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00)
- 2023(7929)
- 2022(6316)
- 2021(5381)
- 2020(4106)
- 2019(9228)
- 2018(8799)
- 2017(17124)
- 2016(9370)
- 2015(9802)
- 2014(9508)
- 2013(9427)
- 2012(8543)
- 2011(7667)
- 2010(7230)
- 2009(6167)
- 2008(5909)
- 2007(4934)
- 2006(4302)
- 2005(3566)
- 学科
- 济(40331)
- 经济(40288)
- 管理(29042)
- 业(23374)
- 企(17822)
- 企业(17822)
- 方法(16210)
- 数学(14909)
- 数学方法(14839)
- 环境(13187)
- 中国(12787)
- 农(9537)
- 地方(9001)
- 学(8976)
- 业经(8854)
- 财(8702)
- 贸(8033)
- 贸易(8032)
- 易(7791)
- 划(7399)
- 城市(6817)
- 农业(6597)
- 产业(6381)
- 制(5725)
- 发(5680)
- 技术(5624)
- 规划(5527)
- 和(5452)
- 环境规划(5405)
- 务(5380)
- 机构
- 大学(130854)
- 学院(130840)
- 济(57115)
- 经济(56070)
- 管理(51379)
- 研究(46798)
- 理学(45685)
- 理学院(45147)
- 管理学(44486)
- 管理学院(44268)
- 中国(33084)
- 科学(30434)
- 农(27600)
- 京(26945)
- 业大(24576)
- 所(23315)
- 农业(22181)
- 财(22075)
- 研究所(21661)
- 中心(20899)
- 财经(18768)
- 经济学(18098)
- 江(17730)
- 院(17423)
- 经(17336)
- 经济学院(16611)
- 北京(15971)
- 农业大学(15484)
- 范(15459)
- 师范(15172)
- 基金
- 项目(100066)
- 科学(79840)
- 基金(75867)
- 家(69259)
- 国家(68755)
- 研究(65271)
- 科学基金(59057)
- 社会(45693)
- 社会科(43593)
- 社会科学(43579)
- 基金项目(41546)
- 自然(40146)
- 自然科(39292)
- 自然科学(39280)
- 自然科学基金(38576)
- 省(38509)
- 划(33452)
- 资助(28578)
- 教育(28097)
- 重点(22812)
- 编号(22732)
- 发(22242)
- 部(21447)
- 创(21229)
- 计划(20520)
- 国家社会(20166)
- 创新(20004)
- 科研(19754)
- 教育部(18007)
- 业(17785)
共检索到1746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罗良文 孙立雪 王晨
文章基于2006—2020年中国254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双重机器学习模型评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对城市工业低碳转型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能够促进城市工业低碳转型,但是辐射范围存在距离衰减效应;异质性研究显示,初始排放配额采用无偿分配的试点城市拥有更好的转型效果,北京和上海碳试点具有积极辐射作用,而广东、深圳和重庆碳试点则呈现消极辐射影响;空间检验结果显示,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对其他地区工业低碳转型会产生消极的空间溢出效应;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运行通过拓宽碳交易覆盖面影响工业低碳转型效果,但碳交易频率的增加并不会直接影响工业低碳转型的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文举 钱新新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探讨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影响中国工业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并从七个试点省份出发,选取2006—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对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策的环境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和提升工业低碳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促进中国工业的低碳转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通过成本约束和结构升级途径促进工业低碳转型,而技术进步途径的作用尚未实质性显现。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研发水平更高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和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而在外商投资水平更高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董康银 邓又一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转变是中国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此过程中,碳排放权交易作为碳市场调节机制的核心,对中国推进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9—2020年894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企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并从数字化转型和企业分工两个维度进行了作用机制分析。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降低了企业碳排放强度,且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这说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加速了企业低碳转型进程。作用机制分析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能够通过企业数字化转型来降低企业碳排放强度,但不能通过企业分工降低碳排放强度,且政策的实施效果对不同性质、不同规模和不同资本密集度的企业有所差异。本文研究表明,实施“碳排放双控”政策需要健全各项配套措施,重视碳市场建设并加强企业环境监管对中国低碳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田超 肖黎明
文章基于2008—2019年我国31个省份37个工业行业的上市公司数据,通过构建三重差分模型(DDD),考察我国碳交易试点市场对企业低碳转型的影响机制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碳交易试点市场显著促进了我国企业的低碳转型发展,且该结论通过了相应的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表明,碳交易试点市场通过对企业财务绩效水平和企业信贷融资水平的负向作用而倒逼企业低碳转型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碳交易试点市场对国有及大型企业的低碳转型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对民营及小型企业的影响却不明显;动态效应表明,碳交易试点市场对企业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但其长期效果却比较明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元生 刘佳婕
基于工业碳排放测算,采用Tapio脱钩模型及LMDI模型对我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2013—2020年的工业脱钩现状及工业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厦门、杭州、重庆、贵阳在2013—2020年已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工业碳减排及与工业经济发展间的绝对脱钩状态,南昌虽较2013年工业碳排放量有所增加,但当前已实现工业上的弱脱钩状态,天津虽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工业碳减排,但尚未实现脱钩,处在增长连接状态,深圳和保定则处于扩张负脱钩状态。能源强度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主要促进各地碳减排,产出规模效应则表现为主导性的工业碳排放促进因素。各地需加快工业产业优化,加大技术研发,提高工业产业劳动生产率,落实强化工业碳减排对工业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元生 刘佳婕
基于工业碳排放测算,采用Tapio脱钩模型及LMDI模型对我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2013—2020年的工业脱钩现状及工业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厦门、杭州、重庆、贵阳在2013—2020年已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工业碳减排及与工业经济发展间的绝对脱钩状态,南昌虽较2013年工业碳排放量有所增加,但当前已实现工业上的弱脱钩状态,天津虽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工业碳减排,但尚未实现脱钩,处在增长连接状态,深圳和保定则处于扩张负脱钩状态。能源强度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主要促进各地碳减排,产出规模效应则表现为主导性的工业碳排放促进因素。各地需加快工业产业优化,加大技术研发,提高工业产业劳动生产率,落实强化工业碳减排对工业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慧英 王子瑶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是借助市场的手段实现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我国目前处于碳试点向全国铺开的过渡时期。以中国碳市场试点的准自然实验为背景,搜集2005~2017年我国大陆地区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构造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模型,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我国试点省市碳减排与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进行了平行趋势检验及安慰剂检验提高实证结果的严谨性与可信度。研究发现,这项政策有效促进了试点地区的碳减排,但是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还不显著。