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05)
- 2023(9418)
- 2022(7752)
- 2021(6574)
- 2020(5250)
- 2019(11525)
- 2018(11063)
- 2017(21406)
- 2016(11157)
- 2015(11870)
- 2014(11577)
- 2013(11625)
- 2012(10904)
- 2011(9889)
- 2010(9713)
- 2009(8815)
- 2008(8174)
- 2007(7186)
- 2006(6574)
- 2005(5889)
- 学科
- 济(71794)
- 经济(71743)
- 管理(34924)
- 业(29611)
- 方法(23848)
- 企(22292)
- 企业(22292)
- 数学(21749)
- 数学方法(21665)
- 地方(16788)
- 环境(14657)
- 学(14297)
- 中国(13856)
- 农(13789)
- 财(12567)
- 业经(12373)
- 地方经济(12308)
- 贸(10585)
- 贸易(10580)
- 易(10238)
- 农业(10127)
- 经济学(8973)
- 制(8650)
- 划(8555)
- 融(8157)
- 金融(8157)
- 产业(8095)
- 和(7734)
- 银(7466)
- 银行(7428)
- 机构
- 大学(168723)
- 学院(168641)
- 济(86304)
- 经济(85121)
- 管理(63767)
- 研究(62185)
- 理学(55960)
- 理学院(55360)
- 管理学(54631)
- 管理学院(54344)
- 中国(45390)
- 科学(36835)
- 财(35041)
- 京(33461)
- 农(32856)
- 所(31492)
- 财经(28860)
- 研究所(28831)
- 经济学(28748)
- 业大(27762)
- 中心(27153)
- 经(26473)
- 农业(25969)
- 经济学院(25849)
- 江(23556)
- 院(21973)
- 财经大学(21534)
- 北京(20445)
- 科学院(19706)
- 经济管理(19482)
- 基金
- 项目(117359)
- 科学(93233)
- 基金(89342)
- 家(80553)
- 国家(79960)
- 研究(78748)
- 科学基金(68180)
- 社会(56057)
- 社会科(53482)
- 社会科学(53470)
- 基金项目(47533)
- 省(44525)
- 自然(44266)
- 自然科(43282)
- 自然科学(43268)
- 自然科学基金(42558)
- 划(37625)
- 资助(35215)
- 教育(33785)
- 编号(27264)
- 发(26744)
- 重点(26741)
- 部(25897)
- 国家社会(25125)
- 创(24433)
- 创新(23075)
- 科研(22870)
- 计划(22521)
- 教育部(22192)
- 人文(21776)
共检索到2447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贾云赟
在环境恶化、资源约束的背景下,发展碳金融不仅是解决资源约束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载体。本文结合我国近年来碳排放交易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各省市碳排放权交易对该省市经济增长以及产业结构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第一,开展碳排放权交易与经济增长存在非线性关系。具体来说,开展碳排放权交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受到了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在经济水平发展较低的情况下,碳排放权交易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增长;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以后,碳排放权交易将会促进经济的增长。第二,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可有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晓燕 鲍静海 孙文娜
文章选取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碳排放权交易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影响,从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分析产业转型升级在二者关系中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开展能够显著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产业转型升级在碳排放权交易与经济高质量增长中存在异质性传导效应,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作用更明显。对此,应统筹规划低碳经济高质量增长方案、厚植绿色低碳产业转型“基底”、多主体协同推进碳减排工作,助力经济高质量增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晓燕 鲍静海 孙文娜
文章选取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碳排放权交易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影响,从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分析产业转型升级在二者关系中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开展能够显著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产业转型升级在碳排放权交易与经济高质量增长中存在异质性传导效应,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作用更明显。对此,应统筹规划低碳经济高质量增长方案、厚植绿色低碳产业转型“基底”、多主体协同推进碳减排工作,助力经济高质量增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贾登勋 黄杰
依据"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二氧化碳排放量随着经济的增长将呈现出非线性变化。基于Hansen发展的门槛面板模型,利用2000~2011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样本,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呈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关系;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和能源消费结构在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中表现出显著的门槛效应,当这些门槛变量达到或超出一定的门槛值时,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碳排放 门槛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美成
文章选取中国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城镇化发展对经济增长和碳排放影响的时变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化发展可以产生正向的经济增长效应和碳排放效应,经济增长效应大于碳排放效应。无论是经济增长效应还是碳排放效应,随着时间推移均呈现出倒"U"型特征,改革开放初期的影响强度最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强度最大,经济增长新常态时期的强度有所下降。研究提出持续推进城镇化快速发展,大力发展大都市圈和城市群,通过转变城镇化发展模式增强城镇化的经济增长效应,通过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技术进步弱化城镇化的碳排放效应等政策建议,为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双赢"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浩 郭劲光
基于2007—2021年中国23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对碳排放效率的内在机制与地方政府行为下的异质性。结果表明:(1)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会对碳排放效率产生负面效应,特别是在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目标采取硬约束、目标加码以及超额完成下,会进一步加剧对碳排放效率的负面效应,而“留有余地”的软约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碳排放效率的提升。(2)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硬约束与目标加码会抑制产业结构高级化与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进而对碳排放效率产生负面效应,而软约束能够提高产业结构高级化与技术创新水平,从而促进地方碳排放效率的提升。(3)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存在着单一的产业结构高级化与技术创新门限效应,依靠产业结构高级化策略与技术创新策略是地方经济增长目标提高碳排放效率的有效手段。(4)地方GDP考核压力的提升不仅会弱化经济增长目标软约束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还会进一步加剧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省市间目标加码以及超额完成对碳排放效率的负面作用;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以及目标约束方式的转变可有效弱化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对碳排放效率的负面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姜国刚 左鹏 陈思文 李利亭
