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29)
- 2023(16624)
- 2022(13994)
- 2021(12697)
- 2020(10534)
- 2019(23339)
- 2018(23003)
- 2017(44310)
- 2016(24125)
- 2015(26258)
- 2014(25711)
- 2013(25249)
- 2012(23141)
- 2011(20711)
- 2010(20908)
- 2009(19511)
- 2008(19566)
- 2007(17771)
- 2006(15993)
- 2005(14559)
- 学科
- 业(98826)
- 济(96142)
- 经济(96002)
- 管理(91783)
- 企(89050)
- 企业(89050)
- 方法(38551)
- 财(34302)
- 业经(32698)
- 农(32247)
- 数学(29609)
- 数学方法(29298)
- 中国(25272)
- 制(25228)
- 技术(23932)
- 务(23828)
- 财务(23792)
- 财务管理(23759)
- 企业财务(22554)
- 农业(22431)
- 策(19751)
- 划(19163)
- 环境(18984)
- 贸(18509)
- 贸易(18496)
- 易(18042)
- 体(17915)
- 和(17718)
- 理论(17435)
- 银(16921)
- 机构
- 学院(341783)
- 大学(334555)
- 济(144793)
- 经济(141973)
- 管理(136681)
- 理学(116741)
- 理学院(115641)
- 管理学(114089)
- 管理学院(113455)
- 研究(111952)
- 中国(88553)
- 财(70980)
- 京(69528)
- 科学(66156)
- 农(61573)
- 所(56001)
- 财经(54613)
- 江(54116)
- 中心(51624)
- 业大(51600)
- 研究所(50039)
- 经(49596)
- 农业(48243)
- 北京(43362)
- 经济学(43212)
- 州(41727)
- 院(40576)
- 财经大学(40122)
- 经济学院(38913)
- 范(38558)
- 基金
- 项目(223097)
- 科学(177243)
- 研究(163293)
- 基金(162772)
- 家(142221)
- 国家(140938)
- 科学基金(122044)
- 社会(105773)
- 社会科(100462)
- 社会科学(100438)
- 省(89203)
- 基金项目(85992)
- 自然(78858)
- 自然科(77091)
- 自然科学(77069)
- 自然科学基金(75775)
- 划(73743)
- 教育(73514)
- 资助(65172)
- 编号(64104)
- 创(52401)
- 成果(50669)
- 重点(50164)
- 部(49023)
- 发(48522)
- 创新(48202)
- 业(47027)
- 制(46376)
- 课题(44865)
- 国家社会(43850)
- 期刊
- 济(167124)
- 经济(167124)
- 研究(100209)
- 中国(71628)
- 财(59026)
- 农(57568)
- 管理(57561)
- 学报(51156)
- 科学(48997)
- 大学(39590)
- 农业(38827)
- 学学(37959)
- 融(35819)
- 金融(35819)
- 教育(32445)
- 技术(32096)
- 业经(29472)
- 财经(27695)
- 经济研究(26248)
- 经(23908)
- 业(23177)
- 问题(21104)
- 技术经济(19598)
- 科技(18178)
- 贸(17308)
- 现代(17037)
- 财会(16272)
- 商业(16256)
- 版(16183)
- 世界(15529)
共检索到5223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源 温作民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样本,检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制造业企业末端治理型、清洁生产型和能源节约型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分析影响效应的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可有效推动制造业企业末端治理型、清洁生产型和能源节约型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民营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最大,对国有和中外合资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较小。对此,研究提出实施多元化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打造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培养长效机制、推动国有和中外合资制造业企业增加绿色技术创新投入,以期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江山 师琪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促进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的重要内容。选取2010—2021年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先进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先进制造业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是当企业债务融资成本更高时,碳交易政策对先进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有所降低;企业无形资产越多,碳交易政策对其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越明显。相较于小型企业、低竞争度市场中企业,碳交易政策对大型企业、高竞争度市场中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肖龙阶 陈实 袁潮清
关注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影响的异质性以及企业的绿色创新质量,以2013年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上线交易为关键时间点,基于2009—2019年A股上市企业绿色专利数据,运用三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以及企业专利类型、规模和所在区域的异质性在其中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有促进作用,能够促进企业发明型绿色专利数量和专利整体质量提升,且对东部地区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效果优于中西部地区,对大规模企业的促进效果优于小型企业。因此,为促进企业尤其中小企业绿色创新和绿色转型,政府需要灵活运用碳交易市场等市场型环境规制工具,强化碳市场对创新质量的积极影响,并依据不同对象异质性特征灵活制定相关政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丹丹 杨勃
在“双碳”目标下,如何驱动控排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是理论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基于市场逻辑视角,以2010-2022年6大试点省市的控排企业为研究样本,探索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控排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制度通过倒逼机制、激励机制、赋能机制显著促进了控排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声誉资源和绿色融资能力在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影响控排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路径上发挥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制定科学的绿色技术创新驱动政策、强化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实施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霍艾湘
选取200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企业数据,实证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非线性影响,该结论经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主要源自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与财政政策不确定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在东、西部地区、资本密集型行业与民营企业中的作用更明显;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通过“交易成本降低机制”和“融资约束缓解机制”,间接影响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霍艾湘
选取200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企业数据,实证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非线性影响,该结论经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主要源自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与财政政策不确定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在东、西部地区、资本密集型行业与民营企业中的作用更明显;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通过“交易成本降低机制”和“融资约束缓解机制”,间接影响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崔小杰
本文基于2009—2020年沪深两市钢铁上市企业绿色转型数据,研究技术变革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以绿色技术创新为代表的技术变革显著推动钢铁企业绿色转型,即技术变革与绿色转型显著正相关;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对钢铁企业绿色转型存在激励效应,即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与绿色转型显著正相关;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显著增强技术变革与钢铁企业绿色转型间的正相关程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广永
