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21)
- 2023(12751)
- 2022(10386)
- 2021(9337)
- 2020(7706)
- 2019(17142)
- 2018(16680)
- 2017(32353)
- 2016(17766)
- 2015(19066)
- 2014(18700)
- 2013(18635)
- 2012(17099)
- 2011(15016)
- 2010(15019)
- 2009(13723)
- 2008(13809)
- 2007(12351)
- 2006(11038)
- 2005(9910)
- 学科
- 业(84364)
- 企(77179)
- 企业(77179)
- 济(74487)
- 经济(74395)
- 管理(70985)
- 方法(31538)
- 业经(28377)
- 财(27446)
- 农(26891)
- 数学(23627)
- 数学方法(23411)
- 务(20889)
- 财务(20875)
- 财务管理(20856)
- 企业财务(19813)
- 农业(19420)
- 策(17459)
- 技术(17124)
- 中国(16926)
- 划(16217)
- 制(15819)
- 环境(15556)
- 贸(14954)
- 贸易(14946)
- 易(14595)
- 和(14534)
- 理论(12617)
- 学(12206)
- 企业经济(12195)
- 机构
- 学院(255351)
- 大学(246854)
- 济(109581)
- 经济(107709)
- 管理(104515)
- 理学(90218)
- 理学院(89394)
- 管理学(88258)
- 管理学院(87820)
- 研究(81369)
- 中国(64762)
- 财(51746)
- 农(51407)
- 京(50323)
- 科学(49928)
- 所(41392)
- 业大(41261)
- 农业(40805)
- 财经(40594)
- 江(39282)
- 中心(37567)
- 研究所(37308)
- 经(36984)
- 经济学(32252)
- 北京(30814)
- 州(30224)
- 商学(29982)
- 财经大学(29775)
- 商学院(29711)
- 经济学院(29283)
- 基金
- 项目(169830)
- 科学(135879)
- 基金(126137)
- 研究(120655)
- 家(111041)
- 国家(110011)
- 科学基金(95839)
- 社会(78647)
- 社会科(74823)
- 社会科学(74804)
- 省(68008)
- 基金项目(66967)
- 自然(64106)
- 自然科(62699)
- 自然科学(62682)
- 自然科学基金(61673)
- 划(56405)
- 教育(53349)
- 资助(50178)
- 编号(46808)
- 业(40541)
- 创(39062)
- 重点(37955)
- 发(37318)
- 部(36803)
- 创新(35696)
- 成果(35304)
- 科研(32967)
- 国家社会(32587)
- 制(32222)
- 期刊
- 济(122762)
- 经济(122762)
- 研究(69626)
- 农(47769)
- 中国(46776)
- 财(43494)
- 管理(42707)
- 学报(40179)
- 科学(38141)
- 农业(32346)
- 大学(30084)
- 学学(29332)
- 融(25248)
- 金融(25248)
- 业经(23431)
- 技术(21803)
- 财经(20163)
- 业(19598)
- 经济研究(19548)
- 经(17392)
- 教育(17232)
- 问题(15809)
- 技术经济(14764)
- 贸(13163)
- 财会(13127)
- 商业(13115)
- 现代(12991)
- 科技(12352)
- 版(12272)
- 世界(12083)
共检索到3757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孔晓旭 张新旭 唐晓萌
文章基于2011—2021年A股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以中国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等考察试点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对于控排名单中上市企业的ESG表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该政策的实施效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异质性检验发现,对于非国有企业和非高污染企业,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强;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通过强化高管可持续发展意识来提高企业履行ESG的积极性,尤其对ESG分项指标中的E和S影响显著。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董康银 邓又一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转变是中国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此过程中,碳排放权交易作为碳市场调节机制的核心,对中国推进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9—2020年894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企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并从数字化转型和企业分工两个维度进行了作用机制分析。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降低了企业碳排放强度,且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这说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加速了企业低碳转型进程。作用机制分析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能够通过企业数字化转型来降低企业碳排放强度,但不能通过企业分工降低碳排放强度,且政策的实施效果对不同性质、不同规模和不同资本密集度的企业有所差异。本文研究表明,实施“碳排放双控”政策需要健全各项配套措施,重视碳市场建设并加强企业环境监管对中国低碳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杨金诺 张燕华
推动低碳经济转型是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基于我国碳排放交易的准自然实验场景,选取2009-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显著提高了企业ESG表现,机制分析显示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能够促进企业研发投入。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一结果主要体现在高碳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在“双碳”背景下,本文为评估减排政策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效应提供了证据,有助于深化对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本质的认识,同时为企业提升ESG表现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高翔
从环境(Environment)、社会责任(Social Responsibility)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这三方面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企业的发展理念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企业的ESG表现备受投资者关注,文章将探究外部产业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通过选取2011—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首先对产业政策与企业ESG表现的关系进行检验,发现产业政策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ESG表现。其次,基于环保投资水平检验发型,产业政策支持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环保投资,进而带来了更好的ESG表现。再次,从政府环境规制角度出发,发现在政府环境规制强度更高时,产业政策支持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最后,从机构投资者治理角度出发,发现在机构投资者治理较好时,产业政策支持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波 程栋鹏
利用2008—2019年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以2013年年末在7个省市开展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三重差分进行实证,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能够促进企业进行ESG实践,且该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企业绿色创新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与ESG实践中起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不仅促进了企业进行环境(E)方面的实践,也促进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S)和提升自身治理水平(G)。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国企,非国企中碳交易政策对ESG实践的影响更强。对于当年当地没有政府环境目标约束的企业,存在政府环境目标约束的企业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ESG实践的影响更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波 程栋鹏
利用2008—2019年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以2013年年末在7个省市开展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三重差分进行实证,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能够促进企业进行ESG实践,且该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企业绿色创新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与ESG实践中起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不仅促进了企业进行环境(E)方面的实践,也促进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S)和提升自身治理水平(G)。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国企,非国企中碳交易政策对ESG实践的影响更强。对于当年当地没有政府环境目标约束的企业,存在政府环境目标约束的企业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ESG实践的影响更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田超 肖黎明
