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77)
- 2023(18737)
- 2022(16289)
- 2021(15227)
- 2020(12842)
- 2019(30048)
- 2018(30047)
- 2017(58300)
- 2016(31988)
- 2015(36481)
- 2014(36843)
- 2013(36341)
- 2012(33370)
- 2011(30176)
- 2010(30348)
- 2009(28009)
- 2008(27758)
- 2007(24918)
- 2006(21517)
- 2005(19123)
- 学科
- 济(129096)
- 经济(128925)
- 管理(97885)
- 业(90784)
- 企(76640)
- 企业(76640)
- 方法(63114)
- 数学(55344)
- 数学方法(54507)
- 财(35931)
- 农(34384)
- 中国(31834)
- 学(28186)
- 业经(28111)
- 制(27461)
- 地方(23901)
- 贸(23419)
- 贸易(23405)
- 务(23272)
- 财务(23173)
- 财务管理(23119)
- 易(22702)
- 理论(22263)
- 农业(22076)
- 企业财务(21913)
- 环境(21429)
- 和(20581)
- 银(20524)
- 银行(20462)
- 融(19778)
- 机构
- 大学(462338)
- 学院(461867)
- 济(183181)
- 管理(181941)
- 经济(179070)
- 理学(157425)
- 理学院(155710)
- 管理学(152604)
- 管理学院(151786)
- 研究(150412)
- 中国(113464)
- 京(97723)
- 科学(94047)
- 财(86809)
- 农(76305)
- 所(76304)
- 业大(70367)
- 中心(69512)
- 财经(69232)
- 研究所(69157)
- 江(68623)
- 经(62695)
- 北京(61647)
- 农业(59923)
- 范(58987)
- 师范(58376)
- 经济学(55332)
- 州(54872)
- 院(54338)
- 财经大学(51431)
- 基金
- 项目(311869)
- 科学(244413)
- 基金(225852)
- 研究(224994)
- 家(197039)
- 国家(195454)
- 科学基金(167907)
- 社会(139771)
- 社会科(132489)
- 社会科学(132451)
- 省(122629)
- 基金项目(119564)
- 自然(111439)
- 自然科(108825)
- 自然科学(108797)
- 自然科学基金(106807)
- 教育(105028)
- 划(103120)
- 资助(94720)
- 编号(92340)
- 成果(74711)
- 重点(69804)
- 部(68671)
- 发(65244)
- 创(64345)
- 课题(63607)
- 科研(60184)
- 创新(60121)
- 教育部(58800)
- 大学(58533)
- 期刊
- 济(197845)
- 经济(197845)
- 研究(131872)
- 中国(86629)
- 学报(74091)
- 财(68959)
- 农(68218)
- 科学(67062)
- 管理(66089)
- 大学(56012)
- 学学(52908)
- 教育(49379)
- 农业(46328)
- 技术(41964)
- 融(40480)
- 金融(40480)
- 财经(34130)
- 业经(32446)
- 经济研究(31324)
- 经(29079)
- 问题(25799)
- 业(24374)
- 理论(23240)
- 技术经济(22948)
- 统计(22763)
- 版(22088)
- 图书(21975)
- 实践(21188)
- 科技(21188)
- 践(21188)
共检索到6706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军锋 张静雯 刘鑫
依据温室气体排放凭证种类的不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产品可分为碳排放配额和碳排放核证减排量两种。随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日益活跃,以及交易机制的不断完善,不同产品价格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也日趋紧密。如何认识并利用产品价格的关联关系,对于及时掌握碳市场的价格信号,依据不同阶段合理选择交易产品的类型,稳定和调控市场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碳排放配额和碳排放核证减排量两种商品的现货价格以及期货价格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来分析比较上述商品价格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发现,碳排放配额的价格在市场上处于主导作用,对碳排放核证减排量价格有引导作用,碳排放核证减排量的现货价格对碳排放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晨洋 李晓丹 吕福财
碳交易市场发展是当今各国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节能减排技术落后、国际碳价格波动、话语权缺乏,导致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受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供求关系理论,对价格与环境能源问题进行相关性分析;据分析结果阐析我国碳交易市场多种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研究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对策,以期为企业进行相关营销活动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碳交易市场 碳价格 环境 能源 对策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中华 胡垚
碳排放影子价格是衡量单位碳排放增加引起的边际产出减少的货币幅度,即环境治理的机会成本,其测算对我国制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机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采用方向性产出距离函数以及粒子群算法对我国7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所在地区的影子价格进行测算,同时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现行交易价格进行对比,分析其是否存在扭曲。研究结果表明:我国7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所在地区交易价格与影子价格变动趋势基本一致,但均存在较大程度的偏离,说明所在地区企业减排成本高、压力大,尤其是广东和深圳的环境治理成本较高,与此同时,湖北出现了"搭便车"的现象。
关键词:
交易价格 影子价格 价格扭曲度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关丽娟 乔晗 赵鸣 龙琼华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碳排放权交易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本文基于影子价格模型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初始分配及其定价问题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碳排放权交易的影子价格模型,并采用上海的数据进行应用研究。分析认为,我国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应该采取有偿方式,影子价格模型可以为其初级市场定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
碳交易 碳排放权 影子价格模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伟 王加平 李国祥
本文研究认为,碳配额银行不仅可以承担储备碳排放权配额的任务,也可以对碳排放权配额进行运营,使其更好地体现出碳资产的价值,还可以承担充当信用中介、稳定交易市场、规避价格风险、激励企业节能减排、完善投融碳体系等功能。碳配额银行可以开展专营业务和兼营业务,在进行业务运作时,会存在业务经营风险、碳排放权配额乘数效应风险、"挤兑"风险、商业性经营风险、资本金不足风险等,需要采取措施给予控制。
关键词:
碳排放权配额 储备机制 碳配额银行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雷玉桃 张萱 彭文祥
基于“30·60”双碳目标,核定碳排放总量、设计制造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分配方案,对于加快碳市场建设以及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灰色模型,预测2060年我国制造业各行业碳排放量,并使用CRITIC法及模糊优选模型,构建行业间碳排放权分配指标体系。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中二氧化碳排放量、能源结构清洁化指数、化石能源消费行业占比、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能源强度的平均权重较高;非金属和黑色金属加工业碳排放权分配份额最大,石化行业、有色金属加工业份额也较高,以上5个行业之和约占97%,较适合纳入全国碳市场;烟草制造业等12个行业预计将在2060年出现碳排放权“自给自足”或“有可出售余额”的情况。基于此,应分阶段逐步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创新深度减排模式推动碳市场纵深化发展,加快能源替代转型,推进绿色发展。
