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25)
- 2023(14691)
- 2022(12754)
- 2021(11824)
- 2020(9756)
- 2019(22267)
- 2018(21974)
- 2017(42892)
- 2016(23657)
- 2015(26043)
- 2014(25888)
- 2013(25483)
- 2012(23460)
- 2011(21291)
- 2010(20992)
- 2009(18788)
- 2008(18183)
- 2007(15700)
- 2006(13804)
- 2005(11832)
- 学科
- 济(89852)
- 经济(89755)
- 管理(69331)
- 业(64986)
- 企(52583)
- 企业(52583)
- 方法(42302)
- 数学(37171)
- 数学方法(36741)
- 农(26152)
- 财(23410)
- 中国(23057)
- 学(21177)
- 业经(20162)
- 贸(18196)
- 贸易(18191)
- 环境(18113)
- 地方(17711)
- 易(17701)
- 农业(17535)
- 制(15487)
- 技术(14750)
- 务(14749)
- 和(14722)
- 财务(14684)
- 财务管理(14663)
- 划(13943)
- 理论(13932)
- 企业财务(13896)
- 策(13678)
- 机构
- 学院(331048)
- 大学(330992)
- 管理(132771)
- 济(131581)
- 经济(128801)
- 理学(116085)
- 理学院(114836)
- 管理学(112849)
- 研究(112458)
- 管理学院(112287)
- 中国(81962)
- 科学(72321)
- 京(69845)
- 农(61222)
- 财(58451)
- 所(57040)
- 业大(55191)
- 研究所(52499)
- 中心(50776)
- 农业(48509)
- 财经(47329)
- 江(46966)
- 北京(43664)
- 经(43205)
- 范(42196)
- 师范(41693)
- 院(40798)
- 经济学(38751)
- 州(37943)
- 财经大学(35261)
- 基金
- 项目(235071)
- 科学(183699)
- 基金(170628)
- 研究(167049)
- 家(151082)
- 国家(149849)
- 科学基金(127609)
- 社会(104433)
- 社会科(99021)
- 社会科学(98997)
- 省(91840)
- 基金项目(90979)
- 自然(85671)
- 自然科(83633)
- 自然科学(83610)
- 自然科学基金(82108)
- 划(78137)
- 教育(75710)
- 资助(70287)
- 编号(67395)
- 成果(53052)
- 重点(52717)
- 部(51204)
- 发(50275)
- 创(48875)
- 课题(46007)
- 创新(45613)
- 科研(45455)
- 计划(44086)
- 教育部(43224)
- 期刊
- 济(137672)
- 经济(137672)
- 研究(93904)
- 学报(58069)
- 中国(57274)
- 农(54712)
- 科学(51415)
- 管理(46145)
- 大学(42919)
- 财(41812)
- 学学(40840)
- 农业(37962)
- 教育(32902)
- 融(27324)
- 金融(27324)
- 技术(26763)
- 业经(23779)
- 经济研究(22600)
- 财经(21879)
- 业(19369)
- 经(18634)
- 问题(18002)
- 科技(17499)
- 版(16066)
- 技术经济(15940)
- 图书(15791)
- 理论(15717)
- 业大(15582)
- 资源(14657)
- 商业(14615)
共检索到4670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范秋芳 张园园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对碳生产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区、市) 2006~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碳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同时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碳生产率的传导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实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显著提高碳生产率,实现"减排促经"效果,并且随时间推移,这种正向影响逐渐增强;(2)中介效应分析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通过降低能源强度、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的方式影响碳生产率的提高。基于研究结论,本文建议从进一步完善碳交易政策、降低能源强度、加快绿色技术创新和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等方面助力碳生产率提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颖 肖丽芳 朱治双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企业发展质量存在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以2008~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2013年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试点准自然实验,研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实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通过增加企业实质性减排行为、促进企业创新和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来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国有企业、抗风险能力强和市场化水平高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受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影响更明显。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尹迎港 常向东
基于中国200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将2013年的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试点运行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运用合成控制法进行反事实研究,并通过安慰剂检验、PSM-DID等一系列稳健性分析评估了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试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整体上促进了试点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尤其是湖北、北京和上海的效果更为显著。进一步的影响机制检验表明,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能通过促进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和科技创新两个重要途径来提升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董雨 袁雪 查勇
“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契合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实现该目标的关键工具,2013—2014年,我国建立了首批七个试点碳交易市场,近十年以来,此项政策的减排效果已经受到广泛认可,但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依然值得探究。基于2010—2019年重污染行业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本文以首批七个试点碳交易市场的正式启动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讨该项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从碳交易市场特征和数字经济发展的角度对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碳交易政策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机制分析表明,在碳交易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过程中,企业数字化转型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此外,碳交易政策效果在非国有企业、风险承担水平高的企业中更强,并且碳市场的交易规模、流动性、数字基础设施、互联网普及率和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都对碳交易政策效果发挥着正向调节效应,碳配额价格水平也具有一定的负向调节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光球 陈琴
碳交易政策作为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手段,以实现低成本控制碳排放为目标。为评估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中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份工业投入产出面板数据,采用DDF-GML指数测算并分析各省份碳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项,通过双重差分法构建处理组和对照组,评估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中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并进行稳健性检验,进一步探究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中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30个省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上升趋势,低碳技术创新是各省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2)碳交易试点政策能有效地促进试点省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3)低碳技术创新及市场化是碳交易试点政策推动中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两条主要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光球 陈琴