文章基于2008—2019年我国31个省份37个工业行业的上市公司数据,通过构建三重差分模型(DDD),考察我国碳交易试点市场对企业低碳转型的影响机制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碳交易试点市场显著促进了我国企业的低碳转型发展,且该结论通过了相应的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表明,碳交易试点市场通过对企业财务绩效水平和企业信贷融资水平的负向作用而倒逼企业低碳转型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碳交易试点市场对国有及大型企业的低碳转型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对民营及小型企业的影响却不明显;动态效应表明,碳交易试点市场对企业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但其长期效果却比较明显。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红梅 李水滢
城市降碳目标的实现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企业ESG表现的影响与关系值得研究。基于Chen测量的城市碳排放数据及2012~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对城市降碳目标及企业ESG表现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某城市的上市企业ESG表现越好,该城市碳排放程度越低,在高市场化程度的城市与国有企业中这种效果更为明显。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研究结果为城市降碳提供了新的途径,为企业提升ESG表现能力提供了有利依据。
关键词:
城市发展 双碳目标 ESG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胡浩然 宋颜群
提升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是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促使企业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保障。以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对象进行研究,构建了一个反映企业碳排放权交易行为的理论模型,探讨碳排放权交易如何影响轻(重)污染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理论研究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有助于引导企业研发创新、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利润,最终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实证结果显示,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显著提高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且主要提高轻污染企业、非国有企业和东部地区等样本组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机制检验表明,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通过提高企业研发创新、生产率和利润率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并且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轻污染企业研发创新、生产率和利润率的促进作用大于重污染企业。因此,面对环境治理压力,企业应当主动承担碳排放权交易带来的机会和挑战,通过研发创新提升自身的风险承担能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慧英 王子瑶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是借助市场的手段实现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我国目前处于碳试点向全国铺开的过渡时期。以中国碳市场试点的准自然实验为背景,搜集2005~2017年我国大陆地区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构造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模型,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我国试点省市碳减排与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进行了平行趋势检验及安慰剂检验提高实证结果的严谨性与可信度。研究发现,这项政策有效促进了试点地区的碳减排,但是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还不显著。并进一步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减碳机制,发现该政策主要是通过影响能源消费总量与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实现碳减排。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颖 肖丽芳 朱治双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企业发展质量存在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以2008~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2013年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试点准自然实验,研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实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通过增加企业实质性减排行为、促进企业创新和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来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国有企业、抗风险能力强和市场化水平高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受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影响更明显。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顾缵琪 李瑾
2013年1月,国家发改委明确七个试点地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本文认为,目前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存在负有履约义务的企业、投资者和公益购买者三种交易主体,他们参与交易的目的与行为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本文在主张将碳排放权单独确认为一种新的资产类型的同时,根据这三类参与主体的不同特点分别设计了不同的会计政策。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参与主体 会计政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芳
ESG是关于环境、社会和治理在企业中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全新导向,能够对企业低碳绿色转型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基于2011—202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数据,企业ESG表现对低碳绿色转型影响及机制的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企业ESG表现提升能够有效提升低碳绿色转型水平。异质性检验发现,企业ESG表现提升对非国有企业、重污染企业与高科技企业的低碳绿色转型有更为突出的促进作用。机制检验发现,企业ESG表现提升能够有效传递积极信号、强化风险平滑能力、激发绿色创新活力,从而为低碳绿色转型提供动力。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金融专项政策是影响企业ESG表现促进低碳绿色转型的重要因素,在得到绿色金融政策支持的企业,ESG表现提升将会对低碳绿色转型产生显著的赋能作用。有鉴于此,建议政府打造更为明确的ESG评估体系,加大奖励力度,推出绿色金融产品;企业则要加强对ESG的认知、强化投入力度并强化ESG的信息披露。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旸 陈浩苗
以湖北、广东和深圳3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研究法实证研究了环保政策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环保政策对湖北和广东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碳排放权价格有明显影响,对深圳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碳排放权价格无明显影响,这说明环保政策对不同碳市场的碳排放权价格影响存在差异。这可能是因为湖北、广东和深圳三个碳市场的行业覆盖范围和政策法规体系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要扩大碳排放权试点的行业覆盖范围,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碳金融机制。
关键词:
环保政策 碳排放交易价格 事件研究法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涛 吴梦萱 周立宏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企业分批、分期进入碳市场这一准实验,评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能够有效提升企业投资效率,这一作用主要体现在缓解企业投资不足,而对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有限。考虑平行趋势问题、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碳排放权交易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减轻政策性负担以及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等途径对企业投资效率产生积极影响。并且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在低碳排放行业以及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本文结论可为加快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提供参考,对于实现"双碳"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投资效率 碳排放权交易 碳市场 准实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