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09)
- 2023(15428)
- 2022(13026)
- 2021(11812)
- 2020(10125)
- 2019(22898)
- 2018(22804)
- 2017(44490)
- 2016(24456)
- 2015(27214)
- 2014(26874)
- 2013(26579)
- 2012(24161)
- 2011(21589)
- 2010(22035)
- 2009(20636)
- 2008(20552)
- 2007(18713)
- 2006(15901)
- 2005(14542)
- 学科
- 济(105066)
- 经济(104958)
- 业(95029)
- 企(85813)
- 企业(85813)
- 管理(84832)
- 方法(50702)
- 数学(41640)
- 数学方法(40983)
- 财(32189)
- 农(31742)
- 业经(31368)
- 务(24131)
- 财务(24081)
- 财务管理(24044)
- 中国(23632)
- 企业财务(22793)
- 农业(22090)
- 制(20274)
- 技术(20084)
- 理论(19577)
- 学(19075)
- 和(18971)
- 贸(18663)
- 贸易(18654)
- 划(18160)
- 易(18126)
- 环境(17569)
- 地方(16875)
- 策(16811)
- 机构
- 学院(352425)
- 大学(344225)
- 济(143744)
- 经济(140858)
- 管理(139747)
- 理学(120594)
- 理学院(119390)
- 管理学(117150)
- 管理学院(116524)
- 研究(109532)
- 中国(85230)
- 京(71239)
- 科学(68119)
- 财(66951)
- 农(62195)
- 所(55932)
- 江(53610)
- 财经(53490)
- 业大(53383)
- 中心(51323)
- 研究所(50520)
- 农业(49274)
- 经(48427)
- 北京(44104)
- 经济学(43333)
- 州(42678)
- 范(41550)
- 师范(41098)
- 经济学院(39385)
- 财经大学(39332)
- 基金
- 项目(231502)
- 科学(183175)
- 基金(168345)
- 研究(167498)
- 家(146559)
- 国家(145319)
- 科学基金(126184)
- 社会(105817)
- 社会科(100407)
- 社会科学(100380)
- 省(93414)
- 基金项目(88513)
- 自然(83384)
- 自然科(81541)
- 自然科学(81521)
- 自然科学基金(80098)
- 教育(77971)
- 划(77035)
- 资助(69731)
- 编号(68265)
- 成果(53406)
- 重点(52312)
- 创(50965)
- 部(50561)
- 发(49654)
- 创新(46981)
- 课题(46537)
- 业(46424)
- 科研(44985)
- 教育部(43358)
共检索到5098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一涵 赵令锐
本文基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建立理性层次不同、非线性成本的进行碳排放权交易的两企业垄断产量博弈模型,然后对模型系统的进行稳定性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发现,系统的稳定性与系统的所有参数都相关,而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变化对系统均衡点的存在性、稳定性及其值的大小也有很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有限理性企业的产量调整速度和适应性理性企业的产量调整速度,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升高会导致系统的稳定性增加,而随着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升高,企业的均衡产量因碳交易成本的增加而减少。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肖龙阶 陈实 袁潮清
关注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影响的异质性以及企业的绿色创新质量,以2013年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上线交易为关键时间点,基于2009—2019年A股上市企业绿色专利数据,运用三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以及企业专利类型、规模和所在区域的异质性在其中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有促进作用,能够促进企业发明型绿色专利数量和专利整体质量提升,且对东部地区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效果优于中西部地区,对大规模企业的促进效果优于小型企业。因此,为促进企业尤其中小企业绿色创新和绿色转型,政府需要灵活运用碳交易市场等市场型环境规制工具,强化碳市场对创新质量的积极影响,并依据不同对象异质性特征灵活制定相关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安崇义 唐跃军
