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56)
- 2023(14336)
- 2022(12579)
- 2021(11775)
- 2020(9758)
- 2019(22479)
- 2018(22438)
- 2017(43979)
- 2016(24171)
- 2015(26958)
- 2014(27240)
- 2013(26809)
- 2012(24716)
- 2011(22482)
- 2010(22531)
- 2009(20650)
- 2008(20246)
- 2007(17817)
- 2006(15883)
- 2005(14351)
- 学科
- 济(92256)
- 经济(92125)
- 管理(76912)
- 业(68626)
- 企(58417)
- 企业(58417)
- 方法(40719)
- 数学(34950)
- 数学方法(34455)
- 财(27780)
- 农(25350)
- 中国(24405)
- 制(22127)
- 业经(21290)
- 学(20824)
- 环境(18751)
- 地方(18012)
- 务(17293)
- 财务(17217)
- 财务管理(17182)
- 贸(16816)
- 贸易(16809)
- 易(16351)
- 农业(16345)
- 企业财务(16329)
- 理论(16005)
- 和(15911)
- 银(15822)
- 银行(15780)
- 划(15385)
- 机构
- 大学(342330)
- 学院(339973)
- 济(136385)
- 管理(136146)
- 经济(133236)
- 理学(117392)
- 理学院(116121)
- 研究(114599)
- 管理学(114123)
- 管理学院(113499)
- 中国(86058)
- 京(72901)
- 科学(69075)
- 财(67071)
- 所(57102)
- 财经(52368)
- 中心(51801)
- 农(51472)
- 研究所(51445)
- 江(50808)
- 业大(48676)
- 经(47471)
- 北京(46436)
- 范(44746)
- 师范(44388)
- 院(42016)
- 州(40472)
- 经济学(40348)
- 农业(39899)
- 财经大学(38781)
- 基金
- 项目(228710)
- 科学(180213)
- 研究(170529)
- 基金(165958)
- 家(143251)
- 国家(142056)
- 科学基金(122403)
- 社会(106260)
- 社会科(100683)
- 社会科学(100661)
- 省(88569)
- 基金项目(87572)
- 自然(79470)
- 教育(78089)
- 自然科(77519)
- 自然科学(77504)
- 自然科学基金(76073)
- 划(74812)
- 编号(70203)
- 资助(68873)
- 成果(58245)
- 部(51110)
- 重点(50888)
- 课题(48493)
- 发(48335)
- 创(47228)
- 制(45010)
- 创新(44071)
- 教育部(44030)
- 科研(43459)
- 期刊
- 济(152764)
- 经济(152764)
- 研究(105033)
- 中国(66113)
- 财(51328)
- 管理(50901)
- 学报(50255)
- 科学(47274)
- 农(46656)
- 教育(39811)
- 大学(38747)
- 学学(36171)
- 融(32103)
- 金融(32103)
- 农业(32048)
- 技术(29303)
- 财经(25160)
- 业经(24539)
- 经济研究(23470)
- 经(21350)
- 问题(19305)
- 图书(17698)
- 理论(17223)
- 技术经济(16144)
- 科技(16102)
- 现代(15756)
- 业(15711)
- 实践(15687)
- 践(15687)
- 版(14907)
共检索到5066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窦晓铭 庄贵阳
论文回顾、梳理近年来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评估及机制研究,主要围绕研究方法、政策效应和影响路径进行文献分析述评。随着碳排放交易政策评估方法和数据的不断丰富,研究从先验的模拟分析过渡至后验的实证研究。大量成果集中在技术创新效应、减排效应、经济效应和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等方面,技术创新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效应。同时,碳交易政策效应还受到机制设计、“信号—预期”机制、成本效应以及效应间强弱关系的影响。综上,论文提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评估的研究视角从宏观逐渐演进到微观企业层面,碳市场的有效性是政策效应产生与作用的基础等研判,为及时调整机制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窦晓铭 庄贵阳
论文回顾、梳理近年来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评估及机制研究,主要围绕研究方法、政策效应和影响路径进行文献分析述评。随着碳排放交易政策评估方法和数据的不断丰富,研究从先验的模拟分析过渡至后验的实证研究。大量成果集中在技术创新效应、减排效应、经济效应和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等方面,技术创新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效应。同时,碳交易政策效应还受到机制设计、“信号—预期”机制、成本效应以及效应间强弱关系的影响。综上,论文提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评估的研究视角从宏观逐渐演进到微观企业层面,碳市场的有效性是政策效应产生与作用的基础等研判,为及时调整机制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罗智霞
《京都议定书》的问世使碳排放权在低碳经济时代成为一种稀缺商品,而该"商品"的定价问题就是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核心关注点。文章对排放权定价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综述,内容主要包括:碳排放权交易的基本定义、碳排放权定价理论以及国外和国内对碳排放权定价的研究现状。其中,国外对碳排放权定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碳排放权价格影响因素和定价模型两方面;国内的研究除影响因素和定价模型外,还对碳排放权的定价基础—碳货币和中国碳排放权的定价策略展开过讨论。文章拟通过较为系统的介绍,以期为未来碳交易定价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碳排放权 碳交易 低碳经济 碳货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伟
为落实我国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启动在即。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通过碳排放交易制度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制度,碳排放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引领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曾刚 万志宏
排放权交易是碳金融体系的核心。作为一种市场化的碳减排手段,排放权交易的实施肇端于1996年的《京都议定书》。最近几年来,随着各国政府的介入,特别是欧盟排放权交易体系(EUETS)的建立,国际碳交易市场的规模有了迅速的提高。而且,依托着排放权的基础产品(CERs),金融机构开创新出了众多的衍生产品,为提高碳金融市场的交易活跃程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排放权交易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制度体系,其运行涉及到排放权的设定、排放权的分配以及排放权的存储与管理等一系列的环节。本文试图对排放权交易体制所涉及的主要环节,进行一个较
关键词:
碳排放权 碳金融市场 排放权交易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罗旖璇
为应对气候变暖以及环境恶化问题,在碳交易市场上对碳排放物进行买卖成为了热点关注对象。碳排放权交易中处于基础地位且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对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当前研究碳排放权交易以初始配额为研究对象的较少,但碳排放权初始配额分配机制和影响力的探讨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碳排放权交易的有效进行,从而为保护环境、促进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对碳排放权交易初始配额基于不同主体、基于分配方式和基于福利效果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和简单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建立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行展望。
关键词:
碳排放权 初始配额分配 福利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占文忠 吕思琦 郭娅妮