选取2005—2021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探讨绿色金融对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验证信贷资源错配、人力资本积累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显著促进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绿色金融可通过降低信贷资源错配、增加人力资本积累两条路径,有效提高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异质性检验发现,绿色金融对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对非国有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激励作用更强。对此,提出加大绿色金融供给与创新、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机制、健全人力资本积累渠道与因业制宜落实差异化绿色金融政策的建议,为发挥绿色金融作用、提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广永
选取2005—2021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探讨绿色金融对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验证信贷资源错配、人力资本积累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显著促进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绿色金融可通过降低信贷资源错配、增加人力资本积累两条路径,有效提高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异质性检验发现,绿色金融对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对非国有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激励作用更强。对此,提出加大绿色金融供给与创新、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机制、健全人力资本积累渠道与因业制宜落实差异化绿色金融政策的建议,为发挥绿色金融作用、提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韩军辉 闫姗娜
运用考虑非合意产出SBM方向距离函数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对2008—2015年制造业26个行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计算,并采用系统GMM对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如何影响制造业价值链攀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从弱变强的过程中,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由下降逐渐转变为上升,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整体上呈非线性"U"型关系。因此,加大绿色技术创新研发力度,推动以绿色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有重大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彭
绿色技术创新是中国扭转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高端封锁”和“低端锁定”的重要抓手。基于OECD投入产出数据与世界银行STRD数据,利用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和面板模型,实证探讨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绿色技术创新质量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绿色技术创新质量促进效应更为明显,且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性及多种稳健性之后仍然成立;绿色技术创新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东部地区、国有企业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效应更强。据此,应夯实基础,完善价值链绿色创新体系;兼顾全局,实施差异化创新激励措施;聚焦重点,引领绿色核心产业崛起。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大为 张林 黄秀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数字技术创新可有效驱动企业转型升级,影响企业绿色治理水平。基于2010—2021年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深入探讨数字技术创新对制造企业绿色治理水平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创新有利于推动制造企业绿色治理水平提升,且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显著。数字技术创新对制造企业绿色治理水平的促进作用在企业、行业以及地区层面均存在一定异质性。机制检验表明,全要素生产率、融资约束在数字技术创新与制造企业绿色治理水平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因此,提出深挖数字技术创新发展优势、激发全要素生产率活力、加快金融资源流动、制定柔性数字技术发展战略的可行建议,以期提高制造企业绿色治理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晓娜 薛惠锋
文章根据行业污染密集度将制造业划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污染三类,引入FDI水平溢出和垂直溢出构建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环境规制面板数据模型,并检验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环境规制、FDI水平溢出和前向溢出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均呈显著促进作用,环境规制呈抑制作用;重度污染行业检验中,仅有FDI前向溢出对绿色技术创新呈显著促进作用,环境规制的作用效果呈“倒U”型;中度污染行业检验中,FDI水平溢出和垂直溢出对绿色技术创新都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环境规制呈抑制作用;轻度污染行业检验中,环境规制不仅支持“波特假说”,而且有利于增强FDI溢出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成效。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绿色技术创新 FDI溢出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莉
绿色技术创新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有必要基于环境规制的视角系统地分析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当环境规制水平较低时,绿色技术创新对于其他形式的技术创新具有挤出效应,因此不利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但是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与其他技术创新实现互补,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进入快速发展期。而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趋于成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进入低速稳定期。与此同时,相对于对大气污染的环境规制,提高对水污染的环境规制水平更有利于发挥绿色技术创新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绿色技术创新 制造业转型升级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张杨 袁宝龙 郑晶晶 邓亚玲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世界各国持续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并推动低碳发展而制定了一系列减排政策。基于此,以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为例,采用2008-2019年中国2670家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1)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促进了试点地区的企业绿色创新水平,而且,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促进了试点地区企业实质性绿色创新,但是其对企业策略性绿色创新的影响并不显著。(2)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不仅对非国有企业绿色创新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对非国有企业的实质性绿色创新具有促进作用。(3)相对于市场竞争度较高的市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在市场竞争度较低的市场中能够对企业绿色创新和实质性绿色创新具有促进作用。(4)从作用机制来看,债务融资成本在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与企业绿色创新和实质性绿色创新之间具有中介效应,而权益资本成本的中介效应不存在,这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通过影响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倒逼企业实施绿色创新和实质性绿色创新。最后,为建立更加健全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提出了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