不同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之间有何内在促进和制约关系,排放权交易市场中企业的决策标准是什么,为何发达国家热衷于实行CDM项目,碳税的加入对排放权交易市场有何影响。围绕这一系列重要问题,本文从微观角度出发,在AIM-Enduse模型的基础上加入新的目标函数,重新定义参数,修改约束条件,构建在排放权交易机制下企业减排的单阶段最优化决策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基于配额的排放权交易和基于项目的排放权交易(CDM)之间内在的促进和制约关系,进而发现,参与者数量及参与者之间减排边际成本的离散程度将决定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量;对于减排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来说,CDM机制不仅有利于大幅降低其减排成本,还有利...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关丽娟 乔晗 赵鸣 龙琼华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碳排放权交易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本文基于影子价格模型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初始分配及其定价问题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碳排放权交易的影子价格模型,并采用上海的数据进行应用研究。分析认为,我国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应该采取有偿方式,影子价格模型可以为其初级市场定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
碳交易 碳排放权 影子价格模型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杨金诺 张燕华
推动低碳经济转型是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基于我国碳排放交易的准自然实验场景,选取2009-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显著提高了企业ESG表现,机制分析显示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能够促进企业研发投入。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一结果主要体现在高碳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在“双碳”背景下,本文为评估减排政策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效应提供了证据,有助于深化对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本质的认识,同时为企业提升ESG表现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辛姜 赵春艳
使用马尔可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剖析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于不同区制下的波动特征,发现市场价格受到的影响是多维时变的,金融市场、工业市场、能源市场及国外碳交易市场等都会对其价格造成冲击且存在相互关联。最后提出建议:当市场价格发生剧烈波动时,政府应以政策调控为手段进行干预,降低风险;当价格低波动时,政府应减少干预,以市场自我调节为主,政府政策调控为辅。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贺晔平 廖朴
通过构建风险冲击下碳保险作用农业碳减排的社会动力学模型,讨论碳保险与低碳财税政策的农业碳减排效应,以及碳保险和财税政策工具的优化配置问题。研究发现:在无保费补贴的情况下,碳保险并不能加速低碳农业生产技术扩散,但当保费补贴比例足够高时,“碳保险+保费补贴”方式能对农业碳减排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财政补贴比例和碳税税率增加,都会加快低碳农业生产技术扩散,并且财政补贴比例增加会提高财政补贴效率,保费补贴效率也明显大于碳减排直接补贴效率;在财政约束下,对中小型农业生产者采用“碳保险+保费补贴”的减排方式更具有优势,而对大型农业生产者应协调配合使用碳减排直接补贴方式和“碳保险+保费补贴”方式。
关键词:
碳保险 财税政策 低碳农业 演化博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谭小平 袁迪 田博源
从重点排放企业实际出发,采用质性分析为主的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访谈,运用扎根理论对访谈数据进行编码与分析,最终形成选择动因与会计处理方法之间关系的理论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碳排放权交易这一新型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在初始确认阶段,会计合规是其主要影响因素,规模假设、薪酬契约假设和债务契约假设的影响较弱;在后续处理阶段,除会计合规动因外,税务合规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在报告阶段,会计合规和信息披露动因则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发现,审计合规贯穿于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处理方法选择的全过程,拓展了现有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框架。另外,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这一特殊的经济业务,政策的确定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完善程度以及相关信息监管制度的完备性对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胜涛 朱福兴
随着碳交易制度的建立,农业碳排放权交易快速增长。利用可计算一般均衡的方法,把我国参与市场交易的农业碳排放权分类,文章根据投入产出表建立农业碳排放权中间投入消耗方程,农民福利和储蓄变化方程,建立农业碳排放权CGE模型,为观察农业碳排放权对种植业结构及农民收入分配影响提供建模方法。
关键词:
农业 碳排放权 CGE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范德胜
