亚州、欧洲、美洲等区域碳市场的互联互通与深度融合,展现一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领导力。文章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链接的含义、条件及类型出发,辨析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链接在经济、环境与政治三个方面可能存在的潜在利益与风险,指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链接有利于降低履约总成本,提高市场流动性,有利于实现更加宏伟的减排目标;同时,链接合作市场体系内的排放实体也将面临来自其他链接市场体系的部分冲击和影响,出现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翁亮  
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 ,是以高技术成果转化活动为载体的风险投资的基本特征。本文在对风险投资风险类型分析的基础上 ,探讨了如何将项目风险管理的理论、方法、技术和手段运用于风险投资中 ,具体阐述了风险投资中的投资项目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以及风险管理三大部分内容 ,从而帮助投资项目管理者有效规避高风险 ,实现高收益。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叶楠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链接可有效增强减排实效、降低履约总成本,缓解碳泄露和流动性不足等问题,已成为全球减排行动的重要方向之一。中日韩均为高排放国,促成碳排放交易体系链接将有助于实现更为雄心的减排目标。本文基于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ICAP)等提出的分析框架,对中日韩碳市场链接的七大关键要素进行了兼容性评估,结果显示:中日韩已具备启动链接的一定基础,但还有诸多关键要素需要进一步协调;加州—魁北克链接体系所存差异与中日韩链接体系有许多相似之处,其成功实践证明相互信任和密切合作是克服差异、链接成功的重要基础。本文建议中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傅强  李涛  
后哥本哈根时代,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全球性共识。碳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引领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尚未建立碳交易市场体系,我国被迫处在全球碳交易产业链的最底端,丧失碳交易定价话语权。因此,建立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体系迫在眉睫。文章从碳排放权交易的原理入手,阐述了碳排放权交易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并探讨了我国建立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路径选择。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用明  周飞  甘永春  
基于北京环境交易所碳排放权配额市场数据,从流动性和波动性两方面对其市场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市场流动性风险水平较高,市场的流动性主要集中于第二季度,而其他时期的流动性水平较低且处于下滑趋势中。市场的波动性风险也较高,波动性表现出了显著的状态转换特征,且波动性存在增强的趋势,市场风险水平有所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