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126)
- 2023(21196)
- 2022(17877)
- 2021(16642)
- 2020(13854)
- 2019(31419)
- 2018(30951)
- 2017(59437)
- 2016(32086)
- 2015(35907)
- 2014(35340)
- 2013(34687)
- 2012(31610)
- 2011(28332)
- 2010(28242)
- 2009(25953)
- 2008(25711)
- 2007(22884)
- 2006(20116)
- 2005(18068)
- 学科
- 济(130148)
- 经济(129978)
- 业(111632)
- 管理(109533)
- 企(99199)
- 企业(99199)
- 方法(58216)
- 数学(47684)
- 数学方法(47045)
- 财(39961)
- 农(38291)
- 业经(37141)
- 中国(33756)
- 制(29214)
- 务(27640)
- 财务(27554)
- 财务管理(27508)
- 企业财务(26117)
- 农业(26036)
- 技术(25850)
- 学(25217)
- 理论(24184)
- 地方(23210)
- 和(23003)
- 贸(22357)
- 贸易(22336)
- 环境(22188)
- 划(21887)
- 易(21681)
- 银(21311)
- 机构
- 学院(452560)
- 大学(450413)
- 济(183869)
- 管理(182964)
- 经济(180013)
- 理学(157123)
- 理学院(155487)
- 管理学(152927)
- 管理学院(152079)
- 研究(146266)
- 中国(114277)
- 京(95235)
- 财(88532)
- 科学(87783)
- 农(72302)
- 所(71754)
- 财经(69851)
- 江(67887)
- 中心(67560)
- 业大(65941)
- 研究所(64536)
- 经(63531)
- 北京(59856)
- 农业(56367)
- 范(56273)
- 师范(55728)
- 经济学(55331)
- 州(54155)
- 院(53691)
- 财经大学(51848)
- 基金
- 项目(304289)
- 科学(241441)
- 研究(224604)
- 基金(222284)
- 家(192699)
- 国家(191074)
- 科学基金(166324)
- 社会(143026)
- 社会科(135660)
- 社会科学(135626)
- 省(118939)
- 基金项目(117419)
- 自然(107634)
- 自然科(105177)
- 自然科学(105153)
- 自然科学基金(103284)
- 教育(103101)
- 划(99260)
- 编号(91004)
- 资助(90597)
- 成果(72719)
- 重点(67848)
- 部(67122)
- 创(66365)
- 发(64485)
- 课题(62171)
- 创新(61458)
- 国家社会(59210)
- 制(58617)
- 教育部(58171)
- 期刊
- 济(205873)
- 经济(205873)
- 研究(133406)
- 中国(89702)
- 管理(73199)
- 财(72063)
- 学报(67295)
- 农(66307)
- 科学(64114)
- 大学(52619)
- 学学(49771)
- 教育(48741)
- 农业(45500)
- 技术(43228)
- 融(42960)
- 金融(42960)
- 财经(35113)
- 业经(35048)
- 经济研究(31839)
- 经(30176)
- 问题(26407)
- 业(26191)
- 技术经济(24171)
- 科技(22185)
- 理论(21408)
- 现代(21354)
- 版(21028)
- 商业(20524)
- 财会(20314)
- 图书(19958)
共检索到6754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丹丹 杨勃
在“双碳”目标下,如何驱动控排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是理论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基于市场逻辑视角,以2010-2022年6大试点省市的控排企业为研究样本,探索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控排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制度通过倒逼机制、激励机制、赋能机制显著促进了控排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声誉资源和绿色融资能力在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影响控排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路径上发挥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制定科学的绿色技术创新驱动政策、强化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实施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源 温作民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样本,检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制造业企业末端治理型、清洁生产型和能源节约型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分析影响效应的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可有效推动制造业企业末端治理型、清洁生产型和能源节约型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民营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最大,对国有和中外合资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较小。对此,研究提出实施多元化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打造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培养长效机制、推动国有和中外合资制造业企业增加绿色技术创新投入,以期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江山 师琪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促进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的重要内容。选取2010—2021年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先进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先进制造业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是当企业债务融资成本更高时,碳交易政策对先进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有所降低;企业无形资产越多,碳交易政策对其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越明显。相较于小型企业、低竞争度市场中企业,碳交易政策对大型企业、高竞争度市场中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婕 王凯琪 张云
基于2010—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固定效应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减排效果。结果显示:政策未促进全样本试点企业碳减排,但显著促进高耗能企业碳减排;政策动态影响高耗能企业碳排放强度,政策效应先增后减;高质量技术创新能起到有效中介作用;对处于政府高度干预及国有经济发达区域制度环境的高耗能企业,政策减排效应更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艳
以2013—2022年中国31个省份为研究样本,实证探讨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实证检验发现: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正向推动作用,相比策略性创新与低工业化水平区域,市场型环境规制对高工业化水平区域及实质性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创新网络嵌入、绿色金融分别在市场型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中发挥机制传导与调节作用。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因此,提出拓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范围、构建绿色技术创新网络生态及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服务机制的建议,助力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艳
以2013—2022年中国31个省份为研究样本,实证探讨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实证检验发现: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正向推动作用,相比策略性创新与低工业化水平区域,市场型环境规制对高工业化水平区域及实质性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创新网络嵌入、绿色金融分别在市场型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中发挥机制传导与调节作用。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因此,提出拓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范围、构建绿色技术创新网络生态及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服务机制的建议,助力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提升。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剑寒 陈恒
基于制度逻辑理论与组态视角,建立包含“规范压力、模仿压力、强制压力”的多重制度压力分析框架。研究发现:(1)单一制度压力要素并非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必要条件;(2)识别出6种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制度逻辑组态,包括舆论—金融—规制型外源制度逻辑组态(S1)、规制—成本型内源制度逻辑组态(S2)、处罚—金融型混合制度逻辑组态(S3)、强制—规范型混合制度逻辑组态(S4)、处罚型制度逻辑组态(S5a与S5b);(3)6种制度逻辑组态的3个演变节点分别出现在2013、2016和2019年,随着时间推移,行政处罚压力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并趋向于成为主导制度压力;(4)综合来看,组态S4、S5a、S5b是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多元制度逻辑的关键演变方向。运用动态定性比较分析法,展现3种制度压力之间的复杂作用及其构成的多元制度逻辑动态演变趋势,为政府制定绿色技术创新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成琼文 杨玉婷
