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44)
- 2023(8712)
- 2022(6899)
- 2021(6462)
- 2020(4837)
- 2019(11305)
- 2018(10868)
- 2017(20230)
- 2016(10721)
- 2015(12334)
- 2014(12004)
- 2013(11985)
- 2012(11347)
- 2011(10365)
- 2010(10173)
- 2009(8989)
- 2008(8735)
- 2007(7645)
- 2006(6797)
- 2005(6021)
- 学科
- 济(48122)
- 经济(48081)
- 管理(27954)
- 业(21821)
- 方法(18390)
- 中国(18244)
- 数学(16325)
- 数学方法(16239)
- 企(15863)
- 企业(15863)
- 农(13484)
- 贸(13258)
- 贸易(13248)
- 易(13064)
- 环境(12921)
- 财(9993)
- 业经(9965)
- 融(9646)
- 金融(9645)
- 地方(8963)
- 制(8803)
- 农业(8679)
- 银(8608)
- 银行(8605)
- 行(8425)
- 发(8196)
- 学(8186)
- 和(7929)
- 关系(7504)
- 划(7480)
- 机构
- 大学(149575)
- 学院(147843)
- 济(72826)
- 经济(71736)
- 研究(58661)
- 管理(52854)
- 中国(47089)
- 理学(44426)
- 理学院(43938)
- 管理学(43507)
- 管理学院(43223)
- 京(32636)
- 财(31929)
- 科学(30428)
- 所(28155)
- 中心(26130)
- 研究所(25385)
- 财经(25203)
- 经济学(24619)
- 经(23425)
- 经济学院(22213)
- 北京(21616)
- 院(21594)
- 江(20163)
- 农(20036)
- 范(19639)
- 师范(19503)
- 财经大学(19045)
- 科学院(17466)
- 业大(17293)
- 基金
- 项目(97697)
- 科学(78055)
- 研究(76985)
- 基金(72489)
- 家(63002)
- 国家(62525)
- 科学基金(52877)
- 社会(51395)
- 社会科(48858)
- 社会科学(48851)
- 基金项目(36960)
- 教育(34902)
- 省(34334)
- 划(30493)
- 自然(30198)
- 编号(29671)
- 自然科(29479)
- 自然科学(29472)
- 资助(29419)
- 自然科学基金(28977)
- 成果(25123)
- 部(23745)
- 中国(23230)
- 发(23007)
- 国家社会(22850)
- 重点(22794)
- 课题(21826)
- 教育部(20884)
- 创(20466)
- 性(19997)
共检索到2366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周怡 张泽栋 马克
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是碳市场的核心基础设施,其运行情况直接影响我国碳市场的有效性。2021年,我国正式启动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这是在全球气候治理格局变化“、双碳”目标提出的大背景下采取的重大举措。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的建设经验表明,推动参与主体多样化、完善市场交易规则、创新金融工具等对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成熟运转至关重要。展望未来,碳交易中心将呈现全球化并购、市场层级丰富、监管体系完善等发展趋势。针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建设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制度建设滞后的问题,本文提出从完善法律体系、自律规则,构建多层次交易平台,强化技术服务,实现交易清算一体化等方面入手,吸取国际成功经验,加强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建设,以增强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应俊惠 肖斐
本文重点提出了建设我国电子票据交易中心的路径选择,包括电子票据交易中心的基本原则、功能与定位、组织构架、交易模式和品种、交易规则、监管以及实施步骤等。文章最后还提出当前形势下建设电子票据交易中心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期进一步夯实全国性电子交易中心的建设基础。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应俊惠 肖斐
针对现阶段中国电子商业汇票市场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建设中国电子票据交易中心的路径选择,包括电子票据交易中心的基本原则、功能与定位、组织构架、交易模式和品种、交易规则、监管以及实施步骤等。电子票据交易中心的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必须得到妥善解决。首先,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推动电子票据市场健康发展;其次,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建设初期将面临纸质票据与电子票据并行局面,需要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第三,加强综合考量,尽快建立并完善电子商业汇票利率定价机制;第四,充分发挥票据专营机构的专业优势和在交易中心建设中的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傅强 李涛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性共识,碳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引领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体系,我国被迫处在全球碳交易产业链的最底端。因此,建立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体系迫在眉睫。本文从碳排放权交易的原理入手,阐述了碳排放权交易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分析了欧盟与美国排放权市场的借鉴及启示,并探讨了我国建立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路径选择:基于总量控制的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式、基于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区域性碳交易市场布局、基于市场经济不完善的碳交易市场机制选择、基于适度干预的政府监管与法律制度。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二氧化碳 碳排放权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熊萍萍 王亚琦
碳市场作为新兴市场易受能源价格因素干扰,在“双碳”目标下研究煤炭价格与碳排放权交易价格(以下简称为碳价)的传导路径,有利于碳市场的健康运行并助力其发挥减排作用。在梳理煤炭价格与碳价传导机理的基础上,利用DCC-GARCH模型揭示煤炭指数与碳价的动态关系,并运用VAR模型实证检验煤炭价格与碳价的传导路径及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效率与动态相关系数的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煤炭价格与碳价存在显著动态相关性,并呈现复杂性和多变性;碳市场尚未充分发挥其创新激励效应,相较于能源利用效率,煤炭价格与碳价通过能源消费结构路径实现的传导更加显著;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是动态相关系数变化的格兰杰原因,而能源利用效率改变则不是。
[期刊] 征信
[作者]
陈磊
从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融权"机制建设、碳抵消项目建设、边界碳调整措施、监督碳排放企业、引导相关金融创新共五个路径探讨征信管理支持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同时,结合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分析征信管理工作本身所应进行的一系列创新,包括征信产品创新、信用记录创新、评级机构创新等,以保证征信管理工作能够通过上述五个路径发挥对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的支持作用。
关键词:
征信管理 碳排放权交易 信用 建设路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吕靖烨 王腾飞
