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93)
2023(16012)
2022(13948)
2021(12831)
2020(10748)
2019(24780)
2018(24427)
2017(47825)
2016(25708)
2015(28924)
2014(28782)
2013(28331)
2012(25955)
2011(23270)
2010(22852)
2009(20639)
2008(19972)
2007(17447)
2006(15113)
2005(12986)
作者
(74738)
(62169)
(61701)
(58575)
(39644)
(29861)
(28050)
(24492)
(23951)
(22222)
(21372)
(20851)
(19640)
(19491)
(19351)
(19105)
(18667)
(18638)
(18031)
(17811)
(15382)
(15111)
(15108)
(14380)
(13960)
(13809)
(13753)
(13582)
(12600)
(12294)
学科
(105109)
经济(104992)
管理(78653)
(72245)
(60896)
企业(60896)
方法(53571)
数学(47146)
数学方法(46581)
(27755)
(26190)
中国(25723)
(23839)
业经(22783)
地方(19031)
(18788)
贸易(18778)
环境(18643)
(18527)
财务(18455)
财务管理(18414)
(18135)
(17761)
企业财务(17568)
理论(17519)
农业(17481)
(16822)
技术(16107)
(15553)
金融(15551)
机构
大学(369335)
学院(364821)
管理(148423)
(145406)
经济(142385)
理学(129406)
理学院(128034)
管理学(125664)
管理学院(125027)
研究(119425)
中国(88861)
(77642)
科学(74710)
(66215)
(60005)
(59091)
业大(56773)
中心(55262)
财经(54411)
研究所(54058)
(51490)
(49685)
北京(48430)
农业(47367)
(46295)
师范(45751)
经济学(44229)
(43785)
(42084)
财经大学(40928)
基金
项目(258363)
科学(203615)
基金(190049)
研究(184550)
(166795)
国家(165490)
科学基金(142840)
社会(116579)
社会科(110534)
社会科学(110503)
基金项目(100716)
(99647)
自然(95550)
自然科(93382)
自然科学(93354)
自然科学基金(91712)
教育(84972)
(84755)
资助(79304)
编号(74104)
成果(58636)
重点(57669)
(57187)
(53811)
(53538)
科研(50357)
创新(50015)
课题(49986)
教育部(49179)
大学(48443)
期刊
(149300)
经济(149300)
研究(102774)
中国(64106)
学报(61572)
科学(55178)
管理(53087)
(52114)
(50767)
大学(46406)
学学(43726)
农业(36035)
教育(35869)
技术(31294)
(30630)
金融(30630)
财经(26912)
经济研究(24381)
业经(24301)
(22879)
图书(20956)
问题(19331)
理论(18791)
(18661)
技术经济(17521)
科技(17249)
实践(17216)
(17216)
(16946)
统计(16530)
共检索到5180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黄文彬  高韵芳  
基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和MGARCH-BEKK模型,从报酬溢出和波动溢出的角度,研究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的主要商品———EUAs和sCERs各自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以及两者的期货价格之间的信息流动关系。结果表明:两个市场的现货市场始终都处于价格信息中心,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较弱甚至未体现;信息波动溢出方面,EUA市场中期货市场处于波动信息中心,而CER市场中现货市场处于波动信息中心;EUA的期货市场与CER的期货市场之间存在相互的价格溢出效应与波动溢出效应,但EUA市场的期货价格对CE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黄明皓  李永宁  肖翔  
清洁发展机制(CDM)推动下形成的碳减排额度CER交易市场是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基础。本文对CER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以此判断国际碳排放市场的有效性。通过Granger检验,我们发现CER期货市场具有较好的短期价格发现功能,但其长期价格发现功能不明显。进一步研究CER市场和EUA市场的联动效应,SVAR模型检验结果显示短期内CER市场和EUA市场的现货和期货价格间存在相互影响,但长期而言,CER市场和EUA市场具有动态稳定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文君  张莉芳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的目标,优化电力结构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于是中国在电力市场上实施绿色证书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论文基于一般均衡理论和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了绿色证书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对电力市场的影响机理及政策效果。结果表明:(1)绿色证书通过市场交易传导机制作用于电力市场,能够在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同时降低煤电发电量,但是在运行过程中很难与电力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所以政策应该逐步稳健地推行。(2)碳排放权通过市场交易传导机制作用于电力市场,不仅可以抑制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能够有效促进煤电厂商主动减排,但是抑制和减排效果与市场参数设定密切相关,所以政策应该设定合理的参数。(3)绿色证书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并行实施,中国电力结构得到优化,不仅有望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而且能够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文君  张莉芳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的目标,优化电力结构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于是中国在电力市场上实施绿色证书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论文基于一般均衡理论和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了绿色证书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对电力市场的影响机理及政策效果。结果表明:(1)绿色证书通过市场交易传导机制作用于电力市场,能够在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同时降低煤电发电量,但是在运行过程中很难与电力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所以政策应该逐步稳健地推行。(2)碳排放权通过市场交易传导机制作用于电力市场,不仅可以抑制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能够有效促进煤电厂商主动减排,但是抑制和减排效果与市场参数设定密切相关,所以政策应该设定合理的参数。(3)绿色证书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并行实施,中国电力结构得到优化,不仅有望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而且能够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侯翠凤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本文以1564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外部性理论、排污权交易机制和波特假说等理论,采用事件研究法从微观角度分析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由于我国碳交易价格较低、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影响,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在短期内不能增加一般企业的价值,但能显著提升高碳行业和高碳企业的价值。因此,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需要政府的引导和调控,以扩大碳市场在多个行业中的辐射范围,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邓茂芝  任心原  高淮  张文秀  