把握影响碳排放的关键因素,分析碳排放区域差异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寻求减排区域实施路径,对于我国发展绿色经济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文基于当前中国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现状,提出"经济增长对碳排放影响非线性"的假设,针对1999—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基于修正后的STIRPAT模型进行了面板门限估计及检验。主要结论如下:GDP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单门限效应,GDP增长速度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双门限效应,根据估计结果划分出六个象限,划分出我国不同地区所处象限,并对碳排放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给予了深层次解释。最后,提出应因地制宜地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美成
文章选取中国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城镇化发展对经济增长和碳排放影响的时变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化发展可以产生正向的经济增长效应和碳排放效应,经济增长效应大于碳排放效应。无论是经济增长效应还是碳排放效应,随着时间推移均呈现出倒"U"型特征,改革开放初期的影响强度最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强度最大,经济增长新常态时期的强度有所下降。研究提出持续推进城镇化快速发展,大力发展大都市圈和城市群,通过转变城镇化发展模式增强城镇化的经济增长效应,通过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技术进步弱化城镇化的碳排放效应等政策建议,为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双赢"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献金 邓杰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出口贸易的持续扩张,中国碳排放量不断增加已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有关贸易自由化、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的研究亦方兴未艾。本文运用1995年-2007年期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从规模、结构和技术三个角度,就贸易自由化、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代表规模技术效应的人均收入和碳排放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我国存在碳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代表结构效应的资本劳动比和碳排放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贸易所产生的结构效应是消极的,这为"污染避难所假说"提供了来自中国的证据;贸易自由化的总效应使得我国碳排放量增加。此外,本文还结合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在促进经济持...
关键词:
碳排放 贸易自由化 经济增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姜国刚 左鹏 陈思文 李利亭
把握影响碳排放的关键因素,分析碳排放区域差异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寻求减排区域实施路径,对于我国发展绿色经济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文基于当前中国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现状,提出"经济增长对碳排放影响非线性"的假设,针对1999—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基于修正后的STIRPAT模型进行了面板门限估计及检验。主要结论如下:GDP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单门限效应,GDP增长速度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双门限效应,根据估计结果划分出六个象限,划分出我国不同地区所处象限,并对碳排放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给予了深层次解释。最后,提出应因地制宜地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简 庄鑫
随着低碳经济模式的展开,碳排放权交易会计问题的研究备受关注。我国政府正积极推进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运用市场机制以较低成本实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升级。进行碳排放权交易时,不可避免地需要对其进行会计处理。笔者结合我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现实情况,通过对国内外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的研究分析,试图找出适用于碳排放权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碳排放权 会计确认 会计计量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傅强 李涛
后哥本哈根时代,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全球性共识。碳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引领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尚未建立碳交易市场体系,我国被迫处在全球碳交易产业链的最底端,丧失碳交易定价话语权。因此,建立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体系迫在眉睫。文章从碳排放权交易的原理入手,阐述了碳排放权交易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并探讨了我国建立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二氧化碳 碳排放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竹 耿涌 薛冰 付加锋 唐笑飞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的热点。目前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如何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降低碳排放是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首批低碳试点省份:陕西、广东、辽宁、湖北、云南5省为研究对象,基于IPCC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指南核算5省份1995年-2008年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并通过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关系的脱钩分析,探讨5个省份1995年-2008年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变化的相关关系。研究显示,5个省份在1995年-2008年间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碳排放迅速增加,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均呈现"弱脱钩"态势;预...
关键词:
低碳试点 碳排放 经济增长 脱钩 中国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云龙 常先林 黄承锋
基于1990年至2019年的中国历史数据,运用ARDL方法研究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抚养比对人均碳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均碳排放与其他影响因素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和抚养比的增加在遏制人均碳排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人均GDP的增加则可能会导致人均碳排放的增长;人均GDP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对人均碳排放量分别存在显著的单向因果关系;在三个影响因素中,经济增长是样本期内对人均碳排放量变化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鲁万波 仇婷婷 杜磊
本文运用基于LMDI的"两层完全分解法"对中国1994—2008年的碳排放量进行分解,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探究了六大产业部门对碳排放的贡献,分析了能源结构、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和总产值四大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根据能源强度和总产值的变化特点,可将1994—2008年划分为五个经济增长阶段。(2)从各产业对各阶段CO2排放量的影响来看,除"高效率+低产值"阶段(1995—1998)外,工业部门对CO2排放量的助长贡献为最大;综合来看,交通邮政部门对CO2排放量的助长贡献次之,其他产业部门对CO2排放量的助长贡献较小。(3)从各分解因素对各阶段CO2排放量的影响来看,总产值和产业结构为第一...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能源消费 碳排放 产业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