采用EGARCH模型,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碳价格收益率为对象,研究碳价格的波动特征。研究发现,碳价格波动存在长期记忆性,且存在明显的杠杆效应,利空消息对市场的冲击更为强烈。通过对比全国碳市场建设前的碳价波动情况,发现全国碳市场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碳市场的杠杆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市场监管、碳价调控、信息披露等方面完善我国碳市场建设、降低价格波动、促进节能减排的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马海涛 刘金科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实现碳达峰目标的重要抓手。税收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处于发展初期,相关税收政策尚不明确。完善我国促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税收政策应吸取和借鉴国际经验,坚持合理负担和公平原则,明晰碳排放权课税性质,完善碳排放交易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引导与激励提高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流动性,深化碳排放权交易税收数据共享共用,加强与国外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协调配合。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史亚东
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提出的以成本最小化方式实现污染排放控制的环境政策机制。目前,中国主要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来参与国际碳交易,并出口相应的核证减排量。CDM项目在我国发展迅速,出口的核证减排量呈显著上升态势,然而本文认为,当前CDM项目的开发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碳减排的空间是有限的,考虑未来减排压力和减排成本的增加,当前碳排放权的出口量存在最优规模问题。本文通过建立两阶段最优化模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国际碳交易现状,指出了中国参与其中遭遇的问题与相应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妍 李玥
21世纪以来,气候变化逐渐成为全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的《巴黎协定》立下目标: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中国的"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总体方向。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作为以经济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的一次有益尝试,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各国的碳市场建设有共性也有个性。文章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详细介绍欧盟、美国、新西兰和韩国成功实施碳交易制度的经验,并总结分析各国、各地区制度的异同点,对中国的制度设计提出展望。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气候变化 绿色经济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黄绍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近年来,我国碳排放权市场交易法规基本成形,交易机制不断完善,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有序。但与此同时,我国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行业覆盖范围需要扩容、只有小部分配额为有偿分配、碳数据质量及信息披露程度需提高、碳市场价格未能完全体现碳排放的外部成本、碳市场流动性不强等。本文在分析了欧盟、美国等地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的建设实践及共同点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优化我国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静
在碳排放量跃居全球首位的严峻压力下,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发展成绩卓著。然而,碳排放权售价过低造成的巨大损失迫切要求中国构建自身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文章首先阐述了中国碳排放权交易的现状,接着分析了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构想。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伟平 戴永务
《京都议定书》提出的碳排放权交易是实现减缓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重要机制。本文阐述了国际碳排放权交易的产生和意义,并就碳排放权交易中各国初始碳排放权的合理配置、碳排放权交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对中国林业的影响等重要问题在我国的研究情况进行述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叶楠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链接可有效增强减排实效、降低履约总成本,缓解碳泄露和流动性不足等问题,已成为全球减排行动的重要方向之一。中日韩均为高排放国,促成碳排放交易体系链接将有助于实现更为雄心的减排目标。本文基于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ICAP)等提出的分析框架,对中日韩碳市场链接的七大关键要素进行了兼容性评估,结果显示:中日韩已具备启动链接的一定基础,但还有诸多关键要素需要进一步协调;加州—魁北克链接体系所存差异与中日韩链接体系有许多相似之处,其成功实践证明相互信任和密切合作是克服差异、链接成功的重要基础。本文建议中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幸丽霞 王雅炯
碳排放权证券化可以通过盘活存量碳排放权资产,为碳交易市场引入金融资源,有效打通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的联动,其必要条件有:基础资产权属明确,可产生独立、可预测的现金流;设立符合法律要求的特殊目的载体;风险收益特征符合投资人偏好。依据碳排放权的权属特点,可通过金融工具将其构建成拥有稳定现金流的基础资产,并以质押贷款型、现货交易型和权益型三种路径构建交易结构,以此探索碳排放权的证券化路径。结合国内实际,应优先试点碳排放权质押贷款证券化;通过完善法律框架和制度体系,明确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和地位;设立跨部门的综合金融监管委员会,对碳排放权证券化进行监管;鼓励碳排放交易所联合企业成立专业运营平台,集中、统一运营碳排放权交易;通过创设新型金融工具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碳排放 证券化 基础资产 交易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碳排放权交易促进绿色金融减排路径研究
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新探——从金融视角看创设中国舟山稀土电子交易中心的意义
碳达峰背景下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路径分析
中国碳排放权在国际交易中形成价格落差的原因探析——基于MAC的视角
国际碳排放权交易能否促进中国绿色产品出口?
排污权交易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及路径研究——基于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准自然实验检验
区块链技术在医药产品跨境物流中的应用优势及实施路径——以国际医药交易中心为例
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对交易规模的门限效应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建设研究
基于多尺度集成模型预测碳交易价格——以广州碳排放交易中心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