我国正处于由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过渡的初期阶段。对于碳交易市场而言,流动性是发挥市场价格发现作用、实现市场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对于控排企业和碳市场投资者而言,流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碳资产预期收益,因而对企业做出相关的碳资产管理决策有重大影响。文章对各试点碳市场的流动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在碳市场建立初期,大部分市场都存在流动性低下的问题,但随着市场运行时间增长,配额的流动性不断增强。通过将国内试点碳市场从2013年至今流动性的变化规律与EU-ETS进行比较,发现EUA现货市场也出现过类似趋势。参考EU-ETS的发展过程,我国试点碳市场流动性问题将随着市场继续运行得到改善。最后,针对流动性问题对试点碳市场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靖烨  曹铭  李朋林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建立了9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自试点成立以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不仅各项市场指标全国领先,并且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也与全国平均水平最为接近。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市场963个日收盘价格组成的收益率序列建立GARCH-M模型分析发现,该序列不满足随机游走,并具有波动积聚的特点,没有达到弱式有效市场的条件。因此,应提升市场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促进政府的重视程度,提升运行的有效性,推进国内外市场交流。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磊  张永强  
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以下简称"碳交易")是两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减排政策。本文在全国碳交易市场已建立的基础上,对碳税和碳交易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国内外研究文献和国际上这两种减排政策的实践经验,得出碳税与碳交易同时使用能够以较低的代价完成碳减排目标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碳税的计税依据、征税范围、征税环节、税收的归属与使用、税收优惠和税率等方面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关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浩  刘元根  朱佩枫  
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对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商品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碳期货市场是否具备传统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结果表明,EUA和CER各自的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EUA和CER各自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EUA的期现货价格各自互为格兰杰原因,说明配额交易机制下的欧盟碳排配额的期货现货价格相互引导。而CER期货价格是现货价格的格兰杰原因,现货价格不是期货价格的格兰杰原因。这对于研究碳交易市场的运行效率,以及中国将来建立碳期货交易所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刘志洋  马欣頔  解瑶姝  
本文从“碳市场-能源市场-金融市场”的系统观出发,研究碳市场、能源市场和股票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出前,能源市场对碳市场具有正向影响,而碳市场对能源市场存在负向影响;低碳转型行业的股票收益率上涨会增加对碳排放权的需求,而碳市场对低碳转型行业的影响相对较弱。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推出和运行对“碳市场-能源市场-股票市场”之间的关系产生结构性影响,全国性碳市场影响区域碳市场,反之影响特征不明晰;金融市场与碳市场、能源市场与碳市场的关系呈现一定的全国与区域分割性特征。建议发挥碳市场约束机制,推动区域性碳市场与全国性碳市场协同发展,联通碳市场与金融市场,促进经济低碳转型。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文举   钱新新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探讨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影响中国工业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并从七个试点省份出发,选取2006—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对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策的环境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和提升工业低碳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促进中国工业的低碳转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通过成本约束和结构升级途径促进工业低碳转型,而技术进步途径的作用尚未实质性显现。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研发水平更高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和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而在外商投资水平更高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聂正标  莫兰  
2021年7月,我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碳市场)正式开始交易。全国碳市场在首个履约周期内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000多家,累计成交额达84.92亿元,碳价格从48元/吨的初始补贴价格开始温和上涨。全国碳市场已完成首个履约周期,无论是减排总量还是行动决心都表现亮眼。我国立志走出一条减排增效和经济发展有机统一、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统筹兼顾的新路,充分体现了我国应对气候挑战的信心、决心与恒心。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杨果  陈瑶  
文章在对构建林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所面临的制度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借助AHP专家调查建立风险判断矩阵,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构建林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风险量化评估模型。结果表明:风险的综合评价得分为63.27,整体风险偏高;制度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的综合评价得分分别为65.96、67.68、72.92、53.75和65.90分。这和构建林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所面临的制度不健全、经济效益不明显、计量与认证等技术落后、监管缺失易引发道德风险和相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波  
空间灵活性决定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流动性水平和定价机制效率,但目前我国采取的是"先试点后推广"的自下而上的碳交易市场构建模式,这会导致市场的碎片化问题。如何将多个并行运转的区域碳交易市场进行连接,构建全国性市场,是中央计划者必须要提前考量的问题。市场连接的目标是建立统一的价格信号,这需要设计一系列宏观调控工具,在避免系统失灵的同时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本文从碳交易市场的定价机制出发,研究了惩罚水平与排放权短缺的概率预期对价格信号的决定性因素,同时讨论了最新的价格管理机制——价格上下限,安全阀机制,动态分配等,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渐进式宏观调控策略。该策略通过运用一系列宏观调控工具(惩罚水平...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惠萍  宋艳  
随着全球低碳经济转型的逐步推进,碳交易市场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商品交易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我国一直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2011年国家发改委批准北京、上海、重庆、天津等七个碳交易试点,为推动全国碳市场进行初步探索。2015年12月,我国在巴黎气候大会上明确表示将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通过对碳交易试点运行现状的分析,对全面推行碳交易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及相关对策进行探讨,并对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前景做出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