关键词:
碳排放权 制造业 碳交易 “双碳”目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辛姜 赵春艳
使用马尔可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剖析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于不同区制下的波动特征,发现市场价格受到的影响是多维时变的,金融市场、工业市场、能源市场及国外碳交易市场等都会对其价格造成冲击且存在相互关联。最后提出建议:当市场价格发生剧烈波动时,政府应以政策调控为手段进行干预,降低风险;当价格低波动时,政府应减少干预,以市场自我调节为主,政府政策调控为辅。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蒋志雄 王宇露
为推动我国强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形成有效市场,本文结合碳排放权交易的特点,运用价格价值理论、价格市场理论和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等理论,揭示了强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双层价格形成机制架构,并以此为基础,剖析了我国7个试点的强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运行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优化价格形成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强制碳排放权交易 价格形成机制 价格控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文举 钱新新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探讨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影响中国工业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并从七个试点省份出发,选取2006—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对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策的环境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和提升工业低碳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促进中国工业的低碳转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通过成本约束和结构升级途径促进工业低碳转型,而技术进步途径的作用尚未实质性显现。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研发水平更高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和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而在外商投资水平更高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玉臣 李芳妍
本文以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的数据为基础,利用马尔可夫区制转换模型,探究异质性债券和能源价格在经济扩张和经济衰退两个时期对碳价格的非线性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经济衰退时期,受到成本上涨的影响,企业生产规模缩小,能源价格和传统债券价格的上涨对碳价格具有负向影响;在经济繁荣时期,受到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导致的流动性压力以及对碳融资政策可预见性增强的因素驱动,企业提前配置或抛售碳配额,促使绿色债券价格上涨对碳价格具有正向影响,传统债券则相反;同时,随着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进,企业参与碳市场交易意愿不断增强,使绿色债券即使在经济衰退时期,对碳价格同样具有促进作用。通过探讨异质性债券和能源价格对碳价格的作用机制,可以帮助政府完善碳排放权市场交易政策,催生企业能源消耗选择向绿色过渡,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国的能源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磊 张永强
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以下简称"碳交易")是两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减排政策。本文在全国碳交易市场已建立的基础上,对碳税和碳交易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国内外研究文献和国际上这两种减排政策的实践经验,得出碳税与碳交易同时使用能够以较低的代价完成碳减排目标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碳税的计税依据、征税范围、征税环节、税收的归属与使用、税收优惠和税率等方面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碳税 碳排放权 碳减排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唐将伟 黄燕芬 张祎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及其价格机制是实现碳排放权交易公平、有序、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是引导企业要素资源流动、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分析当前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指出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机制仍然存在“不活跃、不灵敏、不畅通”等问题,进而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政府驱动机制、市场分割特征、参与体系不健全等视角深入分析了其成因。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逐步探索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细化碳排放实施路径、加快大数据技术实施应用、健全碳市场交易体系等对策建议,以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和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建国 刘宇萍 韩博
本文以深圳碳交易试点的碳配额成交价格作为研究对象,从国际碳价、国内外经济状况、国内外能源价格及汇率四个层面,构建我国碳配额价格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基于VAR模型,推导出我国碳配额价格与各影响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进一步分析各影响因素对我国碳价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我国碳配额价格受历史成交价格及国内经济状况影响最深。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从荣刚
本文在回顾欧盟碳市场拍卖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多主体的碳配额拍卖模型(CAAM),讨论拍卖出清价格是应该采取统一价格拍卖还是歧视性价格拍卖这个问题。研究结果对中国在未来设计碳市场相关机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立祥 胡灿
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框架覆盖下企业的碳交易价格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市场环境是碳交易价格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政策因素和气候变化是碳交易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能源价格对碳交易价格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效果不明显。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我国应将"强制纳入"与"鼓励吸收"相结合,确定合理的碳配额总量以及以免费为主,有偿为辅的分配方式,逐步推行跨期储备制度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