碳交易政策作为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手段,以实现低成本控制碳排放为目标。为评估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中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份工业投入产出面板数据,采用DDF-GML指数测算并分析各省份碳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项,通过双重差分法构建处理组和对照组,评估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中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并进行稳健性检验,进一步探究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中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30个省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上升趋势,低碳技术创新是各省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2)碳交易试点政策能有效地促进试点省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3)低碳技术创新及市场化是碳交易试点政策推动中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两条主要路径。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旸 陈浩苗
以湖北、广东和深圳3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研究法实证研究了环保政策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环保政策对湖北和广东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碳排放权价格有明显影响,对深圳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碳排放权价格无明显影响,这说明环保政策对不同碳市场的碳排放权价格影响存在差异。这可能是因为湖北、广东和深圳三个碳市场的行业覆盖范围和政策法规体系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要扩大碳排放权试点的行业覆盖范围,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碳金融机制。
关键词:
环保政策 碳排放交易价格 事件研究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颖 吕明俐 刘双丰
本文以碳交易市场中交易规模最大的电力行业为例,基于超效率SBM方法对样本省份和城市2010—2019年电力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进行测算,构建多期DID模型,实证检验碳交易政策对高碳产业GTFP的影响。研究发现:碳交易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升试点地区电力行业GTFP,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对外开放程度均不利于电力行业GTFP的提升;使用基准线法进行碳配额分配的地区电力行业GTFP明显提升,但历史法的作用效果并不显著;碳交易政策通过推动电力行业再生能源技术进步来提升GTFP;地区数字化水平对碳交易政策推动电力行业GTFP提升有正向调节作用;碳交易政策的效果在不同区域存在一定差异,我国东部地区碳交易政策提升电力行业GTFP的效果突出,而在中部与西部地区短期内政策效果尚不明显。为推动高碳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应加快建立和完善配额分配体系、健全碳交易市场信息披露体系、加强数据统计与核算、推进高碳产业绿色能源结构改革、加快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承智 潘爱玲
碳排放权交易作为减少工业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已在我国多个行政辖区应用实施。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下的现行会计政策,对我国会计实务和准则制订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政府补助法是较理想的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方法,但要限制免费配额后续计量的重估模式和排放负债市价结算法的使用,实现政府补助法在会计方法层面的协调一致性,并择机对制造企业产品碳配额成本核算做出相应规定。
关键词: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 排放权交易 会计政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董康银 邓又一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转变是中国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此过程中,碳排放权交易作为碳市场调节机制的核心,对中国推进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9—2020年894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企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并从数字化转型和企业分工两个维度进行了作用机制分析。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降低了企业碳排放强度,且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这说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加速了企业低碳转型进程。作用机制分析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能够通过企业数字化转型来降低企业碳排放强度,但不能通过企业分工降低碳排放强度,且政策的实施效果对不同性质、不同规模和不同资本密集度的企业有所差异。本文研究表明,实施“碳排放双控”政策需要健全各项配套措施,重视碳市场建设并加强企业环境监管对中国低碳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占文忠 吕思琦 郭娅妮
本文通过分析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碳排放影响的内在机制及影响因素,借助DID双重差分模型及其动态效应变形来测度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实施对中国七个试点省市碳排放的净影响,并检验政策效果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以及同时加入中介变量交互项检验政策是否存在中介效应。研究发现,2012~2018年中国七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的碳排放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证实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有利于碳减排;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可以通过改善产业结构以及能源消耗结构来影响碳排放。而且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能源消耗结构、居民收入水平、城镇化程度等因素对碳排放水平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在全国范围推广碳排放权交易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慧英 王子瑶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是借助市场的手段实现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我国目前处于碳试点向全国铺开的过渡时期。以中国碳市场试点的准自然实验为背景,搜集2005~2017年我国大陆地区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构造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模型,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我国试点省市碳减排与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进行了平行趋势检验及安慰剂检验提高实证结果的严谨性与可信度。研究发现,这项政策有效促进了试点地区的碳减排,但是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还不显著。并进一步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减碳机制,发现该政策主要是通过影响能源消费总量与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实现碳减排。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孔晓旭 张新旭 唐晓萌
文章基于2011—2021年A股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以中国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等考察试点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对于控排名单中上市企业的ESG表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该政策的实施效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异质性检验发现,对于非国有企业和非高污染企业,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强;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通过强化高管可持续发展意识来提高企业履行ESG的积极性,尤其对ESG分项指标中的E和S影响显著。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顾缵琪 李瑾
2013年1月,国家发改委明确七个试点地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本文认为,目前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存在负有履约义务的企业、投资者和公益购买者三种交易主体,他们参与交易的目的与行为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本文在主张将碳排放权单独确认为一种新的资产类型的同时,根据这三类参与主体的不同特点分别设计了不同的会计政策。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参与主体 会计政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窦晓铭 庄贵阳
论文回顾、梳理近年来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评估及机制研究,主要围绕研究方法、政策效应和影响路径进行文献分析述评。随着碳排放交易政策评估方法和数据的不断丰富,研究从先验的模拟分析过渡至后验的实证研究。大量成果集中在技术创新效应、减排效应、经济效应和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等方面,技术创新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效应。同时,碳交易政策效应还受到机制设计、“信号—预期”机制、成本效应以及效应间强弱关系的影响。综上,论文提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评估的研究视角从宏观逐渐演进到微观企业层面,碳市场的有效性是政策效应产生与作用的基础等研判,为及时调整机制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