文章基于企业,重点分析了祖父继承法(Grandfathering)、竞价法(Auction)和产出标准法(General Performance Standard)三种普遍认同的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式下企业的成本收益结构。在计划管理机制内,产品价格受管制,企业的首要目的是保持盈亏平衡。由于缺少竞争压力的企业缺乏发展低碳、清洁能源等技术的动力,管理者应当以竞价法拍卖初始排放权,并根据企业的减排和竞拍成本适当调整产品价格,同时将拍卖收入有效的投入碳捕获、清洁能源、环境保护以及改善生活环境等领域,使其效益最大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曦 彭水军
本文在Melitz(2003)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框架下,研究南北国家不对称减排引致的"碳泄漏"和竞争力损失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别讨论了发达国家征收碳关税以及发展中国家减排技术改善的贸易、气候及福利效应。本文发现:(1)不对称减排导致了碳泄漏,但是发达国家的贸易竞争力不会下降反而上升,表现为该国出口临界生产率的下降以及出口企业数目和收益占比的增加;(2)征收碳关税不仅同时降低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竞争力,还提高了碳泄漏率和各国的碳排放量,不利于贸易自由化和气候保护;(3)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既降低了碳泄漏率,又减少了各国碳排放量,同时,发达国家出口企业临界生产率下降且贸易竞争力上升,而发展中国家出口企业临界生产率上升;(4)单边碳关税同时恶化了各国福利,而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则使得各国福利均上升。因此相比较碳关税政策而言,发达国家更有必要通过技术转让或援助等手段,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减排技术,从而能够实现双倍红利效果——改善经济福利和减少泄漏。
关键词:
异质性企业 碳关税 碳泄漏 竞争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曦 彭水军
本文在Melitz(2003)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框架下,研究南北国家不对称减排引致的"碳泄漏"和竞争力损失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别讨论了发达国家征收碳关税以及发展中国家减排技术改善的贸易、气候及福利效应。本文发现:(1)不对称减排导致了碳泄漏,但是发达国家的贸易竞争力不会下降反而上升,表现为该国出口临界生产率的下降以及出口企业数目和收益占比的增加;(2)征收碳关税不仅同时降低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竞争力,还提高了碳泄漏率和各国的碳排放量,不利于贸易自由化和气候保护;(3)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既降低了碳
关键词:
异质性企业 碳关税 碳泄漏 竞争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侯玉梅 潘登 梁聪智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已经成为有效控制污染的手段,碳排放权也成为企业发展的稀缺资源。本文利用博弈论,在对称信息的垄断市场情形下,研究两寡头企业的生产量决策,以及在不同的净化水平下企业的碳排放的最优决策,从而提出企业减排对策,并在上述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该生产与减排决策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
关键词:
碳排放权 碳交易 碳排放配额 库诺特均衡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自豪 余斌 郭新伟 胡梦姗 何立翔
在双碳背景下,研究中部地区城市群碳排放时空异质性特征对于促进区域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选取 2011—2020 年的面板数据,从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和地均碳排放分析碳排放的时空异质特征;运用GTWR模型探究案例区碳排放之影响因素及其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1) 2011—2020 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碳排放总量不断增长,但增速趋缓。排放量由 98 152.00 万t增长至 132 226.12 万t ,增长率由 8.23% 减缓至 4.85% ;2)长江中游城市群碳排放具有很强的空间异质性,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和地均碳排放量总体均呈现为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其中环鄱阳湖城市群与前两者差异尤为显著;3)人口总量、经济发展水平、工业结构、能源消耗强度等因素对地区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作用强度同样呈现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的特征。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元旭 黄竞晶
本文构建了一个异质性企业二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尝试将企业的经营效率对比、拟投资市场潜在容量、企业与目标市场环境匹配程度等因素纳入分析框架,并将跨国经营中的知识积累分为制度环境适应效应和经验积累效应,用以探讨寡头竞争下企业将竞争对手行动纳入考量范围的跨国投资区位选择问题。研究结果显示:当初始的相对竞争优势差别越大,弱势企业越倾向于优先进入市场容量较低的市场;当市场容量和相对竞争优势较为接近时,强势企业会倾向于主动进入市场容量较低的地区。在不同跨国企业与市场匹配性下,考虑到短期内进入与自己母国制度环境差异较大的市场将显著降低其市场份额,影响其经验积累效应,强势企业会更加激进地进入高容量市场。但从长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