并进一步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减碳机制,发现该政策主要是通过影响能源消费总量与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实现碳减排。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赜琳 蒋鹏程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发展,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推动经济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已有研究主要从劳动力市场视角讨论了工业机器人的经济效应,而文章主要考察了工业机器人对城市工业碳排放的影响。首先,文章构建包含工业机器人和能源投入的理论模型。理论研究表明,工业机器人能够赋能城市工业碳减排。其次,利用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有效降低城市工业碳排放,推动城市经济向低碳方向发展,且具有长期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工业机器人能够抑制非资源型城市、数字化水平较高城市、东部以及南方城市的工业碳排放,但对资源型城市、数字化水平较低城市、中西部以及北方城市的影响不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在工业机器人发挥城市工业碳减排效应的过程中,绿色技术创新和人机匹配度是重要的作用机制。进一步采用门槛模型发现,随着互联网普及率、人力资本水平和政府科技投入的提升,工业机器人减排效应呈边际效应递增态势,这意味着完善宽带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是促进工业机器人减排效应的实现路径。文章的研究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双碳”目标,促进经济低碳转型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孟晓倩 吴传清
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我国通过市场化环境经济政策机制实现碳减排目标、推进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实践探索。利用多期DID模型、平行趋势检验、PSM-DID法、机制检验等方法系统分析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结果显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政策可通过降低碳排放水平对经济绿色转型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区域异质性分析显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政策在非资源型城市可显著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基于此,要合理设计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模式、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政策体系和法律法规制度、强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功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孟晓倩 吴传清
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我国通过市场化环境经济政策机制实现碳减排目标、推进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实践探索。利用多期DID模型、平行趋势检验、PSM-DID法、机制检验等方法系统分析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结果显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政策可通过降低碳排放水平对经济绿色转型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区域异质性分析显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政策在非资源型城市可显著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基于此,要合理设计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模式、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政策体系和法律法规制度、强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功能。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海龙 周融 雷汉云
从市场激励机制和市场惩罚机制两个角度,结合市场供需平衡的经济思想,借助“污染避难所假说”和“波特假说”分析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机制及异质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选取中国2008—2019年30个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通过“污染避难所假说”倒逼高耗能、高污染产业退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通过“波特假说”牵引低碳产业或高耗能产业技术创新,拉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完善已经扩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征收碳交易行政性费用,通过行政手段提高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并补贴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供给侧,加快完善北方高污染地区的碳排放交易机制,有利于更好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孔晓旭 张新旭 唐晓萌
文章基于2011—2021年A股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以中国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等考察试点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对于控排名单中上市企业的ESG表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该政策的实施效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异质性检验发现,对于非国有企业和非高污染企业,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强;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通过强化高管可持续发展意识来提高企业履行ESG的积极性,尤其对ESG分项指标中的E和S影响显著。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旸 陈浩苗
以湖北、广东和深圳3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研究法实证研究了环保政策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环保政策对湖北和广东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碳排放权价格有明显影响,对深圳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碳排放权价格无明显影响,这说明环保政策对不同碳市场的碳排放权价格影响存在差异。这可能是因为湖北、广东和深圳三个碳市场的行业覆盖范围和政策法规体系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要扩大碳排放权试点的行业覆盖范围,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碳金融机制。
关键词:
环保政策 碳排放交易价格 事件研究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齐秀琳 汪心如 张恬
文章结合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和2011~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了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绿色转型有助于提高农民工就业率,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使农民工就业率提高了4.4个百分点,该结果在处理多期双重差分权重异质性后依然成立;(2)绿色转型改变了农民工就业结构,使大量农民工流入到非技能密集型行业;(3)绿色转型在提高农民工就业率的同时恶化了其就业状况,表现为工资水平与劳动合同签订概率均显著下降。文章的结论对兼顾推动绿色转型和促进农民工就业的政策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农民工 绿色转型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曹静 任梓彤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是中国实现低碳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抓手,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了实践经验。本文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19年中国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碳排放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降低了城市碳排放量,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回归结果依然成立;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具有明显的地区异质性和资源禀赋异质性,其对城市碳排放量的影响在东部地区和非资源型城市更明显;低碳城市试点政策通过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和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降低城市碳排放量。因此,应进一步优化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因地制宜地完善各地区的低碳发展模式,通过发展数字经济更好地实现碳减排效果,构建区域间减碳协作机制,从而为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低碳城市建设提供经验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