分析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的碳减排状况,为现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改进提供经验依据。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是否存在碳减排效应,并采用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PSM-DID等方法检验回归结果的稳健性,通过中介效应分析检验绿色技术创新和能源结构转型的传导路径,最后分析试点政策的地区异质性。结果表明:(1)试点政策显著降低试点地区的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碳减排效应;(2)绿色技术创新和能源结构转型都是试点政策实现碳减排效应的作用路径,绿色技术创新在降低试点地区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中分别发挥了12.38%和5.51%的作用,能源结构转型则分别发挥了3.74%和0.47%的中介效应作用;(3)北京的碳减排效应在6个试点地区中最强,其次是上海和天津,湖北和重庆的整体碳减排效应较弱。研究结论为更好实现“双碳”目标、同时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技术创新提供的主要启示包括,要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异化减碳政策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胡珺 黄楠 沈洪涛
提高环境标准以推进企业低碳环保转型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众多环境规制的政策工具中,以市场激励为导向的排放权交易机制在西方国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与应用,但是否同样适用于尚处在转轨期的新型中国市场还有待进一步检验。本文基于中国2013年开始试点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考察了市场激励型的环境规制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实施显著推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且当碳市场的流动性程度越高,该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但企业成本转嫁能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该环境规制的积极影响,当企业所承受的产品市场竞争程度更低、企业对客户和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更高时,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相对降低。综上,本文的研究不仅从市场激励的角度丰富了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文献,同时也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实施的政策效果提供了微观证据,研究结论可为后续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宏贵 谢蕊
企业所处的制度环境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有着二元性,即可以同时促进和抑制技术创新行为的产生,因此合理的制度安排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嵌入式代理理论认为行为者能够对社会产生能动的反作用,从而改变其所处制度环境中的制度安排。为解决在多重制度影响下企业如何通过制度来解决技术创新合法性的困境,从微观制度视角出发,采用文献分析法,通过分析组织所处制度环境中的市场逻辑、专业逻辑、合作逻辑、社区逻辑、管制机构逻辑和家族逻辑,发现其分别对企业技术创新合法性有着不同的影响和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建构多重制度逻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亦文 黄璞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缓解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融资约束,可以有效促进企业开展绿色创新活动,进而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和改善企业环境绩效,对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以及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2011—202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以沪港通交易制度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PSM-DID方法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资本市场的开放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同时这种促进作用在西部地区企业的表现更为明显。进一步地,作用机制分析发现,资本市场开放能够通过影响融资约束和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据此,提出应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开放,积极引进外资,优化投资结构,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供充足资金支持的相关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肖龙阶 陈实 袁潮清
关注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影响的异质性以及企业的绿色创新质量,以2013年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上线交易为关键时间点,基于2009—2019年A股上市企业绿色专利数据,运用三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以及企业专利类型、规模和所在区域的异质性在其中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有促进作用,能够促进企业发明型绿色专利数量和专利整体质量提升,且对东部地区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效果优于中西部地区,对大规模企业的促进效果优于小型企业。因此,为促进企业尤其中小企业绿色创新和绿色转型,政府需要灵活运用碳交易市场等市场型环境规制工具,强化碳市场对创新质量的积极影响,并依据不同对象异质性特征灵活制定相关政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芝炜 孙慧
针对市场型环境规制,从企业微观视角研究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在包含市场型环境规制、风险承担水平、环境责任与绿色技术创新的研究框架下,以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Tobit模型研究发现:(1)市场型环境规制促进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且这种影响是持久的,风险承担水平可以增强市场型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环境责任则发挥了部分中介功能;(2)市场型环境规制对重污染行业和小规模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促进效应更强。因此,企业应合理控制风险承担水平、加强环境责任、积极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从而赢得长期竞争优势。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爽
绿色技术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绿色技术创新具有高风险特征及投入成本高、收益外溢等特点造成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政府作为建设现代经济的倡导者、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持者,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引导、激励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本文从委托—代理关系视角出发,构建了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模型,通过模型的分析得出:政府的激励能有效引导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但是在制定相关激励政策时,要考虑经济环境、企业实力等多种因素,以便发挥较好的政府激励效应,更有效的引导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 委托—代理关系 政府激励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德兵 朱冠平
“双碳”目标背景下,碳交易价格机制对企业节能减排、绿色创新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文以2013-2021年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数据为基础,并结合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研究碳交易价格对企业绿色创新的直接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碳交易价格与企业绿色创新显著正相关。这一结论在经过得分倾向匹配、剔除异常值和反向因果关系等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这表明随着碳交易价格的提升,倒逼企业加大绿色创新强度。其作用机制表明:碳交易价格通过企业环境责任履行渠道影响企业绿色创新。基于此,应积极发挥碳交易价格机制的激励与约束作用;鼓励企业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企业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敦促企业积极承担环保责任,营造绿色创新氛围。
关键词:
碳交易价格 绿色创新 环境责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