本文通过分析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碳排放影响的内在机制及影响因素,借助DID双重差分模型及其动态效应变形来测度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实施对中国七个试点省市碳排放的净影响,并检验政策效果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以及同时加入中介变量交互项检验政策是否存在中介效应。研究发现,2012~2018年中国七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的碳排放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证实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有利于碳减排;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可以通过改善产业结构以及能源消耗结构来影响碳排放。而且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能源消耗结构、居民收入水平、城镇化程度等因素对碳排放水平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在全国范围推广碳排放权交易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慧英 王子瑶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是借助市场的手段实现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我国目前处于碳试点向全国铺开的过渡时期。以中国碳市场试点的准自然实验为背景,搜集2005~2017年我国大陆地区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构造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模型,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我国试点省市碳减排与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进行了平行趋势检验及安慰剂检验提高实证结果的严谨性与可信度。研究发现,这项政策有效促进了试点地区的碳减排,但是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还不显著。并进一步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减碳机制,发现该政策主要是通过影响能源消费总量与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实现碳减排。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艳丽 董捷 李璐 李红波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当前我国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以中国30个省级单位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从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省际差异视角出发,运用双重差分法探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有效性,并对该政策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试点区与非试点区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均值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试点区的碳排放强度值总体呈下降趋势,非试点区则略有上升,说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效果优于强制性减排政策;(2)双重差分法结果证实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显著降低了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且地均GDP、能源强度和工业结构等控制变量对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进一步对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作用机制检验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通过对能源强度的相对下降,最终起到抑制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的作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承智 潘爱玲
碳排放权交易作为减少工业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已在我国多个行政辖区应用实施。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下的现行会计政策,对我国会计实务和准则制订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政府补助法是较理想的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方法,但要限制免费配额后续计量的重估模式和排放负债市价结算法的使用,实现政府补助法在会计方法层面的协调一致性,并择机对制造企业产品碳配额成本核算做出相应规定。
关键词: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 排放权交易 会计政策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任维彤
近年来,很多国家和地区陆续建立了碳排放交易制度。日本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和经验具有优势,却至今没有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制度。本文简要地总结了日本国内的碳排放交易制度发展历程,认为导致政府部门态度由积极转为谨慎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产业部门的反对意见,二是现有的碳排放交易制度尚不完善,三是国内实施的气候变暖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民间部门担心碳排放交易制度可能会对经济增长、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业、国际公平性等带来不利的影响。未来,日本可能会在逐步消除这些顾虑之后,选择建立符合国情的国内碳排放交易制度。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任维彤
近年来,很多国家和地区陆续建立了碳排放交易制度。日本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和经验具有优势,却至今没有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制度。本文简要地总结了日本国内的碳排放交易制度发展历程,认为导致政府部门态度由积极转为谨慎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产业部门的反对意见,二是现有的碳排放交易制度尚不完善,三是国内实施的气候变暖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民间部门担心碳排放交易制度可能会对经济增长、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业、国际公平性等带来不利的影响。未来,日本可能会在逐步消除这些顾虑之后,选择建立符合国情的国内碳排放交易制度。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倪娟
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中国亟需改变高能耗、高污染的"透支式"发展模式,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对比分析了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差异,考察了两种机制国际与国内的实施现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联合应用建议。
关键词:
碳税 碳排放权 交易机制 国际经验 启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凯杰 曲如晓
碳排放交易体系已成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政策工具,初始排放权分配是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核心问题,目前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不同初始排放权分配的市场运行效率、比较分析以及机制设计问题。碳排放交易下初始排放权分配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研究仍需在发展中国家初始排放权分配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初始排放权分配公平以及与碳金融关系方面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
碳排放交易 初始排放权 市场运行效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迪 周丰年 王雪芹
低碳试点是实现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客观评价其实施效果,不仅有利于低碳试点地区更好地推进低碳工作,而且对于低碳试点政策的进一步推广具有重要意义,但低碳试点政策能否实现碳排放绩效的提升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本文以第二批低碳试点政策为例,基于2012—2016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方法研究低碳试点政策对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以有效降低样本自选择及政策内生性等问题导致的处理效应偏差。研究发现:低碳试点政策对城市的碳排放强度下降具有显著且持续的推动作用;进一步的机制识别结果显示,低碳试点城市主要是通过能源效率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等方式实现碳强度的下降,且产业升级的效果有逐年增强的趋势,但通过城市绿地碳汇水平的提高而降低碳排放的目标尚未实现。基于此结论,本文认为中国应进一步推广低碳试点政策,积极探索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特别是提升宜居绿色的城市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